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自由的概念

合集下载

初中自由的意义和内涵教案

初中自由的意义和内涵教案

初中自由的意义和内涵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的概念和意义;2. 让学生了解自由在不同领域的体现;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自由的概念和意义;2. 自由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自由?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一种没有受到外在约束的状态。

二、自由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 介绍自由的概念:自由是一种没有受到外在约束的状态。

2. 讲解自由的意义:自由是个体发展、创新和幸福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保障。

三、自由在不同领域的体现(20分钟)1. 政治领域:民主国家中,公民有言论、新闻、宗教等自由。

2. 经济领域:市场经济中,个体有创业、投资、消费等自由。

3. 社会领域:个体有人格、隐私、出行等自由。

4. 科技领域:互联网的发展,让个体有了更广阔的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自由。

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10分钟)1. 讲解自由的限制:自由不是绝对的,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由:珍惜自由,合理行使自由,不滥用自由,尊重他人的自由。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自由的概念、意义和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2. 强调正确对待自由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自由的概念、意义和在不同领域的体现,让学生对自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由,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限制,避免滥用自由。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2. 澄清概念

2. 澄清概念

案例12:“勇气” (1)李逵,勇杀四虎,似乎就是天生的勇气。 (2)义和团的士兵以血肉之躯冲向枪林弹雨。 (1)李逵之所以敢闯虎穴,勇敢地杀掉四虎,一是他的 母亲被虎吃了,他悲愤交加,要报仇;二是他有蛮力, 早就杀过人,有腰刀在手,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对李逵 来说,勇气来自愤怒,来自实力。
(2)义和团的士兵以血肉之躯冲向枪林弹雨。 义和团相信通过念咒语,身带符咒可以达到刀枪不入的效果,如《必火分砂咒》: “ 弟子在红尘,闭住枪炮门,枪炮一齐响,沙子两边分”。” 拳匪信枪弹不伤之妄, 遇有战事,竟冲头阵,联军御以洋枪,死者如风驱草。乃后队存区区之数,尚不畏死,倏忽间 亦中弹而倒。” 义和团的勇气来源于无知、愚昧和迷信——无知者无畏,以为喝了神水或有符咒护 身就可以刀枪不入。这种勇气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内涵模糊
2、概念的外延
案例2: 在《三国演义》第四回中,曹操刺杀奸臣董卓不成,逃出京城,与陈宫一起 飞马逃往故乡。行至成皋地方,天色已晚,曹操遂投宿于吕伯奢家中。吕伯奢是曹操父 亲的结义弟兄,他热情招待曹操两人。安排两人住下之后,吕伯奢吩咐家人弄菜,自己 拿着酒壶,骑上毛驴出去打酒。 曹操坐在房中,忽然听到房后有磨刀之声。曹操说:“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 当窃听之。”两人潜步入草堂后,听到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心想:坏了!他 们一家想把我们两人绑起来杀掉。于是曹操就对陈宫说:“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遂拔剑直人,不分男女,见人就杀,一连杀死八口。杀至厨下,却发现那儿绑着一头猪。 这才发觉杀错了。原来吕家“缚而杀之”的是这头猪,而不是曹操和陈宫两人。陈宫埋 怨曹操多疑,误杀好人。 “缚而杀之”的“之“,本来是指一头猪,而曹操却误以为是自己,搞错了对象。 可见,概念的外延弄不清,危害有多大。

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

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

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
自由是指个人在不违反法律、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拥有自主选择和行动的权利和能力。

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被认为是人类追求幸福和尊严的必要条件。

自由的内涵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行动自由、财产自由等等。

思想自由指的是个人有权利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受任何限制和压制。

言论自由指的是个人有权利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受任何限制和压制。

信仰自由指的是个人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和宗教,不受任何限制和压制。

行动自由指的是个人有权利自由行动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任何限制和压制。

财产自由指的是个人有权利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不受任何限制和压制。

然而,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它需要在法律、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框架内进行。

个人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也不能破坏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自由需要在一定的限制和规范下进行,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完整版)法律逻辑讲稿第二讲概念

