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得

寒肢冷 , 以下冷 痛 , 色 自 腰 面 危白 , 疲 乏 力 , 便 频 数 , 神 小 阳 萎 ,舌 质 淡 白 ,脉 沉 细 。 实 验 室 检 查 , 血 浆 睾 酮 6 mo L, 未 见 异 常 。 医 在 排 除 内 分 泌 、心 血 管 等 其 n l / 余 西
退 休 后 逐渐 出现精 神不 振 , 思 多 虑 ,失 眠头 晕 , 忧 心悸
剂 .临 床 症 状 消 失 ,随 访 2年 未 见 复 发 。 4 健脾 温 肾 助 阳 扶 元 此 法 适 用 于 肾 阳 虚 衰 不 能 温 养 脾 阳 或 脾 阳 久 虚 不 能 充 养 肾 陌 出 现 的 证 候 。证 见 :面 色 眦 白 神 疲 乏 力 ,畏 寒 肢 冷 .腰 膝 酸 冷 , 欲 减 退 ,阳 萎 ,舌 淡 . 白 , 沉 性 苔 脉 细 等 。治 宜 健 脾 温 肾 , 阳 扶 元 。 用 药 物 : 萸 肉 、肉 助 常 山 苁 蓉 、菟 丝 子 、巴 戟 天 、女 贞 子 、 灵 脾 、覆 盆 子 、仙 仙 茅 、鹿 角 胶 等 。
它 疾病 后 , 断 为 更年 期 综 合 征 ;中 医辨证 :阳 萎 ,肾 诊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76例体会

而对 照 组 变 化 不 明 显 , 治疗 组 与 对 照 组 相 比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肥胖 、 测血 中胰 岛素水平 高者 , 时主要是存 在胰 岛素 抵抗 , 此
用药采用胰岛素增敏剂 ; 病情 中等 、 不胖 、 血 中胰 岛素水平 测 不高者 , 发病基础 既有胰 岛素分泌不足 , 又有胰 岛素抵抗 , 用
【 关键 词】 2型糖尿病 ; 结合治疗 2型糖尿病( 2 M) T D 为临床常见 病 , 多见于成 年人 , 具有 起病缓慢等 特点 。单纯 西 医治疗效 果不 甚理 想。笔者 根据 我 院 20 2 0 0 2~ 0 9年用 中西医治疗 2型糖尿 病( 2 M) 6例 , TD 7 取得 了较为满意 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中 国 现代 药 物应 用 2 1 0 0年 1 月 第 4卷 第 2 1 1期
C i d D p lN v 0 0, o. , o 2 hn JMo mgA p , o 1 V 14 N . 1 2
・
1 41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2型 糖 尿 病 7 6例 体 会
12 方 法 .
治疗组统计学 处理 =9 8 P<00 ,两组 间有 显著 .9, .5
差异 。
血 脂 各 项 指 标 在 疗 程 结 束 后 均 有 明 显 下 降 ( < .5) P 00 ,
12 1 对照组 ..
对 2型糖尿 病 ( 2 M) T D 患者早 期 、 病情 轻 、
显 高 于 对 照组 。见 表 1 。
结合组 ( 治疗 组 ) 和单纯 西 医组 ( 照组 ) 对 。治疗 组 7 6例 中
男4 2例 , 3 女 5例 , 龄 3 年 5~7 岁 , 均 5 . 1 平 3 8岁 ; 程 1~2 病 0 年 , 均 9 2年 , 照 组 7 平 . 对 4例 中男 3 5例 , 3 女 9例 , 龄 3 年 5~ 7 O岁 , 均 5 . 平 19岁 ; 程 1—1 病 5年 , 均 84年 。治 疗 组 与 平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标准临床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标准临床解读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临床疗效、控制病情进展、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更好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基础,笔者结合中西医理论及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糖尿病中西医疗法解读糖尿病(DM)是多因素导致的胰岛细胞分泌缺陷或/和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所引发的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损害和功能的异常,特别是各种并发症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
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的第二大国,近年来广大农村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此,防治糖尿病具有非常急迫的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遗传、环境因素及胰岛素基因突变有关,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也是高危因素。
早期对糖尿病的治疗以单纯控制血糖为主要目的,治疗方法显得被动、消极和局限[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以下简称标准),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调整生活方式、有氧运动、禁烟酒、情志调节等。
这与中医的消渴病因学有相当的一致性,体现了现代医学对疾病认识的进步,达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
1 中医疗法“标准”明确了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三型辨证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和广泛被引用。
证候及兼证在临床较少单独出现,多数以2 种或2 种以上证候相兼并存,并随病情、病程的进展有一定演变规律。
1.1阴虚热盛型以热盛证候为主兼有阴虚证或伴兼证者。
主症:口渴引饮、易饥多食、心烦失眠、尿频便秘。
兼湿热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有秽臭、舌红苔黄腻。
兼血瘀证:心胸隐痛、肢体麻痛、舌质暗红。
结合临床发现,1型糖尿病发病以阴虚热盛型明显,2型糖尿病常常在此病变的基础上有兼夹证,或以湿热证、血瘀证为主。
1.2气阴两虚型以气虚证候为主兼阴虚证或伴兼证者。
主症: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自汗盗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初步体会

< 黄帝内经 ・ 素问 ・ 奇病论篇》 : 此肥美 之所发 也 , 目 “ 此人 必 数食甘 美而多肥也 , 者令 人内热 , 肥 甘者令人 中满。故其气上
