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

合集下载

2006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2006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答案

HOCOOH HOHO +HHOHO COOHHO2006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B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C2.B 3D 4.D 5.B 6.D 7.B 8.C 9.C 10.C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可能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基有2个正确选项,只选1个且正确给2分,多选错选都给0分)11.A 12.BC 13.D 14.A 15.AB 16.B 17.D 18.D三、(本题共有2小题,共20分)19.(10分)(1)NH2OH+2O2-+H+==NO2+H2O2+H2O (2分)(2)5.000×10-3 mol·L-1(2分)(3)①2MnO4―+5H2O2+6H+==2Mn2++5O2↑+8H2O(2分)(或Cr2O72-+3H2O2+8H+===2Cr3++3O2↑+7H2O)②酸式滴定管(1分)、锥形瓶(1分)锥形瓶中溶液的紫红色(或橙黄色)是否褪去(2分)20.(8分)(1)0,,18(2分)(2)B中黑色逐渐变红色,C中有无色液体水生成。

(4分)(3)3CuO+2NH33Cu+N2+3H2O(2分)四、(本题共2小题,共20分)21.(14分)(1)CO2(或N2O)(2分),直线型(2分),[N=N=N]-或[N-N=N]-(2分)(2)HN2<HX(1分),HN2<HX(1分)(3)2AgN3===2Ag+3N2(2分)(4)正极:2H++2e-==H2(1分)负极:Cu-e-+Cl-==CuCl (1分)CuCl+Cl-===[CuCl2]-22.(6分)(1)(2分)(2)钙离子。

+2ClO-+CO2+H2O==CaCO3↓+2HClO(2分)(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分)五、(本题共2小题,共21分)23.(9分)(1)羧基、羟基、碳碳双键(3分)(2)HCOOH、CH3CH2OH (2分)(3)催化剂24.(12分)(1)HOCH 2CH 2Cl ,CH 2=CH-O-CH=CH 2 (4分)(2)CH 3-O-CH 2Cl ,CH 3CHOHCl (4分)(3) ①、③ (2分)(4)HOCH 2CH 2Cl+H 2O ————→HOCH 2CH 2OH+HCl (2分)或HOCH 2CH 2Cl+NaOH ————→HOCH 2CH 2OH+NaCl六、(本题共2小题,共19分)25.(12分)(1)3Cu 2O+14HNO 3==6Cu(NO 3)2+2NO ↑+7H 2O (2分)(2)0.025 mol (2分)(3)0.005 mol 0.005 mol (4分)(4)(0.015-x )mol (1分)(x -0.015)mol (1分)0.005<x <0.015(2分)26.(7分)(1)7Cl 2+14NaOH==NaClO+2NaClO 3+11NaCl+7H 2O (3分)(2)c (NaClO)=0.2 mol ·L -1;c (NaClO 3)=0.4 mol ·L -1;c (NaOH)=1.2 mol ·L -1;c (NaCl)=2.2 mol ·L -1;NaOH H 2O。

成果一览表

成果一览表

成果一览表论文成果:1“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应用”子课题中获优秀子课题一等奖。

