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天罚”——夏商审判制度之一,即奉天罚罪,代天行罚。
4、 监狱制度:夏朝时,称监狱为圜土
夏末时,称之为夏台
商朝时称之为羑里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1、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德慎罚”
<名解>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秋冬行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以示所谓的“顺天行诛”,起源于先秦。
录囚:西汉开始的审判制度,慎刑原则之一,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在押的犯人进行讯问和核实,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予以屏藩或纠正案件的一项制度。
春秋决狱:西汉的审判制度之一,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案的指导思想,直接引用《春秋》等书的经义分析案件,认定犯罪,并按经义的精神解释和适用法律的一种审判方式。原则:原心定罪。
b. 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法,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c. 膑刑:又称刖刑,剕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d. 劓刑:即割掉鼻子的刑罚。
e. 墨刑:又称黥刑。即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志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3、 审判制度:“神判”和“天罚”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
<名解>“神判”——夏商审判制度之一,是假借神意判刑罚罪。
<一分>《分户令》: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第四章 秦朝法律制度
1、 法律形式:
<名解>法律答问: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是国家公布的由专门司法官吏对国家律典所作出的权威性解释,它们与法律条文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一、关键词解释以德厚德:周族废黜商王朝定都镐京后明确提出的政治思想。

简言之,即为指出“天”不是一个部族的专有祖先,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哪个部族有“德”,哪个部族就能获得“天”的佑护,强调不能仅仅对“天”负责,更要关注人世民心,这一政治思想鲜明的体现了西周时期由“重神”到“重人”的转变历程。

明德慎罚:“明德慎罚”就是“以德厚德”政治思想的自然延展,“以德厚德”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就是说“民心”即“天意”。

“明德”就是提倡“德治”,注重教化的作用;“慎罚”就是指立法、司法、刑罚处罚要宽缓、慎重。

此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重德”、“仁政”传统。

出礼禁上:礼与刑就是夏商西周三代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其本质就是相同的,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

“出礼入刑”正指出了“礼”、“刑”评价标准相同这一特点,对于人们的行为,凡是“礼”所允许的,“刑”也不加以禁止,而凡是“刑”所禁止的,那么“礼”肯定也对此予以否定。

五刑:指夏商西周时期常用的刑法体系,即为三代的主要刑罚。

包含“墨、劓、膑、宫、大辟”五种刑罚。

“墨”又称为“黥”,是指在脸上刺字;“劓”指割去鼻子;“膑”又称“刖”,指砍脚、砍腿或剜去膝盖;“宫”指破坏罪犯的生殖器官,男子去势,女子闭幽;“大辟”指死刑,执行方式有斩、杀、焚、磬、埋、弃市等。

傅别:指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借贷契约。

具体来讲即将债黄饰两半,合怀莆“傅”,分怀莆“别”,债权人执右唬债务人执左弧质剂:指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交易契约。

具体来讲即将交易贸易分成大小两类,大型买卖例如奴隶、牛羊等用长,即“质”;小型买卖如兵器、珍奇用短唬即“剂”。

六礼:指西周时期婚姻签定程序。

西周时期婚姻关系的合法设立除了遵从婚姻签定的各种条件外,还必须以一定程序形式完成,这一程序即简称“六礼”。

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纳彩”即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的生辰、姓名、生父母的姓氏;“纳吉”即男方占卜得吉兆后将结果告知女方,决定结婚;“纳征”又称“纳币”,即由媒人代男方向女方缴纳聘金,此后婚约成立;“亲迎”即男方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 课后题 及其解析供参习

中国法制史  课后题  及其解析供参习

《中国法制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答案】A【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五刑为墨、劓、蜚、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2.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种方式被称为“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私造的刑书是()。

A.吕刑B.竹刑C.九刑D.汤刑【答案】B【解析】邓析是郑国的大夫,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之上,称为“竹刑”。

4.赎刑作为一种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答案】A【解析】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夏。

