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及矫治工作措施
学校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措施(精)

学校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措施(精)
___制定了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措施,旨在
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指示精神。
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六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详细掌握学生六病内容,加强六病宣传力度,做到群防群治。
工作目标包括龋齿与牙周病、沙眼、近视眼、贫血、肥胖和肠道蠕虫的防治,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为了防治近视眼,学校加强了宣传教育力度,制定了眼保健操制度及评分标准,并开展预防近视讲座,提高师生防病能力。
每学年检查两次视力,并作分析及时反馈给家长。
制定近视眼防治制度及预防措施,并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地填报视力统计报表。
为了防治龋齿与牙周病,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健康课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惯,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学校还开展口腔知识竞赛,并配合医疗机构抓好体检工作,将体检结果分析后认真填好报表,并及时治疗有问题的学生。
为了防治沙眼,学校采取了针对性宣传教育,提倡一人一巾,不用公共脸盆、毛巾,并定期检查,控制发病率。
为了防治贫血,学校加大了力度宣传教育,加强平衡膳食管理,合理营养,并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吃零食。
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3篇)

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是学校为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1. 感冒:指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打喷嚏、咳嗽后立即洗手。
避免与感冒病人密切接触,保持室内通风。
2. 水痘:学校应在发现水痘患者后及时通知其他家长,并参照卫生部门的指导,采取隔离措施,减少患病人员之间的接触。
3. 流感:学校应定期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在发现流感病例后,应及时通报,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措施。
4. 肠胃炎: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提醒学生勤洗手,不食用生食。
对于有肠胃炎症状的学生,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离校治疗措施。
5. 结膜炎: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管理,不与结膜炎患者共用毛巾、洗脸盆等物品。
发现病例后,及时派遣学生就医治疗,并对宿舍和教室进行消毒。
此外,学校还应制定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开展卫生教育活动,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病例的报告、隔离、治疗和消毒工作,应密切配合卫生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环境的卫生安全。
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2)一、学校对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安全联络员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组成的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三、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负责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四、学校不断加强学校校医,保健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加强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按照课程方案规定,对学生进行有关专题性教育。
五、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中发生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在校内出生传染性疾病要立即到隔离室休息,需转院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
学生常见病预防矫治工作措施和计划

学生常见病预防矫治工作措施和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学生常见病预防矫治工作措施和计划篇1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体重在标准体重91-%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为超重,高于%为肥胖。
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
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
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
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
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
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
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
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
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
中小学常见病及地方病预防要求措施

中小学常见病及地方病预防要求措施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各种疾病,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等。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中小学常见病及地方病的预防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小学常见病及地方病的预防要求和措施。
一、中小学常见病1.传染病:传染病是中小学生常见的疾病,如流感、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2)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3)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近距离接触传染患者;(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5)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2.眼疾:近视、结膜炎等眼疾在中小学生中很常见。
预防措施包括:(1)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2)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定期进行眼保健操,放松眼部肌肉;(4)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注意保持光线适中。
3.呼吸道疾病: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在春秋季节发作。
预防措施包括:(1)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2)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3)避免过度运动,避免憋气;(4)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定期通风。
二、地方病1.地方病是特定地区特有的疾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常见的地方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性甲状腺肿、血吸虫病等。
预防地方病的措施包括:(1)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碘、维生素的食物;(2)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保持饮水清洁;(3)加强环境卫生,减少病媒生物滋生;(4)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2.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因为暴露在受感染的水源中而引起。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包括:(1)避免接触受感染的水源,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2)穿着合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3)加强环境清洁,减少螺蛳滋生;(4)接种疫苗,定期进行体检。
总之,中小学生常见病及地方病的预防工作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中小学生疾病的发生,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学生常见疾病的集体预防与治理方案和计划总结

