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呼吸系统病人有效排痰

合集下载

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体位排痰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按照以下方向来进行撰写:体位排痰是一种用于清除呼吸道痰液的技术,是呼吸康复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在疾病和受损情况下,人体的呼吸系统常常会产生大量痰液,如果不及时清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有效的排痰技术对于呼吸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体位排痰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和肺部的自身力量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不同的体位排痰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程度的痰液进行清除,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通过正确的体位排痰训练,可以加速痰液的清除,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体位排痰的训练技术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操作。

不同的体位排痰技术包括仰卧位排痰、俯卧位排痰、侧卧位排痰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训练,患者可以熟练掌握体位排痰技术,提高清痰的效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本文将对体位排痰的定义、重要性、训练技术、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同时,还将探讨体位排痰的效果和优势,适用人群和应用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阅读,能够加深对体位排痰技术的了解,促进其在呼吸康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1. 引言:介绍体位排痰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引出本文对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的探讨。

2. 正文:2.1 体位排痰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体位排痰的概念、意义以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强调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2.2 体位排痰的训练技术:介绍体位排痰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包括体位选取、手法和呼吸训练等,详细说明如何进行有效的体位排痰训练。

2.3 体位排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具体阐述体位排痰的步骤,包括准备、操作和结束等,同时提醒读者在进行体位排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对呼吸系统的维护和训练。

事实上,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是针对呼吸系统的专门锻炼,旨在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其核心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增加肺活量,提高气道通畅度,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呼气、深呼吸、缩唇呼吸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增加肺活量,并有效增强人体的氧合功能。

排痰能力训练则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使痰液能够顺畅地从气道中排出,从而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的方法首先要注意的是,进行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运动及排痰训练方法: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呼吸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肺活量,强化呼吸肌肉。

具体步骤如下:1.平躺或坐直身体,放松全身,将手放在腹部。

2.深吸气,感受气体进入肺部。

3.在吸气的过程中,使腹部向外膨胀,向上推动手掌,使肺部充分膨胀。

4.缓慢、平稳地呼气,将手掌向内收缩,使腹部向背部靠拢。

2.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顺畅呼吸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直立或坐直,放松全身。

2.实现吸气,同时将嘴唇轻微闭合,呈现小圆形。

3.缓慢呼气,同时使嘴唇呈圆形,让气体从唇缝中流出。

3. 重力球训练法重力球训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可以锻炼呼吸肌肉并帮助痰液排出。

具体步骤如下:1.置一个小重力球在腹部,直立或坐直身体,放松全身。

2.慢慢吸气,让腹部向外伸展,同时向上移动重力球。

3.缓慢呼气,同时将重力球向下移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注意事项在进行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细节以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1.控制训练强度和次数,不要过度锻炼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促进排痰的健康教育

促进排痰的健康教育

促进排痰的健康教育排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更为重要。

痰液的滞留可能导致气道阻塞、感染加重,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开展促进排痰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排痰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对于维护呼吸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排痰的生理机制在了解如何促进排痰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痰液的生成和排出机制。

痰液主要由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吸入的尘埃和微生物等组成。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黏膜纤毛通过定向摆动,将痰液从气道远端向近端运送,最终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当呼吸道受到感染或刺激时,痰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增加,纤毛摆动可能受损,导致排痰困难。

二、促进排痰的重要性1.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排出痰液,可以减少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呼吸道的滋生,从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改善呼吸功能:痰液的滞留会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促进排痰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3.加速疾病康复:对于已经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促进排痰可以加速炎症的消退,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三、促进排痰的健康教育方法1.增加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痰液,降低其黏稠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建议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进行体力活动时,应增加水分摄入。

2.蒸汽吸入:蒸汽吸入可以湿润呼吸道,软化痰液,促进纤毛摆动。

可以通过使用蒸汽吸入器、热毛巾敷鼻或进行热水淋浴等方式进行蒸汽吸入。

但需注意蒸汽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3.有效咳嗽:咳嗽是排痰的主要动力,但并非所有咳嗽都是有效的。

有效咳嗽需要掌握正确的技巧:深吸一口气后屏气片刻,然后用力咳嗽,使痰液从气道深处咳出。

对于无力咳嗽的患者,可以采用拍背、振动等方式刺激咳嗽反射。

4.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向大气道,便于咳出。

适用于痰液较多、黏稠度较高的患者。

进行体位引流时,需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发生意外。

《体位排痰技术》操作规程

《体位排痰技术》操作规程

《体位排痰技术》操作规程体位排痰技术是指通过调整患者的体位,利用重力作用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一种操作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度,减少呼吸困难的发生。

