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杨梅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乡杨梅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述杨梅的句子,理解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故乡杨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观察,深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杨梅相关的记忆和故事。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通过介绍故乡中的杨梅来让学生了解这种特有的水果,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文化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地方情感和民族认同。

一、活动目标1. 认识杨梅,了解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发现故乡中杨梅的文化意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杨梅的介绍杨梅是一种常见于南方地区的水果,果实呈红色或紫黑色,酸甜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杨梅树矮小,树冠茂密,枝叶繁茂,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特有植物。

2. 杨梅的生长环境杨梅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

常见于江南、闽粤等地区。

3. 杨梅的文化意义杨梅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杨梅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常被用来祈福。

三、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或教室附近的杨梅树下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杨梅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制作杨梅手工让学生用彩纸、棉花等材料制作杨梅手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赏析诗词介绍关于杨梅的诗词,让学生学习并赏析,增加对杨梅的文化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家乡观念。

2. 启发式教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手工制作等方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态度、提问等。

2. 考察学生制作的杨梅手工,包括创意和完成度。

3. 出示诗词要求学生朗读和理解内容,检查学生对杨梅文化的了解程度。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杨梅这种水果的特点和文化意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学生也能健康成长,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乡特产的美好回忆”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分析课文中“熟透的杨梅酸甜可口,吃一口就能甜到心里”等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词语运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用法,如“故乡”、“杨梅”、“熟透”等,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举例:让学生造句,如“我故乡的杨梅熟透了,颜色鲜艳,非常诱人。”
-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使文章生动形象。
2.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学生参与度: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课堂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生字词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特产相关的主题,如“我家乡的……”。
2.写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生字词,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特产的描述。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山和水,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山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山,包括山名、地理位置、特点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家乡山的图片,感受家乡山的美丽。

3. 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家乡的水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水,包括河流、湖泊、水资源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家乡水的图片,感受家乡水的清澈。

3. 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风景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家乡风景的图片,感受家乡的魅力。

3. 让学生讨论如何宣传和保护家乡的风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四课时:家乡的故事1. 让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包括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家乡故事的图片,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3. 让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五课时:我爱家乡山和水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家乡的山和水。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家乡山和水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 让学生讨论如何实际行动,保护家乡的山和水。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欣赏图片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家乡山和水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山和水图片素材。

2. 学生作业本。

3. 教学课件。

4. 讨论小组分组名单。

5. 教学录音设备(可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家乡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水。

2. 学生介绍:让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家乡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水资源等。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使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乡风物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学会生词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杨梅表达的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杨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总结杨梅的特点,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生字,解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杨梅的特点及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课文生词生字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杨梅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文的相关生词生字表。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考察,加深对杨梅的了解。

2. 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杨梅的作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杨梅的美丽和故乡情怀的散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故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3)采用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深厚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描绘自己喜爱的家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杨梅图片、课文动画等。

2. 实物准备:杨梅果实(或图片)。

3. 作业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杨梅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爱的水果,引出本课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杨梅果实,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外貌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杨梅的认识和感受,讨论故乡的风土人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特产。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精品教案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精品教案

13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I)了解家乡的一景一物。

(2)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2.情感与态度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1) 能介绍家乡的风景。

(2) 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保护家乡的环境。

4.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视频和调查讨论,充分地了解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家乡周围的景物。

2.难点介绍家乡的风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人们熟悉的家乡景物的视频。

2.课件。

3.家乡的图片。

学生准备彩色笔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你们说说你看到了那些地方。

二、我的家乡在这里师:家乡是我们的家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你的家在哪里?生纷纷回答。

师:出示图片(家在草原、山脚下、黄土高坡、省城……)。

生1:我的家在草原上,蓝天、绿草真漂亮。

生2:我家在山脚下,村前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上,还可以吹唢呐。

生4:我家住在城市里,小区建设了公园,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可是,当你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随便告诉给陌生人,要注意安全。

三、赞家乡的美师:周末,老师有几个外地朋友来做客,我想带他们到泸县最美的地方走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呢?1.请同学介绍道林沟、玉蟾山、屈氏庄园、龙脑桥。

2.自由说说泸县还有那些风景。

3.游戏大比拼。

四、画家乡师出示儿歌: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晚上摇着银月亮,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板书设计我爱家乡山和水我的家乡在这里赞家乡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中外的土特产品,与众不同的风俗人情,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

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自己定。

要先想好叙述的顺序和重点再动笔。

作文要把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写完以后要修改。

【指导】
一、把题目补充完整,审清题意。

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首先应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从你所处的地方和怀有的真实情感出发。

例如北京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颐和园》,天津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大麻花》,西安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大雁塔》,桂林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等等。

总之,要根据家乡的地理位置,土特产品,风土人情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或体现家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写作时必然以描写家乡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

写作时还要注意比较《我爱家乡的》和《我爱家乡》、《家乡的》、《我爱》这些题目的异同,以达到更准确的认识。

二、注意观察。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可以从杨梅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

例如,《我爱家乡的枫树林》,阳春三月的枫树林和金秋时节的枫树林景色决不会相同,按时间顺序写出自己对枫树林的爱。

三、围绕题意写具体。

《我爱家乡的》题意,不但要将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特点的词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

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

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选自《我爱家乡的雪松》
除此以外,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想象,引用民间传说或谚语等也可以达到写具体的效果。

