必修三单元文学常识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文学常识的基础概念,还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更进一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文学是指人类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社会批判,从而使人们产生共鸣和反思。
因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艺术。
文学的内涵非常丰富,例如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寓言等。
叙事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描写是说将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外貌等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化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抒情是说通过诗歌、歌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议论是指通过文章或演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寓言是指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二、修辞手法在文学中,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别具一格,形象化、语言化的表现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是指将两个没有实际关联的事物通过比较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个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小桥流水人家的描写就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表现一个安逸闲适的情境。
2. 暗喻是指不直接表现命题,而是通过一些隐晦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意思。
当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会意自可,从而产生某一种情感与体验。
例如诗歌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描写,就是将美好的、遥远的故事隐秘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产生意境与共鸣。
3. 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质与行为。
例如,“月儿胖了,笑眯眯地冲山谷飞来”,就是将月亮拟人,给予月亮一些形象的特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排比是指对同类或相近的词语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目的是加强修辞的效果。
例如,毛泽东的“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要万众一心,我们要发扬光大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通过排比的方式表达了开创历史的决心与信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总结)

时:
不违农时。季节,名词。
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
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
则:
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胜:
沛公不胜桮杓。shēng,能承担,能承受。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輮以为轮。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輮使之然也。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吾尝跂而望矣。跂:动词活用作状语,抬起脚跟站着。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登高而招。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谷不可胜食也。shēng,尽。
二败而三胜。Shèng,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Shèng,战胜、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的。
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发:
百发百中。发射。
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征召。
请以战喻。战争,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形容词作动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
王无罪岁。罪,以……为罪,意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学常识

必修三文学常识1、《红楼梦》曾被认为是(体例)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作者,代著名小说家。
全书共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所补。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回。
2、《祝福》写于1924年,选自先生的第二个小说集。
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3、(篇幅)小说《老人与海》的作者是国现代作家。
1954荣获文学奖,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形象,《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名字)就是此类形象的发展和升华。
4、《蜀道难》是(体裁)旧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雅号。
李白字,号,时期最杰出的主义(风格)诗人。
5、杜甫字,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主义(风格)诗人,被后世诗家尊为“”。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6、《琵琶行》是一首长篇诗。
作者,字乐天,号。
诗的风格深入浅出,以著称。
他是中唐时期的倡导者,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7、李商隐,字义山,著名诗人。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8、《孟子》是记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姓名)言行的书,全书共篇,是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并称为“四书”。
9、《劝学》是(朝代)思想家所作,他是先秦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思想的集大成者。
10、《过秦论》是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所作。
课文选的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11、《师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字,世称。
他是唐代“”的倡导者,称他“文起百代之衰”。
后世称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
12《苏武传》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
作者,(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必修三1、《红楼梦》曾被认为是章回体(体例)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必修三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得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得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就是高鹗所补。
本文节选自第三回。
《红楼梦》就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得百科全书,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得一面镜子与缩影。
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得真实写照。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就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敕(chì)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就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得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得专称。
3、万几宸(chén)翰之宝:这就是皇帝印章上得小字。
万几,同万机,就就是万事,形容皇帝政务繁多,日理万机。
宸翰,皇帝得笔迹。
宸,北宸,即北极星,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宝,皇帝得印玺。
4、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5、请了安:请安,即问安。
清代得请安礼节就是,在口称“请某人安”得同时,男子打千,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
6、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意思就是,林黛玉聪明颖悟胜过比干,病娇弱美胜过西施。
比干,商(殷)朝纣王得叔父。
《史记·殷本纪》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乃强谏纣。
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
’剖比干,观其心”。
古人认为心窍越多越有智慧。
7、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得第二个小说集《彷徨》,就是《彷徨》中得第一篇。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她得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必修3语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在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作,这些诗人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韵律明快:古代诗歌的韵律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古代诗歌大多以五言或七言为韵律基础,每行五言或七言之间的音节要求是相同的,使诗歌的整体感觉非常明快。
2. 内容丰富:古代诗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物抒情的诗歌,也有历史抒情和议论抒情的诗歌,这些诗歌既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又表现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 表现手法独特: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非常独特,例如借物抒怀、对景抒情、写景抒怀等,这些表现手法使古代诗歌具有了更深的艺术魅力。
二、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明清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明清小说在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描写社会风俗:明清小说以其鲜活的笔触描绘了明清时代的社会风俗,包括民风民俗、家庭生活、宁情报恨等。
2. 塑造人物形象:明清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有的深情、有的正直、有的阴险狡诈,使作品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3. 反映现实:明清小说还以其含蓄的批判态度,描绘了明清时代的社会现实,其中不乏对官僚、生员、纨绔子弟、巧妇、小户人家等各个阶层人物的深度刻画。
三、古诗文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品种之一,诗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情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
古诗文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表现情感:古诗文表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感,诗中常包含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爱情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2. 抒发感情:古诗文以其简洁的语言、精妙的构思、深邃的内涵,抒发了古代文人的感情,反映了他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审美情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1.《林黛玉府》:《楼梦》曾被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及章回小的峰之作,“中国四大名着”之首,原名《石》,是我国古代小中最杰出的主作品。
全共 120 回,后 40回文字一般是高所。
本文自第三回。
《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十八世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一面子和影。
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崩的真写照。
曹雪芹( 1715~ 1763):清代小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祝福》:《祝福》写于 1924 年,是《彷徨》中的第一篇小。
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表第一篇白小《狂人日》( 1918年 5 月)始以“ 迅” 笔名。
他的着作主要以小、文主,代表作有:小集《喊》《彷徨》,史小集《故事新》,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集《野草》,文集《》、《》、《盖集》、《南腔北集》、《三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16 部。
迅以笔武器 , 斗一生 , 被誉“民族魂”、代文学的旗 , 是中国代大的无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价他是中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是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老人与海》:海明威是当“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52 年表的中篇小《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了他的作特色。
当年他得普利策,两年后荣文学。
篇小《太阳照升起》的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上的新秀。
另有篇小《而》(旧《地声》, 1940)。
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的“硬”形象。
4.《蜀道》:《蜀道》原本是府古,李白初到安会知章,出示《蜀道》,博得“ 仙人”雅号。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居士,盛唐最杰出的人。
他承了我国古代歌自《》《楚辞》以至六朝歌的秀,形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逸、奔放、雄奇、壮的格。
李白也是五七言句的圣手。
五含蓄、深,只有王可以相比;七韵味醇美,音和流,感情真率,言生,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的准,和王昌的七,被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与文学形式-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文学形式:诗、词、赋、曲、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分析2.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古代文学流派:汉赋、唐诗、宋词等-现代文学流派:新诗、白话小说、现代散文等-文学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3.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文本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社会批评、意象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传统文论、结构主义文论、阐释学文论、后现代文论等-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在文学解读与鉴赏中的应用4.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文学发展的历史概况、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与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史:主要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文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影响第二部分:作品分析与学习方法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作品出处及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生平与文学特点介绍2.作品解读与意义分析-作品的主题与意境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意义分析3.作品的审美特征与价值评析-作品的风格与形象描写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评析-作品的时代价值与个人价值评析4.阅读与写作方法-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的使用与技巧-写作方法: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方法的特点与技巧第三部分:常见文学作品分析1.古代作品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品:《论语》、《孟子》、《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离骚》、《上邪》等-古代小说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2.现代作品分析-现代文言文作品:《圣经》、《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等-现代白话文作品:《呐喊》、《骆驼祥子》、《围城》等-现代小说作品:《茶馆》、《骆驼祥子》、《活着》等3.外国文学作品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等-俄罗斯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法国文学作品:《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傲慢与偏见》等4.名家作品赏析-李白:《静夜思》、《将进酒》等-杜甫:《月夜忆舍弟》、《登高》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苏轼:《水调歌头》、《赤壁赋》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课文文学常识集锦【必修三】