赎刑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周穆王时,曾命令吕侯“训夏赎刑”,就说明了这一点。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A.宋国的“刑器”B.邓析的“竹刑”C.晋国的“铸刑鼎”D.郑国的“铸刑书”【答案】D【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打破了奴隶主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宋国的“刑器”、邓析的“竹刑”和晋国“铸刑鼎”在时间上晚于郑国的“铸刑书”。

6.下列属于夏朝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律B.格C.令D.王命【答案】D【解析】在夏朝,不成文的习惯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国王发出的“誓”、“诰”、“王命”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西周时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A.听狱B.断狱C.五听D.听讼【答案】D【解析】西周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有明确的区分,前者称“讼”.后者称“狱”。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选题8. 论述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0分。

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律B.廷行事C.法律答问D.决事比正确答案:A,B,C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廷行事、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五种,故选A项、B项和C项。

决事比是汉朝的法律形式。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

A.春秋决狱B.服制定罪C.亲亲相隐D.秋冬行刑正确答案:A,C,D解析: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上请、录囚、三纲法律化和亲亲相隐,而服制定罪是晋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故选A 项、C项和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唐朝五刑体系中,实行加、减若干等,上下推算量刑的刑罚有( )。

A.流刑B.笞刑C.杖刑D.徒刑正确答案:B,C,D解析:按照唐律的规定,凡称“加”者,就是加至较重的等次,徒一年加一等,是徒一年半;依此类推。

但是按照规定,两种死刑(斩刑和绞刑)和三种流刑(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和流三千里)各同为一减。

比如,甲犯斩刑,减一等就是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

如果犯流刑三千里,减一等就是徒三年而不是流二千五百里。

而对于笞刑、杖刑和徒刑,就采取上下推算的方法量刑,即升格在本刑种内相加减。

比如,乙犯徒三年,减一等就是徒二年半,而不是杖一百。

只有A项错误。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

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大明律》正确答案:A,B,D解析:自《北齐律》以后的各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名。

故选A项、B项和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以凌迟刑作为法定刑的朝代有(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B,C,D解析: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因此,唐朝没有凌迟刑。

中国法制史(中国民航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法制史(中国民航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的特征是:刑罚主义、礼教主义、权力主义、与宗教相分离。

