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油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LGC连续油管作业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初稿

LGC连续油管作业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初稿

`LGC360连续油管作业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初稿)华北石油局井下作业公司特种作业队2015年11月24日目录第一篇岗位责任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岗位、安全、井控职责………………………………………………第一节岗位职责……………………………………………………………第二节岗位安全职责………………………………………………………第三节井控岗位职责………………………………………………………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及制度……………………………………………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三节设备物资管理制度…………………………………………………..第二篇连续油管作业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设备安装规程…………………………………………………………..第一节绷绳与地锚安装规程………………………………………………..第二节井口装置安装规程…………………………………………………..第三节地面流程安装规程…………………………………………………..第四节井场电路与照明安装规程…………………………………………..第二章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第一节连续油管车操作规程…………………………………………….…第二节井控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第三节发电机组操作规程………………………………………………….第四节吊车使用操作规程…………………………………………………第五节安全设施使用操作规程…………………………………………….第三章连续油管作业操作规程…………………………………………………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连续油管作业操作规程……………………………………………..第三节连续油管作业事故预防……………………………………………..第一篇岗位责任制、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岗位、安全、井控职责第一节岗位职责一、队长岗位职责1、按照连续油管作业工程合同及设计,组织全队员工安全、优质、高效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对全队的生产、技术、HSE管理和经济等工作负全面责任。

连续油管作业管理制度

连续油管作业管理制度

连续油管作业管理制度一、作业环境管理1.工作区域清理:在进行连续油管作业前,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没有障碍物、杂物等物品存在,以免影响作业过程。

2.作业人员着装: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并佩戴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3.作业设备检查:在进行连续油管作业前,必须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没有异常情况存在。

4.作业环境检查: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存在,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整改。

5.作业通风:连续油管作业中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因此必须做好作业通风工作,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二、作业操作管理1.作业计划制定:在进行连续油管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配等。

2.危险源识别: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确保作业安全。

3.作业顺序安排:连续油管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作业顺序必须合理安排,减少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作业记录与报告:在进行连续油管作业时,必须做好作业记录和报告,以备查阅。

5.作业监督与检查:作业过程中必须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作业按照计划进行,避免出现问题。

三、作业安全管理1.安全培训:所有参与连续油管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作业规范和要求。

2.作业前安全会议:每次进行连续油管作业前,必须召开安全会议,对作业内容、安全措施等进行明确说明。

3.应急预案: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制定应急预案,以备不测之需。

4.安全意识培养:作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作业规范和流程,确保作业安全。

5.事故处理:如果在连续油管作业中发生事故,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事故处理和整改。

以上就是连续油管作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只有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才能确保连续油管作业顺利、安全地进行。

