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未央读后感

合集下载

《八月未央》读后感

《八月未央》读后感

《八月未央》读后感
《八月未央》是安妮宝贝的一本小说散文集,这本书以低调清冷的文字风格,描绘了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等主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而《八月未央》正是通过文字,把这些故事和感悟呈现给读者。

在《八月未央》中,安妮宝贝用深沉而又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人生的种种变故和磨难,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挣扎和求索。

她通过故事和情感,探讨了诸如宿命、无常等哲学性的话题,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本书中,安妮宝贝的文字如同一场静谧而深沉的音乐,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她的文字既有着深刻的思考,又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让人不由得感叹她的才华和智慧。

同时,这本书也是安妮宝贝对于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她用文字记录下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历程,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她的文字不仅带给读者思考和启示,更让人感受到了时间和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总的来说,《八月未央》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小说集。

安妮宝贝用深沉而又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人生的种种变故和磨难,探讨了宿命、无常等哲学性的话题,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这本书不仅能带给读者思考和启示,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命的真谛。

如果你想寻找一本充满智慧和美感的书籍,那么《八月未央》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八月未央》读书心得范文.doc

《八月未央》读书心得范文.doc

《八月未央》读书心得范文第一次接触安妮宝贝的文字,是不习惯,还是怎样,只是不知道一个徘徊正直青春到年少的应该叫女子,还是叫孩子,有着如此悲凉又寂寥的文笔,颓废,死亡是她文章时常出现的词语,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作文1300字。

这却是最引起内心共鸣的,因为那些都是我们所逃避的故事,只因它是苦闷的过程,悲伤的结局,所以我选择把它们忘记,但它一旦出现,就会感动得唏咧,这些文字是光明或黑暗的力量,属于唯一存在的光源。

其实文字是黑色的旋涡,总能把我们都甩进悲凉或是昏暗的黄昏,在一个无人的角落山洞,舔着自己血淋淋的伤口,一旦有人虚寒问暖,它就受不了,也许空白中,角落里才得以回想,曾经的欢乐颂。

当一个人以孤单独身在城市中,只是当着繁忙生活的上班族,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看着有个人生活忙碌却有弦乱的生活,那一刻我们会发现自己,其实好孤单。

未央,是一个恐怖的女子,却有她一生的与众不同。

在十七岁以前,未央生活在南方,有她自己的生活。

在她认识乔后,她很幸福,认识乔后,我想未央不再抬头看天空工,她不需要寻找,也不再寂寞,那是一切的曾经,她们都还是单纯的模样。

乔有长长的头发,未央喜欢它们刷过它的脸颊。

未央说她看一个男人是否适合,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而乔却用了十年,遇见了朝颜,乔说:我要嫁给他,初中二年级作文《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作文1300字》。

然而,朝颜的出现,他说,一切都在逃劫难,我们无法遇料,也无法改变,他终于抛弃了相处十年的乔,乔终于成为未央母亲的影子,原来,一个女子可以如此柔弱,如此不堪一击。

未央不允许乔离开,她以自己简单的想法,艰难的维持着一个平衡。

因为乔有她母亲的影子,因为她也深深的爱着乔。

未央怀着矛盾的心情,怀了朝颜的孩子,她只是沉默,想着往后的生活,她幻想中快乐的生活。

乔并不快乐,未央不懂,不懂乔的生活,不懂乔要的只是一个陪她走过风雨的一个人,就像乔不懂她母亲的孤单,她倾尽自己的所有,要乔不再坠落,可乔更加明白,她逃不出,永远也逃不出这场她付出真心的劫难。

电影八月未央影评《八月未央》影评豆瓣

电影八月未央影评《八月未央》影评豆瓣

电影八月未央影评《八月未央》影评豆瓣《八月未央》影评(一)那个音乐,无论到哪我都听得见,它在风里,在空气里,在光线里,它无处不在。

你只需敞开自己的心扉。

你只需,去聆听。

世人不停践踏你的梦想。

但我相信那些旋律是真的。

就像有些人相信童话是真的。

——伊云这是影片开头伊云的一段独白,他轻柔地、缓慢地、情感丰满地念着,我相信那话语是出自他的内心。

紧接着一个眼睛清澈、微微酒窝、脸庞素白、身躯纤长、头发微卷的12岁男孩伊云出现在稻田里,听着随风呼啸的声音,他的眼微闭、他的手随风轻抚,很美的开幕,《八月迷情》讲述这样一个童话般的故事两个不相识的人因为音乐而相爱,却被误会所分开,两个心碎的人却不知道他们的儿子正在苦苦的寻找他们,期待着奇迹可以让爱着的人重逢。

