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颜色的几点见解

合集下载

混凝土制品的颜色规格选择

混凝土制品的颜色规格选择

混凝土制品的颜色规格选择一、前言混凝土制品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具有硬度高、承重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而混凝土制品的颜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和装饰效果。

因此,本文将从混凝土制品颜色的规格选择方面展开详细的讨论。

二、颜色规格选择的重要性混凝土制品的颜色规格选择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颜色能够影响建筑物外观的整体效果,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颜色。

其次,颜色还能够反映建筑物的功能,比如灰色代表着稳重、沉稳,红色代表着热情、活力等,因此需要根据功能选择相应的颜色。

最后,颜色还能够反映建筑物的环境,比如绿色代表着自然、环保,蓝色代表着清新、宁静等,因此需要根据环境选择相应的颜色。

三、颜色规格选择的因素1.设计要求:混凝土制品的颜色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选择,比如需要与建筑物的整体色调相协调,需要突出某个区域等。

2.功能需求:混凝土制品的颜色需要根据功能需求来选择,比如需要区分不同的功能区域,需要反映建筑物的功能等。

3.环境要求:混凝土制品的颜色需要根据环境要求来选择,比如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需要反映环保等。

4.经济性:混凝土制品的颜色选择还需要考虑经济性,不同颜色的制品成本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颜色。

四、颜色规格选择的方法1.参考色卡:参考色卡是一种常用的选择混凝土制品颜色的方法,可以根据色卡上的颜色来选择合适的颜色,可以准确地控制颜色的选择范围。

2.样板比对:样板比对是一种直观的选择混凝土制品颜色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样板的颜色,来选择最合适的颜色。

3.现场试制:现场试制是一种实际的选择混凝土制品颜色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试制,可以直观地看到效果,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五、颜色规格选择的注意事项1.颜色选择需要与建筑物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不能过于突兀。

2.颜色选择需要考虑功能需求和环境要求,不能只考虑美观度。

混凝土地面的颜色搭配技巧

混凝土地面的颜色搭配技巧

混凝土地面的颜色搭配技巧一、前言混凝土地面作为一种常见的地面装修材料,其颜色的搭配对整个室内装修的美观度和舒适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混凝土地面的颜色搭配方面,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关注和掌握。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具体、详细的混凝土地面颜色搭配规格,以帮助您在室内装修中更好地运用混凝土地面,并创造出更加美观、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混凝土地面颜色搭配的原则1.与整体风格搭配。

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应该与整体室内装修风格相呼应。

比如,现代风格的室内装修通常以简洁、明亮的色彩为主,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可以选择浅灰色或米白色等颜色,这样可以更好地与整体风格搭配。

2.与墙面搭配。

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应该与墙面的颜色相呼应。

如果墙面的颜色明亮,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可以选择深灰色或深棕色等暗色系颜色,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墙面的明亮色彩。

3.与家具搭配。

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应该与家具的颜色相呼应。

如果家具的颜色较为明亮,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可以选择浅色系或淡灰色系颜色,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家具的明亮色彩。

4.与光线搭配。

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应该与光线搭配。

如果室内光线较弱,混凝土地面的颜色可以选择浅色系颜色,这样可以更好地反射光线,增加室内的亮度。

三、混凝土地面颜色搭配技巧1.浅灰色系浅灰色系是混凝土地面颜色搭配中最常用的一种颜色。

这种颜色可以与各种室内装修风格相搭配,同时也可以与各种墙面颜色、家具颜色相呼应。

浅灰色系的混凝土地面可以营造出简约、明亮的室内环境,让人感到舒适、自然。

2.深灰色系深灰色系的混凝土地面可以与墙面颜色相呼应,突出墙面的明亮色彩。

这种颜色的混凝土地面通常搭配现代风格的室内装修,可以营造出简约、科技感强的室内环境。

同时,深灰色系的混凝土地面也可以与浅色系的家具相呼应,营造出舒适、自然的室内环境。

3.浅棕色系浅棕色系的混凝土地面可以与各种室内装修风格相搭配,同时也可以与各种墙面颜色、家具颜色相呼应。

浅棕色系的混凝土地面可以营造出自然、温馨的室内环境,让人感到温暖、舒适。

混凝土色彩调配原理

混凝土色彩调配原理

混凝土色彩调配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料和水等原材料经过混合而成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混凝土的颜色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和装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混凝土色彩调配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混凝土色彩的基本原理、颜色的影响因素、调配方法和常用颜料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色彩调配的原理。

