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 测试指标及部分指标意义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类风湿因子(RF)测定一、用途体外定量测定血清样品中类风湿因子(RF)的含量。
二、临床意义(一)概述类风湿因子是机体针对天然及变性或凝集的免疫球蛋白Fc部分所产生的一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总称。
因为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故称之为类风湿因子。
(二)临床意义1.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阳性率为52%〜92%,多在70%〜80%左右。
特异性88.5%左右。
RF阳性者疗效差且多有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炎及动脉炎等)。
RF阴性表示病症较轻,且并发症少,疗效好。
持续高滴度RF常提示RA疾病活动,且骨侵蚀发生率高,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全身并发症,提示预后不佳。
区尸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作为类风湿的诊断,对于稀释度的注意非常重要,一般1:32以上才有价值。
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2.正常人:阳性率为2〜5%,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
5%正常老年人可出现阳性。
75岁以上阳性率为2%〜25%。
3.自身免疫性疾病:阳性率:SLE(30%)、I°SS(70%〜90%)、SSc(20%〜30%)、PM/DM(5%〜10%)、MCTD(50%〜60%)、IgA肾病(25%〜40%)、恶性贫血为8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75%,慢活肝为60%。
阴性:人$、赖特综合征、。
八、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
4.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梅毒、黑热病、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
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三、检验原理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片6自身抗体。
采用微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
样品中抗人变性IgG自身抗体与包被有人Y-球蛋白的胶乳微粒在液相中相遇,立即形成不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产生一定的浊度。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通信RF指标是描述和评估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一组重要参数。
RF(射频)是指电磁频谱中频率大于300kHz的电磁波,并且与无线通信技术紧密相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通信RF指标的内在意义。
1. 频率(Frequency):频率是指在无线通信中传输信号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
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说,频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系统能够提供的带宽和传输速率。
因此,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更好地满足通信需求。
2. 带宽(Bandwidth):带宽是指传输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在无线通信中,带宽影响到信号传输的速率和容量。
较宽的带宽通常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但也面临着信号传播距离较短和系统复杂度增加等问题。
因此,合理的带宽选择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3. 增益(Gain):增益是指天线或放大器在特定方向上放大和向外辐射信号的能力。
在通信系统中,增益决定了信号传播的距离和覆盖范围。
较高的增益通常意味着更远的通信距离和更广的覆盖范围,但也可能引入更多的干扰和噪声。
4.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信噪比是指信号与噪声强度之间的比值。
在无线通信中,信噪比直接影响到信号的可靠性和质量。
较高的信噪比表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的影响较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灵敏度(Sensitivity):灵敏度是指接收机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接收并解码信号的最小输入功率。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灵敏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距离。
较高的灵敏度意味着接收机能够在较弱的信号条件下工作,但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能耗。
6. 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PAPR是指信号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间的比值。
在通信系统中,PAPR直接关系到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和系统的动态范围。
较高的PAPR可能导致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问题和导频干扰等问题,因此对于系统性能的分析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源自我给工厂工程师写的一份“操作指南”,按理说写这些东西对于工作了十来年的人来说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但是真正写的时候就发现原本计划提纲挈领的东西写成了冗长无比的八股文。
