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平顺性试验

合集下载

平顺性试验方法

平顺性试验方法

平顺性试验方法平顺性试验是指对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顺性进行测试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平顺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冲击等不良感受。

平顺性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汽车在真实道路环境下的乘坐舒适性,以及车辆结构和悬挂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平顺性试验一般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主观评价是指由驾驶员或乘客通过亲身体验来评估汽车的平顺性。

主观评价通常通过模拟实际道路环境,让驾驶员或乘客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进行试乘试驾,然后根据他们的感受和反馈来评估汽车的平顺性。

主观评价的优点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对汽车平顺性的感受,但由于受到个体差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客观评价是指通过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测量和评估汽车的平顺性。

客观评价通常包括使用加速度计、振动计、噪声计等设备来测量汽车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的振动、噪音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判断汽车的平顺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客观评价的优点是结果客观可靠,但无法完全反映出人们的真实感受。

在进行平顺性试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试验道路的选择。

试验道路应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路况、不同速度和不同路面条件。

其次是试验车辆的选择。

试验车辆应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牌的汽车。

同时,试验车辆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是试验参数的设置。

试验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包括速度、加速度、振动频率等。

最后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试验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评估结果和结论。

平顺性试验在汽车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平顺性是衡量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对提升乘坐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平顺性试验可以评估汽车结构和悬挂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最后,平顺性试验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改进设计和优化产品的依据,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之,平顺性试验是一种评估汽车平顺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可以全面地评估汽车在真实道路环境下的乘坐舒适性。

汽车平顺性实验指导书

汽车平顺性实验指导书

汽车平顺性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一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汽车车身部分(簧载质量)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以及车轮部份(非簧载质量)的固有频率是分析悬挂系统振动特性和对汽车平顺性进行研究、评价的基本数据。

也是车辆车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对汽车悬挂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车辆振动的基本试验方法,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了解车辆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测试原理,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析。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车辆小型客车、载货汽车或摩托车一辆1.1 试验应在汽车满载时进行。

试验前称量汽车总质量及前、后轴的质量。

1.2 悬架弹性元件、减振器和缓冲块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

根据需要可拆下减振器和缓冲块。

1.3 轮胎花纹完好,轮胎气压符合技术条件所规定的数值。

2.测量仪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2只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仪1台2.1 测量仪器的频率范围应能满足0.3~100Hz的要求。

2.2 振动传感器装在前、后轴和其上方车身或车架相应的位置上,其质量应不足以影响试验结果。

四、实验原理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滚下法、抛下法或拉下法)使汽车悬挂系统产生自由衰减振动,利用振动测试系统采集各车轮自由衰减振动的加速度时间历程,分析处理实测数据并分别得到该车辆各车轮和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相对阻尼系数,并对车辆的悬挂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客观评价。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滚下法)(一)测量数据1.用磁性底座将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器分别安装在被测车轮的车轴上方(悬架弹性元件的下方)和该侧车轮所对应的车身底板(悬架弹性元件的上方)处,检查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牢固可靠。

2.开动汽车,使测试端的车轮沿凸块斜面滚至凸块上(凸块断面如图1所示),其高度根据汽车类型与悬挂结构可选取60、90、120mm,横向宽度要保证车轮全部置于块凸上,在停车、挂空档、发动机熄火后,再将汽车车轮从凸块上推下,若同时测量的两侧车轮,滚下时应保证左、右轮同时落地。

汽车平顺性实验报告

汽车平顺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汽车平顺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平顺性试验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的理解,为今后从事汽车性能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汽车平顺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避免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使人感到不舒服、疲劳,甚至损害健康,或者使货物损坏的性能。

汽车平顺性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来评价汽车的平顺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车辆:M类载客汽车2. 加速度传感器: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3. 数据采集仪:INV3060S型智能采集仪4. GPS时间同步装置5. 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软件:DASP-V11工程版6. 汽车平顺性分析软件:DASP-汽车平顺性分析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座椅靠背处、坐垫上方以及脚支撑板处,采用真人加载,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2. 实验数据采集:在脉冲输入(凸块)下,分别以10-60km/h的速度行驶,在随机输入(一般路面)下,分别以40-70km/h的速度行驶。