课题组员刘欣、廖俊宁2 化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量化细则3:《有效培训新实践》(作者:刘欣)在刊物《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0期》发表4:《关于“二元方式”教学的思考》(作者: 吉仕怀)在刊物《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发表5:《拓展化学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者: 赵紫梨)在学报《吉首大学2008年第3期》发表6;《谈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作者: 吉仕怀)在2008年全国(中南片)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7:《浅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作者: 黄铁明)在2008年全国(中南片)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8:《浅谈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 黄铁明)在2007年全省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9:《例谈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 黄铁明)在湖南省2007年度化学教研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10:以不变应万变(作者: 王小平)11《谈化学教学中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作者何丽萍)在2009年文学界人文第一期发表12《关于200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第28(5)题的解析与思考》(作者吉仕怀李衍宏赵紫梨)在2010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第一期发表13 蒋晓明老师撰写的《高中化学竞赛培训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初探》在2009年度长沙市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14 吉仕怀老师撰写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色分析与备考复习策略探究》在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终期研究成果,荣获二等奖15 肖利辉老师撰写的《九年级化学上期教材几个实验的改进》在“第三届全国中学生理科实验教学及小学科学教研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6;《谈谈九年级化学上期教材几个实验的改进》(作者肖利辉)在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第3期发表17;肖利辉老师撰写的《浅谈团队合作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2007年度长沙市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18;肖利辉老师撰写的《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在2008年度长沙市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19;曹建华老师撰写的《中学化学CAI模式的初步探究》在2009年度长沙市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曹建华老师撰写的《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在2007年度长沙市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1;曹建华老师撰写的《玻璃仪器的洗涤》在2009年度长沙市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8;《化学教学中“二元方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单元组课题总结研究课成果1 吴政霞在2008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吴政霞所上的《铁盐与亚铁盐》在2008年全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特等奖3:王小平老师指导的吴政霞老师在2008年全国(中南片)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而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4:黄铁明老师指导的吴政霞老师在2008年全国(中南片)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而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5:黄铁明老师在2008年长沙市高考研讨会中展示《电化学专题复习》课荣获一等奖6:曹建华老师在2007年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所展示《二氧化碳.》课荣获一等奖7:李衍宏老师在2009年长沙市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8:刘斯仪老师在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第二届“迎国庆,庆校庆,展麓山人时代风采”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9: 吴政霞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所展示的新教材《苯》一课教案10: 王小平评吴政霞主讲的新教材《苯》一课的设计——奇思妙想学生竞赛成果1:黄铁明在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组织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表彰2:黄铁明在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学生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表彰3:赵紫梨在200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学生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表彰4:蒋晓明在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学生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表彰5:蒋小明老师在2008年荣获长沙市中学化学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6:李丰宇同学在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7:李翔宇同学在200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8:李翔宇同学在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第二名9:罗韬同学在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10:曾世荣等五位同学在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二等奖11:郭冠南同学在200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12:朱理智同学在200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13 :曾凡伟同学在200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二等奖14:颜惟成同学在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15:李果同学在201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16:刘乐成同学在201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17:王川奇同学在201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一等奖19:蒋小明同学在200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荣获二等奖20:刘心仪等十二位同学在长沙市化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1:蒋晓明老师获长沙市2008年中学化学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2:刘斯仪老师获长沙市2009年中学化学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课题与课堂研究成果。

2006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例析及思考 (1)

2006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例析及思考 (1)

(6)配合物的结构简、。
黧霉嬲裟2竞黪c√N
异构体),它们分别有一对
图:如图所示。它有一对
‘N\
图。 【答案】
B。
(1)BBr什PBr3+3H2=BP+6HBr(2)。一\
N\、.j^,,“,、≥c—N。
对映异构体(手性异构
体)。
1.3
√。、o
平面三角形B/奄r三角锥形(3)
(4)d萨÷、/磊={、/了x478pm_207
例1(第6题)潜在储氢材料——化合物A是 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形成的路易斯酸碱对,是乙烷
的等电子体,相对分子质量30.87,常温下为白色 晶体,稳定而无毒。刚刚融化的A缓慢释放氢气,
转变为化合物B(乙烯的等电子体)。B不稳定,
(1)A是用碳酸二甲酯和一水合肼在70℃下
万方数据
化学教学
2007年。第2期
宫 ,且,
【答案]

.,、.