希望每位作业人员都能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做好作业管理工作,确保作业安全。

QSH3140 0043-2015 连续油管作业操作规程

QSH3140 0043-2015 连续油管作业操作规程
4 作业程序
4.1 下入连续油管
4.1.1 计数装置校深。 4.1.2 保持连续油管内外压差不超过 25MPa。 4.1.3 开启井口阀,下入连续油管,初始下放速度小于 5m/min;过井口 50m 后,直井段下放速度不超 过 25m/min;进入造斜段后速度不超过 10m/min。 4.1.4 按设计要求在不同井深校核悬重。 4.1.5 根据悬重变化调节内张、外张和驱动压力。 4.1.6 根据施工设计进行施工。
4.2 起出连续油管
4.2.1 根据悬重变化调节内张、外张和驱动压力,做起管准备。 4.2.2 上提连续油管,水平段和造斜段速度不超过 10m/min;直井段不超过 25m/min;至井口 50m 时不 超过 5m/min。 4.2.3 确认连续油管起至防喷管内,试关阀门;确认起出后,关闭井口阀门。 4.2.4 泄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Q/SH3140 0043—2015 5.6 观察注入头、鹅颈管、防喷器、操作窗等设备,发现异常或者听到异响应立即报告作业指挥,停 止作业、排除故障。 5.7 操作手在遇到异常情况,如指重、泵压或井口压力等参数变化异常时,要求立即报告作业指挥。 5.8 记录井口阀门的开启圈数。 5.9 所有作业设备下应铺好防渗膜和吸油毡。 5.10 保证密封件、运转部件无油污泄漏。 5.1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应分类回收处理,废液处理达标。
SY/T 5225 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 6120 油井井下作业防喷技术规程 SY/T 6690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Q/SH 0482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要求
3 施工准备
3.1 施工设计 3.1.1 根据工程方案,编制施工设计。 3.1.2 施工设计按程序审批。 3.2 场地要求 3.2.1 井场满足施工车辆及设备的转运要求。 3.2.2 井口附近 30m 以内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3.3 地面流程 3.3.1 满足连续油管作业要求。 3.3.2 按设计要求安装固定地面流程,高压管汇采用硬管线连接并按施工设计要求试压。 3.3.3 泄压管线采用硬管线连接。 3.4 作业设备 3.4.1 按照施工设计要求,选择具备相应作业能力的作业设备及辅助装置。 3.4.2 防喷器全封、剪切闸板操作开关具备防误操作保护装置。 3.5 工具准备 3.5.1 按设计要求选用井下工具。 3.5.2 入井工具应具备合格证、使用记录、维护保养、检测记录。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员操作规程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员操作规程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员操作规程3.1技术员安全操作规程3.1.1基础作业操作规程(1)了解本井基本数据和施工工序及井场周围环境,对存在的风险对施工人员做出技术交底。

(2)定期组织井控培训,防喷、防硫化氢、防火灾演习。

并做好记录。

(3)对井上相关资料进行填写。

3.1.2钻磨工序作业操作规程(1)开工前对井口防喷系统、地面循环管汇、循环设备等进行试压,根据地层压力情况确定试压压力,一般要求清水试压至少35MPa,稳压15-30min,不刺不漏为合格。

(2)设计钻磨深度:自遇阻位置至井底,要求利用2”连续油管进行油管内作业,现场施工时可根据作业情况适当调整目的深度。

(3)泵注及钻磨液体:要有较好的泵注性能,较好的携带钻屑性能,采用滑溜水作为钻磨和携砂工作液,钻磨60米后,采用粘度约40-50cp的线性胶液循环一周,再用滑溜水作为工作液钻磨,至井底后再使用胍胶液进行循环,直至无碎屑反出。

(4)起下管柱速度控制:过采油树时,速度2-3m,1800m 以内,速度5-8m/min;超过1800m,降低下管速度为3-5m/min,并时刻观察载荷表变化。

(5)钻遇遇阻位置,加压1—2t,反复上提下放连续油管。

(6)钻磨过程中,保持钻磨速度0.5-1m/min,泵循环排量180L/min以上。

3.1.3冲砂操作规程(1)正冲操作规程:•冲砂液由连续油管注入,从连续油管与井内油管的环形空间返出,•对井下带有封隔器或是管柱砂堵、•砂卡、油套无法建立循环的井,采用该方式。

(2)反冲操作规程:•冲砂液由井内油管与连续油管间的环空注入,由连续油管返出,用于沉砂管柱管径与连续油管间环空截面狭小的井。

因为滚筒上连续油管是弯曲盘绕的,容易在连续油管内沉砂,这种方法很少使用。

(3)双正冲操作规程:在油套畅通的井况下,从连续油管和井内油管同时正注入冲砂液,从油套环空返出携砂液,这种方法冲刺力强,•用于沉砂粒径较大或沉砂中含有塑料球等大直径颗粒的冲砂。