高中语文课文文学常识集锦【必修三】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6.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7.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8.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有职无权。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⑴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
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 积贮疏》最有名。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 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 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原 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 括《新书》十卷。
《师说》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作者韩 愈是“古文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 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 写的。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 人。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 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又 称他为韩文公。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文 集》里。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 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诗歌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 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脍炙人口。 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 最有名的一句。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 《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仙李白
山水诗人/边塞诗人
• 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 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 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 《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 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 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 《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 王昌龄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 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之涣《登鹳雀楼》
《过秦论》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 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 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 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写这 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 的政策。
《过秦论》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 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 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 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 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与李白合 称李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顶峰。他的 诗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他 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想,被称为“诗史”。 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 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 文集》。 • “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 《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 商隐、李贺。 补充: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山涛、刘伶、 王戎、向秀、刘咸
唐代散文
• 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 ①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 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著《昌黎先生集》。韩愈著 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原毁》等。 •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他的散文中 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他的诗文与韩 愈齐名,人称韩柳。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 著有《柳河东集》。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 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 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 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 将他和孔子并称。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 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 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 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 如,灵活多变。
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 论是非。
《学》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 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 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 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 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 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 号。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 《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形 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 术风格。 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 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思》《赠汪伦》等。 著《李太白集》。
人民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 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 成为流行的爱情誓言。 《琵琶行》写白居易在江船上听沦落远方的 妇女弹奏琵琶抒发忧伤的感觉,诗中“大珠小珠 落玉盘”一句,用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来比喻 琵琶的优美旋律。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指那些流走自 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师说》
“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复古为解放,目 的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 传统。只要看韩愈主张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 去”,学习古人文章要“师其意,不师其辞”, 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就可见这实 际上是一种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后世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第三单元文学常识梳理
2017.09.26
唐代文学
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 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唐诗 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 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 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 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 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劝学》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 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 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 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 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 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 于用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 编为《荀子》,《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