常见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措施: -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学校
教室和公共区域。 - 教育学生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和有
害气体。 - 定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疾病治理 方案
常见疾病治理方案
头痛治理方案: - 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减
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 鼓励学生适度运动,缓解
学生常见疾病 的集体预防与 治理方案和计
划总结
目录 引言 常见疾病预防 常见疾病治理方案 总结
引言
引言
学生常见疾病对学生的身体健 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提高学 习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集体 预防与治理方案和计划。
常见疾病预防
常见疾病预防
流感预防措施: - 定期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活动,提高
紧张情绪。 - 配备急救箱,提供常见的
头痛药物。
常见疾病治理方案
发热治理方案: - 学校定期开展体温监测,及时发现
发热学生。 - 隔离发热学生,减少传染风险。 - 配备退烧药物,并引导学生正确使
用。
常见疾病治理方案
咳嗽治理方案: - 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减
少学生咳嗽的刺激因素。 - 教育学生正确的咳嗽姿势
和方式。 - 配备常见的止咳药物,以
缓解学生的咳嗽症状。
总结
总结
通过以上集体预防与治理方案和计划, 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学生常见疾病 ,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学生的免疫力。 -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如勤洗手
、使用纸巾遮嘴等。 - 定期清洁学校环境,保持空气流通
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制度

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制度导言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于其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学校必须制定和实施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制度。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病症识别及治疗方法,以及学校应该采取的相关制度和政策。
一、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1.流感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避免与患有流感的患者密切接触;–养成良好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2.体育伤害的预防和治疗:–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前,必须进行足够的热身和拉伸;–学校应配备合适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应该培训专业的体育教练,指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技巧;–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及时处理运动伤害。
3.眼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学生在阅读或写作时,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势;–学校应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适合的阅读环境;–学校应定期组织眼科检查,并提供对应的治疗方案。
4.鼻炎和过敏症的预防和治疗:–学生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尘螨等;–学校应保持室内环境通风,并定期清理灰尘;–学校应提供空气净化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学校应提供学生过敏症的识别和应对措施。
二、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1.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学生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学校应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教室、饭堂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学校应提供针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隔离措施;–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通报疫情和采取相应的对策。
2.感冒和咳嗽的预防和治疗:–学生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学校应加强室内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学校应提供学生常见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指南。
学校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计划

