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文档3篇

合集下载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的简介和历史背景介绍如下:
1、万里长城的简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长城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万里长城资料介绍
(实用版)
目录
1.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
2.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
3.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
4.万里长城的旅游价值
正文
一、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
万里长城,又称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了抵御外族侵略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结晶的象征。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 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明等朝代的修建与扩展,总长度达到 2.3 万公里,因此得名“万里长城”。

二、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势险要:长城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势因素,往往依山傍水,利用险要地势来增强防御能力。

2.结构坚固:长城主体采用青砖、石块等材料砌筑,城墙底部宽厚,向上逐渐收窄,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3.烽火台:长城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烽火台,用于传递战争信息,迅速调动兵力。

三、万里长城的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对外来侵
略的抵御能力。

四、万里长城的旅游价值
如今,万里长城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长城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价值:长城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游览长城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2.文化价值: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独特魅力。

3.风景名胜:长城沿线风景秀丽,游客可以欣赏到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总之,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旅游胜地之一。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汉朝和明朝又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

万里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绵延万里。

长城依山带水,随山形地势修建,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历经2500多年的修筑和考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之一。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万里长城在古代就是一个传奇。

传说秦始皇用了近百万人力修建了长城。

从公元前214年开始施工,到公元前221年全部完工。

但是当时修筑长城并不是为了防御敌人,而是为了秦始皇自己统治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陕西黄河以南地区)和河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一带)之后又在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

—— 1 —1 —。

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精选10篇)

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精选10篇)

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精选10篇)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篇1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周鑫,今天,我来给你说一说长城,请跟我来,这就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中国的长城共有近一万公里东起河北秦皇岛的海关,西到嘉峪关,这是明代修建长城的第二个最大的关口。

请大家跟我去长城的上面去,长城的大部分是公元1540年前后,明代时修建的,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所以我们要爱护长城。

下面,大家跟我一起做车到八达岭去看看,这就是八达岭,它是北京比较著名的长城,它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撩望口和射口,共撩望和射击用。

长城为什么这样伟大?下面由我给你们解释。

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特别是它不是一般的墙,而是整齐大条石和结实的青砖切成的。

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千米高的围墙,可是绕地球一周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过去的劳动人民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好了,现在可以自由的玩了,不过大家要注意安全,祝你们玩的开心。

如何介绍万里长城篇2长城,位于中国首都北京,长城从辽东虎山到嘉峪关,总长为21196.18千米,长城每隔100米便设有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瞭望之用。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亦称作万里长城。

长城又因有上万华里,又堪称举世无双在巨作,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长城又与故宫、泰山肯兵马俑同为中国的第一批世界遗产,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

后经汉、明等王朝建筑。

长城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__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同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介绍简介

万里长城介绍简介

万里长城介绍简介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到了汉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南北之间的军事防御能力,将长城向南北延长到了1500多公里,在全国各地相继修建,形成了一道“长”达1万多公里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它东起辽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绵延万里。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全长约一万三千里,有一万三千多里长的城墙都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成的。

万里长城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它。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它东起鸭绿江边的旅顺口,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多公里。

长城工程浩大,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它被称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万里长城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筑长城,但当时并不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建。

—— 1 —1 —。

万里长城的资料基本介绍

万里长城的资料基本介绍

万里长城的资料基本介绍万里长城是中国北方广袤土地上的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的长墙,长达一万多里,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以及全世界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这项浩大的工程在中国以及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准确地说,___不只有一座。

在两千多年间,各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城。

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

它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工奇迹。

长城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间。

看见它人们不由肃然起敬,感叹在如此险峻的地方使用数量如此众多而且巨大的建筑材料。

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

这使它成为一件最大的历史文物。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长城位于北京的八达岭(西北方)。

特点是大、长、历史远久。

它是被___下令修建的,历经风雪,立尽苍山,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长城越过辽宁省、甘肃省、山西省和陕西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高大坚固、气魄雄伟,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的激烈对抗。

长城是中国和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之一。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长度达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这庞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万里长城简介

万里长城简介

万里长城简介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

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

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燕国开始修长城起,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人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

八达岭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

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顶宽7.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列并行。

访问中国的旅游者,莫不想前往登临,一睹长城的雄姿。

游览长城,公认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区的八达岭。

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车行驶约1小时多,便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八达岭。

万里长城的居庸关雄扼八达岭的山口。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的记载。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起来。

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

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

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课文中讲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

当时,中国北方诸侯割据,他们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

与此同时,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少数民族中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邻,为了防御匈奴奴隶主的骚扰,三国各自都在他们的弱方修筑了长城。

到了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结起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

后来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2000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

长城介绍导游词精选5篇

长城介绍导游词精选5篇

长城介绍导游词精选5篇长城介绍导游词(一)Hi!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姓唐,你们就叫我唐导吧。

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

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各位游客们,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

我们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现在让我来给你们细细地讲一讲关于长城的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善良,女的叫孟姜女。

当他们要结婚时,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善良捉去修长城。

孟姜女在家里苦苦地等着自己的夫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夫君。

于是孟姜女给夫君做好寒衣,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

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

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长城又有新的认识呢!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我们的浏览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谢谢!嗨,游客们。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

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

Let?sgo!朋友们,这就是长城,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修建的。

那时各国诸候为了互相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三万多人力,十多年时间,把原来秦、赵、魏、燕、齐等国所筑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来。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万里长城是指明朝修建的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濒临渤海湾的河北山海关,中间主要关口有:山海关,嘉峪关,玉门关、居庸关、紫荆关,偏关,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横亘七个盛市,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文档3篇Introduction document about the Great Wall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文档3篇
前言: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

自我介绍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与陌生人建立关系、打开局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自我介绍获得到对方的认识甚至认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

本文档根据自我介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文档
2、篇章2:关于万里长城的古代名称文档
3、篇章3:关于万里长城的价值文档
万里长城是新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小泰就来告诉你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欢迎阅读。

篇章1:关于万里长城的简介文档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

(由于是网上投票评选,中国的人口众多也让长城占了些便宜)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
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
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
“内三关”长城。

“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

除此以外,
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

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
之多!
篇章2:关于万里长城的古代名称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
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
从战国时期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
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些称谓在史书当中很
常见。

壕堑、界壕: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
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

中国
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篇章3:关于万里长城的价值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公用价值
万里长城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

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

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

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历史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限制游牧民族
的快速机动能力,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

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

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因而后来为秦始皇所采用。

汉武帝在驱逐匈奴到漠北以后,下令立即修筑新的长城。

其次,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
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

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

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

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
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

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

蒙恬所筑的秦长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

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

他把长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
流作屏障,尽量把长城建于河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

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
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

秦长城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

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

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

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
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