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光谱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光谱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掌握光谱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光谱仪。

3. 学习分析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

4. 了解影响光谱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并尝试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1. 紫外-可见光谱: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关,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 红外光谱: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与分子中的振动、转动有关,通过测量红外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官能团和化学结构。

3. 荧光光谱:物质在吸收光子后,会发射出光子,通过测量荧光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3. 荧光光谱仪4. 标准样品(玻璃、薄膜、固体粉末、发光材料)5. 仪器操作说明书四、实验步骤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波长范围、扫描速度、灵敏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吸收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60分钟。

(2)设置波数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红外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3. 荧光光谱仪操作(1)打开仪器,预热30分钟。

(2)设置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扫描速度等参数。

(3)将标准样品放入样品池,进行光谱扫描。

(4)记录荧光光谱,并进行数据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光/可见光光度计通过比较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色谱图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色谱图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色谱图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色谱图仪器对样品的成分进行分析,掌握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巧,理解色谱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色谱图仪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色谱柱中通过相互作用后在不同的时间点相继排出,形成色谱图。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

本实验主要以液相色谱为例进行分析。

液相色谱将待测样品溶解于流动相,通过液相流动将样品载送到柱子中,样品与固定在柱子上的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不同成分在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子,并在检测器中形成峰。

检测器可以通过对各个峰进行测量和分析,最终得到样品的成分信息。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待测样品及相关试剂,检查色谱仪的操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预热和标定。

2. 溶解样品将待测样品溶解于溶剂中,并进行适当的稀释,使样品的浓度满足分析要求。

3. 注射样品使用微量注射器,将稀释后的样品注射到色谱柱中。

4. 色谱条件设置设置色谱柱温度、流动相流速和组成,以及检测器参数。

5. 开始分析点击色谱仪上的开始按钮,开始流动相的流动,观察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检测器上出现的峰的数目和峰的形状。

6. 数据处理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峰面积、峰高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绘制色谱图。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以某种药物作为待测样品,通过色谱仪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将溶解后的药物样品注射到色谱柱中,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了分析。

在观察色谱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药物样品在检测器上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峰。

根据峰的形状和峰的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药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峰面积、峰高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更精确的分析结果。

根据峰面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推测药物样品中不同成分的含量。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红外光谱法的常规实验技术一、目的1.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特征和原理2.了解制样方法的差异对红外谱图的影响3.掌握不同样品的制样方法4.了解红外谱图的绘制原理及其特征二、方法原理1、红外光谱的划分近红外:12000~4000cm-1中红外:4000~ 400cm-1远红外:400 ~ 40cm-1其中中红外可用来定性分析测定有机物的结构定量分析测定复杂试样,是最为成熟和简单地测定方法,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是红外光谱的主要应用区。

2.红外谱图的绘制原理及其特征以波长即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射率为纵坐标绘制出来的曲线,整个吸收曲线反映了一个化合物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布情况,光被吸收的越多,透射率越低,谱图上反映出来的峰越尖。

红外光谱的谱图区域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基频(官能团)区:4000-1300cm-1,伸缩振动产生,吸收峰分布较希。

基团鉴定最有价值。

指纹区:1300-600cm-1,单键的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引起。

(1)1300-900cm-1,C—O,C—N,C—F,C—P,C—S等单键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2)900-600cm-1,区别精细结构。

3、红外吸收光谱的特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于研究不饱和体系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共扼体系;而红外吸收光谱,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红外应用面宽,除了单原子分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外几乎都有红外吸收。

试样特点:气、液、固都可测定,用量少,不破坏试样,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4.红外光谱仪的类型光栅散射型分光光度计:定性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非散射型光度计:大气中的有机物上述几种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最为常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其主要特征:以干涉仪替代单色仪。

优点:多路的优点;取得光谱信息快,改变信噪比;辐射通量大,因为没有狭缝限制;波数准确度高将激光参比干涉仪引入迈克逊干涉仪,用激光干涉条纹准确测量光程差;杂散光低;可研究很宽的光谱范围;具有高的分辨率。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和定性定量测定,并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基于物理、化学和光电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仪器仪表的测定功能,对样品中所含化合物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进行预热。

2. 调节仪器的波长和光程,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光程。

3. 准备待测样品溶液,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配比将样品溶解并稀释至适当浓度。

