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
临床中药学 驱虫药PPT课件

第34页/共39页
鹤草芽 《中华医学杂志》
【用法用量】 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使用注意】 不宜入煎剂,因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
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 饮茶。
第18页/共39页
苦楝皮 《名医别录》
第19页/共39页
苦楝皮
[来源]为楝科植 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和楝
Melia
azedarach L.的 树皮及根皮。
第28页/共39页
榧子 《名医别录》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熟嚼服,一次用15g。
【使用注意】 入煎服宜生用。大便溏薄,肺热咳嗽者不宜用。服榧子时,不宜食绿豆,以免影响疗效。
第29页/共39页
南瓜子 《现代实用中药学》
第30页/共39页
南瓜子 《现代实用中药学》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
【性能】苦、涩,凉。归小肠、大肠经。 【功效】驱绦虫。
第33页/共39页
鹤草本品善驱绦虫,对多种绦虫都有作用,并有泻下作用,
有利于虫体排出,为治绦虫病的新药。单用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 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临床上有仙鹤草芽浸 膏,鹤草酚胶囊及鹤草酚的衍生物等多种制剂,治疗绦虫病效果显 著。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Poiret 的种子。
中药学 驱虫药护理课件

中药驱虫药的配伍禁忌
十八反
指某些中药配伍后会产生剧烈的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应避免配伍 。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
十九畏
指某些中药配伍后会产生降低药效 、抵消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应避免配伍。如硫磺畏朴硝、水 银畏砒霜等。
妊娠禁忌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胎儿或引起流产 的副作用,孕妇应避免使用。如红 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科 学依据。
中药驱虫药的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药物研发
利用基因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开 发针对特定寄生虫的新型草药药物。
临床应用拓展
扩大中药驱虫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包 括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和预防性治 疗。
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
进一步揭示草药成分与寄生虫相互作 用的具体机制,提高药物疗效。
驱蛲虫的中药护理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利用中药治疗蛲虫病需注意药物选择和护理措施,以降低 复发率。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对蛲虫病,中药治疗多采用具有杀虫、止痒功效的药物 ,如百部、苦参等。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病情 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药量和护理措施。护理方面,需注 意保持患者卫生,特别是肛门周围清洁干燥;同时避免与 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物品,以防交叉感染。在饮食方面 ,需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03
中药驱虫药的配伍与禁忌
中药驱虫药的配伍原则
针对不同虫病选择适宜药物
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病,选择具有杀虫、驱虫、麻痹或缓和症状的 药物。
药物配伍应相辅相成
选择能够增强药效、减轻不良反应的中药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避免药性冲突和毒性反应
在配伍过程中,应避免药物间产生化学反应或药性冲突,以免降低 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学实验课-驱虫药

驱Hale Waihona Puke 药驱虫药概述01 02
定义
凡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 称为驱虫药
功效
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蛔虫、绦虫、钩虫、蛲虫 等)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见腹痛、腹胀、厌食 或善饥多食、面黄、消瘦等。
LOGO
使君子
功效
杀虫消积。
用法用量
煎服,9-12g,捣碎; 取仁炒香嚼服,6-9g。 小儿每岁1-1.5粒,1日 总量不超过20粒。