小便频 数 , 形体消瘦 , 大便 干燥 , 舌质 红绛 , 少苔 , 脉细数 , 治宜
清燥热 , 胃阴 , 养 选用玉女煎加 味。 12 2 3 肝 肾阴虚 型 : ... 因七情 过激 , 郁怒伤 肝 , 或房事 不节 , 纵 欲过度 , 或久病累于肝肾 , 致肝 肾阴精不足 , 虚火 内盛 , 症见
3 讨 论
注: 与其他两组 比较 , ①P< .5 O 0
12 2 1 气 阴两虚 型 : ... 因劳累过 度 , 忧思 日久 , 房事 不节 , 耗
气伤阴 , 见烦渴不 止 , 症 口燥舌 干 , 饮多 尿 , 体消 瘦 , 怠 多 身 倦 乏力 , 膝酸软 , 足心热 , 质红 , 薄 , 腰 手 舌 苔 脉细数 。治宜 益气
明 医学院学报 ,0 0 (2 :2 . 2 1 , 1 ) 13
[ ] 杨 占泉 , 5 郑
1 6. 7
军 , 宇新 .内镜鼻 窦手术迟发 鼻 中隔穿 孙
[ ] 葛忠东 .鼻内镜下 鼻 中隔矫 正术 8 1 6例分析 [ ] J .河北
医学 ,09 1 (2 :43 2 0 ,5 1 ) 16 .
机抽取在此期间所做的分期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 6 , o例 作为对照组 , 比两组之间手术时间 、 出血量 、 对 总 总输血量 、 术前与术后 Ha r - 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 两组各项 指标之 间差 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 P>00 ) 从住 院时 间、 .5 , 总治疗 费 、 出血 总
1 资 料 与 方 法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冯广强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冯广强发布时间:2023-06-08T07:03:53.65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冯广强[导读]巴中嘉禾妇儿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提到肾病,相信大家都会心生畏惧,这是由于多数肾病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要及早对肾病进行治疗以达到减慢病情进展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尚未发现可以根治的办法,在漫长的糖尿病病进展过程中可并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即是各种并发症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以往对于此病临床上通常会采取西医药治疗的方法,但是长期使用西药控制病情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西结合治疗各种疾病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以及患者的认知。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起到了取长补短、相辅相承的作用。
本文则浅谈一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
一、我们来看一则案例,某女士,今年 64 岁,患 2 型糖尿病已有15 年之勺,在 5 年前检查时发现蛋白尿,并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经过西药(所用的药物为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还进一步发展成肾衰,大夫建议让她接受透析治疗。
但来这位女士经人介绍来到了当地的一家中医院接受了中医治疗,她入院时间的血肌酐水平已经高达 691umol/L,在中医院,大夫为她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14 天以后血肌酐水平下降到了529umol/L,而且体重也呈下降趋势,不仅身体轻盈了,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二、我们认知一下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当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血糖水平持续超标时则会出现慢性肾脏病变,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称,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近 20-40%的患者会合并出现肾病,且此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即便接受尿常规检查也不一定能检测出异常指标,因此早期不易被查觉,待到病情发展至中末期时,患者可出现明显的水肿以及蛋白尿等情况,根据病情的变化,临床上将此病又进行了划分,共计分为 5期,且普遍认为 1 期及 2 期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病情的控制效果也会越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例, 肝胆湿热型2 4例)男 3 例 , 2 , 3 女 7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 组 与对 照组 , 组各 3 每 O例 。年 龄最 小 2 5岁 , 最大 6 胰腺 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的疗效。方法 : 6 例急性胰腺 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3 例 , 将 o 各 0 观察组采取中西医
结合 治疗和 护理 , 照组采取 西 医常 规 治疗和 护理 , 对 比较 疗效 。结果 : 察组 的住 院 时间 , 观 恢复 时 间明显早 于对 照组 ( 00 ) P< .5 。结 论 : 急性胰腺 炎的 中西 医