连续油管作业操作规程

连续油管作业操作规程

连续油管作业操作规程1、检查操作室控制面板各阀位处于非工作的安全状态。

2、进入驾驶室挂PTO。

PTO挂档步骤:2.1确认在玻璃液位计能看到油箱中液位。

2.2确定挡位在空挡。

(参见仪表板上的图示)。

2.3压下离合器。

2.4按下PTO挂挡开关(位于仪表板上)。

2.5慢慢地松开离合器。

3、底盘车侧控制面板建压。

将控制面板各阀位切换至工作状态。

4、下入连续油管4.1将链条张紧处于“张紧”位置,链条张紧降压先导处于“关”位置,注入头夹紧力根据下管深度调整至作业要求需要的压力。

4.2将滚筒操作手柄打在“出”位置,解除滚筒刹车,缓慢将滚筒压力调至2.5MPa左右。

4.3将注入头操作手柄打在进井位置,调整注入头压力直至注入头运转。

4.4根据管轻/管重情况调整链条张紧压力和链条夹紧压力。

4.5根据连续油管速度定期按下注入头润滑开关4.6根据井口压力变化适当调整链条夹紧力和防喷盒动力。

开始下入连续油管。

在下入过程中,注意在连续油管油管排到滚筒两个法兰附近时,根据需要进行强制排管,防止油管排列不均匀。

工作开始时要对注入头链条进行润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对连续油管进行润滑。

连续油管下入速度很慢时,可以调低油管滚筒压力,保持下入的连续性。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注入头链条和滚筒的一致性。

操作手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关注操作室外注入头和滚筒的运行情况及各仪表的指数。

在每下入1000英尺时,上提50-100英尺,看油管是否遇阻。

5、提出连续油管5.1解除滚筒刹车,将滚筒操作手柄打在出井位置,缓慢将滚筒压力调至6MPa左右,保持滚筒和注入头之间的连续油管处于绷直状态。

5.2将注入头操作手柄打在出井位置,调整注入头压力,然后再缓慢调整注入头泵控制压力直至注入头运转。

5.3根据管轻/管重情况调整链条张紧压力和链条夹紧压力。

5.4根据连续油管速度定期按下注入头润滑开关和滚筒润滑开关。

5.5根据井口压力变化适当调整夹紧力和防喷盒压力。

连续油管现场作业操作规程-12[1].20改

连续油管现场作业操作规程-12[1].20改

Q/CNPC-CY 四川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Q/CNPC- CY××—××××代替Q/CNPC—CY 543—2000Q/CNPC—CY 582—2001 连续油管现场作业操作规程(送审稿)××××-××-××发布××××-××-××实施四川石油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作业准备 (1)5 作业程序 (3)6 作业设备的撤卸 (6)7 指重表校验 (6)8 深度计数器校验 (6)9 安全环保及质量要求 (7)前言本标准是对Q/CNPC—CY 543—2000《车载式连续油管设备操作规程》和Q/CNPC—CY 582—2001《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规程》的合并和修订,对使用连续油管进行排液、冲砂洗井、酸化及部分修井作业进行了规范。

本标准包含了9个部分,即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定义、作业准备、作业程序、作业设备的撤卸、指重表校验、深度计数器校验、安全环保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与Q/CNPC—CY 543—2000《车载式连续油管设备操作规程》和Q/CNPC—CY 582—2001《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规程》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明确界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在作业准备中增加了对作业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对设备准备和安装、撤卸流程进行了统一规范;——增加了车载仪器仪表校验的内容。

本标准由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局试油、测试、压裂酸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贵杰李剑秋卢秀德雍和毅冯景春钟毅。

连续油管现场作业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连续油管作业井应具备的条件、作业准备、作业要求、作业程序、施工设备的撤卸、指重表校验、深度计数器校验及安全环保质量要求。

(2014.3.17修改)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2014.3.17修改)连续油管作业技术操作规程

LG270/38Q橇装式连续管作业机操作规程编写人:刘德华审核人:批准人:时间:2014年3月6日XXXX公司井下作业公司LG270/38Q橇装式连续管作业机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连续油管操作,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公司现有LG270/38Q连续管作业机3、准备工作3.1、安装前的检查3.1.1作业前对设备各润滑点进行加油、保养,备好油箱燃油。

3.1.2仔细阅读施工设计书,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3.1.3检查连续管与其它作业设备连接的接头型式、采油树与防喷器的接口尺寸。