大提琴女拉娜和吉他手路易相识在一个满天繁星的楼顶,拱门下一位路人的演奏声吸引了路易、也吸引了拉娜,音乐是相通的、是直达人心的,于是大提琴和吉他的美丽碰撞将年轻的他们相牵,他们相爱了。

第二天一早乖乖女拉娜赶着回家见父亲,路易请求她当天晚上10拱门下见,可不同的家庭背景似乎注定了二人以后的情路艰辛,在严父的看管下拉娜和路易再也没有相约。

可那一晚给拉娜留下了一个孩子,她坚持生下孩子,和父亲僵直不罢休的拉娜摔门而去,出餐厅门她遇上迎面的汽车,因为早产拉娜进了医院,经过抢救当她苏醒过来时父亲对她撒了谎“孩子走了”,为了使孩子不影响女儿今后的发展,父亲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将他送进了孤儿院。

拉娜和路易的命运似乎从此开始了转折,她不再演奏而去学校当了名大提琴老师、他退出了自己心爱的乐队。

伊云孤单地在孤儿院成长着,他聆听着世间一切的声音、他用心体会着爱、他满心期盼着父母亲的亲情,虽然他的聆听被其他孩子笑为怪胎、虽然他的期盼等待被鄙为痴梦,可他坚持着,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内心——一股力量在牵引着他。

在伊云11岁时,拉娜的父亲病危,临终前他告诉了女儿年久的秘密,于是拉娜疯狂地开始寻找着孩子,她似乎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此时路易也重新了回到了乐队,充实自己的音乐梦。

旧作关于《未央歌》的读后感

旧作关于《未央歌》的读后感

旧作关于《未央歌》的读后感2022年,我们的主旋律竟然是一本书。

2022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我们是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走过了这一年。

2022年,我们一起回忆,一起憧憬。

未央歌。

那些纯粹得让人心疼的美丽,那些柔软得让人不敢再次触碰的岁月,是一首早已唱完的歌,却是我们心中永远回响的旋律。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老了。

余秋雨说,我无法不老,但我还可以再年轻。

我想,我再也无法年轻了。

我的梦,遗失了。

看未央歌,让我的思想疼痛得无法呼吸。

我一再的承认,我真的老了。

那些雪白干净的美丽,那些如诗如画的岁月,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无法拥有了。

在未央歌里,一切都分外美,尽情的美,不羞不惧的美,又欢乐的美,他们乐观得忘了愁苦,健康的忘了创伤。

回头看时,我们也曾经如此这般呵。

曾经多么熟悉的镜头,多么熟悉的心情,如今,竟然陌生的恍如隔世,渐行渐远这一年,我最大的杯具是失去了自己的梦想。

在最纠结的那段时间,我以为有人带我走进一种新的人生,但是可惜没有;面对现实,我越来越放任了。

有人说,生活就像强女干,如果你反抗不了,那么就享受它吧。

是的,我接受了这个现实的世界,放弃了自己N多的美好的梦想。

我想,我的人生损失的也许不是一片天空,也不是一个未来,而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快乐吧。

妥协本来就是弱者的代名词,我如何在理想的天空中如雄鹰般展翅?!很多事,我们都是在被动的任由生活来改变自己,完全无法去主动选择生活。

我曾经在微博里说过,人生最大的杯具就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人,生活最大的杯具就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看自己想看的书、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是啊,有多久了,我不曾再享受过这一切。

我们总说是生活的压力造成的,可这压力不正是自己所选择的么?责任。

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拿这两个字来说事。

男人肩上有天生的责任,责无旁贷。

可是梦想呢?有几个人还记得这个词?当你看未央歌的时候,当你沉醉在那种爱和美好的氛围里的时候,你没有被这两个字眼触动内心的丝丝琴弦么?我多么渴望自己依然是那个二十岁的青年,那时的生活多么美好!是的,那种纯粹的美好。

