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建筑和宗教一直紧密相连,并通过宗教建筑展现出宏伟与神圣之美。

宗教建筑不仅仅是信仰的场所,它们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宗教建筑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一、宗教建筑的特点宗教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宏伟壮观:宗教建筑常常以巨大的规模和壮丽的设计展现出宏伟的气势。

例如,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巨大的圆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神圣庄严:宗教建筑代表了人们对神圣世界的追求和崇敬。

其设计和装饰常常体现了对神圣的敬畏之情。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等古代宗教建筑,通过庄严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塑表达出对神明的敬仰。

3. 艺术表现:宗教建筑是艺术与信仰的结合体,展示了人类创造力与精神追求的结晶。

例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是建筑师高迪的杰作,其复杂的建筑造型和细致的装饰充满了艺术的灵感。

二、宗教建筑的美学价值宗教建筑之所以具有宏伟与神圣之美,是因为它们体现了多元的美学价值。

1. 结构美:宗教建筑的结构设计常常之任复杂,但又显得和谐统一。

从金字塔到拱形穹顶,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是建筑师对空间和力学的精确把握和无限创造力的表现。

2. 装饰美:宗教建筑的装饰是其独特之美的体现。

它通常表现为雕塑、壁画、玻璃花窗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是宗教信仰和故事的诠释,通过艺术手法将信仰与空间完美融合。

3. 灯光美:宗教建筑的灯光设计往往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线的投射会在建筑内部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受。

特别是在夜晚,灯光会为宗教建筑赋予一种神话般的氛围。

三、宗教建筑的影响宗教建筑不仅仅是宏伟与神圣之美的外在表现,它们还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宗教信仰的承载:宗教建筑提供了一个供信仰者们聚集和祈祷的场所。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传统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建筑哲学以及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都极为深遠。

而景观建筑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烙印,是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在城市建设中都透露出传统宗教文化的缩影。

笔者从儒教、道教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便与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标签:宗教文化财富影响深远景观建筑建筑景观是苍茫大地上人类智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是装点着人类生活的璀璨星辰,也是传统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

无论它们形式如何,年代是否久远,都焕发出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奇光异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珍品。

景观建筑也能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也是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体现,能够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和哲学世界观。

可以说,中国传统宗教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居民景观建筑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等问题,丢掉了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文化,缺少了创新与改革。

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能利用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文化与景观建筑儒家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教,也叫儒学,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强调“善”,而“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而今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主流思想。

1.儒家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一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儒家文化讲更强调礼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而这些主流思想至今也会影响到居民景观建筑的建筑风格。

如“礼”的内核就是秩序与和谐,也就是宗法和等级制度。

那么,在景观建筑中就会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在传统建筑中用装饰、颜色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体现。

宗教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宗教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0 0 中国园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最早园林的出 创造一切文化景观的思维运动和实践运动。儒家并 现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二世纪的商周时期, 如灵台、 灵 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 而是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 沼、 灵囿、 苑林等, 可算作我国园林的雏形。特别自 认为天、 人是相通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古 魏晋以后, 除了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庙园 林也得 典园林主张把建筑、 山水、 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到了飞速发展, 明清时期更是我国园林艺术发展的 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自然条件, 模拟大自然的美景, 鼎盛时期。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不仅综合了多种艺 经过加工提炼, 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 创造出 术形式, 如山水画、 书法、 建筑、 雕塑、 植物学、 园艺学 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 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如 等, 还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儒、 道、 佛三教 苏州沧浪亭的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俱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 以其独特的魅 情” 。就表现出园主与自然浑同一体, 陶然于自然的 力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 对中 闲适心情。中国古典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 一种 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意境。这些思想的形成, 一0 儒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 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 “崇尚自 先秦时期, 中国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 然, 师法自然” 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 儒家学说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 但自汉代儒学被立 动摇的原则。 为官学开始, 儒学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 深深 (二) “诚意” “ 正心” 、 等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 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 “天人合一” 无论是在儒家经典 《大学》 之中, 还是朱熹、 王阳 的哲学观念、 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念及讲究 “ 君子之德 明对儒家思想的解释中, 都将 “ 诚意” 、 “正心” 和 “居 风” 的道德操守观念, 从多个层面、 多个角度折射、 外 敬” 等概念置于重要地位。虽然朱熹与王阳明 “ 诚意” 化、 渗透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设计中, 抒发了中华 在 “格物致志” 之前还是之后有不同的见解, 但二者都 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寄托 承认 “ 诚意” “ 正心” 、 和 “居敬” 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 [! ] ( 1(-)) [ %] ( 1%!% 2 %!#) 进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 作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中, 我们 (一) “天人合一” 在古典园林中的溢出 可感受到园林创作者所具有的诚敬端正的治园精神 “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主流儒家文化的中坚思 以及这种诚敬端正的精神给人的警醒与教化作用。 想, 几乎无处不在。 “ 天” 可归结为综合性的地理环 “诚意” “ 正心” 、 和 “居敬” 的儒家思想, 正是通过园林 境; 而 “人” 指主体在地理环境基础上叠加主观思想、 创作者的营造过程而反映在园林的最终结果之中, 它