3.1.4对于本次作业所需的工具、工装及相关资料认真清查,做好充分准备。

3.2、设备井场摆放3.2.1 勘查井场现场,根据井场空地、季节风向情况,确定作业机合理的安装位置和方向。

3.2.2 对井场进车路线、各个橇体摆放位置和注入头支腿安放位置进行平整夯实。

3.2.3 摆放绞车橇在井口的中心线上,井口中心与绞车橇中心线距离8~20m。

3.2.4 摆放操作橇对准绞车橇,距离绞车橇1m左右。

3.2.5 动力橇、井口装置橇应摆放在操作橇周围适当的位置,井架大腿不得妨碍注入头的安装。

3.2.6 施工井场应注意环保,设备摆放处以及液压管线经过的场地铺放油布,以防造成污染。

3.3、控制室的起升和检查3.3.1 检查控制液路和压力是否正常。

3.3.2 起升速度可用手柄调压阀调节。

3.3.3 检查控制室内所有手柄是否在正确位置,防喷器手柄锁块是否锁定。

4、操作步骤4.1、设备进入井场后,摆好主、辅车位置。

辅车根据该井次作业最大负载确定摆车位置,主车正对井口摆放,距离井口15~20m。

4.2、安装井口前先放喷降压,关闭好井口阀门后,装好与防喷器连接的井口法兰。

4.3、检查各部油、气、水、电,各润滑油、液压油油面是否符合标准。

4.4、启动发动机后必须怠温。

检查主车各阀件的安全位置,检查各液压油表,是否在正常值范围以内。

4.5、地面连接防喷盒、注入头,装鹅颈管及液压管线,注入头试运转,检查链条润滑情况。

连续油管操作规程

连续油管操作规程

连续油管操作规程连续油管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 熟悉操作平台:在进行连续油管操作之前,首先要熟悉所使用的操作平台。

这包括了油管的界面、功能按钮、操作方式等内容。

2. 设定操作目标:在开始操作之前,要明确操作的目标。

这可能是推广产品、分享知识、展示技巧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操作的方向和内容。

3. 准备素材: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连续油管操作,需要提前准备好素材。

这可能是视频、图片、音频等内容,要确保素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二、操作流程1. 规划内容:根据操作目标,制定内容规划。

这包括了确定要发布的视频数量、时长、主题等内容。

规划能够帮助操作者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2. 录制素材:根据内容规划,进行素材的录制。

确保录制的视频质量较高、内容丰富、流畅。

如果需要进行演讲或解说,可以提前准备好稿件,并在录制时进行配音。

3. 剪辑制作:将录制好的素材进行剪辑和制作。

这包括了剪辑视频、添加字幕、调整音频等内容。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剪辑的连贯性和流畅感。

4. 上传发布: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至油管平台,并进行发布。

确保视频的标题、标签、描述等都符合对操作目标的需求。

发布后还可以进行推广、分享和互动。

5. 分析优化:对发布的视频进行分析和优化。

这包括了观看量、评论、喜欢数等数据的分析,以及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后续操作的调整和改进。

三、注意事项1. 内容原创:保持内容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剽窃他人的作品是不允许的,并且可能会导致侵权纠纷。

尽量避免使用他人的素材,如果必须使用,请注明出处和版权信息。

2. 遵守法律法规:在进行连续油管操作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传播违法信息、不诽谤他人、不侵犯他人的隐私等。

如果有相关法律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

3. 控制视频长度:尽量控制视频的长度,不要过长。

过长的视频可能会导致观众不愿意观看或提前离开。

一般来说,5到10分钟之间的视频长度比较适合。

4. 保持一定节奏:在进行连续油管操作时,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

过快的节奏可能会让观众跟不上,过慢的节奏可能会让观众产生无聊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油管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队长岗位操作规程1.1队长安全操作规程(1)组织设备安装生产,监督施工人员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现场施工需要开具各类作业许可证。

(2)监督各岗位进行巡检,对各岗巡检路线进行复查。

(3)组织对巡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4)了解本井基本数据和施工工序及井场周围环境,对存在的风险对施工人员做出技术交底。

