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较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为了加深您对于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5篇《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前端分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说明文中举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通过指导阅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特点。
3、在多角度的分析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举例说明中所举例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教学方法:设问阅读法(四)教学准备1、制定课本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准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幻灯片。
3、教师自制一个简易的桥梁演示模型。
(五)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组织教学(略)(二)导入新授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
(出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课文内容后,学生朗读课文,解决生词,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A、求学网,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拱桥洨河和谐张鹜桥墩B、课文整体思路分析: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层(第3—8自然段),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第9自然段),分析取得如此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列举了几个例子及为什么举这几个例子的问题。
我们讨论这篇说明文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18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二次备课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
4 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学习用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法学法:阅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第 1 课时课时目标: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研读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课时流程:一. 由解释成语入新课学生解释:长虹卧波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水面上。
师问: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印证了桥的形式美呢?学生回答: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课件展示:通过桥的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师述: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师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不仅有桥梁,还有源远流长的意境优美的诗词歌赋。
下面请欣赏有关桥的诗词。
三.拓展补充关于桥的古诗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声朗读,展开联想。
用句式回答:由桥我想到了————————————。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示例;由桥我想到了炊烟袅袅的故乡。
由桥我想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过渡师述;由桥我们想到了桥梁专家茅以四. 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工程教育家。
本世纪30年代,他主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文明印迹18 中国石拱桥

18中国石拱桥设计说明《中国石拱桥》是一篇教读课文。
此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点是掌握各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将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得清楚明白。
因此,老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以此文为例,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结构的条理性,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此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梳理、分析说明顺序,借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目睹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与建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昇所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雄跨.(kuà)记载.(zǎi)洨.(xiáo)河残损.(sǔn)匀.(yún)称古朴.(pǔ)张(zhuó)饮涧.(jiàn)桥墩.(dūn)推崇.(chóng)侵略.(lüè)序幕.(mù)巧妙绝伦.(lún)交头接.(jiē)耳惟妙惟肖.(xiào)独.(dú)一无二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5篇)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教学难点:掌握说明事物要突出事物特征,准确选取事例的说明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自己所知道的桥,让后简单分下类,看下什么桥是石拱桥,这样首先对石拱桥有所了解。
然后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一看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初读文章,整体把握(15分钟)1、初读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本文的说明对象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式优美艺术水平高2、说明对象既然是中国石拱桥,文章第1、第2小节介绍一般石拱桥似乎就有些多余,那么第1、第2小节能不能去掉?先从整体上介绍一般的石拱桥的共性,对石拱桥有大致的了解,后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既能够使读者了解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更能对中国石拱桥的特性有深刻的印象。
3、文章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整体上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说明?第3-8小节举例子赵州桥、卢沟桥4、文章结尾第9、第10小节分别介绍了什么?第9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第10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现代发展三、比较阅读,大同小异(25分钟)1、文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那么作者为什么选取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例子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用这两个例子能否说清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的?)赵州桥卢沟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2、既然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能否只选取其中一座桥来介绍?这样介绍不是更简洁吗?(可从造型结构和介绍侧重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赵州桥卢沟桥造型结构拱上加拱联拱介绍侧重历史最悠久,设计很科学艺术价值高,历史意义大3、阅读4-6小节,思考:作者围绕赵州桥时说明顺序具体是怎样的?赵州桥:先总写赵州桥的整体情况,再分四个方面具体介绍赵州桥的特点4、介绍卢沟桥时与介绍赵州桥时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卢沟桥:先总写卢沟桥的情况,再具体写桥的与众不同之处共同点:先简要介绍总体情况,后重点介绍主要特点5、小节:说明文中选取事例要既有代表性,能体现说明对象的共性,又能在说明对象的特征方面有所侧重,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优秀3篇中国石拱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说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⑴说明事物的特征。
⑴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课时安排:两课时。
4、教学方法:⑴讨论、点拨、自读相结合。
⑴比较阅读法。
⑴运用多媒体配合教学。
【教学及步骤】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提示:同学们读课文时,请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读完后给课文的前添加一些修饰语,即什么什么样的石拱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如仍有生疏字词,自词典。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屏幕显示:生字3、给课文前添加修饰语:提示:发言时请对所添加的稍作解释,并注意以课文为根据。
学生可能添加的修饰语的情况:⑴历史悠久的中国石拱桥文中多处写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如“旅人桥”等。
⑴“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赵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⑴形式多样的中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形式不一样。
⑴巧妙绝伦(制造奇特)的中国石拱桥“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奇观”等。