使用INV3060S型智能采集仪采集各测点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DASP-V11工程版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最大加速度响应值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4. 汽车平顺性评价: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与行车速度的评价关系曲线,分析汽车的平顺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各测点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值及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2. 汽车平顺性评价:根据评价关系曲线,分析汽车的平顺性。

以座椅靠背处为例,当车速为60km/h时,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0.5g,说明在此速度下,座椅靠背处的振动较为明显,汽车的平顺性有待提高。

3. 对比分析:将本次实验结果与标准平顺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汽车平顺性的优劣。

六、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通过对汽车平顺性的实际测量和分析,了解了汽车平顺性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

汽车平顺性试验

汽车平顺性试验

汽车平顺性道路行驶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和任务1、学习与该试验有关的数字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知识。

2、对汽车相应部位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作出对被试验车辆平顺性的评价。

3、根据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被检车辆的平顺性,同时,通过试验发现它们在平顺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汽车平顺性设计提供改进措施。

二、试验内容和条件1.试验内容(1)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测定汽车在随机不平路面上行驶时的振动对乘员及货物的影响,评价试验车辆平顺性.试验时,汽车在稳速段内以规定的车速稳定行驶,然后以该稳定车速匀速地驶过试验路段,记录各测量点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样本记录长度不小于3min)和平均行驶车速。

(2)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测定汽车行驶单凸块时的,对乘员及货物的冲击响应,评价试验车辆平顺性.试验车速分别为10、20、30、40、50、60 km/h,每种车速的试验次数不少于8次.当汽车行驶到距凸块50m远时车速应稳定在试验车速上,而后以稳定的车速驶过凸块,同时用磁带记录仪记录汽车振动的全过程,待汽车驶过凸块并冲击响应消失后,停止记录。

测试系统应适宜于冲击测量,其性能应稳定、可靠,频响范围为0.1~100Hz,其中加速度传感器的量程不得小于10g.2.试验条件(1)根据试验内容和国标GB/T 4970—1996、GB/T 5902—86要求,本次试验在沥青路面上进行,路面平直、干燥,纵坡不大于1%,长度不小于3km,两端有30~50m扥稳速段,风速不大于5m/s.(2)汽车各总成、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包括随车工具与备胎)必须按规定装备齐全,并在规定的位置上,调整状况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轮胎气压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10 kPa。

(3)测试部位的乘员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由地放在大腿上,其中驾驶员的两手自然地置于方向盘上,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乘坐姿势不变,乘员不靠在靠背上.三、试验仪器和试验装置1. 试验车辆:某型号轿车整车质量1930 kg。

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解析

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解析

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解析汇报人:日期:•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概述•平顺性试验方法详解•平顺性性能影响因素•平顺性性能提升策略•平顺性性能试验案例分析•平顺性性能试验未来发展趋势01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概述平顺性定义平顺性的重要性平顺性定义及重要性试验目的试验内容平顺性试验目的和内容平顺性试验流程和标准试验流程标准02平顺性试验方法详解整车平顺性试验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路面,如平坦、坡道、弯道等,以及不同的道路条件,如干燥、湿滑、冰雪等。

试验场地使用高精度仪器来测量车辆的振动、加速度、速度等参数,如加速度计、速度计、位移计等。

试验设备在各种路况和条件下,对车辆进行行驶测试,记录相关参数,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试验过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车辆的平顺性性能,包括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

数据分析零部件平顺性试验针对车辆的各个零部件,如悬挂系统、座椅、方向盘等。

试验对象试验设备试验过程数据分析根据不同零部件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测试设备,如振动台、激振器、力传感器等。

在实验室中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振动测试、疲劳强度测试等,以评估其在不同路况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评价各个零部件的平顺性性能,如振动特性、刚度、阻尼等参数。

建模方法模型验证性能预测优化设计模拟仿真分析03平顺性性能影响因素车辆自身因素悬挂系统轮胎的尺寸、胎压和充气状态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充气不足或胎压过高都会降低轮胎的吸震性能。

轮胎车身结构交通状况交通密度、速度和流量也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需要承受较高的气流冲击。

路面条件路面类型、状况和不平度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例如,破损的路面或桥梁接缝处可能会引发较大的冲击和振动。