教师的读后感

教师的读后感

教师的读后感教师的读后感1《八月未央》是我大学时读过的一本书,作者是安妮宝贝。

这本书算是安妮宝贝较早期的作品了,那时在书店看到后因为书的封面非常吸引我便毫无迟疑地买下了。

记得第一次看看安妮宝贝的书是《告别薇安》,她的第一本书,那是一个很多很诡异的很让你惊心的故事的集子。

看完后后背发凉,想把书丢得远远的,让太阳好好晒晒自己的手、心、和脸上的表情。

但她的确是个优秀的作家,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故事离奇,叙述简练却又意味深长。

甚至有些内容看了回味思考许久,让人爱不忍释。

这本《八月未央》前一部分都是与《告别薇安》风格相似的小故事,主人公总是在颠波流离,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所遇到的爱都是刻骨铭心无言的伤害,这么一个神秘的带着故事的女子或是男人呈现在你面前,幽幽地出现又幽幽地离去,就像书中的一句话“生命是一座恢宏华丽的城堡,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带着一种绝望悲观的气息。

书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她的一些散文,看了让人稍感健康阳光些,还有一些感触写的到位极了,让我不停在停驻、摘记、回味。

教师的读后感2假期,我读完了<<会飞的教室>>丶这本书后,顿时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卡斯特纳。

<<会飞的教室>>是孩子们自编自演的一场戏。

全书由排演展开了,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出了一群聪颖、活泼、天真、可爰的少年形象。

其中品学兼优、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多愁善感的姚尼、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等人,都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本书的内容,可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它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不唤起我们对友情亲情的追忆与珍惜。

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人物都非十全十美,即使是品学兼优的戴马亭,也会经受打击,遭遇逆境。

然而,正是这种缺憾,才促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

安妮宝贝《八月未央》简介

安妮宝贝《八月未央》简介

安妮宝贝《八月未央》简介《八月未央》是200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安妮宝贝。

内容简介2000年出版的《八月未央》是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

5年后安妮宝贝反复重新审视自己写作青春期结束阶段的代表作品,大刀阔斧删除了书中大部分散文篇目,修订版增补替换上的多篇短篇小说都是她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

新的《八月未央》(修订版)中虚构部分因此而占到绝大部分。

《八月未央》(修订版)像安妮宝贝近年其他几本新书一样,也采用了一些独特的设计形式。

封面用了她经常穿的一件棉布衣服的局部照片,繁复与华美,一道划破图案的亮银线令其有了几分诡异色彩。

封面和简洁内文的配合是为了让这本面貌一新的“旧”书再次显现出她所期望的“某种缓慢坚定”。

作品评价《八月未央》是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其中虚构和纪实部分文字比例相当,执著于低调的清冷风格,诠释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形成她延续至今的独特文风。

读者从《八月未央》中更能清晰感受到安妮宝贝今天的写作,所关注和探讨的仍然是大范围的孤独人群的复杂情感处境,是置身城市之中的个性边缘的人群内心。

生与死、情感与时间的探询才真正是一直令她着迷的游戏。

作者简介安妮宝贝,原名励婕,一名在网络上四处飘荡的人。

从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是2000年国内风头最健的网络文学作者。

职业曾经历金融、编辑、广告,后从事文化产品的策划及内容制作,任职出版社编辑。

1998年:得到第一台兼容机,开始上网。

用电脑创作小说。

成名作《告别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文笔艳丽诡异,格调清冷阴郁。

发表于互联网,引起轰动。

1999年:不喜欢银行的工作,准备辞职。

家里反对,无法办妥手续。

离家,开始自由生活。

在南京短暂居留,从事广告。

期间写作大量中短篇小说,陆续发布于互联网。

拥有广泛读者群。

网上有固定专栏和作品集。

被称为具备偶像效应的作家。

《八月未央》读后感

《八月未央》读后感

今生今世,末世爱情——《八月未央》读后感你相信永恒的爱情吗?如今八月还未央。

——题记闷热的夏日里。

偶尔在书店里闲逛时,看到了这本书便抱回了家。

很久以前就开始触及阅读安妮宝贝的文字了。

可是我了解的太少,感触到的太少,经历的也太少。

每每阅读她的书,想深究却无法,但却也实在喜欢她的文字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孤傲和孤独。

、这本《八月未央》是安妮的一本小说散文集,它将一个个短篇的小故事串联在了一起。

故事都发生在霓虹灯下萎靡的城市,主角是与众不同的女子,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每天来往于写字楼,地铁站,租来的公寓,生活简单而随意,甚至有些散漫,常常是每天吃快餐,熬夜,晚起,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男主人公一般不会是主角,他们常常是散发着神秘感的男人,与散漫的女人形成鲜明对比。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简单,没什么波澜,甚至有些情节、场景很相似。