【习作评改】原文: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因为它里面的风景特别好。

春天到了,龙潭湖里的小草刚发芽,小树也绿了,特别是杨树,又高又大。

一到春天,杨树的树枝上长着一种像毛毛虫的东西,特别好玩儿。

再过一段时间,那毛毛虫就变成了许多毛毛,毛毛在天空中飘着,好像有许多小白点儿。

到了夏天,龙潭湖天气很热,我就到树下凉快,有时还和好朋友阳阳到龙潭湖划船。

秋天,龙潭湖一片黄,杨树的叶子黄了,小草也黄了,柳树也黄了,树叶都落下来了,地面也变成黄的了。

冬天的龙潭湖特别美,也特别好玩儿。

只要一下雪,龙潭湖就变成了白色的世界。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因为它又美丽又好玩儿。

评改意见:
这篇作文能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描写龙潭湖的景色,并且开头,结尾先后点题,前后照应,这些都是优点。

这篇作文的不足有四:一、没能抓住龙潭湖的特点写。

龙潭湖,顾名思义,湖应该是最有特点的,夏天可以荡舟,冬天可以滑冰,既有无限的美景,又有无穷的乐趣,而这些作者却忽略掉了。

只泛泛地讲我和好朋友阳阳去龙潭湖划船到了冬天,只要一下雪,龙潭湖就变成了白色的世界。

二、描写不够具体。

例如:冬天的龙潭湖特别美,也特别好玩儿。

这是一个概括句。

下面应具体描写冬天的龙潭湖怎么美,怎么好玩儿。

然而作者却仅用了一个白色世界就早早收笔了。

这是不应该的。

三、
描写不够生动。

例如:杨树的叶子也黄了。

小草也黄了,柳树也黄了。

读起来干巴巴,没有感染力。

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改为:秋天,小草、柳树及杨树都脱下了绿色的衣裙,换上了美丽的金装。

这样写来就生动多了。

四、用词过于口语化,缺少文气,例如:风景特别好应改为风景特别优美景色宜人等等。

小白点儿改为点点杨花,好玩儿改成有情趣。

这样一来,文章就有了美感,爱龙潭湖之情也就自然地表露了出来。

【优秀习作】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

记得小时候,妈妈领我到河边去玩儿,我指着哗哗的流水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水往哪里流哇?妈妈笑着说:这是土河,水向东流入大海。

从此,土河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就像岸边的小树一样,伴随着小河流水慢慢地长大。

春天到了,我看河里的冰雪融化,河边垂柳的枝条上吐出了嫩芽。

慢慢地,那粉红色的桃花也探出了枝头。

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飞翔。

放了学,我们就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在铺满新绿的河滩上跳舞唱歌。

夏天到了,两岸的景色更美了。

河堤上绿树成阴,河滩上瓜果满园。

放了学,我们有时还到小河里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园里吃瓜。

白皮的脆瓜,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

有时我们还在岸边的树阴下帮妈妈洗衣服,直到黄昏送走一天的酷热。

秋天到了,河里的鱼虾肥了,岸边的苹果熟了。

秋假里,我总爱
和爷爷去看果园。

高兴了,又跑到河里捉鱼摸虾。

河水映照着笑脸,秋风伴奏起丰收的音乐。

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

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我们又结伴到河里滑冰,可热闹了。

我爱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都爱她。

我爱源源不断的流水,我爱两岸的美丽景色,更爱她用涓涓细流滋润了岸边的田地,给人们送来丰收的欢乐。

在作文的时候,我写了我爱家乡的小河土河。

老师用红笔划去了土字填上了徒骇二字,我才知道我喜爱的小河的真名叫徒骇河。

【评析】这位同学通过描写家乡的小河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感情。

家乡的小河如何可爱呢?正像小作者自己说的:我爱涓涓不断的流水,我爱两岸美丽的景色,更爱她用涓涓溪流滋润了岸边的田地,给人们送来丰收的欢乐。

这条小河跟家乡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拿起笔来赞美家乡的小河。

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感而发。

小作者认真观察了小河四季的特色,抓住了小河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使读者对这条小河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是不同于其他小河的河,是只有我的家乡才有的小河。

条理清楚也是这篇作文的特点之一。

小作者不仅以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观察小河的特点和变化,而且注意了过渡和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第三小节是个过渡段,用一个比喻写出我与小河的关系,使文章从写小河的名字过渡到写小河四季的特点。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小河的名字,而后面指出了小河的真名,说明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小河有了更多
更深的了解,这样写不但与前文照应,而且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爱家乡的沙枣树
阳春三月,到处是鸟语花香。

草儿绿油油的,一丛一丛,翠绿茂盛,生机勃勃;花儿娇艳艳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这迷人的春色中,我不禁想起了家乡新疆的沙枣树。

沙枣树最适合在沙漠地带生长,因此,在新疆的大戈壁滩上,沙枣树几乎处处可见。

迷人的春天,沙枣树开花了,淡黄色的小花缀满树枝,一串一串向下垂着。

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沙枣树的花由很多细小的花瓣组成。

花瓣粉粉的,用手一摸,柔软极了。

在许多花瓣的掩盖下,花蕊很难叫人发现。

那花蕊好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不愿让别人多看一下她美丽的容颜。

好奇的人们扒开花瓣,准会情不自禁地叫一声:呀,真美!
你可曾闻过沙枣花的芳香吗?那香味令人心醉,挨近去闻,清淡温馨。

即使离它很远,也仍然可以闻到一丝幽雅的香气。

在我四年级时,离我们教室不远处有一棵沙枣树,花开时节,我们在沙枣香里读书,做作业。

这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脑子格外清醒,心情特别愉快。

当金色的秋天降临时,硕果累累的沙枣树上,结满了红珍珠般的沙枣。

上等沙枣的颜色是黑红黑红的,这样的沙枣,咬在嘴里,有一股醉人的甜味直往心里透,甜得几乎使人醉倒。

一到中午,似火的骄阳晒蔫了枝条上的绿叶,沙枣的脸显得更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