气候条件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可能会增加行驶中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外部环境因素驾驶技能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经验对车辆的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熟练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路况和交通状况,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

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

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1. 背景介绍车辆行驶平顺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和不适感等因素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程度。

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是车辆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提升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是用来评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平顺性性能的一种方法。

2. 试验目的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车辆在不同道路条件和工况下进行测试和评估,检测和分析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表现,为车辆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提出,可以进一步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提高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满足用户需求。

3. 试验方法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通常采用路试和台架试验两种方法。

3.1 路试路试是最为常用的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方法之一。

试验中,车辆会在实际道路上进行行驶,通过采集车辆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数据,结合乘坐感受和试验员的主观评价,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进行评估。

在路试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条件,如平整路面、凸起路面、凹陷路面等,模拟真实道路环境下的行驶情况。

同时,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行驶工况,如低速行驶、高速行驶、加速和制动等,综合评估车辆在不同情况下的行驶平顺性。

3.2 台架试验台架试验是另一种常用的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方法。

试验中,车辆会被固定在台架上,通过激励台架产生的振动来模拟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行驶情况。

试验过程中,通过采集车辆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数据,结合乘坐感受和试验员的主观评价,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进行评估。

台架试验相对于路试来说,操作更加灵活方便,并且可以控制和改变不同道路条件和行驶工况。

通过台架试验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并且对于车辆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4. 试验参数和评价指标车辆行驶平顺性试验中,常用的参数和评价指标有:•垂向加速度:表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较小的垂向加速度表示车辆行驶平顺性较好。

•横向加速度:表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横向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汽车平顺性试验是一种评估汽车悬挂系统和车辆舒适性的测试方法。

平稳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乘坐者的舒适感的影响。

为了评价汽车的平顺性,试验需要模拟真实道路上的不平整和振动条件。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1. 试验道路选择:选择一段符合标准的测试道路进行试验。

道路应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类型的路面(例如光滑、粗糙、破损等)和不同车速区间。

2. 试验车辆准备:选择一款要测试的汽车,并确保其保持在正常状况。

检查车辆的悬挂系统、轮胎以及其他与平顺性相关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3. 试验仪器准备:安装用于记录车辆运动、振动和加速度的仪器。

通常使用加速度计、悬挂位移传感器和地形传感器等仪器。

4. 试验参数设定:根据试验需要,设定合适的参数。

例如,车速、振动频率和路面类型等。

5. 试验路段划分:将测试道路划分为不同的路段,以便分析和评估车辆在不同路段上的平顺性表现。

6. 试验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通过仪器采集车辆运动、振动和加速度等数据。

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时长应根据测试需要进行设定。

7. 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试验数据,对车辆的平顺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振动加速度、车身加速度、悬挂位移等。

8. 结果判定与对比:将试验结果与参考标准或其他车型进行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判断车辆的平顺性表现是否符合要求。

9. 结果报告:最后,编制试验报告,详细描述试验方法、参数设定、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

报告应包括对车辆平顺性进行客观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此外,在实际试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例如,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尽量避免造成车辆损坏或事故。

同时,还应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汽车平顺性试验是一种评价汽车舒适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拟不同路况和振动条件,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改进汽车悬挂系统和提高驾乘舒适性提供指导。

车辆平顺性评价方法及试验研究

车辆平顺性评价方法及试验研究

2、舒适度评价法
2、舒适度评价法
舒适度评价法是一种基于乘员感受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 形式,收集乘员对车辆平顺性的评价数据,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以得 出乘员对车辆平顺性的整体感受。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乘员的真实感受,但 是需要足够的样本数据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此外,由于不同乘员对舒适度 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或指南,以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 响。
(2)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的优缺点: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乘员 的感受和车辆的振动性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的 评价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总结了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 重要性和发展历程,以及现有的评价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汽车平顺性评价 方法主要采用客观评价法和半主观半客观评价法,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 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反映车辆的振动性能和乘员的感受,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 作,探索更加准确、可靠、实用的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言
引言
汽车平顺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感受到的振动和冲击程度,它对 于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作为车辆性能评估 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备受。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平顺性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展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结论
1、研究更加精确的试验和测量设备,以提高汽车平顺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2、探索更加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减小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评价 结果的影响。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平顺性道路行驶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和任务
1、学习与该试验有关的数字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知识。