槟榔
功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驱绦虫 、姜片虫30-60g。
LOGO
来源
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饮片性状鉴别
为类圆形薄片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呈棕、 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周边淡黄棕色或红 棕色。质坚脆易碎。气微,味涩,微苦。
LOGO
来源
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植物使君子的 干燥成熟果实
饮片性状鉴别
果实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偶有4-9棱,长2.5-4cm, 直径约2cm,表面黑褐色至紫褐色,平滑,微具光泽,先端狭 尖,基部钝圆,有明显圆形的果梗痕;质坚硬,横切面多呈五 角星形,棱角外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种子长椭圆形或 纺锤形,长约2cm,直径约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 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断面 有裂纹。气微香,味微甜。以个大、表面具紫褐色光泽、仁饱 满、色黄白者为佳。
中药药理 二十二章 驱虫药

切断维能抑制虫体的糖原分解,对虫体细胞的无氧和有氧代 谢均有显著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从而切断维持生命的能量供 给而杀虫。
驱虫药宜空腹服用,使药物与
虫体充分接触,驱虫效力更加;
也可配伍泻下药,促虫体、虫
卵的排出。
简述驱虫药使君子、槟榔、南
瓜子、苦楝皮、鹤草芽、雷丸 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
第二十二章 驱虫药
凡以驱除或抑杀人体寄生 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 驱虫药。
本类药多具毒性; 入脾、胃、大肠经。
不同驱虫药驱虫作用环节
一、 麻痹虫体 二、 兴奋虫体
三、 杀死虫体 四、 抑制虫体细胞代谢
麻痹虫体
使虫体瘫痪,弛缓伸长而将全虫驱出。 使君子仁提取水溶性成分可使蛔虫头
麻痹,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
杀死虫体
使虫体痉挛致死,或使虫体溶解、破坏而死亡。 部分驱虫药高浓度时能直接杀死虫体,如苦楝根皮煎剂、槟 郎片煎剂高浓度杀死钩虫; 鹤草芽中的鹤草酚能迅速穿透绦虫体壁,使虫体痉挛致死; 雷丸中含有雷丸素,是一种蛋白溶解酶,可使虫体节片溶解、 破坏而死亡,用药后在粪便中看不到全虫。
抑制虫体细胞代谢
槟郎所含的槟榔碱能麻痹绦虫神经系
统,使虫体瘫痪,弛缓伸长而将全虫 驱出;
南瓜子氨酸是南瓜子中的有效成分,
对绦虫的关节、未成熟节段和成熟节 段均有麻痹作用,常见整条绦虫排出。
兴奋虫体
使虫体兴奋,导致肌肉痉挛性收缩,使之不能附着于肠壁而 随粪便排出。 苦楝皮的有效成分川楝素可兴奋蛔虫头部神经环,导致肌肉 痉挛性收缩,使之不能附着于肠壁而随粪便排出。
中药学驱虫药

中药学驱虫药凡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蛔虫、绦虫、钩虫、蛲虫等)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见腹痛、腹胀、厌食或善饥多食、面黄、消瘦等。
可以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药物。
服用驱虫药可麻痹或杀死虫体,使虫排出体外,能得到根本治愈。
对于体虚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驱虫时一般在空腹时服用,以便使药物与虫体易于接触,更好的发挥驱虫效果。
常配伍泻下药,促虫排出。
部分驱虫药毒性较大,孕妇慎用。
常用的驱虫药有苦楝皮、使君子、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
药理(1)驱蛔虫作用:苦楝皮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猪蛔首有麻痹作用,其有效成分川楝素的作用比苦楝皮浸膏强。
不同浓度的川楝素对猎蛔首的作用随浓度递增而呈轻度、中度至完全抑制,然后可逐渐恢复活动。
对整体猪蛔,川楝素在高浓度时呈现麻痹,低浓度对猪蛔虫有明显兴奋作用,出现剧烈收缩,能扰乱虫体能量代谢,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排出体外。
川楝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蛔虫头部神经环。
川楝素给猴口服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较快,分布广,消除慢,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胆、肝和十二指肠最高,脾、肾次之,在脑内各部分呈均匀分布,但浓度低。
多次重复给药有蓄积性。
使君子煎剂、乙醇提取物能抑制猪蛔虫。
使君子仁提取物水溶部分对猪蛔首有麻痹作用。
使君子驱虫作用与其浸膏经发酵除去糖质、灰分、草酸钾无关,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具较高的驱虫效力。
使君子高浓度对蛔虫先兴奋后麻痹,此种兴奋作用亦为驱虫效果的原因之一。
