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膏药方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1.太乙膏(《外科正宗》)【处方】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鳖阿魏轻粉柳槐枝血余炭铅丹乳香没药麻油,。
【用法用量】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功能主治】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清热解毒,活血散癣,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助肉新生。
【功能主治】主治:湿热郁结而致气血壅滞不通未溃或已溃的痈肿疮疡,疔毒流注,疥疮,湿疹等局部红肿热痛或搔痒不止,或肿势高凸,中有脓头,或有波动感,伴有恶寒发热,口渴,舌白或黄,脉弦数等病症。
同时,兼治溃脓后,疮面肉色灰白,流溢秽臭脓水,新肉不生,经久不愈之慢性病证。
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皮肤化脓性感染、毛囊炎、疖、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多发性脓肿、湿疹、疥疮感染等多种皮肤感染性疾病。
2.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处方】草乌90克(炒) 南星(煨)30克军姜60克(煨) 白芷30克(不见火) 赤芍药30克肉桂15克(不见火)【用法用量】上药研末,用热酒调敷。
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
【功能主治】温经回阳,活血止痛。
【功能主治】一切阴证疮疡,阴疽发背,痰湿流注,鼓椎风,伤损久痛,风湿冷痹。
【方论】方中姜、桂助脏腑阳气以祛寒;草乌、南星走窜发散,破恶气,驱风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赤芍、白芍活血散滞,止痛生肌;陈酒为使,行药性,散气血诸药合用,有回阳逐阴之功,为外科阴证常用要方。
3冲和膏(《外科正宗》)【处方】紫荆皮五两,独活三两,赤芍二两(共切片炒黄),白芷、石膏、菖蒲各三两,共研极细【功能主治】治痈疽诸发,阴阳不和,冷热相凝,敷此行气疏风,活血定痛,散瘀消肿,祛寒软坚。
4.红油膏(经验方)【处方】组成:红信250克,棉子油2500毫升,黄蜡250-500克。
【用法用量】先将红信捣成细粒,与棉子油放入大铜锅内,置煤球炉或炭火上,熬至红信呈枯黄色,离火待冷。
除去药渣,再加温放入黄蜡(冬用250克,夏用500克)熔化,离火,调至冷成膏。
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

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1.1.1 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1.1.2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 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1.1.3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 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1.1.4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 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1.1.5八宝丹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 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 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1.1.6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 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1.1.7二白散配方:铅粉15g 轻粉6g 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治疗各种皮肤病自配软膏、药膏、糊剂、乳膏秘方集(3)

