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一、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110年。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1-2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思考探究】1.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思考探究】2.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1)19世纪40-60年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年代-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主学习】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探究”第3-6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思考探究】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有何本质区别?「教师点拨」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本质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思考探究】4.根据教材编排,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为标准,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教师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7、1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1937、7七七事变前夕抗日战争时期:1937、七七事变爆发-1945、9日本投降解放战争时期:1945、抗战胜利后-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另外要注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临时政府迁都北京-1928年底东北易帜【思考探究】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有过两次合作。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一)最近,胡绳同志在对《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表示祝贺时重提一个建议:“把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视为一个整体,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

这样,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有头有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史’,不需要在说到1840-1949年的历史时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历史’。

”胡绳同志这个建议非常重要。

事实上早在50年代,如荣孟源、李新、刘大年等,就讲过这个意见。

但是由于那时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意见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在中国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概念,至今仍有很不相同的认识。

一般来说,是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而把由此上溯到鸦片战争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

大学历史系一般以1919年为界限,分设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学生们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知识,大约以此为依据。

十几年前,史学界成立了一个学术团体叫中国现代史学会,聚集在它周围的大多是以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起点的学者。

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在哪里?学者们的意见可能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把1949年后的某一时期也算在内。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以及通俗读物,大多数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下限;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绝大多数以1919年为上限,有的则起于辛亥革命(台湾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都以辛亥革命为上限)。

有一派学者有不同见解。

他们认为,应该把1840-1949年这个时期的历史都称作中国近代史。

明确中国近代史这一概念的科学定义,其理论依据在于,要阐明中国近代史所涵盖的那个社会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他们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在清朝的道光年间,在那以前,中国是一个与外部世界来往不多的、独立发展的封建社会。

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国家地位和主权受到很大损害,而且随着此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种损害变得越来越巨大。

钱昌明:中国近、现代史划界应是1949年

钱昌明:中国近、现代史划界应是1949年

钱昌明:中国近、现代史划界应是1949年——兼与郭松民同志商榷日前,在“乌有网刊”、“红歌会网”上看了郭松民同志的文章:《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分界线应该定在1953年!》(下称“郭文”)。

笔者就史论史,提出如下三点商榷。

第一点,胡绳是“1919年分期说”还是“1949年分期说”?郭文写道:“1954年,胡绳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引起了近代史学界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文章中,胡绳非常明确地把近代史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也就是说,以五四运动为分野,在此之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为近代史;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取代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此后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为中国现代史。

“胡绳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

“从这时开始,中国历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据此,郭认定胡绳的观点是“1919年分期说”。

不错,胡绳是新中国的史学权威。

他在1954年提出“以1919年”为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分期主张,确实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同。

但后来他自己改变了观点,又否定了“1919年分期说”,认同并采用了“1949年分期说”。

郭文只讲了他的“头”,未讲他的“尾”。

看来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胡绳于1980年出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上册的“序言”中,白纸黑字明白地写着:“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历史。

虽然多年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历史为中国近代史,但是早已有人建议,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而把中国民主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以后,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超过三十年的时候,按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看来是更加适当的。

中国历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中国历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怎样划分?(一)目前比较通行的是夏商周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古代史;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为中国现代史。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二)扩展资料: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历史(炎黄文明)划分为十个纪:炎黄、虞夏、商周、齐楚、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

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分期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的历史应如何细分为若干阶段、若干时期的问题。

本文中对这个问题的建议是把中国近代史分成七个阶段:在太平天国起义发动前为第一个阶段,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为第二个阶段,此后直到中日战争为第三个阶段,中日战争后到义和团起义与八国联军之役为第四个阶段,第五个阶段是同盟会成立前的几年,由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是第六个阶段,最后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间就是第七个阶段。

为什么要进行分期?为什么要这样分期?以下将提出一些说明。

这些说明和这个建议本身是否恰当,都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问题的提出我所看到的较早出版的一部近代历史教科书(李泰芬:《新著中国近百年史》,1924年)把辛亥革命以前的历史按照皇位的更迭而分成“道光时代”、“咸丰时代”、“同治时代”等,对于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也同样依照北洋军阀的当权者的更换来划分时期。

——当然,这样的分期是毫无意义的,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也有别的书用另外的办法来分期。

例如有一种旧的教科书(孟世杰:《中国最近世史》,1926年)把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前称为“积弱时期”,把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称为“变政时期”,而把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共和时期”。