⑴坚固的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⑴杰出的中国石拱桥……4、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导学生结合1、2、3、自然段归纳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再读课文,重点比较阅读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1、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讨论填写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结构特点形式特点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如何理解?引导学生看赵州桥图片,理解“两肩”、“各有”。
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难点(1)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分析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投影出示: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
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
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二)学习目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3.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走进作者1.投影出示:茅以升(1896 - 1989年),江苏省镇江市人,著名的桥梁专家。
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赴美留学,获土木工程博士学位。
20世纪30年代,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半个世纪以来,他为我国桥梁设计、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有《中国桥梁史》等。
(四)背景链接1.投影出示:本文选自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
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的杰出的代表之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本文的意图,即传播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五)文体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功用、关系等,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
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时数三学时单元第五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难点1、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同学们,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桥,一直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古诗词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现代诗中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诗情画意,在外国电影中有《魂断蓝桥》的凄美爱情。
这节课我们跟随桥梁专家茅以升学习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了解中国石拱桥有怎样的特点。
讲授新课1.作者介绍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
20世纪30年代,他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晚年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背景资料本文原载于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后经作者补充、修改。
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即传播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3.知识链接说明文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学体裁。
说明文的特点:知识性(指其内容,使人有所“知”)、通俗性(指其语言,让人易懂)、条理性(指其结构,做到言之有序)。
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能力方面:1.选取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点。
2.圈画关键性语句说明事物特点。
3.运用已有的桥梁知识,通过想象设计未来的桥梁。
(三)德育方面: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点1.常用的说明方法。
2.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3.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
今天。
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图片资源:茅以升】石拱桥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这种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在石史料丰富的地区,仍在继续修建,但以向轻型方向发展。
世界上最著名的割圆拱桥首推我国赵州桥。
按结构材料分类,桥梁主要有石桥和木桥两种,依跨数有单跨与多跨之别,依结构则有拱桥与梁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线的词能否去掉?)
5.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
板书: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赵州桥—单拱 形式优美
中国石拱桥 结构坚固 特征鲜明
卢沟桥—联拱 历史悠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篇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6
双曲拱桥
解放后
完成表格并纵向观察,你有哪些发现?小组交流后展示。
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到台前展示。
明确:
名称
建造时间
特点
1
旅人桥
约282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2
赵州桥
约605年
历史悠久;精妙绝伦;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匀称
2-3位同学回答。
同学们预习很充分,都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桥梁的世界,体会中国桥梁之美。
板书——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一)初读: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且在文中标注出生字词。
明确:雄跨 记载 桥墩 推崇 序幕 巧妙绝伦 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独一无二
【预习提示】
1.搜集桥的图片,总结各种桥的共同特点。
2.在文中标注生字词。
【教学过程】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课下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桥的图片和知识,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图片或者你总结的桥的特点?
三、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4.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
5.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精读课文,提取信息
扫清了阅读障碍,接下来,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名称
建造时间
特点
1
约282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2
赵州桥
约605年
3
1189—1192年
4
江东桥
5
1961年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不行,“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能否删去?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找同学读生字词,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二)再读:默读文章,在课本中勾画出包含以上生字词的语句。
教师以填空的形式在PPT中出示,请同学来读句子,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与理解。
明确:
1.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每两个石拱之间有两个桥墩
3.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3
卢沟桥
1189—1192年
历史悠久,坚固美妙;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4
江东桥
800年前
在建筑技术上有许多创造
5
长虹大桥
1961年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6
双曲拱桥
解放后
钢筋混凝土拱桥,世界上所仅有的
(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NFEAF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纵向观察表格,可以看出中国石拱桥的共性特点,还能看出这几座拱桥的个性特点。
老师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从表格中你能否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不同的石拱桥的?
对,时间顺序。
板书:
时间顺序: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
现在大家再次速读课文,文章的整体部分也是采用时间顺序吗?
生回答,师指导。
对,文章先介绍石拱桥的基本特点,再介绍中国石拱桥,接下来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这叫从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
(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
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 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文主要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文的特点是:说明内容典型突出,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语言准确简朴,如“大约”、“可能”、“两肩”等词;说明顺序巧妙有序,采用先总述后分说在总括的顺序;说明情感质朴,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说明方法多样,采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引用等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