(2)驱绦虫作用:槟榔碱为槟榔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绦虫全虫各部都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则仅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麻痹,孕卵节片(中后段)也受影响变软,但不全瘫痪,效果较差。
槟榔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均有很强的麻痹作用。
南瓜子煎剂及其提出液使牛肉绦虫中后段节片变薄变宽,节片的中部凹陷,呈麻痹状态,头及未成熟的节片活动自如。
用L一过氯酸南瓜子氨酸及合成的dl-氢溴酸南瓜子氨酸治疗绦虫病犬,均能驱虫。
《中药学》学习笔记:驱虫药之槟榔和苦楝皮

中药学》学习笔记:驱虫药之槟榔和苦楝皮槟榔《名医别录》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 的干燥成熟种子。
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即大腹皮),取出种子,切片或捣碎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1.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对绦虫、钩虫、蛲虫、蛔虫、姜片虫、鞭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
尤长于驱杀绦虫,常与南瓜子同用。
合牵牛子制成片剂,治姜片虫病有良效。
用治蛔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
2.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本品消食积兼能行气滞,饮食积滞而兼泻痢不爽者宜之。
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肿痛。
治水肿,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
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鸡鸣散。
此外,本品能截疟,与常山同用可治疟疾,能降低常山的毒副作用法用量】煎服,6~15 g ;单用大剂量60~120 g【处方用名】槟榔、大槟榔、大腹子(晒干,打碎用)治寸白虫:槟榔二七枚.治下筛.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 (《千金要方》)治小儿寸白虫久不愈:槟榔二枚(为末)猪牙皂角三梃(烧)苦楝子五枚(为末).上件药同研为散.每服空心煎苦楝根皮汤调下半钱.(《圣惠方》槟榔散)《本草新编》:槟榔,味辛、苦,气温,降,阴中阳也,无毒。
入脾、胃、大肠、肺四经。
消水谷,除痰癖,止心痛,杀三虫,治后重如神,坠诸气极下,专破滞气下行。
若服之过多,反泻胸中至高之气。
善消瘴气,两粤人至今噬之如始。
古人疑其耗损真气,劝人调胃,而戒食槟榔。
此亦有见之言,然而非通论也。
岭南烟瘴之地,其蛇虫毒瓦斯,借炎蒸势氛,吞吐于山巅水溪,而山岚水瘴之气,合而侵人,有立时而饱闷晕眩者。
非槟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
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
槟榔感天地至正之气,即生于两粤之间,原所以救两粤之人也。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驱虫药(有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驱虫药(有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槟榔与南瓜子配伍主要用治A、绦虫病B、疥癣,湿疮C、蛔虫病D、疟疾E、小儿疳积2、不能大量服用,又忌热茶的药物是A、苦楝皮B、槟榔C、南瓜子D、使君子E、鹤草芽3、外用能杀灭皮肤寄生虫及抑制致病真菌的是A、槟榔B、苦楝皮C、贯众D、雷丸E、使君子4、治疗疟疾久发不止,宜选用A、柴胡配槟榔B、苦楝皮配常山C、柴胡配茵陈D、槟榔配常山E、槟榔配贯众5、驱虫病患者在发热或腹痛较剧时,宜A、先清热或止痛,待缓解后再驱虫B、只给予清热药或止痛药即可C、先驱虫,再清热或止痛D、驱虫的同时清热或止痛E、只给予驱虫药即可6、贯众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疟疾寒热B、血热衄血C、痄腮D、钩虫病E、风热感冒7、使君子的功效是A、杀虫祛痰B、杀虫消积C、杀虫疗癣D、杀虫利水E、杀虫止血8、既杀虫,又疗癣的是A、苦楝皮B、香加皮C、地骨皮D、桑白皮E、合欢皮9、既善杀虫消积,又能行气利水的是A、槟榔B、香加皮C、苦楝皮D、使君子E、南瓜子皮10、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时槟榔须用至A、150gB、60~120gC、30~60gD、10~20gE、6~15g11、绦虫、姜片虫患者应选用的中药是A、贯众B、槟榔C、鹤草芽D、南瓜子E、苦楝皮12、既为治蛔虫病之佳品,又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的中药的是A、使君子B、苦楝皮C、贯众D、雷丸E、槟榔13、对于患虫病兼体虚者的治疗原则是A、只驱虫不补虚B、先驱虫再补虚C、先补虚后驱虫或补虚驱虫兼施D、不宜驱虫E、只补虚不驱虫14、驱虫药的主要作用是A、清热解毒B、凉血止血C、行气利水D、驱虫或杀虫E、燥湿杀虫15、凡以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A、理气药B、驱虫药C、温里药D、拔毒消肿敛疮药E、杀虫燥湿止痒药二、配伍选择题1、A.15~30gB.30~60gC.1~3gD.3~6gE.6~15g<1> 、单用槟榔驱绦虫的成人一日用量是A、B、C、D、E、<2> 、苦楝皮驱蛔虫的成人一日用量是A、B、C、D、2、A.使君子B.南瓜子C.鹤草芽D.雷丸E.