道教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道教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道教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宗教文化尤其是本国教派道教,与其共同发展,内容极其丰富。

由于传统社会以农立国的生产活动和宗法社会的长期存在,使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教为本国教派,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渗入中国的文化、信仰、道德取向等方面,与中国建筑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

道教的精神也体现在建筑中,尤其在美轮美奂的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中,百姓通过对建筑的解读更加深了对宗教的理解。

文中尝试解读道教文化的主旨及其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Religious culture, especially their sect of Taoism, its co-development, which is extremely rich. Due to the long-standing traditional society founded o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religious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oi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Taoism for their own sect,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beliefs, moral orientation,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The Taoist spirit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building, especially in the magnificent royal buildings and religious buildings, the peopl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n. Can try to interpret the Taoism culture of the subject and its reflected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关键词:道教;文化;建筑Keywords:Taoism; culture; construction一、道教文化对室外建筑的影响宗白华在谈到建筑时说: “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之表现。

中国古建筑的宗教与信仰影响

中国古建筑的宗教与信仰影响

中国古建筑的宗教与信仰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宗教与信仰影响。

古建筑既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宗教信仰的载体。

宗教与信仰在中国古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了建筑的设计、结构和装饰等方面。

下面将从道教和佛教两个主要宗教角度,探讨中国古建筑的宗教与信仰影响。

一、道教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其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十分深远。

道教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崇尚自然和谐与平衡。

在建筑领域中,道教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教影响了古建筑的布局和设计。

道家思想强调风水和谐,认为宇宙之间存在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建筑的位置和朝向对风水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建筑位置和布局时,古人倾向于依据道教的原则,力求与自然环境和谐。

其次,道教对古建筑的装饰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道教建筑通常采用红、绿、金等明亮鲜艳的颜色,以及云纹、祥云等装饰元素。

这些装饰元素代表着祥瑞和吉祥之意,符合道教追求幸福吉祥的信仰。

最后,道教信仰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更多体现在道观的建筑形式上。

道观是道教的重要场所,倾斜的屋顶、石柱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常常会出现龙、凤、花草等吉祥图案,以及石雕和木雕的艺术品等。

这些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都是道教信仰的象征。

二、佛教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佛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外来宗教之一,它的传入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主张历经轮回追求解脱,反映了人类对虚无和超越的渴望。

佛教对古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佛教影响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

佛教寺庙通常采用亭、塔、阁、殿等建筑形式,以及回廊、飞檐和攒尖的设计,这些都体现了佛教寺庙的氛围和特色。

其次,佛教对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寺庙的壁画、石刻和彩塑等都是佛教信仰的宣传和表达方式。

佛像的造型和雕刻都非常精美,寺庙内的壁画通常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

这些装饰元素使得佛教寺庙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古就受到传统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下面就从道教、儒教和佛教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一、道教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其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园林布局。

道家常将景物分为阴阳两派,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布置园林中的湖、山、亭、林等景物,使之相互配合,达到阴阳协调,五行平衡的目的。

2.景观规划。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园林中的建筑、景观、植物以及水体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的美。

道教思想强调“是曰万物之始也”,因此很多园林从建园之初就注重保护和栽植古树名木,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

二、儒教儒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道德,倡导礼、义、廉、耻等教化人心的原则。

其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儒家注重文化内涵,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园林艺术也应当体现儒家文化的标志与价值。

2.园林细节。

儒家思想重视细节,园林艺术中也注重点滴之处的规划与雕琢,如小径曲折、蜿蜒、池边石径等,都蕴含着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三、佛教佛教是一种宗教思想,强调追求永恒不变的东西,倡导心静自然慧,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造景构思。