4. 将样品溶液倒入光度计试管中,注意不要溢出。

5. 调节样品的基线,即让光度计读数稳定在零点附近。

6. 启动仪器测量功能,记录样品的吸光度读数。

7.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数据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8. 定性判断样品中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吸光度谱和特征峰的位置进行判断。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并熟悉仪器的安全操作方法。

2. 样品溶液的配制要准确,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光度计试管和仪器的光路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漂白。

4. 测量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失误或遗漏。

5. 实验后及时关闭仪器,清洁试管和仪器,保持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得到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通过定性判断,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

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结论: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有效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获得了样品的浓度和化合物种类。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引入。

同时,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使用精密的仪器设备,结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全面分析,展示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种常用仪器设备进行物质分析,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以便全面了解目标物质的结构和组分。

二、实验原理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分析目标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粒子进行电离,并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区别和测量。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它的含量等。

2.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识别功能团,从而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利用物质中原子核的共振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该方法通过让样品在强磁场中受到长度和频率固定的射频脉冲照射,从而获得样品吸收的一维、二维、多维数据,用于分析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原子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确定各原子之间的化学环境等。

三、实验过程1. 样品制备选取目标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以保证样品的纯度和适配性。

2. 质谱分析将样品注入质谱仪进行分析,获取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位置和峰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和组成。

3. 红外光谱分析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检测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

比对样品的吸收峰位和峰形,可以初步推断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官能团。

4. 核磁共振分析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利用核磁共振吸收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解析核磁共振谱图,可以进一步推断样品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例如化学环境、原子位移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目标物质的质谱图、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对谱图的解析和比对,我们初步确定了样品的组分、化学键类型、官能团等重要信息。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自设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自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习利用仪器分析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测定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试管、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液、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若干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2)用移液器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显色剂,充分混匀。

(3)将试管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或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显色。

(2)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1)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A = 0.0183C + 0.0026,相关系数R² = 0.9989。

(2)根据线性方程,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在0.05~1.0mg/mL之间。

2. 样品测定:(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为0.8mg/mL。

(2)根据样品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样品中待测成分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成功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利用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待测成分的定量分析。

七、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分析学生设计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学生设计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学生设计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而学生设计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实验旨在通过选取某一具体问题,设计并完成相应的仪器分析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中,选择了某食品中某特定成分的定量分析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分析目标和研究的对象。

然后,根据已有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最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仪器分析方法,对某食品中某特定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该食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研究对象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某品牌的饼干产品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将针对其中的某特定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其他品牌的饼干进行比较分析。

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将使用以下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来完成定量分析:1.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定量某特定成分,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定量其他成分,具有全面的分析能力。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某特定成分的吸收光谱,以便定量分析。

4. 标准溶液:用于构建标准曲线,确定待测样品中某特定成分的含量。

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1. 样品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样品,并将其制备成适合分析的形式,如提取物、溶液等。

2. 标准曲线的构建:利用标准品和已知浓度的溶液,按一定比例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通过测定吸收光谱,制定标准曲线。

3. 仪器调试和校准: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对仪器进行调试和校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样品的分析: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或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定量。

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6. 结果的验证和比较: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品牌的饼干进行比较,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综合实验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了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质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
前言
现代食品的显著特点是食品的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并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这就要求食品加工从原理的选择、加工过程到最终产品及保藏整个链条中对食品的成分及成分的变化有全面的把握和认识。

传统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尽管能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成分及其变化,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的要求,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

实验内容
一.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实验
(一)方法[1]
对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规定了GC-MS作为检测方法。

1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系统,分析天平,离心机,旋转蒸发器,振动器,涡旋混合器,粉碎机,玻璃器皿。

2试剂:
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
(1)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500g、液体样品不少于500m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
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mL,加入正己烷2.0mL,振荡1m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C-MS分析。

(3)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

(4)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内径)×0.25μm];
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以20℃/min升温至220℃,
保持1min,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4min;
载气:氦气,流速1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质谱条件:
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
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溶剂延迟:5min 。

(6) 分析。

(二)结果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质谱图
(三)分析
查阅资料得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结构为
推论:
质荷比为113的结构为
质荷比为149的结构为
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500000
m /z -->
丰度
扫描 3194 (16.989 分): P A E S -1P P M -选择离子-⑧.D \d a t a .m s
149.0
167.0
279.0
113.0
质荷比为167的结构为
质荷比为279的结构为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实验
(一)方法
1仪器:
Wat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万分之一天平。