知母 、 地 、 生 丹皮 、 滑 皮、 根等 药具 有清 虚 热 以滋 阴的 作用 。针 对肺 燥 常 地 芦 用 芦 根 清热 力 强 , 芦根 花 粉 生津 力 大 , 芦根 常 与 天花 粉 、 而 故 知母 、 地 配 生 伍。③生津止渴药: 临床上除使用甘寒生津、 苦寒清热的药 , 达到善阴增液、 生津止渴外, 还有天花粉、 乌梅、 五味子等药。④健脾益气药: 临床常用人 参、 山药 、 黄芪 等具 有补 中益 气 、 健脾 生 津 的 作用 , 中人 参 健 脾并 能 善 阴 , 其 据, 然后在 祖 国医学理 论 的指导 下 , 以三消 为基 础 , 分为 七 型 ( 消、 上 中消、 中 气虚欲下脱宜用之, 如无人参可用党参代替。⑤降血糖药 : 按着现代医学的 下消 、 、 下消 上中消 、 下消 、 中下 消 、 中下 消 偏 重 ) 行 中医辨 证 论 治 。 研究 , 上 上 上 进 认为地黄、 玉竹、 人参、 知母、 玄参、 黄柏、 地骨皮、 茗根、 丹皮 、 泽泻、 黄 中西 医结 合 的治疗 方案 : 原则 上 以中药 基 本方 为 主 , ① 同时 辅 以必 要 的综 合 芪、 枸杞子有降血糖的作用 , 尤其是人们对地黄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实验研 疗 法 ( 括合 理饮食 、 当体 力 活 动 ) 包 适 。② 对 成年 型 , 先用 控 制 饮食 的方 法 , 究 , 为地 黄含地 黄素 、 醇 、 生 素 A样 物 质 , 中地 黄 素 可 有 降血 糖 作 认 梓 维 其 减少 碳水 化合物 的人 量 , 当地进 行 锻 炼 ( 肉活 动 可增 加 葡 萄糖 的利 用 ) 用 , 适 肌 这样 提供 了地 黄方 剂可治 疗糖 尿病 的理 论依据 。 降低 过高 的体重 , 以中药 基本 方 为 主 , 同时 随症 加 减 。如果 疗 效 不显 著 可辅 在 祖 国医学 理论 指导 下选 用 以 上药 物 组 成组 成 中药基 本 方 剂 , 因病 制 助 口服降糖药( 优降糖等) 一般不用胰岛素。③对少年型, , 不减少饮食, 而 宜、 灵活配伍、 随症加减, 天花粉 5 g 天冬 3g 麦冬 1g 玉竹 3 g 山萸 肉 0、 0、 5、 0、 需供 应足 量 的营养 , 影 响生长 和发 育 。应 注 射胰 岛素 , 要 时辅 以 口服 3 g玄参 1g生 地 5 g泽 泻 1g茯 苓 1g丹 皮 1g 知母 1g生 石 膏 3g 以免 必 0、 5、 0、 5、 5、 5、 5、 0、
糖尿病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中西医治疗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迅速增长,每9-10个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报告,世界糖尿病人数约为4.6亿,预计10年后将达到5.8亿。
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但单一的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效果均有限,不能完全限制糖尿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利用我国的特色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这对于提高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既有相似,又有一些不同。
中医根据糖尿病的表现,形象地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有关,西医也认为糖尿病与遗传有关,两者在此不谋而合。
中医还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不节,西医认为体脂较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这一点上两者也具有一致性。
不同的是,中医还认为糖尿病是积热伤津,所以导致消渴。
但基于现代科学的西医对糖尿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其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在于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的问题,并根据其不同的机制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约90%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
但对于糖尿病的表现,中西医的出入不大,总体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同时可伴有皮肤瘙痒、视物不清等。
糖尿病的真正危害并不在于上述症状及血糖升高,而在于长期血糖升高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二、中、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西医使用降糖药以控制患者血糖,但长期使用降糖药物,其副作用较大。
而中医的治疗贵在调节身体的五脏平衡、标本同治,使患者阴阳调和、气血平顺,副作用相对较小,且能达到降糖及预防慢性并发症的目的。
如此,可将中西医治疗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1.西医治疗西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一般为4种方法,即从药物、运动、饮食、手术等4个方面治疗。
其中的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分为两类,一类为胰岛素注射,治疗1型糖尿病及某些2型糖尿病;一类为口服降糖药物,一般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研究一、背景介绍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性健康问题。
据统计,全球有将近4.25亿人患有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快速上升,成为了当下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糖尿病病情的严重与复杂性让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治疗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1. 西医治疗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的是药物疗法。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针对糖尿病的药物,比如降糖药、胰岛素等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但是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所需的药物类型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2. 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秉承的是“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