(5)定期组织井控培训,防喷、防硫化氢、防火灾演习。

并做好记录。

(6)对井上相关资料进行填写。

1.2队长岗位设备和施工作业操作规程对照二、副队长操作规程2.1副队长安全操作规程2.1.1基础作业操作规程(1)摆放车位①车尾距井口应在4.5m左右为宜,井口中心与车身中心线距离400mm。

②检查车辆档位是否在空档内,手刹是否刹死,两后轮胎用掩铁塞住,防止车辆滑动。

③施工井场应注意环保,在车身下方、设备摆放处以及液压管线经过的地方地面平整,(2)注入头控制①注入头速度是由泵的排量的大小来控制,注入头控制手柄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一般情况下与发动机油门两者配合来控制起下速度(发动机的转速一般调节在1500r/min左右)。

高低速转换时,应先停止注入头马达运转,然后将低速档转换成高速档,或将高速档转换成低速档。

切不可在注入头马达运转时直接转换。

②如果发生溜管现象,应及时提高注入头下井速度,让注入头下井速度与溜跑速度相同,同时提高夹紧液缸的工作压力。

(3)滚筒控制下放连续管作业时,滚筒控制手柄放在“下放”位置,滚筒压力调节在4MPa 左右,滚筒的先导压力是根据滚筒马达刹车预设的,一般用调压阀调节在3MPa 左右。

(4)下放连续管作业①运行几分钟后,观察注入头、滚筒、供液油泵运行情况;油箱油温以及绷绳等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立刻停机检查整改),正常后调节注入头控制手柄,逐步提高下放连续管速度,一般正常下放连续管速度在10~20m/min之间,不超过35m/min。

每下入200~300m给注入头链条喷洒润滑油一次。

②随着连续管下入深度的不断增加,记录仪上的载荷逐渐增加,此时根据载荷情况逐步提高夹紧力和张紧力,以防止溜管等事故的发生。

下下连续油管过程中每10分钟对各项参数做一次记录,包括时间、起下状态、深度、载荷、张紧压力、夹紧压力、起下速度、若同时进行循环洗井工序记录循环压力。

③待连续管下到设计深度后,向后推注入头方向控制手柄至“中间”位置。

使注入头马达排量调到0,压力为补液泵压力,约为2MPa。

(5)起升连续管作业①井下作业完成后,记录好深度、载荷等数据,准备起管。

②旋转柴油发动机转速旋钮,调至1500~1800rpm。

③将注入头控制手柄锁定位置向下拉起,手柄拉向“起”管位置,滚筒控制手柄旋钮旋至“收起”位置。

④注意滚筒排管情况,根据滚筒上的排管层数和排管疏密情况,及时调整排管器的升降,操纵强制排管马达,将连续管有序的排在滚筒上。

(6)收车①将滚筒控制手柄旋钮旋至中位,使滚筒处于刹车状态。

②拆收注入头进油、回油液压管线、数据线,做好各接头处的防尘保护。

③将注入头随同部分液压管线吊回到作业机车位。

④将防喷器及随同管线、导向器等其它部件吊到作业机上归位并固定好。

⑤滚筒摆回原位,用绳卡固定好滚筒。

⑥调节注入头载荷传感器可调紧螺栓,支起注入头。

⑦随车吊归位。

⑧摘开离合器,关闭控制室电源,柴油机熄火。

2.1.2.钻磨工序作业操作规程(1)钻磨①上提连续管至距鱼顶上部30m,使用2500型泵车,泵注排量应在马达驱动排量的要求范围内(一般排量450-500L/Min左右,马达扭矩1065ft-Ibs,转速155gpm),循环正常后缓慢下放连续油管开始钻磨,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控制钻压,排量锁死在要求数值,具体参数在使用钻具的要求范围内,随时观察循环压力的变化。