(完整版)法律逻辑讲稿第二讲概念

开放教育法律专业(专升本)法律逻辑讲稿第二讲: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什么是概念及其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2.掌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明确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4.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5.掌握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并能依据定义或划分的规则分析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

第一节概念概述[重点掌握]㈠概念的定义●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概念通过语词(或词组)来表达,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和语词有本质区别。

主要表现在:(一) 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二) 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交流。

)(三) 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有四种情况: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表达概念。

2.在实词中,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3.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这个问题要注意:例如"杜鹃"既可指一种叫"杜鹃"的鸟;也可以指一种叫"杜鹃"的花。

在三段论推理中有时出现"四词项错误"常常就是因为在同一条件下,同一语词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4.同一个单词或词组,有时能独立地表达概念,有时不能独立地表达概念。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点掌握]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例如: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一般具有一定文字形式,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其中,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揭示了"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含义、本质属性,是"法律"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列举了"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一些对象,即分子范围,是"法律"的外延。

法哲学原理第二讲 导论

法哲学原理第二讲 导论

“法的理念是自由‛。《法哲学原理》,第1-2页。 一方面,作为法哲学研究对象的自由,不 是一种抽象的自由,而是作为自由的精神 与这种自由精神的现实存在这两个方面的 统一;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化 另一方面,法只有作为自由精神的一个内 在环节,才能被真正把握。




“法”指的是自由(权利)及其存在。 作为法哲学研究对象的法, (1)不是形式的,而是关于实质内容的; (2)其研究方法不是形式逻辑的,而是辩证逻辑 的; (3)其表达就不是定义及在定义基础之上分析式 的,而是生长式的——从一个原点出发,展开其 丰富内容。 生长式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同时就能揭示事 物存在的逻辑或客观必然性。


再次,形式逻辑的严密不能成为法律、 规范合理性的价值依据。
试图从法自身的形式逻辑严密自洽性来说明法的 合理性,这是形式的证明,而非内容的证明。 (基于城乡二元格局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 不能说明这种二元分裂的户口身份的法律规定是 合理的。)这在根本上属于法的技术学(事实) 领域,而不属于法哲学(价值)领域。 它只能说明法的技术合理性,而不能说明法的价 值合理性,不能说明何为良法、何为恶法。



关于意志的自由,最好通过同物理的自然界的比较,来加 以说明。可以说,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规定,正如重量是物 体的根本规定一样。当我们说物质是有重量的,我们可能 认为这个谓语只是偶然的。然而并非如此,因为没有一种 物质没有重量,其实物质就是重量本身。重量构成物体, 而且就是物体。说到自由和意志也是一样,因为自由的东 西就是意志。意志而没有自由,只是一句空话;同时,自 由只有作为意志,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 ——黑格尔



可见,黑格尔所说思维与意志的区别是“理论态 度”与“实践态度”之区别。 理论态度只是将对象变为人的观念与思想,在这 种观念与思想基础之上,人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 目的与要求。实践态度则是观念中的目的性及其 实现之冲动。 意志具有行动、做之冲动,意志的现实化就是存 在。这样,思维与意志就不是彼此对立不相容的 东西,思维是意志的一个内在环节。

02第二讲:单自由度、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弦的振动

02第二讲:单自由度、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弦的振动

o m x F (t ) F ( t ) H sin t
m kx H sin t x
2 0 x h sin t x
其中:
h H /m
h x A sin( 0t ) 2 sin t 当 0 2 0 ht 当 0 称为共振频率 x A sin( 0t ) cos t 2 0
x B st 2 xC l2 sin
J C l1 FA l2 FB
(l1k1 l2 k 2 ) xC
( k l k l )
2 11 2 2 2
mC ( k1 k 2 ) xC (l1k1 l2 k 2 ) x
2 J C ( k1l1 k 2l2 ) xC ( k1l12 k 2l2 )
max max max
k c , , h r 2 m 2m xr Ae - t sin( d t ) B sin( t )
2 0
0.1m 0.1m 0.04m
0 3rad/s , 7.0 / s, 60.0rad/s , r 0.1m
mC ( k1 k 2 ) xC 0 x
13
§7-4 二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k1
m1
k2
m2
建立图示质量弹簧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x1
应用拉格朗日方程
x2
m1 0 0 1 k1 k 2 x k m2 x2 2
xr ( m )
xa ( m )
相对运动
绝对运动
10
t (s)
§7-3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第二讲自由度的计算