治疗各种皮肤病自配软膏、药膏、糊剂、乳膏秘方集(3)41 五倍子软膏配方:五倍子30g,黄柏10g,青黛10g,冰片3g,地塞米松30g,凡士林47g。
制法:共研极细末。
过120目筛后。
投渗入渗出凡士林中调匀成膏。
备用。
主治:婴儿湿疹。
用法:外用。
每日3次。
42 灭疣净软膏配方:鸦胆子、马钱子各20g,雄黄、狼毒、白鲜皮、黄柏各40g,凡士林1000g。
制法:取诸药共研成极细末。
过120目筛,混匀后加渗入渗出已熔凡士林中,调匀成膏,分装。
备用。
主治:尖锐湿疣。
用法:使用时涂敷患处,每日1次。
5日为一疗程。
43 疤痕止痒软化膏配方:五倍子100g,强的松0.1g,地卡因1g,氧化锌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
制法:共碾极细粉,过160目筛后拌匀。
分次少许加渗透已熔化的凡士林、羊毛脂中搅拌,调匀后分装,备用。
主治:增生性疤痕(烧伤、手术等引起)用法:温水洗净患处。
将药膏均匀涂布疤痕上,用绷带或布包扎。
外用弹力绷带加压环绕纠缠,注意绷带应不宜松。
但不可太紧而妨碍肢体或局部血液循环,每3-5天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44 香莲软膏配方:降真香50g,旱莲草30g,明矾100g,凡士林200g。
制法:先将三味焙干研末。
过120目筛。
混匀,放渗透凡士林中研匀,备用。
主治:扁平疣。
用法:先将患处皮肤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刺破疣的基底部。
如遇母疣,则用刀片削去角质层。
再涂药膏。
天天1-2次。
7天为1疗程。
45 紫连软膏:黄连80g,柴草、黄柏、当回、生地各40g,冰片20g,凡士林加至800g。
制法:将凡士林熔化达120-150℃。
取黄连、黄柏、当归分别先后煎炸至表面深褐色及内部焦黄为度。
捞出后加渗透生地煎炸半小时再捞出。
温度低于120℃时针柴草加入煎至用手摩擦呈紫红色时捞出,过120目筛,放置到呈固体状时。
将研细的冰片加入,搅拌均匀即得。
主治:新生儿尿布皮炎。
用法:外搽,每日3次。
46 肛湿止痒软膏配方:氧化锌粉12g,硼酸粉、梅片粉各6g,珍珠粉1g,黄丹、薄荷、冰片各3g,石炭酸2l,皮康霜40g,凡士林250g。
外科名方:生肌橡皮膏

外科名方:生肌橡皮膏
出自
清代张山雷《疡科纲要》
龟甲
处方
炙象皮面190g,血余炭面80g,生炉甘石粉320g,生石膏面125g,生龟甲160g,当归80g,生地160g,黄蜡150g,白蜡100g,香油2000ml。
制法
先将前4味药面研磨混合均匀。
再将香油置锅内加热,待油开时将生龟甲、当归、生地分别下人用油炸枯,然后去渣过滤。
再将过滤好的香油重置锅中,用文火加热,将黄蜡下人,次下白蜡,待全部熔化后离火,待油凉至60℃时,再将上述4味药面徐徐兑人,随下随搅拌,使其混合均匀(防止石膏等沉淀),至油凉时为度,收膏即得。
当归
功能主治
解毒收敛,生肌长肉,收口。
适用于各种疮疡腐肉脱落,新肉不生,久不收口者。
用法用量
先将疮口清洗干净,再将药膏涂于患处,外用敷料包扎,每日1次。
生地
按:方中以象皮、生石膏、炉甘石、血余炭四药共奏生肌敛疮之功。
《本草汇言》载象皮可“暖肌肉,治一切刀斧伤疮及经平疮毒,
气冷血凝,溃水不收者”,可见其效专力猛。
生石膏为外科常用药,生用可清热消肿。
炉甘石生肌、消肿毒、收湿敛疮。
血余炭除生肌敛疮外还可止血化瘀,《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其“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使血管流通最有斯效”。
四药相配,使在表之顽疮脓水热毒祛、湿毒清、血脉畅而新肉生。
再配伍当归、生地黄、龟甲三药,其中当归补血活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龟甲滋阴潜阳、补肾壮骨、养血安神,于外可濡养受损皮肤,于内可截热,养血生津,偎脓长肉。
全方去腐生肌的同时,同时还能解毒镇痛、活血化瘀、通络生新。
中医外科常用膏药类方

中医外科常用膏药类方万应膏此膏治一切痈疽发背,对口诸疮,痰核流注等毒,贴之甚效。
川乌草乌生地白蔹白芨象皮官桂白芷当归赤芍羌活苦参土木鳖穿山甲乌药甘草独活元参定粉大黄(各五钱)上十九味,定粉在外,用净香油五斤,将药浸入油内。
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数已足,入洁净大锅内,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
