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展望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展望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展望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追求也愈发增强。

在此背景下,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1.1 概念与特点生态农业是一种倡导自然循环、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采用有机肥料、自然农药等生物手段,放弃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生态农业重视土壤保护,注重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改善。

1.2 发展状况近年来,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以欧洲国家为例,生态农业占据了农业总面积的20%,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农产品产量。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也将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设了大量生态农业示范区,并且得到了极大的支持与认可。

1.3 产业链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不仅仅涉及土壤培育和农产品生产,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

随着市场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增加,生态农产品的加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诸如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绿色餐饮连锁品牌等不断涌现,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生态农业的未来前景2.1 市场需求增加在食品安全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愈发迫切。

生态农业能够提供优质、环保的农产品,其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生态农产品市场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

2.2 创新技术的推动科技的进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利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与信息化、智能化相结合,将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

2.3 政策支持的加强政府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各级政府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措施,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1.生态农业的基本介绍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的特点a.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b.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c.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d.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 我国生态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生态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应用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挑战的认识提高,生态农业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生态农业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生物技术、精准农业和农机智能化等。

其中,有机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既包括传统的遗传改良方法,也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技术。

精准农业则是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田精准管理和农作物生产优化。

农机智能化则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机械自动化技术,提高农机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情况目前,生态农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积极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如欧盟、美国、日本等。

这些地区通过建立严格的有机认证制度、提供政策扶持和市场保护等手段,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利用等。

在精准农业领域,许多农业大国如美国和中国等都开始加大投入,推广利用传感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此外,农机智能化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逐渐推广和应用。

三、生态农业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出现,生态农业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有机农业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增加,因此有机农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

其次,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转基因作物将会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利用。

此外,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作物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现状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农业现状、农业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农业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农业面临空间压力。

传统农业以大面积、高投入为主,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流和老龄化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农业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精细化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等。

例如,在传统农耕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浇灌、定量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水资源的消耗较大,容易导致环境问题。

可持续农业注重生态平衡,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提倡低碳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四、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它注重生态平衡,强调自然循环和资源循环的合理利用。

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五、农村电商农村电商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为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快速销售到城市,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此外,农村电商还为农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扩大了市场空间。

六、农业智能化农业智能化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方式。

例如,在农田灌溉方面,引入智能传感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农田的精确灌溉和节水灌溉。

农业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传统的家庭农场在一些地区逐渐衰退,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正在崛起。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境和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生态农业也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一些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在人口密集、资源枯竭的地区,生态农业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着过度开发耕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生态农业发展前景以及生态农业政策与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解决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探究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前景,可以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政策建议,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2. 正文2.1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模式,正逐渐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农业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能够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目前,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生态农业园、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农耕文化旅游区等一大批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纷纷涌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生态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例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的应用等,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环保。

二、生态农业的创新技术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创新。

首先,通过研究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利用效率。

其次,有机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三、生态农业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对农民和农业生态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贫困。

其次,生态农业的推广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们的健康。

此外,生态农业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和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生态农业的未来趋势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生态农业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农业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更多的创新技术将应用于农业生产。

其次,生态农业将与农业旅游、农村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形成农业综合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民的意识和观念也将得到提高,更多的农民将转向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农业,并呼吁农业朝着更为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农业的未来需要深入探讨,寻找更加可行的发展方向。

一、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是生态农业的基础,它肯定了土地、生态和农业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可持续,产出的农产品也更加健康、安全。

在实际实践中,推广有机农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投入力度,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比如,建立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体系,减少认证的时间和费用,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农产品。

其次,提高农民的意识。

农民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把握有机农业的优势,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逐步改变以化肥农药依赖性为主的现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提高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也不断进步。

未来的生态农业需要发展农业科技,以期在实践中获得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农业生产方式。

具体来说,农业科技创新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研讨会以及技术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让农民了解到更加现代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发展趋势。

其次,加强农业科学研究。

政府和企业应该增加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引进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三、开发生态经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生态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能,它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具体来说,开发生态经济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启示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农村土地向非农业领域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研究
1生态农业的内涵
我国对于生态农业的认识有别于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低输入、自维持,富有经济活力,在伦理、环境等方面易于为社会广泛接受的小型农业。

其产生与发展是应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社会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耕大国,有着延续数千年精耕细作的优良农作传统和丰富经验。

我国生态农业是一种积极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生物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综合了传统农业与石油农业的特点,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结合,重视有机肥使用,强调生态系统内部资源的深度开发,真正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2黄冈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生态农业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及农业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投入,将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把生产要素科学组合,借助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物质循环及废物资源化利用等综合手段,促
进农业生产率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1重视体现不同的区域特色
黄冈市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农业特色,大力实施“三转两推(农产品加工转化、农民受训转移、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初步形成了以“一县一特”为基础的优质水稻、双低油菜、速生丰产林、沿江水产和大别山南麓板栗等五大优势产业带,蔬菜、牛羊、三元猪、生态茶、中药材、花生、小龙虾、蚕桑、蛋鸡和奶业等十大特色板块。