2、对汽车相应部位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作出对被试验车辆平顺性的评价。

3、根据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被检车辆的平顺性,同时,通过试验发现它们在平顺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汽车平顺性设计提供改进措施。

二、试验内容和条件
1.试验内容
(1)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测定汽车在随机不平路面上行驶时的振动对乘员及货物的影响,评价试验车辆平顺性。

试验时,汽车在稳速段内以规定的车速稳定行驶,然后以该稳定车速匀速地驶过试验路段,记录各测量点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样本记录长度不小于3min)和平均行驶车速。

(2)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测定汽车行驶单凸块时的,对乘员及货物的冲击响应,评价试验车辆平顺性。

试验车速分别为10、20、30、40、50、60 km/h,每种车速的试验次数不少于8次。

当汽车行驶到距凸块50m远时车速应稳定在试验车速上,而后以稳定的车速驶过凸块,同时用磁带记录仪记录汽车振动的全过程,待汽车驶过凸块并冲击响应消失后,停止记录。

测试系统应适宜于冲击测量,其性能应稳定、可靠,频响范围为0.1~100Hz,其中加速度传感器的量程不得小于10g。

2.试验条件
(1)根据试验内容和国标GB/T 4970-1996、GB/T 5902-86要求,本次试验在沥青路面上进行,路面平直、干燥,纵坡不大于1%,长度不小于3km,两端有30~50m扥稳速段,风速不大于5m/s。

(2)汽车各总成、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包括随车工具与备胎)必须按规定装备齐全,并在规定的位置上,调整状况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轮胎气压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10 kPa。

(3)测试部位的乘员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由地放在大腿上,其中驾驶员的两手自然地置于方向盘上,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乘坐姿势不变,乘员不靠在靠背上。

三、试验仪器和试验装置
1. 试验车辆:某型号轿车
整车质量1930 kg。

相应轴载质量:前轴1062 kg;后轴868 kg。

悬架型式:
前轴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轴扭力梁式拖曳臂悬架
轮胎型式和轮胎气压
前轮255/45 R19 104Y x1 ,2.1bar 后轮255/45 R19 104Y x1 ,2.1bar
轴距3122mm
座椅型式:双排座椅
2. 人体参数:人体质量65kg身高175cm
乘坐姿势的描述: 测试部位的乘员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由地放在大腿上,其中驾驶员的两手自然地置于方向盘上,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乘坐姿势不变。

一般
乘员不靠在靠背上。

3.试验用仪器:
仪器系统包括有加速度传感器、放大器、磁带记录仪或数据处理器、笔记本电脑、人体振动测试仪。

其中,磁带记录仪的信噪比应优于40 dB。

测试系统的性能应稳定可靠,测人-椅系统的频响为0.1~100 Hz,加速度传感器的量程不得小于10g。

4.试验用装置:
根据国标要求,脉冲输入试验需采用两种形状的单凸块作为脉冲输入:三角形和长坡形。

并推荐采用木质材料,外包铁皮。

①三角形凸块如图1所示,具体为:
a.轿车、旅行客车及总质量小于或等于4t的货车——h =60mm;
H——按需要而定,但必须大于轮宽。

②长坡形凸块的结构简图及参数见附录,该凸块适用于各型汽车。

四、试验方法和过程
1. 随机输入行驶试验
(1)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左侧前排和后排座椅上。

安装在座椅上的加速度传感器应能测三个方向的振动,以测量垂直振动(即Z轴向的直线振动)、横
向振动(即左右方向Y轴向和前后方向X轴向的直线振动)的加速度时间历程。

传感器应与人体紧密接触,并且在人体与座椅间放入一安装传感器的垫盘,其底盘推荐采用如附录B(参考件)所示的结构型式。

(2)试验时,汽车在稳速段内要稳住车速,然后以规定的车速匀速驶过试验路段。

在进入试验路段时启动测试仪器以测量各测试部位的加速度时间历程,同时测量通过试验路段的时间以计算平均车速。

注意:样本记录长度不短于3min。

2. 脉冲输入行驶试验
(1)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下列位置左侧前排、后排座椅上及这些座椅底部的地坂上。