学校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计划
一、背景
通过学生体检和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存在一定学生体质畸形和常见儿童病,如近视眼、腰椎侧凸等疾病较为普遍。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矫治措施。
二、目的
通过进行有的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体检 - 来预防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针对已患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促进病情好转。
三、内容
1. 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体质体检,记录体质畸形情况,监测病情变化。
2. 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预防近视和防治腰椎侧凸的意识。
3. 组织腰椎优化训练和近视眼康复操,指导学生定期锻炼。
4. 给予确诊近视眼和腰椎侧凸的学生进行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5. 建立定期复检机制,统筹安排专家开展讲座和培训,促进长效管理。
6. 评估计划实施效果,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责任部门
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体育部门负责康复锻炼的指
导;校医务室负责体检工作和诊疗服务。
各年级也需要共同参与和落实。
五、资金保障
以校内保健基金为主,根据需要合理安排额外预算。
、时间节点
该计划自2020学年开始实施三年。
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在学校中,学生往往是容易受到传染病侵袭的群体。
因为学生群体聚集,接触面广泛,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学校应该制定有效的防治计划措施。
常见病,如感冒、拉肚子、发烧等,是学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于这些疾病,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卫生教育: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宣传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2.提供健康饮食:学校餐厅应加强卫生管理,提供营养丰富、清洁卫生的食物,避免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等疾病。
3.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学校应定期清洁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
4.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应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多发病,如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手足口病等,是学校容易爆发的疾病。
对于这些疾病,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疫情信息:学校应及时向学生发布疫情信息,并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近距离接触等。
2.加强学生体检:学校应定期进行学生健康体检,发现疾病早期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3.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应定期进行消毒、通风等卫生管理措施,确保教室、宿舍等场所的清洁卫生。
4.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指导:学校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专业医生和护士,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和指导,帮助学生恢复健康。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疫苗接种活动、开展防病宣传和宣告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总之,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计划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提供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加强体育锻炼、提供疫情信息、加强学生体检、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指导等。
通过集中力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行关注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计划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进一步规范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完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食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及学生健康查体等各项管理制度。
二、加强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食堂工作人员要持有健康证上岗和定期体检。
要保持食堂卫生清洁,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制度,保障消毒效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要求。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因病缺勤师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市疾控机构或者附近的医疗机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同时要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
各级要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蔓延。
四、建立健全健康体检制度,加强常见病防治工作加强学生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全面落实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做好蠕虫、沙眼、近视、龋齿、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防治工作,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追踪观察。
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预防控制疾病的侵袭和发生。
将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营养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之中,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以及学生常见病的发生特点,在不同的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师生自觉识别规避有害因素的侵袭。
把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肠道寄生虫、近视、龋齿等重点传染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作为重点。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和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制度,经常性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清理卫生死角,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根据传染病病种和传播途径不同,在流行季节有组织的开展消毒杀虫灭鼠活动,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暴发和流行。
六、加强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学校要加强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导。
督促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龙雨联小2014.9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措施龙雨联小2014.9.1常见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措施一、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上感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鼻咽部炎症。
体弱儿常反复发生上感。
(一)症状1.上感症状轻重不同。
较大儿童多为鼻咽部症状。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乏力,可有发热,一般经3~4天可自愈。
年龄较小(3岁以下)可出现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病程从1一2天到10余天不等,有的可因高热出现惊厥。
2.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3.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喘憋等症状时需及时诊治。
(二)护理和预防1.护理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
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