一、混凝土色彩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颜色由石料、水泥砂浆和颜料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石料是混凝土颜色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混凝土总体积的60%至75%。

石料的颜色决定了混凝土的基本色调。

水泥砂浆和颜料的作用是调整混凝土的颜色,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基本颜色主要有灰色、白色、黑色和红色等。

其中,灰色是最常见的颜色,也是人们常见的混凝土颜色。

灰色混凝土的颜色来源于水泥和石料的颜色,水泥的颜色主要受其成分和烧制温度的影响,而石料的颜色则受其矿物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白色混凝土的颜色主要由白色水泥和白色石料组成,黑色混凝土的颜色主要由黑色颜料或矿物质和黑色石料组成,红色混凝土的颜色主要由红色颜料或矿物质和红色石料组成。

二、颜色的影响因素混凝土颜色的深浅程度和色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石料颜色石料的颜色是混凝土颜色的主要来源,其颜色深浅和色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颜色。

一般来说,石料颜色越深,混凝土颜色也就越深,反之亦然。

此外,石料的形状、大小和分布也会影响混凝土的颜色。

2. 水泥颜色水泥的颜色对混凝土颜色的影响较小,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白色混凝土的制作中,水泥的颜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水泥颜色越浅,混凝土颜色也就越浅。

3. 砂浆颜色砂浆的颜色对混凝土颜色的影响也较小,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深色混凝土的制作中,砂浆的颜色也需要特别注意。

4. 颜料种类和用量颜料是混凝土颜色调配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种类、用量和分散性都会影响混凝土的颜色。

常用的颜料有氧化铁、氧化铬、氧化锌、炭黑、钛白粉等。

混凝土板材颜色规格

混凝土板材颜色规格

混凝土板材颜色规格一、引言混凝土板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路桥、水利等领域。

不同颜色的混凝土板材能够满足不同建筑设计风格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混凝土板材时,颜色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混凝土板材颜色规格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混凝土板材。

二、混凝土板材颜色分类混凝土板材的颜色分类主要分为自然灰、彩色和涂料三种类型。

1.自然灰色自然灰色是混凝土板材最原始的颜色,也是最具自然美感的颜色。

自然灰色混凝土板材的颜色由于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会有一定的色差,但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灰色调的颜色。

自然灰色混凝土板材适用于各种建筑风格,尤其是现代风格和简约风格的建筑。

2.彩色彩色混凝土板材是通过添加颜料制成的,可以呈现出各种颜色的效果。

彩色混凝土板材的颜色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选择不同的颜色。

彩色混凝土板材的颜色鲜艳、明亮,适用于各种建筑风格,尤其是欧式风格和田园风格的建筑。

3.涂料涂料混凝土板材是在混凝土板材表面涂上一层涂料,可以呈现出各种颜色的效果。

涂料混凝土板材的颜色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选择不同的颜色。

涂料混凝土板材的颜色鲜艳、明亮,适用于各种建筑风格,尤其是现代风格和简约风格的建筑。

三、混凝土板材颜色规格混凝土板材的颜色规格一般由颜色、强度等指标组成,以下是具体的规格要求。

1.自然灰色自然灰色混凝土板材的颜色应该均匀,不得出现色差过大的情况。

一般来说,自然灰色混凝土板材的颜色应该在4-8级之间,颜色偏差不得大于2级。

自然灰色混凝土板材的强度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来说,强度应该在25MPa以上。

2.彩色彩色混凝土板材的颜色应该鲜艳、明亮,不得出现色差过大的情况。

彩色混凝土板材的颜色种类应该齐全,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彩色混凝土板材的强度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来说,强度应该在25MPa 以上。

