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图形设计中的配色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网页设计中的色彩原理与配色技巧

网页设计中的色彩原理与配色技巧

网页设计中的色彩原理与配色技巧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页设计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展示自己的重要途径。

然而,一个好看且有吸引力的网页设计并非易事,而色彩搭配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对于网页的吸引力和用户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网页设计中的色彩原理与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设计要素。

一、色彩原理1. 色彩的基本属性在网页设计中,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即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色、绿色等;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如深色、浅色等;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如鲜艳、暗淡等。

合理运用这些属性可以给网页设计带来更多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2. 色彩的心理作用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红色能够引起人们的激情和活力,适合用于体育类网站;蓝色给人以安静和稳定的感觉,适合用于医疗类网站。

因此,在网页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网页的主题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二、配色技巧1. 色彩搭配的主题性在网页设计中,色彩搭配有时需要根据网页的主题来确定。

例如,在设计一家花店的网站时,我们可以运用鲜艳的花卉颜色,如红、粉、黄等,营造出热情和活力的氛围。

而在设计一家法律事务所的网站时,我们可以运用低饱和度的色彩,如深蓝、灰等,给人以稳重和专业的感觉。

2. 色彩的对比与结构色彩的对比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效果。

运用对比可以使得重要的信息更加显眼,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常用的对比方式包括互补对比、相似对比和冷暖对比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产品展示页面时,我们可以将产品的主要特点用互补色作为背景,使其更加突出。

色彩的结构指的是色彩间的组合方式。

在网页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类似色、纯色、渐变色等多种方式进行色彩的结构设计,以实现网页整体的和谐性和一致性。

3. 色彩的层次与平衡在进行色彩搭配时,我们需要考虑色彩的层次感和平衡感。

层次感可以通过将不同色彩运用在不同层面上来实现,如将主色与辅色相结合,或者通过明暗对比来实现。

信息可视化中的颜色搭配技巧(四)

信息可视化中的颜色搭配技巧(四)

信息可视化中的颜色搭配技巧信息可视化是通过图表、图形、地图等可视化手段来呈现数据和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信息可视化中,颜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它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因此,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对于信息可视化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信息可视化中的颜色搭配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颜色来呈现数据和信息。

颜色的基本原理在信息可视化中,颜色不仅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还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趋势、关系和比较。

因此,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颜色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颜色的基本原理。

首先,颜色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色、绿色、蓝色等。

明度是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亮,而明度低的颜色看起来更暗。

饱和度是颜色的纯度,饱和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鲜艳,而饱和度低的颜色看起来更灰暗。

其次,颜色有冷暖之分。

冷色调的颜色包括蓝色、紫色、绿色等,给人一种清凉、安静、沉静的感觉;而暖色调的颜色包括红色、黄色、橙色等,给人一种温暖、活泼、明亮的感觉。

最后,颜色还有情绪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而不同文化对颜色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偏好。

因此,在进行信息可视化时,需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反应。

颜色搭配的技巧在信息可视化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巧来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首先,我们可以使用色彩搭配工具来辅助选择颜色。

有许多在线工具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比如Adobe Color、Coolors、Color Hunt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颜色的搭配方案,避免颜色的过于单一或过于杂乱。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色相环来选择颜色。

色相环是一种用来表示颜色之间关系的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相邻或互补的颜色。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互补色来强调数据的对比,使用相邻色来表示数据的趋势。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来增强信息的表达。

浅论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

浅论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

浅论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应用色彩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色彩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色彩语言的应用可以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传达的信息,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和运用色彩语言。

本文将从色彩搭配、色彩对情感的影响、色彩对信息传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论。

一、色彩搭配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色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红色与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色代表着热情、活力,而绿色则代表着安静、和平。

当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也能够传达出热情与平和并存的感觉。

色彩的明度、饱和度也会影响搭配的效果。

明度高、饱和度低的颜色会给人一种明亮、朝气蓬勃的感觉,而明度低、饱和度高的颜色则会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颜色的明度、饱和度以及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色彩对情感的影响色彩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对情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红色可以代表热情、活力,而蓝色则代表冷静、深沉。