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去渣,将油称准,每油一斤,兑定粉半斤,用桃柳枝不时搅之,以黑如漆,亮如镜为度。
滴入水内成珠,薄纸摊贴。
【方歌】万应膏用贴诸毒,发背痈疽对口疮,川草乌同地蔹芨,象皮桂芷芍归羌,苦参木鳖穿乌药,甘独元参定粉黄。
绀珠膏此膏治一切痈疽肿毒,流注顽,风寒湿痹,瘰乳痈,痰核,血风等疮,及头痛,牙疼,腰腿痛等证悉验。
制麻油(四两)制松香(一斤)上将麻油煎滚,入松香文火溶化,柳枝搅候化尽,离火下细药末二两三钱,搅匀,即倾于水内,拔扯数十次,易水浸之听用。
一、瘀血、肿毒、瘰等证,但未破者,再加魏香散,随膏之大小,患之轻重,每加半分至三二分为率。
一、毒深脓不尽,及顽疮对口等证,虽溃必用此膏获效。
一、未破者贴之勿揭,揭则作痒。
痛亦勿揭,能速于成脓。
患在平处者,用纸摊贴;患在湾曲转动处者,用绢帛摊贴。
一、疮及臀、腿寒湿等疮,先用茶清入白矾少许,洗净贴之见效。
一、头痛贴太阳穴,牙痛塞牙缝内。
一、内痈等证,作丸用蛤粉为衣,服下。
一、便毒痰核,多加魏香散;如脓疮,再加铜青。
如拱头,癣毒,贴之亦效。
制油法∶每麻油一斤,用当归、木鳖子肉、知母、细辛、白芷、巴豆肉、文蛤打碎、山茨菇打碎、红芽大戟、续断各一两,槐、柳枝各二十八寸,入油锅内浸二十一日,煎枯去渣,取油听用。
查朝鲜琥珀膏,多续随子,此方宜加之。
制松香法∶择片子净嫩松香为末十斤,取槐、柳、桃、桑、芙蓉等五样枝各五斤,锉碎,用大锅水煎浓汁,滤净,再煮一次各收之,各分五分。
每用初次汁一分煎滚,入松香末二斤,以柳、槐枝搅之,煎至松香沉下水底为度,即倾入二次汁内,乘热拔扯数十次,以不断为佳,候温作饼收之。
外科膏药方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1.太乙膏(《外科正宗》)【组成】玄参60g白芷60g归身60g肉桂60g赤芍60g大黄60g生地60g 土木鳖60g阿魏9g轻粉12g柳槐枝100段血余炭30g东丹1200g乳香15g没药9g麻油2500g【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主治】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2.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组成】草乌90g南星30g军姜90g白芷30g赤芍30g肉桂1.5g【功用】温经活络、散寒化痰【主治】外症初起,坚肿色淡、用于疮疡阴症3.冲和膏(《外科正宗》)【组成】紫荆皮150g独活90g赤芍60g石菖蒲45g白芷30g【功用】疏风、消肿、活血祛寒,【主治】疮疡阴阳不和,冷热相凝者4.红油膏(经验方)【组成】凡士林300g九一丹30g东丹4.5g(制法: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
)【功用】防腐生肌【主治】溃疡不敛、以及烫伤、创伤等创面较大者。
5.生肌白玉膏(经验方)【组成】熟石膏9份制炉甘石1份(研末麻油调成高)【功用】润肤、生肌、收敛【主治】用于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
6.黄连膏(《医宗金鉴》)【组成】黄连9g当归尾15g生地30g黄柏9g姜黄9g麻油360g黄蜡120g【功用】润燥、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用于疮疡阳性者7.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组成:甘草36g、白芷15g、当归60g、紫草6g、虫白蜡60g、血竭12g、轻粉12g麻油500g功用:活血祛瘀、解毒镇痛、润肤生肌主治:用于疮疡溃后脓水将尽、烫伤、肉芽生长缓慢者。
8.黑布膏(经验方)组成:黑醋250g,五倍子78g,蜈蚣1条,蜂蜜18g功用:收敛,止痒,止痛。
主治::疮疡、创伤、烧伤瘢痕9.金黄散(《医宗金鉴》)组成:姜黄2500g、大黄2500g、黄柏2500g、苍术1000g、厚朴1000g、陈皮1000g、甘草1000g、生天南星1000g、白芷2500g、天花粉5000g功用: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散瘀化痰主治:疮疡阳证10.玉露散(经验方)组成:芙蓉叶2份凡士林8份功用:凉血、清热、腿肿主治:用于疮疡阳证。
治疗各种皮肤病自配软膏、药膏、糊剂、乳膏秘方

治疗各种皮肤病自配软膏、药膏、糊剂、乳膏秘方1 黑油软膏配方:龙骨30g,枯矾30g,五倍子60g,轻粉30g,冰片6g,蛤粉60g,寒水石60g,生石膏60g,薄荷脑30g,凡士林适量。
制法:上药分别研成细粉。
过120目筛,混匀待配。
取药粉100,凡士林900。
调拌成10软膏。