3.涂料涂料混凝土板材的颜色应该鲜艳、明亮,不得出现色差过大的情况。

混凝土标准颜色

混凝土标准颜色

混凝土标准颜色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颜色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和环境融合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混凝土颜色标准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标准颜色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颜色的分类、测定方法、应用范围等。

二、标准颜色的分类混凝土标准颜色可以根据其颜色类型分为灰色系、白色系、彩色系三大类。

其中,灰色系包括了浅灰、中灰、深灰等不同浓淡程度的灰色颜色;白色系包括了白色及不同浓淡程度的灰白色;彩色系包括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三、测定方法混凝土颜色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目视比色法、光谱比色法、色差测定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目视比色法是最为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操作步骤如下:1. 将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分别置于白色平板上;2. 将白色平板放在光源下,使其处于相同的光照条件下;3. 用肉眼对比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颜色深浅,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4. 根据差异的程度,将待测样品的颜色归类为标准颜色的某一级别。

四、应用范围混凝土标准颜色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建筑物外墙、室内装修、道路和桥梁等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颜色设计。

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环境、风格等因素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五、标准颜色的保持为了保持混凝土标准颜色的一致性和美观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 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进行生产,控制物料配合比例;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水分;3. 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避免出现过多的裂缝、空鼓等问题;4. 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防止污染和损坏。

六、结语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标准颜色的分类、测定方法、应用范围以及保持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颜色对于建筑物的外观和环境融合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颜色设计时,应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最佳的标准颜色。

同时,在混凝土施工和维护过程中,也应加强管理,保持标准颜色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混凝土颜色标准的要求概述

混凝土颜色标准的要求概述

混凝土颜色标准的要求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为了确保建筑外观的一致性和美观,混凝土颜色的标准要求成为了必要的考虑因素。

在本文中,我将对混凝土颜色标准的要求进行概述,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混凝土颜色的分类和标准1. 颜色分类:混凝土颜色通常分为常规颜色、特殊颜色和定制颜色三类。

常规颜色包括常见的灰色、白色、淡黄色等;特殊颜色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配,如红色、蓝色等;而定制颜色则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单独配制。

2. 颜色标准:混凝土颜色标准一般由相关标准化组织或建筑设计规范制定。

这些标准会规定混凝土颜色的亮度、色调、饱和度等参数,以确保颜色的一致性和符合设计要求。

二、混凝土颜色标准的要求1. 亮度:混凝土颜色的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通常使用L值进行表示。

亮度标准要求确保建筑外观的一致性,并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的混凝土表面。

一般来说,亮度值在50-70之间的混凝土颜色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

2. 色调:混凝土颜色的色调指的是颜色的种类或类别,比如灰色、黄色、红色等。

色调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颜色与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相符,并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 饱和度:混凝土颜色的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或强度,与颜色的鲜艳程度相关。

饱和度标准要求确保混凝土颜色不过于鲜艳或暗淡,以避免过分吸引人的注意力或影响建筑整体的平衡感。

三、对混凝土颜色标准的观点和理解混凝土颜色标准的要求是确保建筑外观协调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

标准化的混凝土颜色可以提供设计者和施工人员一个具体的指导,以确保建筑物在颜色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对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等参数的要求,可以确保颜色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避免出现色差过大或不协调的情况。

混凝土颜色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混凝土颜色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阳光照射下的褪色问题。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颜色变化因素,以确保建筑物能够长期保持理想的颜色状态。

关于混凝土颜色的几点见解

关于混凝土颜色的几点见解

关于混凝土颜色的几点见解1、引言混凝土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了很多年,对其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

对施工单位来讲也着重从外观质量上进行了许多年的不懈努力,但在混凝土施工和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本文针对存在的诸多误区就使用普通水泥制造的混凝土,从它的表观颜色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意见,从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出发得出几点其控制方法,希望对广大施工一线人员能予以参考和指导。

2、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机理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不外乎为:水泥(胶凝材料)加粗细骨料加水再掺加一定的外加剂经过拌和,拌和物经过浇筑、振捣、养生成型。