¨
(1)H斟H√。、唧NH:(2)H,co—巷—ocH,
只有50%。填入的四个硼原子在空间的分布也成四
面体形。假如全部四面体空隙填入硼原子的话,化 学式就成B2P了,与实际不符合。至于硼原子和磷
+2H2NNH2・H20一H2NHN—c—_NHNH2+2CH30H+2H20
1.2
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情景和信息时。能通过敏
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类比推理能力,
的知识,一旦被猜出,感觉就很自信;而科学谜语 题的谜底,却是大多数学生未知的知识,所以,即
便得出了结果,也会觉得是难以把握。当然,也不 排除学习主动、肯钻研的学生已经有了该知识,但 绝不是一般的高中学生能够具备的知识,由于得出 的结论是新的知识.所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特别高。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2006年1月7日上海)第1题(9分)(评判分36分)1—1(共11分)A:Na2WO4;B:H2WO4或WO3·H2O;C:WO3(每个1分,合计3分)(1)4FeWO4(s)+8NaOH(l)+O2(g)== 4Na2WO4(l)+2Fe2O3(s)+4H2O(g)2MnWO4(s)+4NaOH(l)+O2(g)== 2Na2WO4(l)+2MnO2(s)+2H2O(g)(产物写成三氧化二锰或四氧化三锰也可)(2)Na2WO4(aq)+2HCl(aq)==H2WO4(s)+2NaCl(aq)(3)H2WO4(s)==WO3(s)+H2O(g)(每个方程式2分,未配平扣1分,不写物态不扣分,合计8分)1—2(共9分)[1] 2 WO3(s)+3C(石墨)==2W(s)+3CO2(g)(2分,未配平不得分)[2]反应在298.15K时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和标准自由能变化分别为:△Hφ= ∑ν△f H mφ= [2×0+3×(-393.51)-2×(-842.87)-3×0]=505.21kJ/mol (1.5分)△Sφ= ∑νS mφ= [2×32.64+3×213.64-2×75.90-3×5.74]=537.18J/(mol·K)(1.5分)△Gφ=△Hφ-T△Sφ=[505.21-298.15×537.18/1000]=345.05kJ/mol(2分)298.15K下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是正值,说明此反应不能在该温度下自发进行。

当温度T>[505.21×1000/537.18]=940.49K时,反应才在可能发生。

(2分)(方程式产物为CO,计算正确不扣分)1—3(共4分)因为钨的熔点很高,不容易转变为液态。

如果用碳做还原剂,混杂在金属中的碳不易除去,而且碳会在高温下和金属钨反应形成碳化钨(WC,W2C),不容易获得纯的金属钨。

中国化学会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及答案

中国化学会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及答案

● 竞赛时间3小时。

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

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1.008Zr Nb Mo Tc Ru Rh P d Ag Cd InSn Sb Te I Hf Ta W Re Os Ir P t Au Hg Tl P b Bi P o At Ac-Lr HLi BeB C N O F Na MgAl Si P Cl S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Rb Cs Fr Sr BaRaY LaLu -6.9419.01222.9924.31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210]126.979.9035.454.00320.1839.9583.80131.3[222]He Ne Ar Kr Xe Rn 相对原子质量Rf Db Sg Bh Hs Mt第1题(4分) 2006年3月有人预言,未知超重元素第126号元素有可能与氟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在复旦大学举行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在复旦大学举行

中国化学会通讯2005年度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获奖名单揭晓根据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奖励条例的要求,由中国化学会理事、各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推荐及本人申请,在相关专家的初审、复审后,经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向吕小兵等10名同志颁发2006年度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

获奖名单(按拼音字顺为序)如下:姓 名性别职 称专 业工作单位巢 晖男副教授无机化学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陈 淼女研究员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雷圣宾男副研究员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辉彪男博士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吕小兵男教授高分子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孙昭艳女助研高分子物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徐国宝男研究员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徐明华男副研究员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张红雨男教授化学生物山东理工大学周正洪男副教授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2005~2006年度 中国化学会 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获奖名单中国化学会 巴斯夫公司 青年知识创新奖 ,是中国化学会与巴斯夫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奖励项目,宗旨是鼓励中国青年化学科研工作者开拓创新的科学研究工作。