②观察连续油管参数仪显示进尺,每钻进3~5m划眼一次,继续下放钻磨前循环至进出口液性一致。

③钻至设计深度、充分循环,替出井内钻屑。

④作业过程中保证泵车工作连续性,以免发生卡钻。

⑤钻塞完成后要进行彻底通井,通井至井底或油层底界以下50米,通井规最大外径应小于钻头外径2mm。

⑥通井后应在钻塞段及其以下井段边冲洗边反复刮削5次以上,并用大于两倍井筒胍胶溶液的彻底洗井,直至出口无碎屑等杂物为止。

2.2副队长岗位设备和施工作业操作规程对照表三、技术员操作规程3.1技术员安全操作规程3.1.1基础作业操作规程(1)了解本井基本数据和施工工序及井场周围环境,对存在的风险对施工人员做出技术交底。

(2)定期组织井控培训,防喷、防硫化氢、防火灾演习。

并做好记录。

(3)对井上相关资料进行填写。

3.1.2钻磨工序作业操作规程(1)开工前对井口防喷系统、地面循环管汇、循环设备等进行试压,根据地层压力情况确定试压压力,一般要求清水试压至少35MPa,稳压15-30min,不刺不漏为合格。

(2)设计钻磨深度:自遇阻位置至井底,要求利用2”连续油管进行油管内作业,现场施工时可根据作业情况适当调整目的深度。

(3)泵注及钻磨液体:要有较好的泵注性能,较好的携带钻屑性能,采用滑溜水作为钻磨和携砂工作液,钻磨60米后,采用粘度约40-50cp的线性胶液循环一周,再用滑溜水作为工作液钻磨,至井底后再使用胍胶液进行循环,直至无碎屑反出。

(4)起下管柱速度控制:过采油树时,速度2-3m,1800m以内,速度5-8m/min;超过1800m,降低下管速度为3-5m/min,并时刻观察载荷表变化。

(5)钻遇遇阻位置,加压1—2t,反复上提下放连续油管。

(6)钻磨过程中,保持钻磨速度0.5-1m/min,泵循环排量180L/min以上。

3.1.3冲砂操作规程(1)正冲操作规程:•冲砂液由连续油管注入,从连续油管与井内油管的环形空间返出,•对井下带有封隔器或是管柱砂堵、•砂卡、油套无法建立循环的井,采用该方式。

(2)反冲操作规程:•冲砂液由井内油管与连续油管间的环空注入,由连续油管返出,用于沉砂管柱管径与连续油管间环空截面狭小的井。

因为滚筒上连续油管是弯曲盘绕的,容易在连续油管内沉砂,这种方法很少使用。

(3)双正冲操作规程:在油套畅通的井况下,从连续油管和井内油管同时正注入冲砂液,从油套环空返出携砂液,这种方法冲刺力强,•用于沉砂粒径较大或沉砂中含有塑料球等大直径颗粒的冲砂。

(4)正反冲操作规程:同时从连续油管和油套环空注入冲砂液,从连续油管和井内油管环空返出携砂液,•特点是冲刺力、•携砂能力都很强,但上返截面较小,对大直径颗粒冲砂时要慎重选用。

(5)综合冲砂操作规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以上四种方式组配。

3.2技术员岗位设备和施工作业操作规程对照四、操作手安全操作规程4.1操作手安全操作规程4.1.1 基础作业操作规程(1)起升控制室①检查控制室气源压力显示是否正常,压力应在0.6~1.0MPa。

②操作控制室气路阀,起升控制室于工作状态(起升速度可用手柄调压阀调节),合上控制室电源。

(2)起动柴油发动机①将发动机起动开关旋转置于“ON”的位置,待驾驶室内显示屏上各个参数(润滑油压力、柴油发动机转速、蓄电池电压、冷却液温度)显示正常,即可将起动开关顺时针旋到“START”位置进行起动;若第一次没有起动,则将起动开关逆时针旋到“OFF”位置,至少等待15秒后进行第二次起动。