A:错B:对答案:B2.中国古代社会当中民事和刑事是分开的。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夏有乱政,而作A:禹刑B:竹刑C:吕刑D:汤刑答案:A2.夏朝主掌审判的官吏称A:大理B:刑部尚书C:大理寺卿D:司寇答案:A3.商有乱政,而作A:竹刑B:禹刑C:吕刑D:汤刑答案:D4.夏商两朝司法中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A:慎刑原则B:刑讯制度C:秋冬行刑制度D:神判天罚制度答案:D5.商朝监狱的名称是A:夏台B:圜土C:牢D:狱答案:B6.司法制度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是商朝法律相比夏朝法律而言的主要特点之一A:错B:对答案:B7.夏朝的主要罪名有A:杀人罪B:贪污罪C:强盗罪D:不孝罪答案:ABCD8.商朝的主要罪名包括有A:不孝罪B:矫诬天命罪C:颠越不恭罪D:弃灰于公道罪答案:ABCD9.夏朝的部门法有A:军事法B:环保法C:刑法D:行政诉讼法答案:AC10.商朝规定的“五刑”中包括有A:劓刑B:宫刑C:墨刑D:刖刑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西周的财产继承采用A:诸子均分制B:子女平分制C:长子继承制D:嫡长继承制答案:D2.西周以来规定妻子即使犯有“七出”,丈夫也不能休妻的情况有A:恶疾未愈B:与更三年丧C:有所取无所归D:前贫贱后富贵答案:BCD3.下列情况中属于西周以来丈夫可以单方面休弃妻子的理由有A:窃盗B:口舌C:不事舅姑D:妒忌答案:ABCD4.下列属于西周破坏家庭伦理犯罪的罪名有A:不孝罪B:内乱罪C:疑众罪D:群饮罪答案:AB5.西周婚姻的原则相对夏、商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以下对西周“一夫一妻”制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限定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配偶B: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C:实际的配偶数量并不加以限制D: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答案:BCD6.以下属于西周继承制度标的(实质)的有A:宗祧继承B:嫡长继承C:爵封继承D:财产继承答案:ACD7.下列法律属于西周时期制定的是A:吕刑B:汤刑C:禹刑D:九刑答案:AD8.西周时期凡买卖奴隶、牛马等贵重的活物所使用的契约称为A:质B:剂C:傅别D:质剂答案:A9.西周“五礼”中的“吉礼”是指A:祭祀之礼B:冠婚之礼C:喜庆之礼D:吉祥之礼答案:A10.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是指A:惯犯B:故意犯罪C:偶犯D:过失犯罪答案:B第三章测试1.公元前536年,率先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是A:秦国B:楚国C:郑国D:赵国答案:C2.晋国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时间是A:公元前516B:公元前513C:公元前515D:公元前514答案:B3.公元前501年,自己制作了一部“竹刑”的郑国大夫是A:赵鞅B:荀寅C:子产D:邓析答案:D4.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的是A:吕刑B:秦律C:法经D:汉律答案:C5.“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的是A:商鞅B:萧何C:吕侯D:李悝答案:A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部门法是A:经济法B:行政法C:社会法D:军事法答案:ABD7.在春秋时期曾拥有司法权的官吏是A:司寇B:郡守C:县公D:司败答案:ABCD8.《法经》的篇目中包括A:《贼法》B:《囚法》C:《捕法》D:《盗法》答案:ABCD9.商鞅变法时,把连坐分为A:军队连坐B:家庭连坐C:邻里连坐D:职务连坐答案:ABCD10.商鞅变法中,颁行过的法令有A:《营缮令》B:《公式令》C:《军爵令》D:《分户令》答案:CD第四章测试1.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2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2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2及答案一、填空题。

1. 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了(郡县制)。

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以“天人合一”思想位皇帝制度制造一套理论,提出了(君权神授)说。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皇帝直接领导的独立的监察机关,即(御史台)。

4. 北齐律的篇目为(十二)篇。

5. 北魏、北齐将(流刑)列为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

6. 曹魏高贵乡公规定:“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已嫁之妇,“(从夫家之罚)”。

7. 秦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后人评价“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8.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和(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不受法律追究或减免刑罚。

二、单项选择题。

1. 北齐时,将廷尉改为(D)。

A. 秋官大司寇B. 明法掾C. 律博士D. 大理寺2. 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B)。

A. 魏律B. 晋律C. 北齐律D. 北周律3. 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是( D )。

A. 定杀B. 醢C. 枭首D. 具五刑4. “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D )。

A. 秦始皇B. 李斯C. 刘邦D. 董仲舒5. 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A)。

A. 魏律B. 晋律C. 北齐律D. 北周律6. 封建法典的(A)源于“重罪十条”。

A. 十恶B. 叛逆罪C. 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犯罪D. 不属于“八议”论赎范围的犯罪7. 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 D )。

A. 廷尉B. 大理寺C. 大理院D. 秋官大司寇8. 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B)。

A. 曹魏B. 西晋C. 北魏D. 隋9. 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C)。

A. 五年B. 四年C. 三年D. 二年10. 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B)。

A. 约法省刑B. 德主刑辅C. 秋冬行刑D. 德刑并用三、多项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2.“商有乱政,而作。


3.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神权法。

4.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

5.商朝有一种刑罚,是将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醢。

6.商朝将罪犯者杀死后晒成肉干的刑罚是。

7.商朝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的刑罚叫做劓殄,相当于后世的族诛。

8.商朝将人割掉鼻子的刑罚是。

9.商朝已有文字记载,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称之为。

10.商朝的婚姻形态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B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太甲训》
2.炮烙之刑出现于。