安装在座椅上的传感器应与人体紧密接触,并在人体与座椅间放一安装传感器用的垫盘,其结构型式按GB 4970—1996附录B的规定。

(2)将凸块放置在试验道路中间,并按汽车车轮距离调整好两个凸块间的距离。

为保证汽车左右车轮同时驶过凸块,应将两凸块放在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的一条线上。

(3)汽车以规定的车速匀速驶过凸块。

在汽车通过凸块前50m应稳住车速,并用测速装置测量车速。

当汽车前轮接近凸块时开始记录,待汽车驶过凸块并冲击响应消失后,停止记录。

(4)试验时,用三角形凸块作为脉冲输入,根据需要可作长坡形凸块试验,每种车速的试验次数不得少于8次。

五、试验数据处理
1. 随机输入试验数据处理
处理实验数据时,对人—椅系统推荐采用下列参数:截断频率ƒ
=100Hz;
c
采样时间间隔Δt=0.005s;分辨率带宽Δf=0.1953Hz;独立样本个数q≧25;使用窗函数。

对车厢。

建议截断频率ƒ
=500Hz。

c
(1)单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计算
(t),通过符合频率加权函数w(f)滤波
①对于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a
j
网络得到加权加速度时间函数αw(t),按下式计算a
wj
式中,T为振动的分析时间,一般取120s。

频率加权函数W (f)可以表示为:
0.5f1/2 (0.9<f≤4)
Z轴方向W (f)= 1.0 (4<f≤8)
8/f(8<f)
X,Y轴方向W(f)= 1.0 (0.9<f≤4)
2/f (2<f)
②由等带宽频谱分析得到的加速度自功率谱密度函数G a(f)计算αw
先按下式计算1/3倍频带加速度均方根谱值:
式中:αj—一中心频率为fj的第j(j=1,2,3…………20)个1/3倍频带加速度均方根谱值,m/s2;
f ij,f uj——分别是1/3倍频带的中心频带为fj的下、上限频率(见附录表
A1)。

然后,再按下式计算αw
式中:αw——单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w j——第j个1/3倍频带的频率加权函数,见附录表A2
(2)3个方向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αw
式中:αxw——前后方向(即X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αyw——左右方向(即Y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αzw——垂直方向即Z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m/s2。

有些“人体震动测量仪”采用加权振级L
aw
,计算公式如下:
L aw =20lg(αw/a
)
式中:L eq—一定测量时间内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对数值,即等效均值,dB;
αo——参考加速度均方根值,αo =10-6m/s2。

2. 脉冲输入试验数据处理
当采用信号处理机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求采样的时间间隔△t≤0.005s,推荐△t=0.005s。

评价指标的计算:
将计算结果列入试验结果记录表:
六、试验注意事项
1. 试验道路应平直,纵坡不大于1%,路面干燥,不平度应均匀无突变,长度不小于3 km,两端应有30~50m的稳速路段。

2. 试验时,汽车在稳速段内要稳住车速,然后以规定的车速匀速驶过试验路段。

在试验路段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各测量点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测量通过试验路段的时间以计算平均车速。

3.测试部位的乘员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由地放在大腿上,其中驾驶员的两手自然地置于方向盘上,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乘坐姿势不变。

一般乘员不靠在靠背上。

4. 测试仪器的性能应稳定可靠,测人—一椅系统的频率响应为0.1~100Hz,记录样本长度不短于3min,
七、附录
长坡形凸块的结构简图及参数
5000)x )(05000
x
cos2-(12100<<=
πq H ——按需要而定,但必须大于轮宽
x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Q
9.55
34.55 65.45 90.45 100 90.45 85.45 34.55 9.55
表A1
1/3倍频带中心频率f Hz F的下限频率F的上限频率
1.0 0.9 1.12
1.25 1.12 1.4
1.6 1.4 1.8
2.0 1.8 2.24
2.5 2.24 2.8
3.15 2.8 3.55
4.0 3.55 4.5
5.0 4.5 5.6
6.3 5.6
7.1
8.0 7.1 9
表A2
八、备注
H2 604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