根据 中国化学会 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奖励条例的要求,由中国化学会理事、各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推荐及本人申请,在相关专家的初审、复审后,经中国化学会 巴斯夫公司 青年知识创新奖 评审委员会评审,决定向以下4名同志颁发2005~2006年度 中国化学会 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

获奖人姓名及单位如下:刘鸣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杨振忠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姚祝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张 希 清华大学化学系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在复旦大学举行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活动于1月5~11日在复旦大学举行。

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的32个代表队159名选手,以及各省学会代表、领队、观察员和指导教师共计350余人参加了冬令营活动。

2006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例析与思考

2006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例析与思考

中的部分试题展开了分析,并且对今后同一级别化学竞赛的辅导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化学竞赛特点思考跟往年的试题相比,2006年的试题在试卷长度、题目类型上基本稳定,在内容覆盖上主要涉及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知识等理论和常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知识点上仍然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当然涉及的知识水平是高于高中化学,大致与大学底年级课本相当,在能力上强调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从化学视角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考查。

但是,今年试题也稳中有变,第一次出现开放性的有机物合成题、突出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在题意表达上多处出现用英语或代号等。

今年的试题对今后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的辅导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 例析06年试题的特点1.1 继承了传统题型跟往年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一样,今年的试题仍有许多常规题型,体现“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命题意图。

1.1.1 科学谜语题这类题与我们平时的“猜谜”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

平时“猜谜”得出的谜底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一旦被猜出,感觉就很自信;而科学谜语题的谜底,却是大多数学生未知的知识,所以,即便得出了结果,也会觉得是难以把握。

当然,也不排除有学生已经有了该知识,但绝不是一般的高中学生能够具备的知识,只有学习主动、肯钻研的学生才有可能具备。

由于得出的结论是新的知识,所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特别高。

例1(第6 题)潜在储氢材料——化合物A 是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形成的路易斯酸碱对,是乙烷的等电子体,相对分子质量30.87,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稳定而无毒。

刚刚融化的A 缓慢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B(乙烯的等电子体)。

B 不稳定,易聚合成聚合物C(聚乙烯的等电子体)。

C 在155℃释放氢气转变为聚乙炔的等电子体,其中聚合度为3的化合物D 是苯的等电子体。

高于500℃时D 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E,E 有多种晶型。

(1)写出A、B、C、D、E 的化学式。

2006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

2006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安徽赛区)初赛试题......................一、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该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若该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1个的1分,选对2个的2分,选错1个,该题不得分。

1.下面化合物中,与莽草酸(不考虑立体化学)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2.从立方面心复晶胞中取一个三方素晶胞,则三方晶胞的体积是该立方面心复晶胞的A .1/2B .1/3C .1/4D .1/63.ClO 2为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其消毒效率是等物质的量的Cl 2的倍数是A .1B .1.5C .2D .2.54.心脏起搏器中使用的是Li ~I 2可充电电池,使用寿命约10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 - e = Li +B .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LiI 充电 放电 2Li+I 2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Li I +2e = 2Li + 2I - D.因LiI 在水中溶解度比在有机溶剂中大,故选用水溶液作电解质5.下面有机物中,有顺反异构的是A .CH 3CH 2CH(OH)CH 3B .C . (CH 3)2=CHC 2H 5D .CH 3CH=NOH6.科学家已确认,自然界还存在与C 60结构相似的N 60,关于N 60性质的预测正确的是A .N 60晶体是原子晶体B .N 60是N 2的同位素C .N 60没有C 60稳定,所以在撞击下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D .N 60中没有六元环,只有五元环7.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连二磷酸的同分异构体是 8.下列混合气体中,不能共存的是 A .CO 2和CO B .SO 2和SO 3 C .Xe 和O 2 D .NO 和NO 2 9.下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平均氧化数为 -1/4的化合物是 A .Na 2S 8 B .KO2 C .OsS 2 D .KC 8 O O O O ‖ ‖ ‖ ‖ A. HO -P -P -OH B. HO -P -O -P -OH ∣ ∣ ∣ ∣ H H HO OH O O O O ‖ ‖ ‖ ‖ C. H -P -O -P -H D. HO -P -O -P -H,它可由莽草酸经多步化学反应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题(4分)2006年3月有人预言,未知超重元素第126号元素有可能与氟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按元素周期系的已知规律,该元素应位于第周期,它未填满电子的能级应是,在该能级上有个电子,而这个能级总共可填充个电子。

