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一)(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依法治国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了解法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难点】法治的脚步【学法】情景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8·19徐玉玉电信诈骗案2016年8月19下午,打到家里的一个电话让徐玉玉欣喜不已。
家住山东临沂的徐玉玉今年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由于家庭困难,她向教育部门申请了助学金,这个来电通知她马上就可以领到这笔助学金。
2016年8月21日,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2016年9月27日,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投案自首。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经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审查终结,于2017年4月17日向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3] 2017年7月19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文辉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文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学习新课(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运用你的经验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设问:(1)你能再列举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自法律吗?(2)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总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2、探究与分享(1)出示图片和文字,设问: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2)议一议: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主要向学生介绍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案说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初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
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原告、被告、法官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辩论和判决。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4.巩固(5分钟)总结模拟法庭活动的成果,让学生复述所学法律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生活需要法律》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并能够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可能理解不深。
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媒体,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制作课件,展示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交通事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保障。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巩固(5分钟)通过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如模拟购物时遇到侵权行为,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法律,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吗?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还需要道德、自律等共同努力。
【精品】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 9.1《生活需要法律》

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给我们生活的保障作用,让学生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明白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的意识,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理解并识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原因,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生:放过师:那放风筝时为什么要用一根线拉着呢?生:不拉着,风筝就自由的飞走了师:对的,那根线就好比法律,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法律,那么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很糟糕,甚至变得杂乱无章。
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天地,学习有关法律的知识吧!2.明确目标二、设置情境,问题导学【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活动一:说一说师:你能列举哪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呢?(头脑风暴法)生: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师:看来大家对法律还是有一定的了解,那接下来,咱们分别看一些法律。
家庭方面的有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继承法等。
学校生活方面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社会生活方面的有道路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
所以法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无处不在。
2、活动二:想一想师:那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可以举例说明)生:如果没有《环境保护法》,那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环境很差的社会,我们的环境就会污染严重,对我们的健康没有帮助。
生: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生活就会有很多矛盾,矛盾和纠纷不能很好的解决,权利得不到维护,社会秩序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师:分析的很不错,所以生活需要法律来规范和调整。
3、活动三:辩一辩师:【观点辨析】有人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只要我们不违法,不犯罪,法律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教材和辅助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法律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讨论如何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法律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1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依法治国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了解法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难点】法治的脚步【学法】情景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8·19 徐玉玉电信诈骗案2016 年8 月19 下午,打到家里的一个电话让徐玉玉欣喜不已。
家住山东临沂的徐玉玉今年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由于家庭困难,她向教育部门申请了助学金,这个来电通知她马上就可以领到这笔助学金。
2016 年8 月21 日,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2016 年9 月27 日,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投案自首。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经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审查终结,于2017年4月17日向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3] 2017 年7 月19 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文辉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文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学习新课(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运用你的经验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设问:(1)你能再列举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自法律吗?(2)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总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2、探究与分享(1)出示图片和文字,设问: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2)议一议: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的保护作用,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法律,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
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资料,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缺少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解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的保护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如何提高法律意识?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感受和收获。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重要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认识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作用。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3.归纳法律的含义。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生活篇
探究活动一:韩梅梅的一天
教师通过PPT展示学生韩梅梅的一天。
提问:
1.韩梅梅的一天中哪些行为与法律相关?
2:韩梅梅发现自己买到的奥利奥是“山寨”的,她该怎么办呢?
探究活动二:韩梅梅的一生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本单元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着力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本课从日常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法律的存在,初步引导学生感悟法治对国家和个人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做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探究
活动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三、梦想篇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
探究活动三:我的心愿单
请学生填写心愿单,说一说心中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四人每小组进行讨论,小组长填写心愿单并分享交流。
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拥护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定信念。
课堂
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话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2.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通过对学习的思考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了解生活离不开法律,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法律的本质和法治的内涵。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搜集中国法律名称,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游戏中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中国法律名称,感受中国庞大的法律体系。
点拨: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二、探究新知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生活需要法律调整。
出示同龄人明明的烦恼,并请6位同学进行请进模拟,让学生为明明出谋划策,帮助明明解决困扰。
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父母之间,社会成员之间。
点拨:解决矛盾纠纷不仅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在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
小组活动找寻生活中的法律,出示小贴士,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考虑。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出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并通过一段视频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一生都与法律密不可分。
并且学生通过“找权利义务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法律与我们如形随形,同时明确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老师总结】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一生相伴,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脚步
1.法律的起源。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让人一生受益,但人类社会的法治脚步却也是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
顺势启发学生思考法律的来源,引导学生从课内,课外结合历史学习思考“法律怎么产生?”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通过大量资料展示法律起源(1)法字含义(2)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的自觉自愿遵守。
(3)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进入到奴隶制社会,国家产生,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的创制法律。
(4)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2.法律内涵。
结合刚才资料学习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总结法律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
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
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有诸多法律为什么没有实现法治?”教师展示历史资料: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权力是君权,而不是民权,大权集于君王,把对盛世的追求寄托在“明君贤臣”上,其本质是人治。
总结:数千年文明演进,兴衰交替,一再诠释,国家治理需要法治。
出示视频“回眸新中国法治历程”引领学生感悟法治变迁。
归纳出①法治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
②法治要求: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③法治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让学生谈谈“我期待的法治国家”
4。
依法治国。
资料介绍【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的意义】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感情升华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
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图片展示,宪法宣誓制度,史上最严环保法,反家庭暴力,修改食品安全法等
总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视频播放,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做自己的大英雄。
四.课堂小结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发挥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需要全民参与。
五.课后作业
法律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请同学们课下收集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依法治国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了解法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难点】法治的脚步
【学法】情景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8·19徐玉玉电信诈骗案
2016年8月19下午,打到家里的一个电话让徐玉玉欣喜不已。
家住山东临沂的徐玉玉今年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由于家庭困难,她向教育部门申请了助学金,这个来电通知她马上就可以领到这笔助学金。
2016年8月21日,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2016年9月27日,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投案自首。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经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审查终结,于2017年4月17日向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3] 2017年7月19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文辉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文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学习新课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运用你的经验
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设问:
(1)你能再列举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自法律吗?
(2)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总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
2、探究与分享
(1)出示图片和文字,设问: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议一议: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
总结:法律已经深滚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保护你》观看视频,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总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出示图片,设问: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义务?是否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总结: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洁治的脚步
1 .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为什么?
出示图片和文字,总结得出:原始杜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出示相关链接,总结得出:法律的涵义。
3.播放视频《依法治国》,交流讨论: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政府、法院、社会成员等方面引导)
总结得出:法治的内涵、要求和地位。
4.出示材料,引导总结得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5.出示材料,引导总结得出:法治的意义。
6.探究与分享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
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的举措有哪些?
引导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某些领域,我们的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
7拓展空间
收集分享中华民族法制文明史上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
用文字简单写下对故事的体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自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自自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王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板书设计】
附件2
蚌埠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