第二讲自由度的计算

第二讲自由度的计算在第一讲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自由度以及它的基本概念。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计算自由度。

自由度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确定一个给定数据集的可变性或变化的自由程度。

简单地说,自由度是指在计算统计量时可以独立变动的数据个数。

自由度的计算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和统计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计算自由度的方法。

1.单样本t检验的自由度计算单样本t检验是用于比较单个样本平均值与一些已知或理论上的总体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方法。

当使用单样本t检验时,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为n-1,其中n是样本的个数。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包含10个观测值的样本,那么自由度就是10-1=92.独立样本t检验的自由度计算独立样本t检验是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方法。

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时,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为n1+n2-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样本的个数。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两个样本,一个包含20个观测值,另一个包含30个观测值,那么自由度就是20+30-2=483.相依样本t检验的自由度计算相依样本t检验是用于比较相同样本在不同条件下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方法。

当进行相依样本t检验时,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为n-1,其中n是样本的个数。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一个包含30名参与者的试验,每个参与者分别在两个不同条件下接受测量,那么自由度就是30-1=294.卡方检验的自由度计算卡方检验用于检验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当进行卡方检验时,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为(行数-1)*(列数-1),其中行数和列数分别是卡方表格的行数和列数。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2x2的卡方表格,那么自由度就是(2-1)*(2-1)=1自由度在统计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参数估计的精确性以及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计算自由度的方法因不同的统计方法而异,但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计算自由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将自由度用于确定拒绝区域的临界值以及计算p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之为法的本质在于,人是意志的动物,而意识与自由是不可分 割 。“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规定,就如重量是物体的根本规定一样。” 没有自由
就没有意志,没有意志也没有自由:自由既是意志的实质(substance),也是意 志的命运,即它必须努力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意志而没有自由,只是一 句空话;同时,自由只有作为意志,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11页)
自由是意志的本质
霍耐特说:“所有在现代社会中上升到主导地位,并且自那以后又相互争夺 统治权的伦理价值中,只有唯一的一种伦理价值确实做到对现代社会的机制性秩 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即在个人自主意义上的自由。”(《自由的权利》第27页) “法的基地一般来说是精神的东西,它的确定的地位和出发点是意志。意志 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就构成了对法的实体和规定性。至于法的体系是实现了的自 由的王国,是从精神本身所产生出来的,作为第二天性那精神的世界。”(第4 页)人是社会的动物、政治的动物,人不仅生产在自然世界中,也生活在精神世 界中,生活在人类自身创造的法的世界中。
10
积极意义:对抽象否定自由的扬弃
消极的选择自由是对抽象否定自由的扬弃。意志不再停留在空