对高热病儿可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法,使体温降至38C左右。
2.预防应加强锻炼,多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
早晨坚持用冷水洗脸。
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穿戴不宜过暖,并根据季节变化,提醒幼儿增减衣服。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幼儿的营养需要,但不宜饮食过饱或过于油腻,以免消化不良使抵抗力下降。
幼儿活动室及卧室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冬春季节,少带幼儿到公众场所,避免与上感患者接触。
二、腹泻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婴幼儿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胃肠负担较重,加上婴幼儿免疫功能亦不完善,因此容易发生腹泻。
对于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来说,腹泻严重影响了机体对营养的吸收严重腹泻时,由于机体脱水,可影响到生命。
(一)病因1.感染。
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
秋季,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可在托幼园所流行。
肠道外感染,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发生腹泻。
2.饮食不当。
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
如饮食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饮食,个别婴儿对牛奶过敏,也可发生腹泻。
3.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
(二)症状1.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
2.腹泻严重者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
起病急,一日泻十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尿量减少或无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
因大量失水,使机体脱水,表现为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三)护理和预防1.护理(1)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
(2)己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元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
(3)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
仍在吃母乳的婴儿,可继续喂母乳。
巴加固体食物,可根据病前的饮食情况,确定食物的种类和量,但烹调宜软、碎、烂,少食多餐。
2.预防合理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
要悉心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
要做好日常饮食卫生工作,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
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消毒工作。
三、龋齿(一)病因及危害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腐蚀牙釉质,就形成龋齿。
龋齿的病变过程比较缓慢,开始时牙釉质不光滑、色泽灰暗,容易堆积牙垢,而感觉不到疼痛进一步破坏到牙本质时,则对冷、热、酸、甜等刺激都会感到疼痛当龋洞扩大到牙髓时,会经常发生剧痛。
龋齿不仅影响咀嚼能力,而且可诱发牙髓炎、齿槽脓肿,并进一步危害全身健康。
(二)预防1.定期检查牙齿。
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治2.培养幼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从两岁半开始即应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顺着牙缝竖刷,刷上牙自上而下,刷下牙自下而上磨牙的里外要竖刷,咬合面横刷刷牙时间不要太短,要使牙齿里外及牙缝都刷到。
为幼儿选择头小、刷毛较软、较稀的儿童牙刷,每3个月左右更换一次。
每次刷牙后将牙刷清洗干净、甩干,刷头向上放在干燥的地方。
3.教育幼儿不要咬坚硬的东西。
4.婴幼儿饮食中供应充足的钙。
常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可以清洁牙齿。
5.纠正幼儿某些不良习惯。
如托腮、咬舌、咬唇、咬指甲、吃手指等,以预防牙列不齐。
若乳牙该掉不掉影响恒牙萌出,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以保证恒牙正常萌出。
四、弱视(一)病因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
弱视的原因包括:1.先天性弱视。
2.斜视性弱视。
斜视是指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时,仅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表现为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
由于斜视,大脑视觉中枢难以形成正常的视觉形象,出现复视(双影),为排除这种视觉紊乱现象,大脑就抑制来自偏斜眼的刺激,偏斜眼逐渐形成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有显着差异,称屈光参差。
4.形觉剥夺性弱视。
由于某种原因,某只眼因缺少光刺激,视觉发育停顿。
(二)危害正常视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大脑能将其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物像,称双眼单视功能。
儿童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缺乏立体视觉将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治疗和预防弱视、斜视的治疗愈早愈好。
因此,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弱视和斜视,就成为恢复患眼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应定期给幼儿查视力,并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有视觉障碍的表现,如经常偏着头视物,或有斜视时,应及时通知家长,早带孩子去眼诊治。
五、急性结膜炎(一)病因、症状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眼病。
以春夏季多见。
细菌性结膜炎一般常有脓性及粘性分泌物,早上醒来时上下眼睑被粘住,眼睛怕光,疼痛,有异物感。
病毒性结膜炎症状略轻,眼分泌物多为水样。
结膜炎的发炎部位是眼球表面及上下眼睑。
内侧的结膜发炎,表现为白眼珠发红,故名"红眼病"。
(二)护理和预防1.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洗眼睛。
白天点眼药水、晚上用眼药膏。
忌包扎眼睛,以免分泌物无法排出。
2.预防急性结膜炎传染性很强。
要重视预防和隔离消毒。
教育幼儿不用手揉眼睛。
手绢、毛巾等要专用,用后煮沸消毒。
用流动水洗脸。
成人为患儿滴过眼药须认真用肥皂洗手。
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病因佝偻病又称"软骨病",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由于机体缺乏促进骨铬钙化的维生素D而使骨骼发育出现障碍。
佝偻病患儿发育缓慢、抵抗力低,易患肺炎、上感等疾病。
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原因:1.紫外线照射不足。
维生素D在婴幼儿饮食申含量很少,主要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吸收紫外线后转化而来。
户外活动少就会因紫外线照射不足而使机体缺乏维生素D。
紫外线可被大气中的粉尘及玻璃吸收,所以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以及隔着窗户晒太阳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2.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以及双胞胎、早产儿等需要维生素D、钙、磷都较多,容易缺乏而患佝偻病。
3.长期慢性腹泻的幼儿机体吸收钙磷减少。
4.人工喂养儿因牛奶中的钙不如人奶好吸收,也容易患佝偻病。
(二)症状1.何楼病初期,婴幼儿多表现为睡眠不安,常有夜惊。
头部多汗,多汗与冷暖无关。
因头皮发痒,在枕头上蹭来蹭去,使枕部头发脱落,称为“枕秃”。
2.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骨静的变化,如颅骨某些部位因骨化差,有乒乓球样感觉头呈方形称方颅因门闭合延迟出牙较晚且不整齐肋骨与肋软骨相连处膨大,自上而下像一串珠子,称为串珠肋胸廓骨铬软化,便胸骨前凸,形如"鸡胸",或内陷呈"漏斗胸";胸廓下缘外翻称"肋缘外翻";会站会走的孩子可出现下肢弯曲,成"0"型或"X"型,下肢畸形。
3.佝偻病儿一般动作发育迟缓。
(三)护理和预防1.护理佝偻病患儿体质较弱,应预防上感及传染病应多晒太阳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不要勉强患儿站或走,以防止下肢畸形。
2.预防(1)多让小儿到户外晒太阳。
(2)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
(3)积极治疗小儿胃肠疾病,以保证对营养的吸收。
(4)北方秋冬季出生的婴儿满月后可适量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D制剂,用量需遵医嘱,不可滥用。
七、缺铁性贫血(一)病因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及蛋白质,使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值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