因此在设计中,选择不同的色彩可以通过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如果要设计一个充满活力的广告,可以选择明亮的红色作为主色调,而如果要设计一个沉稳的企业形象,可以选择深沉的蓝色作为主色调。

不同的文化习俗对色彩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通常代表吉祥和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着危险和禁忌。

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合的色彩来传达设计的信息。

对比色彩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比色彩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突出设计中的重要信息。

在设计海报时,可以通过对比色彩来让标题更加突出,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需要善于运用对比色彩来达到更好的信息传达效果。

配色设计原理知识点

配色设计原理知识点

配色设计原理知识点(前言)配色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配色方案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吸引力,表达出正确的情感和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配色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帮助读者在设计中做出更好的配色决策。

一、色相(Hue)色相是指颜色的基本特征,它是通过光谱所呈现的颜色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不同的色相传达不同的情绪和感觉,设计师需要根据作品要传达的信息来选择适当的色相。

二、饱和度(Saturation)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和灰度。

饱和度高的颜色会显得鲜艳和充满活力,而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更加柔和和安静。

设计师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来控制饱和度,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三、亮度(Value)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亮度高的颜色会给人以轻松和愉悦的感觉,而亮度低的颜色则显得稳重和庄重。

设计师可以通过调整亮度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层次和情绪效果。

四、对比度(Contrast)对比度是指不同颜色、明暗、大小等元素之间的差异程度。

适当的对比度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可读性和注意力吸引力。

设计师需要注意选择对比度适当的颜色组合,以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

五、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指多个颜色相互组合以产生和谐或冲突效果的过程。

常见的色彩搭配方式包括类似色搭配、互补色搭配、三角色搭配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作品的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方式,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六、情感和文化因素颜色在不同的情感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和热情,而在西方文化中则表示危险和警示。

设计师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

七、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研究了颜色对人们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反应。

例如,蓝色可以传达冷静和信任,而红色则会引起兴奋和激动。

设计师可以借助色彩心理学的知识,选择适合的配色方案来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

结语配色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要设计师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配色基础原理

配色基础原理

配色基础原理配色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传达的信息。

了解配色的基础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色彩,使设计作品更加吸引人、生动和有力量。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配色的基础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比如红色、黄色、蓝色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明亮,明度低的颜色则显得更暗淡;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饱和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更鲜艳,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更灰暗。

在配色中,色相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色相环来进行配色,比如选择相邻色、互补色或类似色进行搭配,这样可以使整体色彩更加和谐统一。

同时,明度和饱和度的搭配也需要注意,明度和饱和度相近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会显得柔和,而明度和饱和度相差较大的颜色搭配则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除了色彩的搭配,我们还需要考虑色彩的运用。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色彩的面积、比例和位置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某种颜色的面积来突出重点,也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比例来调整整体的色彩氛围。

此外,色彩的位置也会影响到视觉效果,比如暖色调的颜色放在前景会显得更加突出,而冷色调的颜色放在背景则会产生距离感。

在配色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安静,黄色代表活力和快乐。

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设计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从而更好地传达设计的信息和目的。

总的来说,配色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传达的信息。

了解配色的基础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色彩,使设计作品更加吸引人、生动和有力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能对配色的基础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际设计中灵活运用,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

软件UI设计中的色彩搭配与配色原理

软件UI设计中的色彩搭配与配色原理

软件UI设计中的色彩搭配与配色原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设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我们使用各种软件时,你是否发现过一些设计得非常糟糕或者令人不舒服的UI界面呢?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色彩搭配不当。

因此,软件UI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和配色原理成为了设计师们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的一门技能。

一、为什么要关注色彩搭配和配色原理?首先,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它能够引导用户的注意力、传递信息和情感。

正确搭配色彩可以让用户感到放松和舒适,从而提高软件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另外,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比如,蓝色代表着冷静、思考和专业,而红色则意味着热情、力量和紧张。

因此,在设计软件UI时,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情境和场景选择合适的颜色,让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软件的含义和目的。

二、配色原理1. 色轮理论色轮理论是指在色彩空间中将所有颜色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常见的色轮包括三原色色轮、四分色色轮和六分色色轮。