以下是《体位排痰技术》的操作规程,旨在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正确使用该技术,提升患者护理质量。

一、准备工作1.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痰液的性质、黏稠度等,以便选择适当的体位。

2.检查患者体位的限制:了解患者是否有体位限制或禁忌,如颈椎骨折、脑部手术等,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损伤。

3.消毒准备: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准备护理床单、盆和护理巾等辅助用具,并进行消毒。

二、操作步骤1.辅助患者排空膀胱:提醒患者排空膀胱,以免排痰过程中因咳嗽而造成尿失禁。

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基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限制,选择适当的体位。

常用的体位有:半坐位、仰卧位、卧位、矮床位等。

3.调整床位高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床位的高度,以保证患者舒适和护理的方便。

4.托住患者的头部: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头部,保持患者的颈部、肩膀和背部的舒适度。

5.让患者深呼吸:鼓励患者深呼吸数次,以增加胸廓的运动和呼吸肌的收缩。

6.胸部敲击:用手指轻轻敲击患者的胸部,从上至下、从前至后,以松散的拳头敲击为宜,来刺激和松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7.侧身体位:将患者的身体向一侧倾斜,对于需要排痰的侧肺,将患者的身体向下倾斜,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8.背部按摩:用手掌轻轻按摩患者的背部,从上至下、从前至后,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松动和流动。

9.轮换体位: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轮换体位,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在不同部位的排出。

10.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使用组织纸或吸痰器等工具,及时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和咽部的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通畅。

11.观察患者的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排痰情况和不适表现,及时做好记录和报告。

三、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告知操作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卧床病人有效排痰操作方法

卧床病人有效排痰操作方法

卧床病人有效排痰操作方法卧床病人需要有效地排痰,以清除呼吸道中的痰液,促进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排痰操作方法。

1. 借助呼吸器支持痰液排出:如果病人使用呼吸器辅助呼吸,可以利用呼吸器的正压功能,配合病人的呼吸来排痰。

正压可以帮助推动痰液从肺部向气道末梢移动,然后通过咳嗽或吸气吐出痰液。

2. 咳嗽和深呼吸操:教导病人进行咳嗽和深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排痰。

咳嗽是身体自然清除呼吸道中痰液的一种方式,通过咳嗽可以将痰液从肺部上移至气道,然后通过咳嗽吐出。

深呼吸则可以帮助扩张肺部,并改善呼吸道通畅性,促进痰液的排出。

3. 蛙位体位:蛙位体位是指将病人的上体部抬高至30到45度的倾斜角度,促使痰液流向下呼吸道,增加痰液排除效果。

可以通过枕头垫高或床头升高等方式实现。

这种体位不适用于心肺功能不稳定的病人,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4. 气道清洁:保持气道的清洁对于卧床病人有效排痰至关重要。

可经常使用盐水漱口或含漱口液来进行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和咽喉部分的细菌滋生。

同时,清洁鼻腔也能帮助排除鼻涕中的痰液,可用温盐水清洗鼻孔。

5. 痰液稀释剂和痰液引导:病人如有难以咳嗽排出痰液或痰液粘稠的情况,可以使用痰液稀释剂,如盐水或酸性溶液,将痰液稀释,使其更容易排出。

也可以使用痰液引导器,通过把痰液引导器放入气管或支气管内,帮助病人排痰液。

6. 背部拍打和震颤:卧床病人可以请护理人员进行背部的轻拍和震颤,这可以增加痰液从肺部移动到气道的速度。

同时可结合体位引流,即在背部拍打后,将病人的体位做相应调整,以帮助痰液更容易流向气道,增加排除的机会。

7. 使用吸痰设备:一些卧床病人可能需要使用吸痰设备,如吸痰机来排痰。

吸痰机通过负压帮助抽出气道内的痰液,促进呼吸道通畅。

使用吸痰机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卫生条件,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进行以上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病人的精力和意识状态:病人需要有一定的精力和清醒程度才能有效地参与痰液排出操作。

家庭最简单吸痰方法

家庭最简单吸痰方法

家庭最简单吸痰方法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适用于一些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正确的吸痰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家庭最简单的吸痰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咳痰法。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吸痰方法,适用于一些患者的痰液较为粘稠,可以通过咳嗽将痰液排出。