主治:慢性湿疹等。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
2 白色病软膏I、II号配方:I号:血竭20g,生蒲黄50g,樟丹10g,蛤粉10g,白芷5g,铜绿5g,凡士林900g。
II号:血竭40g,马齿苋20g,生蒲黄20g,樟丹10g,元胡5g,枯矾5g,凡士林900g。
制法:I号与II号中药各研细末,过120目筛,混合粉加凡士林,采用熔化法配膏分装,备用。
主治:女阴白斑病。
用法:初期者用I号。
晚期者用II号,外搽,每日2-3次。
外搽前可用白色外洗液:马齿苋30g,艾叶,川椒、硼砂各10g,痒甚者加生蒲黄、当回各15g。
每日煎洗熏敷1次,每次30分钟。
3 护肤软膏配方:珍珠粉40g,地龙粉200g,煅月石粉60g,凡士林700g。
制法:先将地龙洗净,晒干,低温干燥后,研细粉过120目罗筛,密封在玻璃瓶内。
经高压消毒,待配。
月石需除净杂质,置陶锅内,文火烧至白色泡状至疏松为度,心灰意冷却后研成细末。
与地龙粉、珍珠粉和匀,兑入凡士林中。
加温至80℃左右。
调匀后取出意气消沉却,装盒(1盒20-40克),备用。
主治:手足皲裂症。
用法:患手患足先用温水洗净裂口处,每日外搽2-3次。
患处暂不接触碱粉、洗衣粉、洗洁精、洗面奶等。
4 酒渣软膏配方:硫磺10g,鱼石脂5g,水杨酸2g,氧化锌10g,淀粉10g,羊毛脂20g,硫酸锌2g,95酒精10l,凡士林加至100g。
制法:各药先研极细末,混匀。
加渗入渗出酒精调糊后加羊毛脂及凡士林,充分拌匀。
备用。
主治:酒渣鼻。
用法:外搽患处。
每日2-3次。
5 铍溃疡系列I、II、III号配方:I号(三五膏)黄连、黄柏各5g,大黄、五倍子各10g,凡士林70g。
皮肤病外用药制剂验方集锦膏药剂药膜剂其他8

皮肤病外用药制剂验方集锦膏药剂药膜剂其他8膏药剂2.14.1黑豆馏油膏药配方:黑豆馏油1500g 芝麻油1500ml 铅丹750g 制法:取芝麻油置铜锅中加热炼至蘸取油液滴入水中成珠为度(320—360℃)。
离火后趁热将炒过的铅丹细末撒入油中,不断搅拌,使其充分化合后,丹的颜色消失,生成物(脂肪酸铅)的颜色由褐色变为褐黑色,待冷至100℃时,投入黑豆馏油,搅拌均匀,趁热浸入冷水中,一日后取出,加热熔化,摊于裱背物上,对折,备用。
主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局限型)等。
用法:用时微热,贴敷患处,2—3天1次。
2.14.2独角莲膏药配方:独角莲皂角刺白芷防已连翘(青)穿山甲(生)金银花当归海桐皮天南星(生)苏木片刺猬皮昆布蓖麻子仁血余炭豨莶草各45g 干蟾3 个芝麻油6000ml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6g 铅丹2500g 制法:以上二十味,分别碎断,除血余炭、乳香、没药外其余用芝麻油炸枯,去渣,再用武火炼至蘸油液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加入铅丹(冬季兑2512克,夏季兑2536克),铅粉150g收膏,待温度下降至80℃左右,将血余炭、乳香、没药细末缓缓加入,搅拌均匀,将药膏摊于裱背物上,对折,备用。
主治:疖肿,毛囊炎,结节性痒等。
用法:用时微热,揭开贴患处,2—3天1次。
糜烂渗出者禁用。
2.14.3糠馏油硬膏配方:糠馏油20g 铅硬膏加至100g 制法:按常规用一氧化铅、猪油和植物油预先制好铅硬膏加热熔化后,投入糠馏油调匀即成硬膏,再做成膏药布。
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用法:微热揭开膏药布,贴敷患处,2—3天1次。
2.14.4拔毒膏配方:白莶苍术连翘黄芩白芷木鳖子生穿山甲赤芍栀子大黄蓖麻子金银花生地黄当归黄柏黄连各96g 蜈蚣乳香没药血竭儿茶轻粉樟脑红粉各18g 芝麻油12000ml 铅丹3750g 制法:乳香、没药、血竭、儿茶、轻粉各红粉分别研细末,过筛,混合均匀待配;樟脑另装待配;用芝麻油先将穿山甲置锅中炸黄,加白莶等17味中药炸枯去渣,滤净后炼至“滴油成珠”,加铅丹搅拌,收膏去火毒;配膏用文火熔化待温,加樟脑及乳香、没药等六味在药药末,搅匀后,摊涂裱背物上,对折装盒,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
1.太乙膏(《外科正宗》)
【组成】玄参60g白芷60g归身60g肉桂60g赤芍60g大黄60g生地60g 土木鳖60g阿魏9g轻粉12g柳槐枝100段血余炭30g东丹1200g乳香15g没药9g 麻油2500g
【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主治】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2.xxxx 膏(《外科正宗》)