第2题(5分)下列反应在100o C时能顺利进行:+I II2-1 给出两种产物的系统命名。

(4分)2-2 这两种产物互为下列哪一种异构体?(1分)A旋光异构体B立体异构体C非对映异构体D几何异构体第3题(8分)下面四张图是用计算机制作的在密闭容器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异构化反应X⇌Y 的进程图解。

图中的“◇”是X,“◆”是Y。

A B C D3-1 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填入物理量,下同);横坐标表示。

3-2 平衡常数K最小的图是。

3-3 平衡常数K最大的图是。

3-4 平衡常数K=1的图是。

第4题(7分)已探明我国锰矿储量占世界第三位,但富矿仅占6.4%,每年尚需进口大量锰矿石。

有人设计了把我国的菱锰矿(贫矿)转化为高品位“菱锰矿砂”的绿色工艺。

该工艺首先将矿砂与硫酸铵一起焙烧,较佳条件是:投料比m[(NH4)2SO4]/m[MnCO3]=1.5;焙烧温度450o C;焙烧时间1.5 小时。

4-1 写出焙烧反应方程式:4-2 其次,将焙烧产物转化为高品位的“菱锰矿砂”,写出反应方程式:4-3 若焙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将导致什么结果?4-4 从物料平衡角度看,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添加(NH4)2SO4?说明理由。

第5题(6分)配制KI(0.100mol·L-1)–I2的水溶液,用0.10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测得c(I2)=4.85×10-3 mol·L-1。

量取50.0mL KI-I2溶液和50.0mL CCl4置于分液漏斗中振荡达平衡,分液后测知CCl4相中c(I2)=2.60×10-3mol·L-1。

已知实验温度下CCl4从水溶液中萃取I2的分配比为85 : 1。

求水溶液中I2+I¯=I¯3的平衡常数。

第 6 题(9分)潜在储氢材料——化合物 A 是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形成的路易斯酸碱对,是乙烷的等电子体,相对分子质量30.87,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稳定而无毒。

刚刚融化的 A 缓慢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B (乙烯的等电子体)。

B 不稳定,易聚合成聚合物C(聚乙烯的等电子体)。

C 在155o C释放氢气转变为聚乙炔的等电子体,其中聚合度为3的化合物D 是苯的等电子体。

高于500o C时D 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E,E 有多种晶型。

6-1 写出A、B、C、D、E 的化学式。

6-2 化合物A 转变为E 各步释放的氢所占的质量分数以及总共释放的氢气所占的质量分数多大?6-3 为使A 再生,有人设计了化合物D 在水蒸气存在下与甲烷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7题(11分)化合物A是近十年开始采用的锅炉水添加剂。

A的相对分子质量90.10,可形成无色晶体,能除去锅炉水中溶解氧,并可使锅炉壁钝化。

7-1 A是用碳酸二甲酯和一水合肼在70o C下合成的,收率80%。

画出A的结构式。

7-2 写出合成A的反应方程式。

7-3 低于135o C时,A直接与溶解氧反应,生成三种产物。

写出化学方程式。

7-4 高于135o C时,A先发生水解,水解产物再与氧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7-5 化合物A能使锅炉壁钝化是基于它能将氧化铁转化为致密的四氧化三铁。