佛教思想追求虚静解脱,园林中的金碧山水、亭台楼阁等种种造景都是依据佛家思想而构思的,体现了佛教的特色。

2.世俗与佛性的统一。

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水整、假山、石苑等建筑和景观,不仅具备了世俗的功能,还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实现了世俗和佛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在园林布局、景观规划、文化内涵、园林细节、造景构思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古典园林艺术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

社会文化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社会文化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社会文化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建筑设计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除了满足功能性需求和美学追求之外,建筑设计还必须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关键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它们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首先,宗教信仰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宗教有不同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设计风格和功能。

例如,伊斯兰教要求清真寺必须面向麦加,因此许多清真寺的建筑都具有向东的特点。

此外,基督教堂通常以十字形状的平面布局为主,以象征宗教的象征意义。

宗教信仰也会影响到建筑的装饰和细节设计,以反映宗教信仰的情感和价值观。

其次,地域文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多用木质结构,而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则以砖石结构为主。

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南方气候湿热,木材比较容易腐朽;而北方气候干燥,砖石结构更适合。

此外,地域文化还体现在建筑的形式和造型上。

例如,西藏的传统建筑以达拉是当(藏传佛教寺院)为主,这些建筑通常具有独特的藏式造型和装饰风格。

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功能性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比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院和医疗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

社会的发展也给予了建筑设计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比如,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使得建筑设计需要更注重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还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表达和传递价值观和思想。

建筑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建筑设计可以向人们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例如,哥特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尖顶和雕像而著名,体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情感和虔诚。

现代建筑也经常用来表达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例如,摩天大楼代表了现代城市的繁荣和雄心,而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则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

综上所述,社会文化因素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教意义宗教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教意义宗教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教意义宗教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古代智慧与技术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对宗教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和古代皇家建筑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宗教文化的体现。

一、佛教寺庙:高雅庄严的宗教艺术之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使得佛寺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佛教寺庙建筑注重空间布局与艺术美感的完美结合,以表达对佛陀教诲的敬仰和顺应。

寺庙一般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构成,每个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符号意义。

1. 山门:是佛寺的入口,通常有两座高大的门柱,象征者人们进入修行的门槛。

门柱两侧的石狮子象征着护院和护法,寓意保护佛法。

门顶上悬挂的额匾上用金字书写着佛教经文,体现了对佛教教诲的尊重。

2. 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殿,供奉着佛陀的法像。

大雄宝殿通常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分别是供奉佛陀、菩萨和护法神的场所。

殿内的壁画和浮雕以佛教故事为主题,展现出优美的艺术效果,带给人们宁静与敬仰之感。

3. 钟楼、鼓楼:分别用于清晨敲钟和黄昏击鼓,宣告时间。

寺庙中的钟楼和鼓楼也成为了传统建筑的独特特色,其庄严、神圣的音乐声在大自然中回响,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

二、道教庙宇:天人合一的建筑抱负道教是中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诞生了许多特色鲜明的道教庙宇。

道教庙宇致力于实现天人合一的抱负,建筑风格上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1. 角楼、门楼:道教庙宇往往建在山间或风水宝地,而角楼、门楼则是连接外界和庙宇的重要通道。

角楼的特点是高挑、圆角和华丽的装饰,寓意将天地与人的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 壁画、彩绘:道教庙宇装饰着丰富多彩的壁画和彩绘,常以仙境、神话和仙神形象为题材,展现了道教世界的神秘与美好。

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不仅为庙宇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也为信徒提供了一个安静祈福的场所。

3. 轩堂、殿堂:道教庙宇中的轩堂、殿堂是供奉神像的场所,也是信徒参拜和瞻仰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传统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建筑哲学以及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而景观建筑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烙印,是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在城市建设中都透露出传统宗教文化的缩影。

笔者从儒教、道教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便与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关键词:宗教文化财富影响深远景观建筑
建筑景观是苍茫大地上人类智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是装点着人类生活的璀璨星辰,也是传统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

无论它们形式如何,年代是否久远,都焕发出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奇光异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珍品。

景观建筑也能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也是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体现,能够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和哲学世界观。

可以说,中国传统宗教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居民景观建筑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等问题,丢掉了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文化,缺少了创新与改革。

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能利用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文化与景观建筑
儒家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教,也叫儒学,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强调“善”,而“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而今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主流思想。