洞的无限性之中,而是转向特殊的目的或欲望,转向任意选择的东
西。这种自由是自由具体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属于自由,但 不构成自由全体。”“没有规定性的意志,象仅仅停留在规定性中
的东西一样,都是片面的。”世界。人在作为思维的主体之 前首先是实践主体,实践即意志对人的自我理解上有优先性。所谓实践 意味着自己规定自己。在法的世界中,人既是规定者又是被规定者, “规定自己等于设定差别,但是我设定的这些差别仍然是我的……即使 我把这些规定 差别释放在外,即把它们设定国在外部世界中,它们照旧 还是我的,因为它们经过我的手,是我所造成的,它们带有我的精神的 痕迹。”(13页)这意味着法的世界即使存在着差别和多样性,它仍然 是统一的。
法哲学的研究方法
在《序言》中黑格尔说:“自从法律、公共道德和宗教被公开被表述和承认,就 有了法、伦理和国家的真理。”但是,这种自在的真理还需要被自由的意识所理 解。“这种思维不是死抱着现成的东西,不论这种现成的东西是得到国家或公意 这类外部实证的权威的支持,或是内心情感的权威以及精神直接赞同的语言的支 持都好。相反地,这种自由思维是从其自身出发,因而就要求知道在内心深处自 己与真理是一致的。”(P3) 国家是丰富的整体,“伦理自身的丰富组织即国家,国家是合乎理性的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通过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它们的权能的明确划分,并依赖全部支柱、 拱顶、扶壁所借以保持的严肃尺度,才从各部分的和谐中产生出整体的力量。 (p6) 法哲学有特殊的方法,它区别于定义的方法。定义是根据实存的事物找到它的共 同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种方法被称为归纳法,“采取这种方法,就 会忽视科学上唯一本质的东西,即以内容方面忽视事物本身(这里是法)的绝对 必然性,在形式方面忽略概念本性。”(第2-3页)它具有形式的普遍性,没有把 握内容的普遍性。 也区别于直觉的方法。直觉方法放弃外在的形式必然性,直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 观念来理解法。“如果说,第一个诚然是形式的方法,但在定义中仍然要求概念 的形式,而在证明中要求认识的必然性的形式,那么,直接意识和感情的手法却 把知识的主观性、偶然性和任性提升为原则。 法哲学只能运用哲学的方法,即思辨的方法与整体的方法:它关注的不是法的外 在形式,而是它的实质内容;关心的不是概念的定义与它与其它概念的外在联系, 而是关注它自身的生命和内在必然性,并把它们表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种自由概念的区分
在《导言》中,黑格尔强调,自由的含义或概念不 在它的抽象的否定可能性,在不受限制的个人选择 之中,而在它的理性意志 的自我决定以及正义的法 律和政治制度中发现自由。自由在于理性与现实的 和解。 《导论》提出三种自由概念: 抽象的否定自由(第5节) 有规定性的自由(第6节) 自我决定的具体自由(第7节) 这三种自由概念构成一个概念的体系,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全 面的发展过程。
第二讲:自由与法
黑格尔生活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文化上和政治上,欧洲都被两 次大革命,即发端于法国的政治革命和起源于英格兰的工业革命,在狂 涛巨浪中,国家驶进没有航标的大海之中。” 从光荣革命到法国大革命的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使人们从封建秩序中解 放出来,塑造了黑格尔时代基本的政治秩序,即以个人的自由和法律的 平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自由宪法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工业革命把 欧洲从传统的宗法和农业社会带入自由竞争和都市化的现代社会,工业 革命塑造了黑格尔时代的社会秩序,它们都指向主体的解放。 “黑格尔的现代主体性概念,不论在其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在很多 方面就是一部微缩的从宗教改革到工业革命的历史叙事,他的伦理和政 治思想直接与主体自我表达的需要与对社会同一性的社会需求之间平衡 有关。”他想拯救革命的积极成果,克服其消极和有害的方面,为现代 社会秩序的合理化确立一个合理的基础。在这里如何认识自由概念真正 意义及其与社会政治制度的联系成为重要问题。
抽象的否定自由
抽象否定自由的片面性
理论上的片面性。如果主体能从一切东西中抽象出来,最后 主体就是一个非确定的“我”,任何规定性都可以随意取消。 这样自由就是陷入不确定性之中。抽象的否定自由是自由的 一个因素,但不是自由本身或全体。如果自由意味着我不被 任何东西所规定,意味着不断地从一切规定性中逃逸,意味 着否定、摧毁一切东西,最终只能走向虚无主义,如存在主 义自由观。 在政治上的危害性。一方面,抽象的否定自由运用于现实就 会“变成破坏一切的狂热,就会变成某种秩序有嫌疑的个人 加以铲除,以及对任何企图重整旗鼓的任何一个组织加以消 灭。这种否定的意志只有在破坏某种东西的时候它才感到自 己的定在。”(14)“否定的自由所相望的其本身不外是抽 象的观念,至于这种观念的实现只能是破坏性的怒涛。” (14-15)另一方面,抽象否定自由又把人引向消极无为的、 8 否决自己意志的状态,如佛教的涅槃境界。