D
A夏朝B西周 C春秋D商朝
3.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

A
A 大辟
B 斩
C 戮
D 凌迟
4.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

D
A墨刑 B劓刑C刖刑 D宫刑
5.商朝法律制度的的总称叫做。

C
A禹刑 B 汤刑 C汤诰 D九刑
6.“刑名从商”是()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A
A荀子B周公C商鞅D韩非
7.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辅以父死子继。

B
A禅让制B兄终弟及 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
8.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

B
A圜土 B 羑里 C囹圄 D 夏台
9.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了夏桀的一条罪名,即()。

A
A舍弃啬事 B不从誓言 C不吉不迪 D不有功于民
10.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的刑罚。

C
A 斩
B 戮
C 醢
D 脯
(三)项选择题
1.商朝的立法主要有()。

ABC
A《汤刑》 B《汤誓》C《汤诰》 D《太甲训
2.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

ABCD
A戮B炮格 C醢D脯
3.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

ABCD
A墨刑 B劓刑C刖刑 D宫刑
4.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BCD
A昏 B不吉不迪 C暂遇奸宄 D不从誓言
5.商朝的监狱称作。

ABC
A圜土 B牖里 C囹圄 D 夏台
四、判断正误题
1.夏桀曾把商汤囚禁在都城夏台。


2.商武丁统治的五十多年里,为商朝最强盛的时期。

3.商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王,他是商族奴隶主阶级的总代表,掌握着国家的军事、行政、立法、司法大权。

4.商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铸造业。

5.商朝文字的发达,为商朝奴隶制法制的发展创造了文化条件。

6.商朝存续约500年。

7.史料记载“商有乱政,而作九刑”。


8.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

9.奴隶主贵族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

10.商朝的刑事立法就当时而言比较完备,孔子后来总结说“刑名从商”。


11.炮烙是商朝死刑处决的方法。

12.商朝的醢是把犯罪者捣成肉酱。

13.劓殄是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相当于后世的族诛。

14.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和大辟。

15.商朝已经出现了徒刑。

16.商朝的罪名包含:舍弃啬事、不从誓言、不吉不迪等。

17.商朝实行一夫多妻制。


18.商朝初期的王位继承制度实行父死子继,辅以兄终弟及。


19.商朝末期,王位继承制度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20.商朝的监狱沿袭夏朝的名称,叫做圜土。

(一)填空题
1、商
2、汤刑
3、神权法
4、刑名从商
5、醢
6、脯
7、劓殄
8、劓刑
9、甲骨文 10、一夫一妻多妾制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A
7、B 8、B 9 、A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BCD
5、ABC
(四)判断正误题
错误的有:1、7、10、17和18。

正确的有:2、3、4、5、6、8、9、11、12、13、14、15、16、19和20。

倾听,岁月吹奏长笛,叮咚流韵,悠悠靡音。

午夜乘鸾云游,虔念飘洋过海,痴缠驻守天籁,心灵驿站舒馨。

静看月色,锦瑟未央,娇羞情窦初开,醉饮一阙诗经蒹葭。

蝶舞翩翩,漫渡凌云,不胜凌波。

踏波无浪,携手聚集灵气,惠风庭前守望。

月光盈照,心池微醉,诗意芳华,缠绕穹空,悠然蜗居栖息。

一弯柔情似水,秋水无痕。

素风掠过心苑,犹如怡景,纤尘不染竹篱。

心事平静安享,唏嘘红尘踏歌,恬淡悠远,听一天马行空。

信鸽滑翔,风翅逍遥,音律穿越,坐拥不老青春。

芳菲西楼浣韵,丝织金色笑语,笛箫琴瑟,植于心谷漾溢,盎然灵仙之气。

风舞天涯极光,月下袅娜,醉醒守望蔓坨。

心路溪谷,一簇芬芳妖娆,跫音,捕捉千里之外。

杳杳讯息,铺展羁旅,心境驾舟,红尘泅渡,渡口歌者,匆匆驶过天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