混凝土内起着填充作用的胶凝材料——水泥包裹着整个骨料,混凝土构件表面充满了水泥浆,因此水泥的本色就是混凝土构件表面的颜色,这是基色。

基色的深浅通过用水量、水泥的成分以及施工措施和环境的变化来实施。

混凝土除了基色外还充斥着其它的颜色。

混凝土内部存在着很多的毛细孔隙。

混凝土构件在脱离整个保护条件后,长期裸露于自然环境中,随着硬化过程的进行和多余水分的蒸发,在其表面渗及内部形成许多的、大小不一的毛细孔隙,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作用,从毛细孔内反射出骨料,主要是粗骨料的基岩颜色。

3、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的原因(一)基岩颜色的表观影响这里将基岩按原始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化学加工前的水泥原料基岩,一种是只经过物理加工的骨料基岩。

水泥制作原料基岩包括烧制前的生料和烧制后的熟料及外加掺合料。

由于受地理地质的影响,各地水泥的制作原料均存在差异性,原料中所含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等含量不一,因此导致最终同等级的水泥内各种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

这样最后形成的是混凝土表面基色存在根本的差异性:白、灰、红、青等各种不同的颜色。

这里要指出的是这里指的水泥是广泛使用的普通水泥,而非特种水泥。

作为混凝土的骨架——骨料,由于选用的材料有限:粗骨料——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等,细骨料——河砂、山砂以及岩石破碎的碎砂等。

同样由于地理地质条件的限制与影响,骨料的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在混凝土内部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体现出来的颜色就不尽相同。

混凝土颜色发黑的原因

混凝土颜色发黑的原因

混凝土颜色发黑的原因1.混凝土成分的原因:a.灰料含有有机物:灰料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如煤、木材,这些有机物会在含氧条件下发生燃烧反应,生成较多的黑色炭黑颗粒,从而使混凝土颜色发黑。

b.骨料中含有杂质:骨料中的杂质(如泥土、泥蚀物等)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当这些有机物质进入到混凝土中后,在水泥水化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分解,生成黑色颗粒。

c.水化物颜色的变化:在混凝土的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物会对混凝土的颜色产生影响。

如果水化物的颜色偏暗,那么整个混凝土的颜色就会发黑。

2.施工工艺的原因:a.养护不当: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

如果养护不当或不完善,如养护时间不够长、养护环境温度过高等,会导致混凝土水分过早流失,使混凝土中的水化物形成不充分,影响混凝土的颜色。

b.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水灰比过高等,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化物生成不充分,从而引起混凝土颜色的变黑。

3.环境因素的原因:a.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混凝土的颜色有一定的影响,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化物生成可能会受到影响,使混凝土发黑。

b.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如灰尘、车尾气等会附着在混凝土表面,使混凝土变黑。

以上是导致混凝土颜色发黑的一些主要原因,下面还将介绍一些改善混凝土颜色的方法:1.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减少有机物和杂质的含量。

2.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避免水灰比过高,确保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充分进行。

3.加强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充分湿润保养,延长养护时间,使混凝土中的水化物充分生成。

4.加强环境治理:减少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减少污染物对混凝土颜色的影响。

综上所述,混凝土颜色发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混凝土成分、施工工艺和环境因素等。

为了改善混凝土颜色,需要在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控制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混凝土颜色的几点见解
1、引言
混凝土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了很多年,对其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

对施工单位来讲也着重从外观质量上进行了许多年的不懈努力,但在混凝土施工和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本文针对存在的诸多误区就使用普通水泥制造的混凝土,从它的表观颜色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意见,从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出发得出几点其控制方法,希望对广大施工一线人员能予以参考和指导。

2、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机理
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不外乎为:水泥(胶凝材料)加粗细骨料加水再掺加一定的外加剂经过拌和,拌和物经过浇筑、振捣、养生成型。