故事中的这些主角是夜校学生,普通的公司职员,失去工作的人,高校研究生。

他们本分得沿着自己得人生轨迹前行,就和我们一样。

读安妮的文字,读这本《八月未央》,每一个小故事背后总是让我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寂寞和孤独。

这或许就是安妮的文字的独特之处了。

可以看到在这个钢筋水泥构建起的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群里,总是隐藏着那些空洞的表情,总是有着那些孤独的倾诉。

文字间的这份清冷,让我感受到了虚幻和现实。

书里有一篇《末世爱情》,里面有这样一句:“不相信爱情。

却相信世界的某一处有一个人。

一直等在那里。

只是不知道会何时何地出现。

总是快乐而孤独地等着他。

也许这样就可以过了一生。

”这样一句话却不经意间触动了我的内心。

总是有太多太多的可能让我们无法在那个对的时间遇见那个对的人,于是我便开始等待,总是有那么一个人的吧,即使不会马上遇见他,可是知道他在某一处便可以了。

末世,总感觉是一个没有希望和热情的时代,人们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可是这个末世只是我们能想到的一个时间,它能延伸的却是永恒的,一份永恒的爱情,所以,我相信真爱,我也一直在等到。

《八月未央》读后感

《八月未央》读后感

《八月未央》读后感《八月未央》是一本我读后感觉非常震撼和感动的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和成长的故事,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地沉浸其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未央的女孩,她是一个独立、坚强又有些叛逆的女孩,对爱情和友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坚持。

在她的生活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的初恋情人,一个是她的好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让未央在感情的纠葛中犹豫不决,陷入了困惑和痛苦之中。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未央的内心世界,她对爱情和友情的执着和坚持,让我不禁为她的遭遇而心疼和感动。

她在面对感情的选择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轻易妥协和放弃,这种坚持和勇气让我深深地敬佩和感动。

除了未央的故事,书中还描绘了其他一些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和情感交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爱情、友情和成长的描写非常细腻和真实,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最真实和深刻的情感。

通过未央的故事,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看到了爱情和友情的伟大和珍贵。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的来说,读完《八月未央》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也感受到了生活中最真实和深刻的情感。

这本书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动和震撼,让我对爱情、友情和成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真情和力量,也让自己在感情和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勇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月未央是一部破碎的作品,美丽凄凉的色调,是安妮宝贝又一典型代表作。

安妮宝贝自出道以来,作品的主题一直都是以颓废、挣扎、毁灭、抗争、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为主,在写作手法上,安妮宝贝非常擅长运用色彩及场景切换,色彩以灰、白、浅绿、黑为主,典型的末世没落小资情调,徘徊在爱与恨的边缘,在明灭的色彩中不停的转换。

未央是一个孤儿,小时候跟着一位精神分裂的母亲一起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在其十五岁那年意外死去。

未央始终是一个缺爱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可以控制的爱。

未央遇到了相爱十年的乔和朝歌,在即将结婚之际,未央设计分开了他们,乔最终抑郁自杀,而未央则怀着朝歌的孩子独自北上,原本爱着未央的朝歌则离开中国远渡重洋来到日本,与日本女子同居。

而未央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仅仅因为乔像极了未央的母亲,未央希望能够带着乔离开,给乔幸福,一如当初年幼的未央想带着母亲逃离悲戚的生活。

但是结局却是毁灭的,她并没有带给任何人幸福,当年的未央失手杀了她母亲,乔在抑郁中自杀了。

未央最后生了一个朝歌的孩子。

有一段话这样描述未央:我爱的人,一个一个地走了,一个一个地离开我,我以我母亲的方式抓住一个生命。

可是我想,最起码我不会后悔。

八月未央这部作品里充满着宿命、无常和绝望,真不知道作者内心是充满着怎样的空洞和寂寞才能写得出来这样的作品?
安妮宝贝的作品的主人公永远都只穿着棉布衬衣和旧牛仔裤。

永远都是在流浪和漂泊中,寻找自由,却又倍受宿命的戏弄。

《八月未央》、《告别薇安》、《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安妮宝贝的六部作品,虽然情节雷同,难有新意,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几近重复,但是她的文字却能够让浮躁的心安静地感受到那份静谧。

这就是安妮宝贝颓废文字中那种特立独行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