患者可以先喝一些温水,然后用力咳嗽,帮助将痰液排出。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患者要注意保持体位的正确,可以选择坐位或半卧位,利于痰液的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咳痰时要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起呼吸道损伤。

2. 气道引流法。

气道引流法是通过吸气道分泌物的方法,适用于一些患者的痰液较为黏稠,咳痰不易。

患者可以使用吸痰器,将吸痰管插入气道,然后用手持式吸痰器或电动吸痰器吸出痰液。

在使用吸痰器时,患者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吸出过多的痰液,以免引起呼吸道感染。

3. 气道排痰体位法。

气道排痰体位法是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气道痰液排出的方法。

患者可以选择半卧位或俯卧位,利于痰液的排出。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患者要保持体位的稳定,避免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4. 叩击法。

叩击法是通过叩击背部,帮助痰液排出的方法。

患者可以请家人或护理人员帮助,用手掌轻轻叩击背部,帮助痰液松动,然后再进行咳痰或气道引流。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叩击的力度和频率,避免造成不适。

以上介绍的吸痰方法是家庭最简单的几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呼吸道疾病患者。

在使用吸痰方法时,患者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吸痰方法,避免造成不适。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

体位排痰技术操作规程

体位排痰技术操作规程

体位排痰技术操作规程体位排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用于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减少肺部感染风险,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下面是体位排痰技术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确认患者的医嘱,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和同意。

检查患者的体征,特别是呼吸道标志物如咳嗽、痰液等。

2.确定最佳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体位。

一般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半侧位、俯卧位等。

体位的选择可以依据患者的病情、呼吸困难程度及呼吸道分泌物位置等因素来确定。

3.给予辅助通气:在闻诊、观察患者症状后,如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辅助通气。

常用的辅助通气方式有压力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等。

4.准备排痰所需器材:准备好排痰所需的器材,包括痰盂、纸巾、口服器等。

确保器材的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调整患者的床位及枕头,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在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感到尴尬和紧张。

6.协助患者正确呼吸:在开始操作前,告知患者要做深呼吸。

在操作过程中,指导患者做正确的呼吸动作,帮助患者充分利用吸气力,增强排痰的效果。

7.给予抗感染治疗:在进行排痰操作前,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抗感染治疗。

这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8.操作技巧: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体位,如半坐位、俯卧位等。

首先,让患者深呼吸几次,然后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松动。

然后,将痰盂放在患者口下方,让患者咳嗽时能容易咳出痰液。

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用纸巾辅助擦拭患者口腔周围的痰液。

9.处理痰液:排痰结束后,将痰液倒入痰盂中,并检查痰液的性状,如颜色、气味等。

医护人员应佩戴手套进行痰液的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10.病情观察与记录:排痰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困难的减轻、呼吸音变化等。

并及时将操作的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排痰时间、痰液特点等供医生参考。

协助患者有效排痰的方法有哪些

协助患者有效排痰的方法有哪些

协助患者有效排痰的方法有哪些协助患者有效排痰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

首先,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是有效排痰的关键。

水分可以帮助稀化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患者应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建议每天喝6-8杯水。

还可以喝果汁、茶和汤等含水分高的饮品。

另外,适度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也会有所帮助,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将湿毛巾放在暖气片上增加空气湿度。

其次,采取正确的咳嗽和呼吸技巧也能帮助患者有效排痰。

患者可以采用“短而强力”的咳嗽方式咳嗽,即短促有力地咳嗽2-3次,以帮助痰液从肺部排出。

尽量避免咳嗽过程中屏住呼吸,这样会增加肺部压力,使痰液更难排出。

呼吸练习也是有效排痰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深呼吸、腹式呼吸、呼气保持等。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利用肺部容量,增加气流,促进痰液排出。

第三,身体姿势的调整也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排痰。

患者可以采取坐姿或斜躺姿势,使头部稍微低于胸部,这样可以减小肺部压力,促进痰液排出。

另外,也可以用枕头垫高上半身的方式,促进痰液排出。

在睡觉时,可以将床头垫高或使用额外的枕头提升上半身,以便更好地排痰。

第四,进行物理理疗也是有效的排痰方法之一。

物理理疗包括胸部敲击、胸部振动和呼吸机等。

胸部敲击是一种通过拍打背部和胸部来松动和排出痰液的方法。

胸部振动是一种通过震动胸部帮助痰液分离和排出的方法。

呼吸机是一种通过气流震荡胸部帮助痰液排出的方法。

这些物理理疗方法通常由医生或物理治疗师进行操作,可以在医院或诊所进行。

最后,药物治疗也可以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常伴有黏稠的痰液,可使用黏稠痰液解散剂来帮助稀化痰液,如盐水漱口或吸入、黏稠痰液稀释剂等。