混凝土内起着填充作用的胶凝材料——水泥包裹着整个骨料,混凝土构件表面充满了水泥浆,因此水泥的本色就是混凝土构件表面的颜色,这是基色。

基色的深浅通过用水量、水泥的成分以及施工措施和环境的变化来实施。

混凝土除了基色外还充斥着其它的颜色。

混凝土内部存在着很多的毛细孔隙。

混凝土构件在脱离整个保护条件后,长期裸露于自然环境中,随着硬化过程的进行和多余水分的蒸发,在其表面渗及内部形成许多的、大小不一的毛细孔隙,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作用,从毛细孔内反射出骨料,主要是粗骨料的基岩颜色。

3、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的原因
(一)基岩颜色的表观影响
这里将基岩按原始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化学加工前的水泥原料基岩,一种是只经过物理加工的骨料基岩。

水泥制作原料基岩包括烧制前的生料和烧制后的熟料及外加掺合料。

由于受地理地质的影响,各地水泥的制作原料均存在差异性,原料中所含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等含量不一,因此导致最终同等级的水泥内各种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

这样最后形成的是混凝土表面基色存在根本的差异性:白、灰、红、青等各种不同的颜色。

这里要指出的是这里指的水泥是广泛使用的普通水泥,而非特种水泥。

作为混凝土的骨架——骨料,由于选用的材料有限:粗骨料——石灰岩、花岗岩、石英
岩等,细骨料——河砂、山砂以及岩石破碎的碎砂等。

同样由于地理地质条件的限制与影响,骨料的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在混凝土内部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体现出来的颜色就不尽相同。

由于骨料受水泥浆的包裹,裸露面积小,通过毛细孔折射光的面积较小,因此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颜色就只是淡淡的骨料基岩颜色。

这些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为了混凝土基色的一致性,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选择,因此施工中只能认可这种现象。

(二)施工工艺颜色的表观影响
混凝土施工工艺颜色受模板、施工措施、水灰比、环境温度等的影响,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模板
混凝土成型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模板。

而施工中除了在模板上使用隔离剂外难免会依附其它各种物质,如:污垢、粉尘、油漆以及金属部分的锈蚀等,但是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这些物质也便依附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各种难看的污点,严重者将直接影响构件的外观质量。

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模板在使用前没有清理干净、光洁,在每次使用模板后,混凝土表面将形成毛面,同时模板上的污垢也越来越厚甚至发生台阶状的尘垢,致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难看的台阶状花纹,严重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

当然在模板比较光洁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的颜色不仅表现为基色,而且由于受隔离剂的影响,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将同时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对隔离剂的选用尤为重要。

各种模板之间很难做到整体性,因此模板之间也就存在接缝。

由于制造、使用、保养等原因造成模板之间的接缝不密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透过不密贴的部位出现漏浆、漏水;由于水泥浆的流失和随着混凝土养生的进行水份的蒸发,在接缝不密贴部位就形成麻面、翻砂或在成青黑色或者是花斑毛面状(该处多为不密实状态)。

2.施工措施
混凝土在施工中,由于使用工具的不当,如振动棒接触模板振捣,将会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振动棒印,而影响构件外观效果。

由于混凝土的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水线状,形成类似裂缝状影响外观,同时经常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怀疑。

由于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或者由于浇筑过程中出现较长的时间间断,造成混凝土之间形成
青白颜色的色差、不均性。

由于施工中振动过渡,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形成花斑状(石子外露点),大面积的状态,不仅是外观质量差而且混凝土强度降低很多。

3.水灰比
为了便于施工,混凝土必须具有一定的施工坍落度,在不掺加外加剂的情况下势必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即使掺加外加剂,在配置高强度混凝土时,如不掺加掺合料,同样需要较大的水泥用量。

但是随着水泥水化反应和强度的增长以及各种环境的变化影响,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在混凝土内形成许多毛细孔,而在形成毛细孔的同时,在毛细孔内析出Ca(OH)2等结晶,这样透过光的折射,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白或灰白颜色,析出的晶体越多则颜色越白。

硅酸盐水泥加水后不久,拌合水即变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确切地说就是碱和氢氧化钙过饱和溶液,氢氧化钙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同时从水泥中主要成分:C3S和C2S与水的反应可以看出,生成了较多得氢氧化钙。