这种分期方法也是不足取的。

这样地划分时期,并没有反映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本质的东西。

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和方法不能正确地说明近代历史,往往只是看到历史发展中某一片面,而忽略了许多带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现象。

例如上述的那种把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前的时期称为“积弱时期”的看法,很分明地,是把发生于这一期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成长等看做是不关重要的事情。

许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包括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历史的书在内)放弃了分期的办法。

它们逐一地叙述中国近代史中的若干突出的主要大事件,而在叙述每一大事时,附带述及与之有关的前后各方面的事情。

这种叙述方法大致上可说是类似于“纪事本末体”的方法。

中国现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区别

中国现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区别

中国现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区别中国现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区别中国近代史一般认为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现代史则是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中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1949到1956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1949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被打开国门。

中国人民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社会民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中国现代史是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了,两大历史任务中的第二个还要完成。

我们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代时我们是半殖民地,现代史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知道这个阶段2022年过完了怎么算)中国近代史综述综述:此时期是从1840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保持稳定,仅仅有而处字面上的变动。

分别是:第一章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改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是怎么划分的?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是怎么划分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都是古代史,社会性质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 ,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界点,标志着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代史 ,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这标志着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可以继续划分:
1919年-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7年-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或叫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为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1949年,为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当代史 ,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自此中国人民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0日/第007版
理论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准确地说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

换言之,究竟是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还是以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数十年来,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没有明确区分,也就是说没有形成有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概念。

那时候的学者基本上认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是同一个含义。

这种状况明显地说明了那时候中国近代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1954年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引起了近代史学者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

1957年,《历史研究》编辑部汇集了3年来学者们的讨论文章予以出版。

这次讨论,对于中国近代史学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这次讨论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所谓中国近代史,胡绳的文章非常明确地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

这一主张在这次讨论中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

从这时开始,中国历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此后,学术界往往把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而把1919年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这段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

换句话说,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

当时学术界虽然有这样的认识,但也有许多学者明确表达过不同意见。

范文澜、刘大年、荣孟源、李新、林敦奎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来划分历史时期。

根据这种观点,1840—1949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范文澜是这一主张的最初提出者。

他于1947年在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前言和目录,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划作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无论是教学、研究或者撰著中国近代历史,都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的。

这是那时的时代条件使然。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又一次出现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坚持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界线的学者,主要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为根据。

他们为了突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坚持主张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19年。

但是,这种主张忽视了以社会性质作为区别历史分期标志的意见,忽视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区别只是领导力量的不同、革命前途的不同。

因此,主张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赓续20世纪50年代的主张,再次明确宣布以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作为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对象。

李侃、陈旭麓、胡绳、张海鹏等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共识。

人们可以看到,1998年以前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通史类性质的学术著作、
教科书以及通俗读物,几乎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下限;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几乎都以1919年为上限。

1999年以来,已经有数种中国近代史著作采用了1840—1949年的分期方式。

它们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999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这是为中国警察写的一本简明中国近代史;辽宁大学董守义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教程》上下册,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200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10卷本,200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该书编写组集体编写,首席专家是沙健孙、马敏、张建国、龚书铎、李捷。

该书开篇的第一句就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已经写进了大学教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在分期问题上还会有不同看法,但应该不会成为主流认识了。


目前,虽然近代史学界已基本上统一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认识,但是在近代史学界内外也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

比如,2008年4月光明日报发表的《三字经》修订版前言,坚持1919年是中国现代史开始的传统说法。

不久前报载,一本大陆学者编撰的《中国近代史》在台湾出版。

报道中引用该书作者的话说:“关于中国近代史,两岸在许多问题上认识并不一致。

如在最基本的历史分期上,台湾学界把从1840年到1949年的历史作为近代史,而大陆近代史一般断限在1919年,1919年至1949年为现代史。

”大陆学者编撰的《中国近代史》在台湾出版,当然是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中值得关注的好事。

但是,报道中关于海峡两岸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或称断限)的说法则是完全错误的,既不符合台湾学术界的现实,也不符合大陆学术界的现实。

从台湾学术界来说,不可能把1949年作为近代史的下限。

这是常识,不需要多加解释。

从大陆学术界来说,把近代史断限1919年,基本上是1998年以前的事,1998年以后一般不作这样的断限。

也许该书的作者还是坚持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断限。

总结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受侵略、受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标志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这就是说,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终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端。

因此,应该将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

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

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

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

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明确中国近代史包括了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是时代前进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学者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全部近代中国历史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成熟的表现。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取得的重要成就,值得充分肯定。

希望这个认识能够为学术界的朋友们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