基于色轮,设计师可以很轻松地选择相似、渐变、反色和补色等配色方案。

2. 可彩色原理可彩色原理是指在可渐变的范围内进行色彩搭配,如这一组颜色可以从黄色中加入少量红色形成橙色,同样加入少量蓝色则形成绿色。

在设计中,可彩色搭配常用于logo设计和应用背景颜色设计。

3. 互补色原理互补色原理是指色轮中对立面的两种颜色组成的配色方案,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

这种配色方案非常鲜明和强烈,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视觉疲劳。

4. 等比色原理等比色原理是指从种类相同的几种颜色中选择鲜明而亮丽的几种颜色,比例要求恰当。

常用于设计色块、按钮、标识图标等。

三、如何选择配色方案?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境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是非常复杂的。

有些软件需要表现成稳重、专业和正式的形象,而有些软件则需要表现出鲜明、生动和活力的形象。

设计师需要根据软件类型、目标用户、软件功能和品牌特色综合考虑。

1. 了解品牌色品牌色是指某个品牌一直沿用的颜色。

配色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配色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配色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在设计作品中,配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地使用配色能让作品更有吸引力,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然而,很多人对配色并不了解,往往使用混乱的、不协调的配色方案制作出作品来。

这篇文章将为你详细介绍配色原理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应用它们。

第一部分:分辨色彩属性在谈论配色原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颜色的基本概念。

颜色有三个基本属性,它们是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value/brightness)。

这三个属性的不同组合形成了颜色的所有变化。

1. 色相(Hue):颜色的基本属性之一,指颜色在色谱中的位置。

色相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

在色相上我们可以划分出一些组别如暖色调、冷色调等。

2. 饱和度(Saturation):颜色的属性之一,指该颜色的纯度。

饱和度高的颜色看起来鲜艳、强烈,而饱和度低的颜色则比较灰暗、柔和。

3. 亮度(Value/Brightness):颜色的属性之一,决定了颜色的亮和暗。

亮度高的颜色看起来比较明亮,而亮度低的颜色则比较黯淡。

第二部分:配色原理了解了颜色的基本属性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探讨配色原理了。

配色原理是指在设计中如何协调和组合不同的颜色,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1. 对比度原理:通过将不同的色相、亮度和饱和度进行明显的对比,来营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例如黑色和白色、红色和绿色等对比色的搭配,都是常见的对比度原理的应用。

2. 类比色原理:选择与原来颜色相似的颜色搭配,使颜色变化显得柔和、和谐。

例如红色、黄色、橙色这些暖色系的配合就是典型的类比色原理的例子。

3. 分裂互补色原理:色轮上每隔三个颜色就是一个“分裂互补色”。

将它们搭配使用可以实现对比又不失和谐的效果。

例如绿色和橙色、红色和青色等这些配合就是分裂互补色原理的应用。

4. 渐变色原理:将相邻的颜色通过中间颜色渐变衔接起来,看起来很柔和、流畅。

例如系统中的渐变色,奥运会标志的渐变色,都是这种原理的应用。

计算机配色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

计算机配色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

计算机配色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配色就是以几种单纯的颜色,最常用的应该是三原色油墨,按不同比例调合成样品颜色的过程。

配色的基本原理是以色彩合成与颜色混合理论为基础,以色料调和方式得到同色异谱色的效果。

油墨的颜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印刷品而言,颜色的反映程度几乎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人工配色是印刷厂长期使用的一种传统配色法,早期是以配色者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作为指导工作的依据,中、后期的配色者是以十种基本色图或印刷色谱作为目视测色的参考标准。

经验配色法常常受到配色者生理、心理因素及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

另外,依靠经验和感觉配色,只能定性,无法定量,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比较困难。