写出化学方程式。

7-6 化合物A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例如[Mn(A)3]2+。

结构分析证实该配合物中的A和游离态的A相比,分子中原本等长的两个键不再等长。

画出这种配合物的结构简图(氢原子不需画出),讨论异构现象。

第8 题(9分)超硬材料氮化铂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它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合成的(50GPa、2000K)。

由于相对于铂,氮原子的电子太少,衍射强度太弱,单靠X-射线衍射实验难以确定氮化铂晶体中氮原子数和原子坐标,2004年以来,先后提出过氮化铂的晶体结构有闪锌矿型、岩盐型(NaCl)和萤石型,2006年4月11日又有人认为氮化铂的晶胞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白球表示氮原子,为便于观察,该图省略了一些氮原子)。

结构分析证实,氮是四配位的,而铂是六配位的;Pt—N键长均为209.6pm,N—N键长均为142.0 pm(对比:N2分子的键长为110.0pm)。

备用图8-1 氮化铂的上述四种立方晶体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8-2 分别给出上述四种氮化铂结构的化学式。

8-3 试在图上挑选一个氮原子,不添加原子,用粗线画出所选氮原子的配位多面体。

8-4 请在本题的附图上添加六个氮原子(添加的氮请尽可能靠前)。

第9题(10分)环磷酰胺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国内学者近年打破常规,合成了类似化合物,其毒性比环磷酰胺小,若形成新药,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其中有一个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完成反应,写出试剂或中间体的结构。

CH3O2N NH22A NBS B H2O3C H2OEO2N N POON CH2CH2ClHNCH3HNF HCl G注:NBS 即N-溴代丁二酰亚胺第10题(10分)以氯苯为起始原料,用最佳方法合成1-溴-3-氯苯(各个步骤)。

第11题(11分)磷化硼是一种受到高度关注的耐磨涂料,它可用作金属的表面保护层。

磷化硼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氢气中高温反应合成。

11-1.写出合成磷化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1-2.分别画出三溴化硼分子和三溴化磷分子的结构。

11-3.磷化硼晶体中磷原子作立方最密堆积,硼原子填入四面体空隙中。

画出磷化硼的正当晶胞示意图。

11-4.已知磷化硼的晶胞参数a = 478 pm,计算晶体中硼原子和磷原子的核间距(d B-P)。

11-5.画出磷化硼正当晶胞沿着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用实线圆圈表示P原子的投影,用虚线圆圈表示B原子的投影)。

第12题(10分) 有人设计了如下甲醇(methanol) 合成工艺:其中,①为甲烷气源,压强250.0kPa,温度25o C,流速55.0 m3﹒s-1。

②为水蒸气源,压强200.0kPa,温度150o C,流速150.0 m3﹒s-1。

合成气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管路③进入25o C的冷凝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⑤流出。

在B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⑥进入25o C的冷凝器,甲醇冷凝后经管路⑦流出,其密度为0.791g﹒mL-1。

12-1. 分别写出在步骤A和步骤B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H4(g)+H2O(g)=CO(g)+3H2(g) (1分)CO(g)+2H2(g)=CH3OH(g) (1分)12-2. 假定:所有气体皆为理想气体,在步骤A和B中完全转化,气液在冷凝器中完全分离,计算经步骤A和步骤B后,在一秒钟内剩余物的量。

n(CH4)=(250.0×103×55.0)/(8.314×298) =5.55×103(mol)n [H2O(g)]=(200.0×103×150.0)/(8.314×423) =8.53×103(mol)经步骤A后在③中过量的H2O(g)=(8.53×103-5.55×103) mol =2.98×103 mol (1 分)在步骤A中生成的CO和H2的摩尔比为1:3,而在步骤B中消耗的CO和H2的摩尔比为1:2,故经步骤B后剩余的H2为5.55×103mol (1 分)12-3. 实际上,在步骤B中CO的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二。