很明显将会有更多的Ca(OH)2晶体析出。

2(3CaO.SiO2)+ 6H2O→3CaO.2SiO2.3H2O+3Ca(OH)2
2(3CaO.SiO2)+ 4H2O→3CaO.2SiO2.3H2O+Ca(OH)2
水泥用量越大,晶体越多,颜色越淡。

4.环境等外在条件
混凝土在施工中,水泥的水化反应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受温度德影响较大。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混凝土的原材料:粗细骨料、水的温度较低,同时受拌和机具、运输机具、容器、模型等的吸热影响,混凝土最终入模的温度亦较低,水化反应较慢,强度增长较慢,在混凝土达到较高强度则花费的时间较长,水化反应得充分,析出的Ca(OH)2较少,因此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颜色就呈现青色。

相反,当温度较高时,混凝土原料吸热较多,温度较高,同时受拌和机具、运输机具、容器、模型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入模温度较高,水化反应较快,较高的水化热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析出的Ca(OH)2较多,因此颜色较多的表现为灰白色,混凝土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较高的强度,但后期增长有限。

在实际的施工中,受工期等的影响,同时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蒸汽养护或其它保温措施养护,但值得注意的是:升温不应只对混凝土加热而忽略了原材料的温度,因此升温的措施应当双管齐下。

选择一个合理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最为有利,满足整个施工进度的需
要。

也就是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自然养护,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应对原材料和机具加热,成型后对混凝土加热养护,保持一定的湿度;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应对原材料、机具等降温,不需要再对混凝土加热养护,同时必须加强保水养护。

4、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对比
混凝土外观质量由于受水泥、粗细集料等的影响,是本色的质量;而受施工条件的影响,是随机变化的、不定的质量。

因此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控制只能从施工措施上入手,从各种施工条件中以及水泥本身的水化反应中析出的Ca(OH)2晶体等,最终在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影响时,在混凝土内部将形成破坏作用,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因此控制Ca(OH)2是最重要的和首要的。

通过对青藏铁路桥梁和环形混凝土电杆耐久性混凝土的试验研究表明:通过掺加粉煤灰或硅粉等可以充分利用Ca(OH)2,不仅减少水泥的用量,而且混凝土强度较高,而且颜色较没掺加粉煤灰前颜色深。

通过对使用专用乳白色的隔离剂产品——桥梁、岔枕、电杆的外观对比,效果比较统一,颜色一致,外观美观,完全代替了机油和肥皂水作隔离剂。

对自然养护和低温养护的铁路、公路桥梁外观质量颜色的观察对比,较夏期高温时间段与蒸汽高温养护对比,自然养护和低温养护的产品颜色较深于高温养护的外观颜色,基本接近本色。

通过对小流动性(用水量低)的混凝土产品与高流动性的混凝土产品外观质量对比,小流动性的产品外观颜色深于高流动性的产品外观。

5、结论
为了满足施工和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即要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又要控制水灰比,因此在施工中应大量使用高效减水剂,以达到控制水灰比的良好目的,减少Ca(OH)2的析出。

在使用减水剂的同时,要求掺加入粉煤灰或硅粉等,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消耗水泥水化反应中析出的多余的Ca(OH)2。

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温度季节分布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做好加温和降温的准备;同时做好温度的观察记录以及时进行施工措施的调整;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以达到控Ca(OH)2析出量的目的。

通过对模型的清理,保持其光洁,使用与混凝土基色一致的无害的隔离剂保持混凝土构件表面颜色的一致
性。

通过制定并实施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方案,避免混凝土的过振离析。

通过制定并实施详细的钢模密贴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中不致发生漏浆、漏水而出现不密实部位和杂色。

通过制定和组织实施混凝土施工方案,减少甚至避免混凝土施工的间断,避免色差。

通过电子计量和增加检测含水率的频次,控制混凝土的均一性,避免色差。

通过控制粗细集料的杂物含量,避免不必要的杂色。

通过这种种措施的控制,达到比较反映混凝土基色的混凝土构件良好的外观质量,即经济又美观而且耐久。

参考文献:
[1] GBJ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
[2] GB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
[3] 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
[4] 刘秉京编著《混凝土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