仪器配色,又称机械配色法,是近代逐渐开始流行的较先进的配色方法。

在配色各个环节,采用一定的机械、仪器作为测量工具,通过绘制曲线图表,作为配色的参考依据,使配色工作在相对精确的范围内进行。

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经验配色的某些盲目性,使配色速度及质量均有所提高。

计算机配色系统是集测色仪、计算机及配色软件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

计算机配色的基本作用是将生产上配色所用油墨的颜色数据,预先储存在电脑中,应用其计算出用这些油墨配得与原稿色相同颜色的混合比例,从而达到预定配方处方的目的。

1930年代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奠基阶段。

那时CIE创立了三刺激值色度学系统,哈代设计成功了自动记录式反射率分光光度计;库贝尔卡·芒克发表了光线在不透明介质中被吸收和散射的理论。

1940年代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的萌芽阶段。

1943年11月,美国的帕克和斯特恩在向美国光学学会的论文中,介绍了各种染料吸收光线的光学特性可以独立地带入由几种染料染制的结果中去,同时提出了两组求解染制时染料浓度的计算公式。

1950年代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初创时期。

1958年在美国舍温·威拉母地方安装了第一台由戴维逊和海门丁哲开发的模拟专用配色计算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
·美学技术
摘 要:众所周知,通过图形符号的辅助来进行信息传播,效率要比通过纯文字更加迅捷。

在如今这个信息冗繁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一些多样性的可能来传达信息,信息图形化的方式由此应运而生,改变了信息传达的方式和状态。

本文重在探讨色彩元素在信息图形设计中的作用,色彩如何使信息图形设计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其视觉识别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设计;图形化;色彩
信息图形(infographic)设计是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

它的意义在于使复杂的文字、概念、数据,在更短时间内被识别和理解,呈现更多的含义,表现出的设计理念是化繁为简,也让读者可以更轻松地在脑海中留下印象。

近10年来由于其浅显易懂的表达形式,信息图形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数据统计、交通运输、广告等多个领域。

信息图形中的元素未必要和所表达的信息在语义上一致,但是必须达到向受众清晰传达正确信息的标准。

信息图形的色彩设计对其传达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受众群体和传播内容对于色彩的要求也不同。

信息图形化中的色彩使用的主要特征是在生存环境中,调节设计物的色彩视觉效应,以适应于整体功能的要求,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注重色彩的物质功能,运用色形搭配原理,将物理色彩向心理色彩进行最佳转化。

也许有时色彩在信息图形中只起到了单纯的装饰性作用,但是人们观察到图形是接收到的第一个信息一定是它的色彩,这正是色彩元素区别于其他元素的潜力与优势。

1 色彩传递的情绪冷暖色系的区分是色彩设计原理中的基础,它造成的视觉体验能够打破人类文化中的差异,明确地传达出信息想要表现的情感倾向。

顾名思义,红黄橙等暖色系会让人们觉得温暖、热情,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蓝绿等冷色系则会使人冷静,常常用来展现客观、科学、严谨的内容。

在做更深层次的设计时,同色系内部的情感变化也需要被熟知和掌握。

以暖色红色为例,明度提高可以使它由“热”到“暖”(对比色值C55M55Y50K50与C0M100Y100K0)。

因此,假如想要做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说明,适合选用明度较低的暖色系来搭配,可以更好地营造当地的气候氛围。

从纯度的角度来说,偏向于黄色的橘红(如C0M80Y90K0)给人温和,积极的印象;如果接近紫色(如C40M100Y50K0)则显示出优雅的气质;“活泼”、“可爱”的粉色(如C0M30Y10K0)更适用于年轻的女性和恋爱题材。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受众是女性,那么群体的年龄越大所选用的红色纯度应该越高。

另外进行色彩设计有一个初级误区,设计师们为了使整体图形看起来和谐统一,往往会采用同一色相的颜色进行搭配,改变其明度和纯度进行组合。

这样的方法虽然是作品初看上去协调一致,但非常容易是受众产生生理上的视觉疲劳。

在手术室中医生和护士都会穿着浅绿色的工作服,就是因为作为红色补色的绿色可以帮助他们缓解长时间注视患处,血液红所带来的视觉刺激。

同一色相的单独应用本身也不符合自然中颜色的构成规律,画面会充斥着单调荒凉的感觉,让受众觉得索然无味。

2 多种颜色搭配的处理当我们提到颜色搭配的时候,有一个颜色最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白色。