贯众<1> 、宜早晨空腹服的驱虫药是A、B、C、D、E、<2> 、宜饭后用温开水调服的驱虫药是A、B、C、D、E、<3> 、清热解毒宜生用的驱虫药是A、B、C、E、<4> 、宜连壳或去壳研细粉冷开水调服的驱虫药是A、B、C、D、E、3、A.蛔虫B.蛲虫C.绦虫D.钩虫E.阴道滴虫<1> 、槟榔善杀A、B、C、D、E、<2> 、仙鹤草可杀A、B、D、E、4、A.1~3gB.3~6gC.6~15gD.15~30gE.30~60g<1> 、槟榔单用驱绦虫的成人一日用量是A、B、C、D、E、<2> 、苦楝皮驱蛔虫成人一日用量是A、B、C、D、E、三、多项选择题1、贯众的主治病证有A、血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B、食积气滞之腹胀、便秘,泻痢里急后重C、钩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D、风热感冒,瘟毒斑疹,痄腮E、预防麻疹、流感、流脑2、榧子的主治病证有A、虫积腹痛B、肠燥便秘C、风热感冒D、肺燥咳嗽E、食积气滞3、使君子的在使用中应注意的是A、小儿不宜用B、应炒香嚼服C、不宜超量服用D、服药时忌饮茶E、小儿每岁每日1~ 1.5粒,总量不超过20粒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槟榔、南瓜子,均为驱绦虫良药,对蛔虫也有效。
2015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速记口诀记忆汇总(驱虫药)

9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消食药)
10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驱虫药)
11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止血药)
12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活血化瘀药)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止咳化痰平喘药)
14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安神药)
3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泻下药)
4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祛风湿药)
5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芳香化湿药)
6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利水湿药)
7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温里药)
8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行气药)
2015年执业药师大纲发生很大的变化,中药专业知识一包含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六个部分;每个部分记忆都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药学的记忆技巧。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速记口诀汇总(目录)
1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解表药)
2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清热解毒药)
15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平肝药)
16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补虚药)
17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收涩药)
18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外用药)
10、驱虫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章驱虫药【学习要求】1.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
3.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
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
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
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
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
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
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
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
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二、功效与主治驱虫。
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
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
如皮肤瘙痒,风团块等。