【组成】草乌90g南星30g军姜90g白芷30g赤芍30g肉桂1.5g
【功用】温经活络、散寒化痰
【主治】外症初起,坚肿色淡、用于疮疡阴症
3.冲和膏(《外科正宗》)
【组成】紫荆皮150g独活90g赤芍60g石菖蒲45g白芷30g
【功用】疏风、消肿、活血祛寒,
【主治】疮疡xx 不和,冷热相凝者
4.xx 油膏(经验方)
【组成】凡士林300g九一丹30g东丹4.5g(制法:
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
)
【功用】防腐生肌
【主治】溃疡不敛、以及烫伤、创伤等创面较大者。
5•生肌xx膏(经验方)
【组成】熟石膏9份制炉甘石1 份(研末麻油调成高)【功用】润肤、生肌、收敛【主治】用于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
6.xx 膏(《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9g当归尾15g生地30g黄柏9g姜黄9g麻油360g黄蜡120g
【功用】润燥、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用于疮疡阳性者
7.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
甘草36g、白芷15g、当归60g、紫草6g、虫白蜡60g、血竭12g、轻粉12g 麻油500g
功用:活血祛瘀、解毒镇痛、润肤生肌
主治:用于疮疡溃后脓水将尽、烫伤、肉芽生长缓慢者。
8.xx 膏(经验方)
组成:
黑醋250g,五倍子78g,蜈蚣1条,蜂蜜18g
功用:收敛,止痒,止痛。
主治::疮疡、创伤、烧伤瘢痕
9.xx 散(《医宗金鉴》)
组成:
姜黄2500g、大黄2500g 黄柏2500g、苍术1000g、厚朴1000g、陈皮1000g、甘草1000g、生天南星1000g、白芷2500g、天花粉5000g
功用:
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散瘀化痰
主治:
疮疡阳证
10.x x散(经验方)
组成:
xx2 份xx8 份
功用:
凉血、清热、腿肿
主治:
用于疮疡阳证。
11.x x(经验方)
组成:
青黛60 克石膏120 克滑石120 克黄柏60 克
功能:
收湿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
治皮肤病、湿疹,焮肿痒痛出水者
12.升丹(《医宗金鉴》)
组成:
水银30g、火硝120g、白矶30g雄黄15g朱砂15g皂矶18g 功用:
提脓祛腐
主治:
疮口肉腐流脓。
13.x x (《医宗金鉴》)
组成:
朱砂6g、雄黄6g,水银30g,硼砂15g,火硝45g、食盐45g、白矶45g、皂矶45g
功用:
腐蚀、平胬
主治:
治疗溃疡脓腐难去,或已成瘘管,疮疡成脓不能自溃,疣、痣等
14.x x (《外科诊疗学》)
组成:
冰片3g,公丁香3g,母丁香3g,全蝎7个约4.5g,蜈蚣6g,僵蚕7条约2.1g,炙穿山甲9g,灵磁石(醋煅)4.5g,大蜘蛛(炒炭)7个麝香1.5g犀牛黄0.6g
功用:
消肿提脓
主治:
用于痈、疽、流痰等症,溃后脓腐不净,亦可用于升丹过敏者。
15.生肌散(经验方)
组成:
制炉甘石15g滴乳石9g滑石30g血珀9g朱砂3g冰片0.3g功用:
生肌收口,
主治:
用于痈疽溃后,脓水将尽者,
16.八宝xx (《疡医大全》)
组成:
珍珠(布包,入豆腐内煮一伏时,研细)牛黄1.5 克象皮(切片)琥珀(灯心同乳)龙骨(煅)轻粉各4.5 克冰片0.9 克芦甘石(煅红,研细)9 克功用:
生肌收口
主治:
用于痈疽溃后,脓水将尽者阴证、阳证者可用
17.平胬xx (《外科诊疗学》)
组成:
乌梅肉(煅存性)4.5克月石4.5 克扫盆(轻粉)1.5克冰片0.9克功用:
腐蚀平胬
主治:
治疮痈有胬肉突出者、障碍排脓、用之可史胬肉平复。
18.海浮散(《外科十法》)
组成:
制乳香制没药各等分
功用:
祛腐生肌,止痛止血
主治:
治疮疡溃后,脓毒将尽,乳癌溃破等
19.清凉油乳剂(《医宗金鉴》)
组成:
风化石灰500清水1000将石灰水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吹去水面浮衣,取中间清
水。
每水1份加麻油1份,调匀,装瓶备用。
功用:
清热润肤,
主治:
用于烫伤初期、皮肤潮红或有水泡者。
2O.xx酒(经验方)
组成:
生当归2两,红花1两,花椒1两,肉桂2两,樟脑5 钱,细辛5钱,干姜1两95%酒精1000ml
功用:
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
冻疮未溃,脱疽腐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