6
概念的规定: 意志之所以是自由的在于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能清空 任何事实性的限制而保持自己,我之所以是我在于我不 是任何东西。“意志包含着纯无规定性或自我在自身中 纯反思的要素。在这种反思中,所有出于本性、需要、 欲望和冲动而直接存在的限制,或者不论通过什么方式 而成为现成的和被规定的内容都消除了。这就是绝对抽 象或普遍性的那无界限的无限制,对它自身纯思维。” (13-14)简单地说,否定自由意味着“我是我”,我不 是任何别的东西,任何对我的规定都是对我的限制。 地位:这是自由意志的第一个要素,是自由概念的第一 个环节。“意志这个要素所含的是,我能摆脱一切东西, 放弃一切目的,从一切东西中抽象出来。”这一要素对 理解人类自由来说是不可少的,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15)这种自由把握了意志的一个特征:无化。
法哲学是一门以法的理念为对象 的科学
《导言》解释了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法哲学是以法的理念, 即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化为对象的科学。所谓法的概念是法的本质,它的现 实化指法体现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法哲学是以法的理念为 对象的科学。理念是概念与它的实存的统一。二者的关系就如灵魂与肉体 一样,“定在与概念、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便是理念。理念不仅仅是和谐, 而且是它们的相互渗透。”“法的理念是自由,为了得到真正的理解,必须 在法的概念及其定在中来认识法。” 法哲学是一门部门哲学,是对精神以法的客观精神的法形式体现的哲学, 既区别于作为整个基础的《逻辑学》,也区别于《自然哲学》和艺术、宗 教和哲学等等绝对精神的科学。 黑格尔的法的概念并不限制法律,它指一切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规则和 制度。法(right) 这一概念起码有三重意义:第一指法律,第二指权利,第 三指正当性原则。按照这一理解,人类社会的一切规范都属于法的范围。 就狭义上的法律而言,法具有以下特征:1)一般是实定的(2)它必须采 取在某个国家的有效形式,这是法的权威性的保证;(3)从内容上说,它 必须反映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成果;(4)必须具有普遍性;(3)必须具 有可靠性和精确性。
抽象自由与法国革命
黑格尔认为,法国革命的恐怖就是这种抽象自由的狂怒。法国革 命的追求的平等的目标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知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平等自由的理想是抽象的,当现实中出现任何与这种抽象的 理想不一致性,就会遭致反对:“法国的革命人士把他们自己所 建的制度重新摧毁了,因为每种制度都跟平等这一抽象的自我意 识背道而驰。”(15)文化大革命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种无限制 的否定自由的暴发。 黑格尔的法哲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扬弃这一抽象自由及其政治的非 理性后果,同时又把它的原则保存在具体的现实的自由体系之中, 以哲学形式拯救法国革命的真理内容。因此,他在同一段还指出, “这种否定的自由或理智的自由本质的规定是片面的,但是这种 片面性包含着一个本质的规定,所以不该把它抛弃。”(15)我 们必须体会黑格尔思想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法哲学概念释义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德文书名是“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可译为《法哲学纲要》,英文书名为 “Elements of Philosophy of Right”(可译为《法哲学要素》。黑 格尔的《法哲学》是一部关于充满自信处在初生阶段的现代国家 的伟大著作。它捍卫和阐释了现代国家的基础,又敏锐地发现现 代国家诸多问题。 在它出版时有二个书名页:第一个书名是“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第二个书名是“法哲学”。黑格尔本人未对这二个书关系做明确 地阐述,但这二个书名之间的秩序包含着他的基本思路。 “自然法”与“国家科学”对应的是现代思想中道德与政治、 “应然”与“实然”,代表着二种研究传统和思路。然而,两者 的分裂对黑格尔来说是不幸,因而是应该克服的状态。黑格尔虽 然对自然法理论传统做了批判,但也没有选择拒绝道德知识的 “国家科学”。黑格尔的主张是,为了了解那些就其本身而言是 正确和正义的东西,我们需要保留对自然法的关注;为了了解法 的形式和作用,我们需要对国家的现实世界作出说明。沟通两者 的途径是提出一种法权哲学,就思想可以理解的范围内,现实的 国家和法权是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而且法权只是通过国家才 2016/11/1 能体现其现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