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
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
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
三、性能特点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
因主治肠道寄生虫,故其归经以大肠及脾胃为主。
部分药物为有毒之品。
偏温、偏寒都是通过兼有功效反映出来的,与驱虫无关。
四、配伍应用寒热虚实可考虑,但无意义。
有寒热虚实可先改善后驱虫,或先驱虫后改善。
关键的是配伍泻下药不能少。
为了助驱虫,还有利于排除肠道残存的驱虫药,避免人体受伤害。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员体质强弱、证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恰当的药物;服用驱虫药后,常配伍泻下药以促进虫体及残存驱虫药的排除;治虫证一般宜单用驱虫药,其力专效佳;亦可适当配伍,如有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者,配伍补益脾胃药;体质虚弱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五、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
2.应用毒性较大的驱虫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同时孕妇、年老体弱者亦当慎用。
3.蛔虫串动而腹痛剧烈者,不要驱虫,通常以安虫为主,避免引起胆蛔虫,有的把小肠穿透,所以在腹痛剧烈时、发烧时,要先安虫,后驱虫。
4.对发热患者,亦宜先治其发热,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使用驱虫药物。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驱虫药。
本类药物多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有驱除或杀灭作用。
故驱虫药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有其特殊的表现,但也有共性。
早期多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久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在检查大便时才发现。
使用本类药物时,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患者体质的强弱而选用适当的驱虫药,并配伍相应的药物。
如有积滞者,当与消食药同用;脾胃虚弱者,当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体质虚弱者,当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为促进虫体的排出,一般须配伍泻下药同用。
驱虫药一般空腹服用。
发热、腹痛时暂不使用。
驱虫药多伤人正气,有些药具有毒性,对脾胃素亏,年老体弱及孕妇当慎用,并注意剂量、剂型和用法。
1.驱虫药的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即驱虫或杀虫)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肠道寄生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2.驱虫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类药均可驱虫,能主治肠道寄生虫证。
该证多因虫积于内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夺食营养,耗伤气血;或排泄有害之物,伤害机体。
故常见患者绕脐腹痛,不思纳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内、鼻中瘙痒;久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多种症状。
其证较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只有查验大便时才因发现虫卵等而确定。
3.驱虫有关功效术语含义:驱虫:主要是指药物使肠道寄生之虫麻痹,无力附着肠内而被排出体外的作用。
其中对于蛔虫的上述作用,称为驱蛔虫;对于绦虫的作用,相应称为驱绦虫。
杀虫:主要是指药物能直接杀灭人体寄生虫的作用(不论是害虫寄生肠内、其他脏腑或体表,其药物的杀灭作用,均可称为杀虫)。
4.驱虫药的性能特点:驱虫作用与药物的寒热无直接关系,故其药性无规律性。
五味中亦无用以表示驱虫作用特点的味,故驱虫药所标之味,或为其真实滋味,或仅与某药的兼有功效有关。
本章药物的归经,习惯上谓其入脾胃;因驱虫药主要作用于虫体,并不希望作用于人体,根据归经的含义,故驱虫作用的归经实无意义。
所以本章药物的性能特点未作要求,但应理解其不要求的原因。
5.驱虫药的配伍应用原则:①驱虫药最宜配伍泻下药。
泻下药可增强排除虫体之效,确保驱虫成功;且可促进胃肠内存留的驱虫药排除,减少药物吸收而影响人体。
②可根据虫证的兼寒、兼热,或有正气亏虚、饮食积滞等,辅以相应的药物。
病情单纯者,驱虫药以有效之量,单独使用,其驱虫之效尤佳;若体虚患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攻补兼施往往不利于补虚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6.驱虫药的使用注意:①注意因证选药。
如蛔虫证选用长于驱蛔之药,绦虫证选们谐嬷┑取?br> ②驱虫药一般宜于空腹时服用,其所服之药更易于与肠内之虫体接触而保证疗效。