写完之后回头读一读,发现其实问题只有一个:基础概念!基础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你写完“EVM可能随着Front-End的IL增大而恶化”的时候,如果阅读者是一个基础概念知识都不好的工程师(工厂里的工程师很多都是如此),人家第一反应是“EVM是什么”,继而是“EVM是为什么会跟IL有关系”,然后还可能是“EVM还跟什么指标有关系”——这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我这里打算“扯到哪算哪”,把一些常见的概念列举出来,抛砖引玉,然后看看效果如何。
Rx Sensitivity(接收灵敏度)接收灵敏度,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表征的是接收机能够在不超过一定误码率的情况下识别的最低信号强度。
这里说误码率,是沿用CS(电路交换)时代的定义作一个通称,在多数情况下,BER (bit error rate)或者PER (packet error rate)会用来考察灵敏度,在LTE时代干脆用吞吐量Throughput来定义——因为LTE干脆没有电路交换的语音信道,但是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化,因为第一次我们不再使用诸如12.2kbps RMC(参考测量信道,实际代表的是速率12.2kbps的语音编码)这样的“标准化替代品”来衡量灵敏度,而是以用户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吞吐量来定义之。
SNR(信噪比)讲灵敏度的时候我们常常联系到SNR(信噪比,我们一般是讲接收机的解调信噪比),我们把解调信噪比定义为不超过一定误码率的情况下解调器能够解调的信噪比门限(面试的时候经常会有人给你出题,给一串NF、Gain,再告诉你解调门限要你推灵敏度)。
那么S和N分别何来?S即信号Signal,或者称为有用信号;N即噪声Noise,泛指一切不带有有用信息的信号。
手机RF测试指标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核心网接口协议符合性测试用于验证手机与移动通信网络 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是否符合相关协议标准,如Diameter、 MAP等。测试内容包括信令流程、消息格式、参数值等是 否符合标准规定。
与其他网络的互操作性
动态范围
总结词
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接收的最大信号强度与最小信号强度之比。
详细描述
动态范围是评估接收机抗过载和抗阻塞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实际通信过程中,接收机可 能会同时接收到强信号和弱信号,动态范围大的接收机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处理更 大范围的信号强度变化。测试动态范围时,通常会在保证特定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测量
频谱效率
总结词
频谱效率是评估手机发射机在特 定带宽内传输数据的能力,反映 了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频谱效率是指手机在单位带宽内 传输数据的能力,高效的频谱利 用可以提升手机的通信容量和数 据传输速率。
调制质量
总结词
调制质量是评估手机发射机信号调制 准确度的指标,它决定了信号在传输 过程中的失真程度。
接收机能够接收的最大和最小信号强度。
03 无线资源管理测试指标
接入性能
接入成功率
测试手机在特定条件下成功接入网络的比例,反映网络覆盖 和信号质量。
接入时延
手机发起接入请求到成功接入网络所需的时间,衡量网络响 应速度。
移动性管理
切换成功率
手机在移动过程中从当前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的成功率,反映网络连续覆盖性 能。
手机RF测试指标
目录
• 发射机测试指标 • 接收机测试指标 • 无线资源管理测试指标 • 互操作性测试指标
RF电路原理,测试方法及各项指标意义

●对于DCSl800MHz频段 ①调制频谱(MOD spectrum)
功率电平设置为0(30dBm) 。
指标要求同GSM900MHz。
5). 杂散辐射 (1)定义 杂散辐射是指用标推测试信号调制时在除载频和由于正常调制和切换瞬态引起的 边带以及邻道以外离散频率上的辐射(即远端辐射)。 杂散辐射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传导型和辐射型两种。传导型杂散辐射是指天线连接 器处或进入电源引线(仅指基站)引起的任何杂散辐射;辐射型杂散辐射是指由于机箱 (或机柜)以及设备的结构而引起的任何杂散辐射。 这里只介绍Tx发射时传导型杂散的测量。
●对于DCSl800MHz频段 接收灵敏度要求:当RF输入电平为-l00dBm,RBER不超过2%。测量时可测
试实际灵敏度指标。根据多款移动电话的测试结果来看:当RBER=2%时, 若RF输入电平为一l08一 -105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优; 若RF输入电平为一105-- -l03dBm,则接收灵敏度为良好; 若RF输入电平为-l03一 -100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一般; 若RF输入电平为>-l00 dB mm,则接收灵敏度为不合格。
频率误差定义为考虑了调制和相位误差的影响以后,发射信号的 频率与该绝对射频频道号(ARFCH)对应的标称频率之间的差。它通过相 应误差做线性回归,计算该回归线的斜率即可得到频率误差(因为ω = θ /t)相位误差峰值Pepeak是离该回归线最远的值。相位误差有效值 PeRMS即相位误差均方根值,是所有点的相位误差和其线性回归之间的 差的均方根值。
例如:传导RF发射接收基本性能测试示意图:
例如杂散测试示意:
三.测试指标及意义介绍
1). 接收灵敏度(Rx sensitivity) (1)定义 接收灵敏度是指收信机在满足一定的误码率性能条件下收信机输入端需 输入的最小信号电平。衡量收信机误码性能主要有帧删除率(FER)、残余误比 特率(RBER)和误比特率(BER)三个参数。这里只介绍用残余误比特率(RBER)来 测量接收灵敏度。 残余误比特率(RBER)的定义为接收到的错误比特与所有发送的的数据比 特之比。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在和意义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源自我给工厂工程师写的一份“操作指南”,按理说写这些东西对于工作了十来年的人来说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但是真正写的时候就发现原本计划提纲挈领的东西写成了冗长无比的八股文。