我们会下意识地把它排除在外,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一种最为简便安全的搭配选择。

它可以充分表现简约的设计风格,是其他颜色较好的得到统一。

如果图形信息需要更加活泼一点的气氛,同时也没有特殊的年代感要求,那么选择不同明度纯度的三原色搭配主色调也是一个很好的选
择。

在信息图表设计中,可以采用同一色相不同纯度或明度的颜色来表示信息之间的递进和层级关系;如果信息的分类是并列的,则要使用相同明度与纯度,但是不同色相的颜色。

通过色彩的重量对比可以反映信息之间的关系层次,让受众更容易地找到同类,标注区别。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信息图表成功案例,对于同种属性元素的色块划分更有利于学习者方便快捷的记住他们,颜色视觉刺激能够更有效地辅助人们的记忆。

在最初版元素周期表被概括出之后,科学家们现在又陆续发现了16种新元素,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信息图形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信息的概括也能反映一个清晰地体系架构和模板式的特质。

3 与自然图形搭配的协调所谓自然图形,指的是没有经过人为提炼的取自于实物的素材。

例如,风景照片或静物摆拍等等。

如果信息图形的全部元素都是人为设计的符号图形,那么由于提炼逻辑关系的协调,形状之间很容易得到统一,色彩氛围也可以灵活多样。

但是对于那些取自实物的素材,尤其是动植物或是食品,通常需要传达的都是一种天然的纯朴感,当我们进行再设计和排列组合时,就应当注意尽量完整的保留这种自然的感觉。

与这类元素搭配的颜色不宜纯度过高、过厚。

高纯度的颜色会给人一种时尚,流行的感觉,设计意味明显,而取自然的素材通常都会受到很多环境色的影响,纯度不高。

如果使用高纯度的色彩搭配就会造成整幅作品喧宾夺主的结果,也与素材需要的淳朴感背道而驰,让受众忽略素材主体所要传达的内容。

为自然图形配色有一个简单而实用地方法,就是在素材中吸取一种颜色,是设计整体变得协调统一。

2007年美国杂志《名利场》刊登的当年度财富报告是用自然元素制作信息图表的典范之作。

它用纯白色作为背景,以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方式,像读者展示了有哪些富豪,赚取了多少资产以及如何发家的手段。

图表中的图形元素有大小不一的圆形图案,既有手工绘制而成的,也有直接利用圆形物体原样的。

绘制的圆形都采取了提高明度及半透明的处理,使得图中的实物光盘和金色圣诞彩球更为突出。

藉此来对比2007年度美国一批顶尖富豪赚取的财富。

图中还对他们的财富数额进行注解,如最大最突出的金色“星球”属于比尔·盖茨,作为世界首富代表他的图形颜色最为显眼夺目,然人一目了然。

4 结语本文详尽地论述了色彩在信息图形中的搭配要点与方法,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作品本身的形状架构有一个好的表现。

可以说图形形状与色彩的关系,就像骨骼与衣服。

形状是本质,色彩是外在。

在设计元素的重要性排序中色彩是排在形象结构之后的。

色彩可以帮助你的作品锦上添花,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糟糕的信息架构设计。

我们在做信息图形设计构思时应该谨记这一点,不要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1] 维基百科.信息可视化[G/OL].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w/index.php?title=%E4%BF%A1%E6%81%AF%E5%8F%AF%E8%A7%86%E5%8C%96&oldid=11673820 . 2015-03-21.[2] 李砚祖,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奥博斯科编辑部.配色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 木村博之(Hiroyuki Kimura).图解力——跟顶级设计师学作信息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信息图形设计中的配色原理分析
张宵临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30)
(上接第254页)现状[J].内江科技,2005,32(5):25.[2] 温庆武,周秀梅.艺术采风——中国传统设计艺术考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3] 蒋粤闽.艺术设计专业采风与考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曹国章(1974—),男,文学硕士,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现任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艺术设计及理论。

信息图形设计中的配色原理分析
作者:张宵临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30
刊名:
艺术科技
英文刊名: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5(3)
引用本文格式:张宵临信息图形设计中的配色原理分析[期刊论文]-艺术科技 20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