此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也可能会开具其他药物,如祛痰药、抗生素等,来帮助稀化痰液和清除病菌。

总结起来,协助患者有效排痰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采取正确的咳嗽和呼吸技巧、调整身体姿势、进行物理理疗和药物治疗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坚持进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改善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呼吸系统病人有效排痰呼吸消化科刘春丽由于呼吸系统的疾患及危重病人无力咳嗽,均可造成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为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及痰液及时排出,对此病人应做好排痰的护理,以确保病人正常的呼吸功能。

具体措施如下:
1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精神状态。

呼吸系统疾病最易引起呼吸困难,而呼吸困难早期常表现为表情异常如:咬口唇、张口、鼻翼扇动以及恐惧样表情,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脉率增快,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将出现紫绀及神志的改变。

所以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及抢救工作。

(2)在排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和数量。

正常少量的痰液主要是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呈无色或灰白色。

依痰的性质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脓性、血性等。

急性肺水肿时呈粉红色泡沫痰;大叶性肺炎和肺梗塞的痰液,因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而呈铁锈色或褐色;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化脓性疾病,其痰液放置后可呈分层状。

当脓胸合并胸膜支气管瘘时,胸膜腔中的脓液由支气管排出而出现纯脓性痰,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癌可见血性痰等,结合痰液的观察、判断、并及时采集痰液标本。

对年老体弱或痰量多而无力咳出者,要警惕因呼吸道堵塞而突然发生窒息。

(3)对咳嗽的观察:咳嗽是常见的防御性呼吸反射,以排出呼吸道内的痰液、血液及异物。

应观察咳嗽的性质,如咽痒、睡时干咳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炎所致,咳嗽伴发热、吸气时胸痛,常为大叶性肺炎或干性胸膜炎,慢支的患者常有睡前与晨起咳嗽并易受气候的影响,支气管扩张及肺空洞者咳嗽常与体位有关。

中年以上无明确的病史而干咳并疗效不明显且伴有咯血者,须警惕早期肺癌的发生等。

应严密观察,根据病情采取措施。

2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
咳嗽反射是机体自身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动作将积存于气管内的痰液、血液及异物排出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利于感染的恢复和好转。

当病人体质弱、病情重,无力咳嗽不能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彻底清除,影响气体交换,使细菌在呼吸道内繁殖、生长而加重感染。

所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咳嗽是非常重要的。

3 辅助排痰
呼吸系统感染一般都有一定量的分泌物,如分泌物不能及时出,单纯依赖药物,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且痰液多在下呼吸道,排出困难,有效的痰液引流与合理用药是有同等的
治疗意义。

所以临床上经常辅助排痰以改善通气功能。

辅助排痰方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通过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及时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指导病人每2~4小时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在呼气终末屏气片刻,然后暴发性咳嗽,促使分泌物从远端气道随气流移向大气道。

2)胸部叩击: (通过叩击震动背部,间接地使附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
松动脱落。

方法为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腕部放松,迅速而规律地叩击胸部,由下而上、由外到内叩击,同时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时间15~20分钟,每日2~3次,餐前进行。

叩击时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咳嗽及排痰情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
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引流多在早餐前1小时,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分钟,严密观察咳嗽
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4)雾化吸入
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

当痰液黏稠干燥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而易于咳出。

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
(1)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痰症,常用抗生素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稀释痰液、帮助祛痰:α-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等。

(3)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地塞米松。

(4)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舒喘灵等。

5 痰标本采集
如需做痰培养时应于清晨收集,因此时痰量较多,痰内细菌也较多。

护士戴口罩,
可送验。

6 吸痰
对于老年、危重、昏迷及麻醉后等病人因咳嗽无力、反应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而致痰液咳出困难或呕吐物误入气管等,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窒息,利用电动吸引器负压的原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洗手、戴口罩。

1.根据病人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吸引器负压压力一般调节为~,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2.将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患者张口。

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以免负压吸附粘膜,引起损伤。

另一手用无菌持物钳持吸痰导管头端插入病人口腔咽部,脚踩吸引器开关,放松导管末端,先将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吸净,然后更换吸痰管,在患者吸气时顺势将吸痰管经咽喉插入气管达一定深度(约15cm),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病人缺氧。

3.如从口腔吸痰有困难者,可从鼻腔抽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可由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内吸痰,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