写完之后回头读一读,发现其实问题只有一个:基础概念!基础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你写完“EVM可能随着Front-End的IL增大而恶化”的时候,如果阅读者是一个基础概念知识都不好的工程师(工厂里的工程师很多都是如此),人家第一反应是“E VM是什么”,继而是“EVM是为什么会跟IL有关系”,然后还可能是“EVM还跟什么指标有关系”——这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我这里打算“扯到哪算哪”,把一些常见的概念列举出来,抛砖引玉,然后看看效果如何。
Rx Sensitivity(接收灵敏度)接收灵敏度,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表征的是接收机能够在不超过一定误码率的情况下识别的最低信号强度。
这里说误码率,是沿用CS(电路交换)时代的定义作一个通称,在多数情况下,BER (bit error rate)或者PER (packet error rate)会用来考察灵敏度,在LTE时代干脆用吞吐量Throughput来定义——因为LTE干脆没有电路交换的语音信道,但是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进化,因为第一次我们不再使用诸如12.2kbps RMC(参考测量信道,实际代表的是速率12.2kbps的语音编码)这样的“标准化替代品”来衡量灵敏度,而是以用户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吞吐量来定义之。
SNR(信噪比)讲灵敏度的时候我们常常联系到SNR(信噪比,我们一般是讲接收机的解调信噪比),我们把解调信噪比定义为不超过一定误码率的情况下解调器能够解调的信噪比门限(面试的时候经常会有人给你出题,给一串NF、Gain,再告诉你解调门限要你推灵敏度)。
那么S和N分别何来?S即信号Signal,或者称为有用信号;N即噪声Noise,泛指一切不带有有用信息的信号。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其中一些常见的通信RF指标包括:1. 信号强度(Signal Strength):信号强度指的是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水平,通常以dBm为单位表示。
较强的信号强度表示信号的质量较好,能够有效地传输数据。
2.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信噪比是信号与背景噪声之间的比值。
较高的信噪比表示信号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信号的质量较好,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更高。
3. 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比特流中产生错误的比例。
较低的误码率表示传输质量较好,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较高。
4. 带宽(Bandwidth):带宽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较大的带宽表示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能力。
5. 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频谱效率表示单位带宽内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较高的频谱效率表示系统能够以更高的速率传输数据。
6. 衰落(Fading):衰落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干扰和衰减的现象。
衰落的存在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传输速率。
7. 多路径效应(Multipath Effect):多路径效应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器,导致信号叠加和干扰的现象。
多路径效应会对信号的强度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通信RF指标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测试和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内在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系统性能:通信RF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质量,提供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系统的效果并进行性能优化。
2.判断信号质量:通信RF指标能够帮助判断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较好的信号强度、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表示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3.优化频谱利用率:频谱是有限的资源,通信RF指标能够评估系统的频谱效率,帮助优化频谱的利用。
提高频谱效率能够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
红细胞聚集指数(rf)

红细胞聚集指数(rf)红细胞聚集指数(RF)是血液检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聚集程度。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它们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着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红细胞的聚集状态对血液的流动性和供氧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红细胞聚集指数是通过一种称为悬浮培养的方法来测定的。
在这个实验中,血液样本被稀释后,加入一定浓度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通过观察红细胞的聚集情况来评估红细胞聚集指数。
当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大时,红细胞之间的黏附力增强,红细胞堆积在一起形成聚集体,从而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与许多疾病有关。
在某些疾病中,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如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而在其他疾病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则可能降低,如贫血、血液循环障碍等。
