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蚯蚓生活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8池塘里非生物主要存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非生物为生物提供更多存活的环境.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构成一个均衡人与自然的整体,叫作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里的一部分受了毁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可以失去平衡。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计2种消费者,生产者就是水稻1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1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4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问答题1生态瓶中如果小鱼减少2倍或者就是4倍又可以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可以高热丧生。
2.生态瓶中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产生不良影响。
3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必须搞些什么?至少列举两例表明。
(6分后)请问:1爱好小自然,就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2爱护颤抖、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3优化生产方法,避免环境污染。
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敞.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子被冻伤,增加水分的散佚.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它的\叶''比较厚,有利于水分的储存有.2其实,仙人掌上的刺才就是它真正的叶,别的就是它的茎.这就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促进作用的结果.5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向日葵的向光性,水葫芦生活在水中,叶在水面.6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企鹅:冰天雪地的寒冷南极。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每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教课版五上科学每课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是(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4、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放3粒种子是因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1、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因为绿豆芽的根有(向水性);绿豆芽的叶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因为绿豆芽的叶具有(向光性)。
2、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是先长出(根),再长出(叶)的。
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空气吗”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空气)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4、“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阳光吗”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有阳光)相同的条件:(空气、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阳光)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阳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阳光,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的推测:(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改变的条件:(阳光)不变的条件:(水分、土壤、相同的绿豆芽)实验的方法:(把一盆绿豆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叫实验组;) (把另一盆绿豆芽放在黑暗的地方,叫对照组;)(过一段时间,观察两盆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资料 第一单元 教科版

A.查阅资料B.讨论记录C.对比实验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个性调整:
教学反思: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个性调整:
教学反思: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知识点)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知识点)复习资料
动物分类
- 动物可以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有脊椎骨,如鱼、鸟、兽类等。
-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如昆虫、贝壳类、软体动物等。
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是一类有乳腺的动物,它们用乳汁哺育幼崽。
- 例如,狗、猫、牛、猴子等都属于哺乳动物。
- 人类也是哺乳动物,我们通过哺乳方式喂养幼儿。
鸟类
- 鸟类是一类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
- 它们可以飞翔,一般吃种子、昆虫和小鱼等。
- 例如,麻雀、孔雀、鹦鹉等都是鸟类。
爬行动物
- 爬行动物是一类有鳞片和爪子的动物。
- 它们不能飞行,一般用四肢爬行。
- 例如,蛇、蜥蜴、鳄鱼等都属于爬行动物。
昆虫
- 昆虫是一类无脊椎动物,通常有六条腿和身体分为头、胸和腹部。
- 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生活性。
- 例如,蝴蝶、蚂蚁、蜜蜂等都是昆虫。
水生动物
- 水生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 它们适应水环境,有鱼鳃呼吸。
- 例如,鱼、鳄鱼、海豚等都是水生动物。
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和不同种类的特点。
通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它们。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资料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绿豆芽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几个概念: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要求能够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较典型实例★★★)。
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5.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观察实验●●●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这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应能够根据要求写出正确的食物链,能分清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蚯蚓生活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8、池塘里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里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2 种消费者,生产者是水稻
1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
1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4、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问答题
1生态瓶中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2. 生态瓶中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产生不良影响。
3 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举出两例说明。
(6分)
答:1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2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
3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大.
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 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子被冻伤,减少水分的散失.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它的"叶''比较厚,有利于水分的储存.
其实,仙人掌上的刺才是它真正的叶,别的是它的茎.这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向日葵的向光性, 水葫芦生活在水中, 叶在水面.
6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企鹅:冰天雪地的寒冷南极。
天鹅: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
青蛙: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水中。
大雁: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狼:狼的适应性很强。
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
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
7怎样才能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得好?
首先环境要有充足空气,光照,温度,无菌,然后要有充足的食物!
8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兔子减少?
1.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
2.捕食兔子
3.占用草原建房使草原减少
9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的减少?
1破坏自然导致生态环境变差2过量捕杀3捕杀兔子
10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草减少?
1过度放牧草被吃光 2.破坏自然环境3开荒
1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1禁止滥捕滥杀动物滥砍滥伐树木
2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硫等
3做到不使用不宜分解的一次性物品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 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5杜绝浪费多种植植物
实验操作
1生态瓶的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一、填空: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所有动物的生存最终都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离不开另一些动物。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同时,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6、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7、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8、制作生态瓶所用的水是自然水
9、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
引发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0、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阳光、水、温度和土壤。
1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阳光、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二、问答题:
1、能使生态瓶中生物好好生存所需的条件。
①有充足的阳光;②足够的氧气和水;③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2、你见过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现象?香蕉生长在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3、举出动物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的例子。
大雁冬天向南迁徙,这是适应环境的做法。
蛇的冬眠现象也是适应环境的做法。
4、为什么说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生物。
5、绿豆芽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怎样设计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是: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要改变的条件是:阳光;
不改变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肥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