黄冈市下辖的浠水县、武穴市、英山县分别荣获湖北省政府命名的“水产大县”、“油菜大县”和“茶叶大县”。

团风、麻城、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六县(市)进入全省粮食大县行列;浠水、武穴二县(市)为全国双低油菜板块生产大县;罗田县为全国板栗第一县;红安花生居全省之冠;英山县为全国名茶基地和无公害茶叶示范县;蕲春县是全国著名的药市和中药材之乡;武穴、麻城、浠水三县(市)进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行列;麻城市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黄梅县是全国青虾繁育基地和全省水产大县。

2.2走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黄冈市生态农业着眼于全面发展“大农业”,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原则来规划、调整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化结构,走农村第一、二、三产业与农、林、牧、副、渔综合化发展道路,使各类农业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汇聚合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截至2012年底,黄冈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4家,其中省级47家,国家级1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构建了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桑蚕、中药材、生猪、家禽、乳业、渔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黄冈地方特色、符合生态农业特点的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2.3重视构建立体化的农业结构
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农业。

一是优化种植业生态布局。

黄冈市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扩大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木种植,重点水源保护区退耕还林、还湖、还湿地。

目前黄冈市正在开展生态湿地工程建设,以保护与恢复湿地。

二是理顺畜禽养殖业区域布局。

优化养殖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规模养殖。

三是大力发展生物、生态农业。

通过集聚生物反应器、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高端产业,减轻农业环境压力,提升农业整
体效益。

积极扶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注重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基地建设。

截至2012年底,黄冈市有效使用“三品”企业238家,品牌总数达575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71个、绿色食品90个、有机食品8个。

通过合理的作业搭配和适宜的产业规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追求功能多样化和合理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3黄冈市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冈市生态农业起步晚、基础差,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资源浪费严重,忽视生态效益
一是耕地面积逐渐减小。

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面积1.74万km2,总人口730万。

虽然地广,但是地处山区,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仅为0.053hm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耕地面积还将持续减小。

二是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于30%,仅为发达国家的
一半。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严重滞后,差距明显。

由于长期受“以粮为纲”的农业指导方针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业生产一味追求数量,许多地区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仍旧强调高产出、高经济收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于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认识不足,农业生产中过度施用化肥引起土壤板结,不重视水土保持,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严重,过度放牧、捕捞及乱伐森林等违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破坏行为屡禁不止。

3.2生态农业规模小,发展层次低
当前黄冈市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生态农业,采用以生物群落组合原理或“食物链”原理的生态农业模式,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3]。

此外,在建设生态农业中认识不到位,仅将生态农业视为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措施,缺乏持续发展的统筹规划。

3.3农业技术服务滞后,生态农业配套技术少
在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探索实践中,黄冈市开发了许多具有县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但遗憾的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少之又少。

如在良种选育、有机农产品生产、
节水灌溉、生物能源开发等方面的科技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在绿色无公害果蔬生产方面,只强调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倡施用农家肥,但没有从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形成系统的产品质量提高方法[4];在水土植被保护方面的技术水平也亟待提高。

3.4对生态农业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
黄冈市用于建设生态农业的资金来源于群众自筹、金融融资以及政府投资等。

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对生态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但是引资体制还很欠缺,资金来源单一。

由于很多基础科研实践项目需要前期大量投入,仅依靠群众自筹很难解决。

此外,摒弃传统的农业模式,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也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与财政支持。

4黄冈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是“规模化、定量化、集约化与可持续”。

针对黄冈市的实际情况,只有结合区域性的资源条件、经济基础、消费水平,通过定量化的优化组合,做好农业结构调整,采取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5]。

总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4.1面向市场建设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要面向消费市场,灵活调整经营模式,积极制定促进农业良性运行的市场调节机制。

合理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走高效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同时,要做到理性发展,在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强指导,着眼长远利益制定发展规划。

面向市场建设生态经济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市场需求,要坚决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布局,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的原理,才能提升生态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6]。

4.2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
首先,政府要做好生态农业的规划、引导与协调工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干预,增强生态农业系统结构的多元化、功能化与合理化,保障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效益。

其次,政府要提供发展生态农业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加强环境监管与舆论引导,创造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宽松外部环
境,大力扶持生态环境建设,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尽快恢复。

最后,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市(县)的建设,深入宣传生态农业知识,摒弃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3加快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转化
生态农业是一种由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系统工程研究方法、生态学原理等元素构成的新型农业模式。

其发展壮大离不开实用生态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但是目前黄冈市的实用农业技术应用率还远低于发达地区,广大农户还在沿用千年不变的农作方式,不改变这种现状,就无从谈及构建现代生态农业。

当前与生态农业建设密切相关、值得大力推广的实用农业技术,如清洁生物能源开发、农业废水分散治理及循环利用、生态复合肥料、绿色食品开发、废弃地生态恢复等,政府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此类实用技术的推广与转化。

4.4加强生态农业基础理论的研究
当前黄冈市生态农业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生态农业的现实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黄冈市生态农业
工程模式众多,概括、总结的难度很大;同时受生态工程自身的性质影响,研究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很难通过定性分析提炼出定量化、规范化的操作方案。

解决上述难题的途径是: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设计规划进行横向研究,同时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建立特色化的生态工程类型、模式,持续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从中找寻规律、提炼经验。

5结语黄冈市生态农业起步晚,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

未来1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生态农业建设。

为此,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的发展主旨,加强政府引导,深化思想认识,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技术装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探索适合黄冈市市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推进生态农业试点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最终提升黄冈市生态农业的整体水平,实现黄冈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