因此,通过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液的黏稠度、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血液流动状态等。
因此,在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
红细胞聚集指数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它不仅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因此,对红细胞聚集指数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聚集指数是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聚集程度。
通过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红细胞聚集指数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编号
测试项(其中标红的为复杂测试项,目前的设备暂不支持)(TS
34.122)
5.2 5.2 User Equipment maximum output power
5.3 5.3 UE frequency stability
5.4 5.4.1.3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5.4.1.4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5.4.2 Minimum output power
5.4.3 Transmit OFF power
5.4.4 Transmit ON/OFF Time mask
5.4.5 Out-of-synchronisation handling of output power
for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5.4.6 Out-of-synchronisation handling of output power
for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5.5 5.5.1 Occupied bandwidth
5.5.2.1 Spectrum emission mask
5.5.2.2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 (ACLR)
5.5.3 Spurious emissions
5.6 5.6 Transmit Intermodulation
5.7 5.7.1 Error Vector Magnitude
5.7.2 Peak code domain error
6.2 6.2 Reference sensitivity level
6.3 6.3 Maximum Input Level
6.4 6.4 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 (ACS)
6.5 6.5.1 BlockingCharacteristics(Inbandblocking)
6.5.2 BlockingCharacteristics(Outbandblocking)
6.6 6.6 Spurious Response
6.7 6.7 Intermodulation Characteristics
6.8 6.8 Spurious Emissions
Power vs Time
Magnitude Error
测试目的
验证UE 的最大发射功率误差不超过容限值,最大发射功率过大会干扰其信他道或其他系统,而最大发射功率过小会缩小其覆盖范围。
(在测试时要在单码和多码两种条件下进行)
验证UE从基站的下行信号中获取正确的载波频率信号的能力和UE控制其发射机发射相同频率已调载波的能力
验证UE 开环功率控制的容限是否超出指标要求,主要是UE接收机在其动态范围内准确测量下行信号功率的能力和UE发射机根据测量到的下行信号功率准确地调整其输出功率的能力。
UE发射机根据一个或者多个从下行信号得到的TPC命令来调整输出功率的能力,主要是UE内环功率控制的步进和响应是否符合指标要求,能否从收到的TPC命令里正确获得TPC_cmd
避免超过指标要求的最少输出功率会增加对其他信道的干扰和降低系统容量
验证UE发射机关闭时的功率
验证UE发射机开功率和关功率之间的上升下降时间变化斜率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发射机打开和关闭功率时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验证UE监控DPCH(专用物理信道)质量,并根据DPCH等级图打开或者关闭发射机的能力
验证UE监控DPCH质量,并根据DPCH等级图打开或者关闭发射机的能力(一般来说,UE监控DPCH质量来检测Layer1信号衰减,门限Q OUT和Q in确定DPCH质量等级来决定打开还是关闭发射机,门限的定义并不明确,但是在非连续发射(DTX)时,UE在某些时间并不从Utran收到数据。
为了保持同步,在这段时间内Utran会发送特殊突发信号,在这个时间段,打开或者关闭发射机状态是由这些特殊突发信号的功率等级定义的。
当UE在上一个160ms没有检测到高于门限的Q sbout的特殊突发信号,则会在40ms内关闭发射机。
UE直到收到特殊突发发出的超过Q sbin的信号,才会重新打开发射机)
验证UE的占用带宽是否符合指标要求,避免超过指标要求的占用带宽增加对其他信道或其他系统的干扰。
此测试作为对OBW和ACLR测试项的补充,降低对其他系统的干扰
验证UE发射信号对上下其他相邻信道UE的接收机干扰能力,若泄漏到邻近信道的功率过高,会增加对其他信道或其他系统的干扰(指定频率上使用RRC滤波器测量平均功率,与相邻频率上使用RRC滤波器测量的平均功率之比)
验证UE限制其发射信号对上下相邻超过4MHz的其他通讯系统的干扰能力。
(发射机生成的多余信号造成的影响,比如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互调产物和变频产物,但不包括带外辐射)
测试发射机抑制由天线进入的无用信号通过非线性器件而造成的影响,主要目的是验证UE发射机正常发射,且天线端口同时出现干扰信号时,UE发射机抑制由此产生的非线性产物的能力
验证UE能否产生足够精确的波形,避免超过指标要求的EVM增加本信道上行链路的发射误差。
此测试作为对EVM测试项的补充,主要验证UE发射信号中不同码道间的交叉干扰
过高的灵敏度会减少基站的覆盖距离
最大输入电平过低会导致UE在基站的近距离通讯效果变差
验证有相邻信道干扰信号时,接收机接收信号的质量,避免当有相邻信道的干扰信号时,影响到本信道的解调
验证带外的强信号干扰是否会阻塞接收机正常接收主信号
验证带外的强信号干扰是否会阻塞接收机正常接收主信号
验证接收机接收质量是否因为杂散响应而降低
验证一个或者多个干扰信号产生的交调信号对接收质量的影响
验证UE对接收机产生的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协议对此项并无规定,可以手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