2试剂: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乙腈、甲醇(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3步骤:
(1)标准液的制备:标准混合使用液:精密称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各0.01g,用一只100mL容量瓶以
乙腈:水=1:1中定容,吸取1mL,于25mL容量瓶中水定容,配制浓
度均含4µg/mL的酯类混合物的标准溶液,混匀备用。

(2)样品的处理:称取5g样品,加入40mL乙腈,用超声波萃取30min,过滤,用微孔滤膜抽滤待测。

(3)实验条件的选择
色谱柱
流动相乙腈:水(50:50),流量0.3mL/min
监测器紫外光度监测器,254nm,灵敏度0.04
记录仪量程5mV,纸速480mm/h
进样量 2µL
柱温 40℃
(4)测定
①将配制好的流动相乙腈、超纯水置于超声波发生器上脱气15min。

②根据实验条件,将超高压液相色谱仪按照操作步骤调节至进样状态,
待仪器液路和电路系统达到平衡时,记录仪基线呈平直,即可进样。

③依次分别吸取2µL的标准混合使用液和未知试液进样,记录各色谱
图,在每次进样后,于进样信号附近标明进样溶液的名称。

(5)计算
以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样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含量。

X=(A
2×C)/A
1
(X为样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含量单位为µg/mL,单位;A
1
为标
样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峰面积;A
2
为样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峰面积;
C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液质量浓度。


(二)结果
样品:
标品:
(三)分析
本实验采用外标法定量分析,有上可知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浓度X
1
=(513846×4)÷989305=2.08µg/mL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浓度2.02µg/mL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浓度1.98µg/mL
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食品中金属元素的实验
(一)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
相对应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是一种测量特定气态原子对光辐射的吸收的方法。

1仪器:
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钙空心阴极灯,无油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容量瓶,移液管等。

2试剂:
无水碳酸钙,1mol/L盐酸溶液,蒸馏水,钙标准贮备液,钙标准使用液。

3步骤:
(1)配制钙标准溶液系列:准确吸取1mL、2mL、3mL、4mL、5mL钙标准使用液(50µg/mL),分别置于5只25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备用。

该标准系列钙质量浓度依次为2.0µg/mL、4.0µg/mL、
6.0µg/mL、8.0µg/mL、10.0µg/mL。

(2)自来水水样准备:将自来水置于25mL容量瓶中待用。

(3)吸光度的测定
①开机:将主机排水管槽加满水;开启电脑,开启主机电源,稳定30min。

②实验条件设定:双击电脑桌面上“AAwin”控制软件,进入仪器“自
动初始化窗口”;待仪器自检结束,按提示依次进行“工作灯”和“预
热灯”的选择、“寻峰”、“扫描”过程,工作灯设定完成后,进入“设
置”,并根据实验条件“测量参数”。

根据标准液类型、浓度和待测样
品类型等已知信息,“设置”“样品测量向导”相关信息,“完成”后测
量窗口中显示出实验过程提示信息。

(注意:此时所选工作灯仅为钙元
素灯,待测元素改变需要重新选择工作灯。


③仪器点火:检查乙炔钢瓶使之处于关闭状态,打开无油空气压缩机
工作开关和风机开关,调节压力表为0.2~0.25MPa,打开乙炔钢瓶调
节压力至0.07MPa,点击控制软件界面上“点火”。

(注意:空压机使
用1h需按下排水阀排水;点火及实验过程中要远离燃烧器,其上避免
遮盖。


④制作标准曲线并测定自来水样品:在设定实验条件下,以蒸馏水为
空白样品“校零”,再依次由稀到浓测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自来水样
品吸光度值。

最后打印测定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钙含量。

(注意:待测元素溶液必须与工作灯中元素相一致。


⑤实验完毕,吸取蒸馏水5min以上,关闭乙炔,火灭后退出测量程序,
关闭主机、电脑和空压机电源,按下空压机排水阀。

(二)结果
标准溶液:
样品溶液:
(三)分析
标准液浓度
0.0 1.0 2.0 3.0 4.0 mg/L
Abs0.00030.03430.06750.09980.1332标准曲线为:
可知,回归方程为y=0.0331x+0.0005
样品1,2 Abs 的均值分别为0.133,0.132,分别带入回归方程得,样品1的浓度为4.00mg/L ,样品2的浓度为3.97 mg/L 。

.
00.020.040.060.080.10.120.140.0
1.0
2.0
3.0
4.0
5.0
吸光值
钙质量浓度(mg/l)
标准曲线
Abs 线性(Ab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