计算在管路⑥中CO、H2和CH3OH的分压(总压强为10.0 MPa )。

n T = n (CO)+n (H 2)+n (CH 3OH)={5.55×103×1/3+(16.65×103-5.55×103×2/3×2) +5.55×103×2/3}mol= 14.8×103mol (1 分) p (i)= p T ×n i /n Tp (CO) =10.0 MPa ×(5.55×103×1/3/(14.8×103)) = 1.25 MPa (1分) p (H 2) =10.0 MPa ×(9.25×103/(14.8×103)) =6.25 MPa ( 1分) p (CH 3OH) =10.0 MPa ×(5.55×103×2/3/(14.8×103)) = 2.50 MPa ( 1分)12-4. 当甲醇反应器足够大,反应达到平衡,管路⑥中的各气体的分压服从方程()()()2223H CO ΟΗCH p p p p K ⨯⨯=P 式中p 0=0.100 MPa, 计算平衡常数K p 。

K p =2.50×(0.100)2/(1.25×6.252) = 5.12×10-4 ( 2分)1.答案:八 5g 6 18(各1分) 2-1 若不把氘视为取代基,则I :(7S ,3Z ,5Z )-3-甲基-7-氘代-3,5-辛二烯 II :(7R ,3E ,5Z )-3-甲基-7-氘代-3,5-辛二烯(2分)或 若把氘视为取代基,则I :(2S ,3Z ,5Z )-2-氘代-6-甲基-3,5-辛二烯 II :(2R ,3Z ,5E )-2-氘代-6-甲基-3,5-辛二烯(2分)2-2B (立体异构体) (1分)答案:3-1 X 和Y 的摩尔百分数(或答:物质的量的分数或物质的量的百分数);时间,分(或答:以分为单位的反应进程) (2分) 3-2 A (2分) 3-3 B (2分) 3-4 C (2分)4-1 (NH 4)2SO 4+MnCO 3=MnSO 4+2NH 3↑+CO 2↑+H 2O↑ (1分) 4-2 MnSO 4+2NH 3+CO 2+H 2O = (NH 4)2SO 4+MnCO 3↓ (2分)4-3 MnSO 4,MnCO 3分解生成高价锰的氧化物而导致锰浸出率下降。

(2分)4-4 不需加。

开始投料时(NH 4)2SO 4(132g ﹒mol -1)过量(MnCO 3,115 g ﹒mol -1),反应生成的NH 3、CO 2以及(NH 4)2SO 4可循环利用。

(2分) 5设萃取平衡时,水溶液中c (I 2)为x c (I 2,CCl 4)/c (I 2,H 2O)=2.60x 10-3 mol·L -1/x =85 x =2.60x 10-3 mol·L -1/85=3.06×10-5 mol·L -1 (2分) 水溶液中 I 2 +I ¯ = I 3¯ 平衡浓度(mol·L -1):I 2:3.06×10-5 ; I ¯ : 0.100-2.22×10-3=0.098 (1分) (1分)I ¯3: (4.85-2.60)×10-3-3.06×10-5=2.22×10-3 (1分) K =2.22×10-3 mol·L -1/(0.098 mol·L -1×3.06×10-5 mol·L -1)=7.4×102 L·mol -1(不写单位不扣分)(1分)6-1 A H 3B:NH 3(或 BNH 6) B H 2B=NH 2(或 BNH 4) C —H 2B-NH 2—nD B 3N 3H 6E BN (5分) 6-2 A →B 2.016/30.87 = 6.531 %(或0.06531) B →D 2.016/28.85 = 6.988 % (或0.06988)D →E 6.048/26.84 = 22.5 %(或0.225) A →E 6.048/30.87 = 19.59 % (或0.1959) (2分) 6-3 3 CH 4 + 2(HBNH)3 + 6 H 2O = 3 CO 2 + 6 H 3BNH 3 (2分) 7-1OC N H 2N N NH 2HH 注:C-N-N 角必须不是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