②柴油发动机起动后进行,观察显示屏上润滑油压力、冷却液温度、柴油发动机转速等参数,观察柴油发动机工作状况,确保柴油发动机工作正常。

③调节控制室内发动机油门控制旋钮,将柴油发动机速度调到600 rpm~1000rpm,怠速运转3~5分钟预热后(观察液压油温指示表,待油温达到30℃左右时),将取力器旋钮转动置于“合”,合上带泵箱离合器。

④支起车尾随车起重机两端液缸支腿。

支腿处地面夯实并加垫枕木。

(3)注入头井口安装①取掉注入头四条立柱上的固定销子,将注入头安装在防喷器上,将注入头与防喷器整体吊起至井口并连接好。

与此同时,台上操作人员调整排管器的高度,使其与注入头鹅颈管的高度相适应。

②调节注入头指重传感器支撑螺栓,使注入头自然落在指重传感器上,注入头驱动支架处于水平状态;放尽传感器管线中的气体;调节传感器端两个可调锁紧顶丝,使得当泵入液压油时,传感器接触盘刚好与注入头压盘接触,连接传感器电缆线。

③连接防喷盒、防喷器、注入头速度和深度传感器、指重传感器信号线及液压管线。

④仔细检查所有液压管线、注入头、防喷器、防喷盒润滑管线软管上编号与接头面板上序号是否相同,观察并调整深度传感器、载荷传感器的初始值,做好记录。

⑤平整井口地面,支好注入头四条支腿,在注入头两侧的三个方向拉绷绳,应就近拉在井架、作业机梁上,必要时可打地锚。

⑥调整滚筒摆位角度和方向,确保注入头的鹅颈管与滚筒中心对正。

⑦将导向器上的压轮和排管器润滑盒合拢连接好。

(4)下放连续管作业①滚筒控制:下放连续管作业时,滚筒控制手柄放在“下放”位置,滚筒压力调节在4MPa左右,滚筒的先导压力是根据滚筒马达刹车预设的,一般用调压阀调节在3MPa左右。

②将注入头控制手柄锁定装置向上提起,手柄推向“下”管位置,观察参数记录仪上的速度(初始速度应在0~0.5m/min)、发动机转速、注入头马达压力(在6MPa 左右)、回油压力、滚筒先导压力是否正常。

③运行几分钟后,观察注入头、滚筒、供液油泵运行情况;油箱油温以及绷绳等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立刻停机检查整改),正常后调节注入头控制手柄,逐步提高下放连续管速度,一般正常下放连续管速度在10~20m/min之间,不超过35m/min。

每下入200~300m给注入头链条喷洒润滑油一次。

④随着连续管下入深度的不断增加,记录仪上的载荷逐渐增加,此时根据载荷情况逐步提高夹紧力和张紧力,以防止溜管等事故的发生。

下下连续油管过程中每10分钟对各项参数做一次记录,包括时间、起下状态、深度、载荷、张紧压力、夹紧压力、起下速度、若同时进行循环洗井工序记录循环压力。

⑤待连续管下到设计深度后,向后推注入头方向控制手柄至“中间”位置。

使注入头马达排量调到0,压力为补液泵压力,约为2MPa。

⑥操纵滚筒控制阀位于“中间”位置。

⑦注意观察记录井口压力表及循环压力表压力,根据井口压力情况,关闭半封及防喷盒。

⑧调节控制台上柴油发动机转速旋钮,降至怠速600-800rpm。

(5)起升连续管作业①井下作业完成后,记录好深度、载荷等数据,准备起管。

②旋转柴油发动机转速旋钮,调至1500~1800rpm。

③将注入头控制手柄锁定位置向下拉起,手柄拉向“起”管位置,滚筒控制手柄旋钮旋至“收起”位置。

④随着连续管在滚筒上不断地緾绕,滚筒与注入头之间连续管的张紧力减少,滚筒外层连续管可能出现膨松现象,应及时调整减小滚筒马达工作压力。

⑤随着连续管不断起出,所需夹紧力和张紧力不断减小,根据载荷情况逐渐调整夹紧液缸压力和张紧液缸压力,以减少对连续管的夹持力,延长使用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