1.儒家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一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儒家文化讲更强调礼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而这些主流思想至今也会影响到居民景观建筑的建筑风格。

如“礼”的内核就是秩序与和谐,也就是宗法和等级制度。

那么,在景观建筑中就会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在传统建筑中用装饰、颜色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体现。

例如,黄色是最为尊贵的颜色,在普通百姓的民建和生活中是不允许随意使用的,都是在宫廷建筑才中常用到黄琉璃瓦,同时配以龙凤题材的和玺彩画,可以说是皇家专用的。

在古代,即使是人死后所使用的坟园在占地面积、坟丘高度、墓碑形制等方面也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得违反,否则会受到刑法制裁。

儒家所宣扬的“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

正是古书所记载的“以类合一,天人一也”。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及景观建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关注建筑与
自然的“有机”美,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

而中庸之道更强调社会的一种“内聚”性,即团结和睦。

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和谐。

中庸之道讲究不走极端,万事万物都可共存,以最大的宽容性包容一切,不论正反,不论中外。

如“万园之园”——圆明园,就是以“西洋”为基调,糅合“东土”的“语汇”,创造出在当时东西方人士看来都颇“中意”的建筑美。

中庸之道以模糊二者之间的界线,突出它们的共同点来使其和谐,达到中庸。

2.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儒家更强调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推崇“学而优则仕”,主张以礼制来维系社会。

所谓的“礼”主要是指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以及伦理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在很多典型的私家皇家型园林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庭园平面布局中很少有中轴线的存在,这都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如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也影响着民居房屋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如北京四合院和紫禁城的室内设计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建筑都是采用中轴对称、数进院落布局,在此不一一举例。

此外,儒家思想还对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所强调的礼制也正是园林建筑的体量与用材上的要求和体现。

如在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用色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如明黄最为显贵,
只能是为皇室所独有,而黑、灰、白则是民居的专用色。

此外,在非寺庙园林及建筑的整体布局中,为体现森严的礼制观念,自古以来便存在着强调“尊者居中”的对称均衡布置的中轴线,比如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城市中轴线、颐和园仁寿殿建筑群中轴线等。

在中轴线上,儒家重礼之倾向体现得最为充分。

而“天人和一”思想也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进而影响到我国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二、道家思想与中国景观建筑
1.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中国的园林艺术极具特点,布局严谨而巧妙,技术精湛而高超,山明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的境界,诗情画意的精髓,形成了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

而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山水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尤其是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很少动荡,正是新旧社会制度更替时期,道家哲学思想应运而生。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强调一切取法自然。

道家的“师法自然”也是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

当时,人们欣赏自然,更喜爱摹仿大自然。

这样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审美意识逐步形成,社会上还掀起了构筑庭园的热潮,这样中国
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

但这时的山水园林并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而是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等艺术处理手段,以“有若自然”的基调,以山水为园林的基本构架,对山水的欣赏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也初步确立了我国古典园林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艺术原则。

2.道家思想在中国园林艺术手法的影响
首先,我要谈谈道家思想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的体现。

“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们要因循事物的自然状况,顺应万物的本性及其内在规律。

山水园林和山水画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审美意识升华。

例如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南北朝的园林中已经出现了比较精致而结构复杂的假山。

通过对假山的塑造,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遐想,使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的群山中,艺术的再现了美妙的大自然。

3.道家思想在造园元素上的体现
正是有了“无为”思想,才有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等造园手法。

当然在造园组景过程中也要遵循已有的环境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然后进行建筑、堆山、引水,进行植物配景等,要突出自然景物特色的同时能做到构园巧妙。

如,舫或舟等构景要素在造园的设计元素中会的重复出现等,这都能营造园林的隐逸氛围,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中园林在哲学与
美学构造中体现出道家的无为思想。

此外,老庄哲学中的“虚实相生”体现在自然景观中的山和水的恰当组合上,山、水各具特质,都与大地相连,这都是园林设计和景观营造在选址时必须要考虑和依靠的,这在早期建于自然山水中的帝王苑囿和之后在城市中的以自然山水为景观环境的私家园林都有体现,这些景观、园林也都实现了人为创造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结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给炎黄子孙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而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不应该只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而应该努力追求精神和内心的宁静和闲适,在建筑景观设计和营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为中华儿女传递讲更多的归属感,有效促进人和自然的长久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安运华.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园林[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
[3]郑皓.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
[4]杨杨、杨桑桑.浅析现代景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浙江建筑.20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