③有的驱虫药用以驱虫时,其用量大于作为其他类药物使用的剂量(如槟榔用以行气只需6~15g即可,用以驱虫则应用至60~120g。
),故应注意确保用药安全而又驱虫有效。
④驱虫药易伤正气,有的还为有毒之品,故孕妇忌用,年老体弱者慎用,当用者亦应注意用法用量合理。
⑤蛔虫而腹痛剧烈者,应先安蛔止痛,待疼痛缓解后再行驱虫,以免肠中蛔虫窜动而引起证情加剧;发热患者亦应先治其发热。
【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使君子科灌木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9~10月果皮变紫黑时采收。
晒干,入药时去壳,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
相传在汉代潘洲有个姓郭的使君,它首先发现了使君子有驱蛔虫作用,为了纪念它叫使君子。
使君是它的一个职务、官职。
【性味归经】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驱蛔虫。
消积。
治疗蛔虫性的疳积,蛔虫驱除了,疳积改善了,没有蛔虫的积滞它无效。
优点是好吃,有核桃、花生的味道。
甘甜可口,不易伤胃、正气,安全性较高,不足是作用缓和,一般要连服2-3天,一次难以有效。
一般是嚼服,满一岁1-1.5粒。
最多是不超过20粒。
有人引起呃逆,严重眩晕,尤其是药后服茶更严重。
1.驱虫,用于蛔虫证、蛲虫证。
本品善驱蛔虫和蛲虫,尤善驱蛔。
因其味甘甜,故尤宜于小儿。
轻证单用炒香嚼服即可。
重证当配伍苦楝皮、芜荑等驱虫之品。
2.消积,用于小儿疳积。
与槟榔、神曲、麦芽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积,面色萎黄,腹痛有虫,形瘦腹大,如肥儿丸。
【应用】用于蛔虫证。
本品能驱蛔虫,又因其味甘甜,易于服用,不易伤正,故尤宜于小儿。
治小儿蛔虫腹痛轻症,可单用本品嚼服;若重证体实者,应与其他驱蛔药配伍以增强疗效。
因本品作用缓和,宜连服2~3日,方可显效。
又因使君子味甘而性平,不易伤正,临床亦常用治虫积内停,损伤脾胃,渐成疳积羸瘦者,并常与补气健脾之品同用。
本品亦可用于蛲虫证。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每日1~1.5 粒,总量不得超过20粒。
【使用注意】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现代研究】含使君子酸钾,为驱虫有效成分,对蛔虫、蛲虫均有较强的麻痹作用。
水浸液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本品含使君子酸钾、多种有机酸、脂肪油、蔗糖、胡芦巴碱、吡啶、甾醇等。
使君子对蛔虫、蛲虫均有较强的麻痹作用,驱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使君子酸钾,亦有报告与所含的吡啶有关;使君子氨酸有一定的神经毒作用。
使君子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君子酸对麻醉大鼠有升压作用,使君子粗制剂给犬口服,可致呕吐、呃逆。
水浸膏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约为20g/kg。
【出处】------《名医别录》【来源】为棕榈科乔木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 的成熟种子。
主产于海南等地。
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
用水煮后,干燥,剥去果皮(即大腹皮),取出种子,晒干,浸透切片或捣碎用。
过去水泡后切片,但成分流失,最好是用时临时捣碎。
南方有咀嚼槟榔的习惯,是不好的习惯,长期刺激口腔黏膜易癌变。
大腹皮是它的外壳,又叫槟榔衣;它是里面的种子,又叫大腹子。
大腹皮行气和利尿,用于气滞胀满,有一点作用但不如槟榔强。
【性味归经】苦、辛,温。
归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但主要是指绦虫、蛲虫,尤其是长于绦虫,对猪肉绦虫最敏感。
治疗绦虫常和南瓜子相须为用,因为槟榔往往作用于前半部分,头颈部和没成熟的节片,让它麻痹,这样前后就都驱除了。
要让它和南瓜子同步对虫产生麻痹作用。
一般是先服南瓜子粉两小时后,再服槟榔煎液(药量60-120g),再过半小时,再服泻下药芒硝15-30g。
南瓜子散剂到小肠麻痹虫体时,至少要2.5小时,槟榔汤到小肠半小时就产生效果,所以2.5小时时,它们同时作用于虫体,这时服用泻下药,过半小时后,就可排出虫体。
缓泻,促进排便,但强度低。
行气导滞,作用是行气消胀,作用在肠胃的气积阻滞,脘腹胀满,所以很多饮食积滞方中常用。
也用于里急后重的痢疾、大肠的气积阻滞。
导滞,痢疾就有行气导滞,更主要的是消导药的缓泻作用,量大时促进排便,缓泻。
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不强,可用于水肿或脚气,辅助的药。
1.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对绦虫、钩虫、蛲虫、蛔虫、姜片虫、鞭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
尤长于驱杀绦虫,常与南瓜子同用。
合牵牛子制成片剂,治姜片虫病有良效。
用治蛔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
2.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本品消食积兼能行气滞,饮食积滞而兼泻痢不爽者宜之。
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肿痛。
治水肿,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