中医主张个体化的治疗,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式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中医中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降糖、增加体力、补脾的方式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将传统中西医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治疗体系。
通过创新技术和疗法,可以更好地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比如使用中药和针灸等中医疗法,结合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等西医治疗方法。
在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化的治疗方面也更加灵活。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点1. 缩短治疗时间传统的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疗效和治疗时限,但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实现疗效的互补和协同作用,从而更快实现病情的缓解和控制。
2. 提高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促进患者康复。
比如通过中医药和针灸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问题,同时针对西医治疗的疾病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治疗效果。
3.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和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的针灸和推拿以及西医体育锻炼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压力,缓解疼痛并促进身体的康复。
四、研究结果1. 2010年,广东省肿瘤防治院发布了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效果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作用异常,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引
起的高血糖相关疾病。
与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缺乏等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西医用于糖尿病治疗
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并发症发生,起
到控制病情进展的作用。
而中医治疗糖尿病坚持清热活血和益气养阴为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弥补也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本文对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
疗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仅供参考。
1.西医治疗糖尿病
控制患者饮食,指导患者每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基础上。
给予西药二甲双胍
治疗,每次给药0.5g,每日给药1次,选择晚餐随餐服用。
如果血糖水平控制效
果不佳要每日用药2次,选择午餐、晚餐两个时间段随餐用药,每次用药剂量
0.5g。
2.中医治疗糖尿病
为糖尿病患者选择中药汤剂治疗,药物组方有山药、天花粉、牡丹皮、黄精、泽泻、党参、麦门冬、生地黄、石斛、知母等。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药,其中肝
热津伤型患者,药物组方有天花粉15g、葛根15g、麦冬15g、生地15g、黄连
15g、黄芩15g、知母10g、地骨皮12g、桑白皮8g;针对阴虚内热型患者,药物
组方有山茱萸15g、何首乌15g、生地15g、茯苓15g、山药15g、丹皮10g、泽
泻9g;针对血瘀型患者,药物组方有丹参10g、川芎10g、郁金10g、红花10g、
泽兰10g、鬼箭羽10g、山楂10g、当归10g、益母草12g、赤白芍12g、木香10g、葛根8g。
所有药物以水煎服,每日口服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用药2个月,针对患者病情差异,及时调整用药。
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总结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要及时治疗,患者要终身服药治疗,很多患者担心药物疗
效与安全性,很难长期用药治疗。
西药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经
肝细胞膜G蛋白促进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提高外周组织摄取糖分能力,以此降
低肝糖输出水平,使机体代谢维持在平衡状态,以此起到改善血糖水平的作用。
二甲双胍经激酶介导作用起效,能控制脂肪酸氧化、脂质水平,对血管周脂肪组
织的促炎通路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血管组织细胞分化,以此起到改善内皮功
能的效果。
二甲双胍用于糖尿病治疗,还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C反应蛋白等水平。
中医治疗糖尿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中医分析阴虚体质更容易患糖尿病,由于饮食不节导致痰毒停滞,影响经脉的通畅,食物营养不能送达五脏六腑。
中
医分析糖尿病病因是阴虚为本,病标为燥热。
所以,临床治疗要坚持清热活血和
益气养阴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中药方剂中可以选择麦门冬、生地黄,此类药物可
以起到养阴生津和清热解毒效果,选择党参可以起到滋阴补气的功效,选择石斛
可以起到疏清虚热和补脾胃的功效。
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可以通过中药辅助西药治疗,保证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长期口服中药汤剂治疗,不会影响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从而保
证患者肝功能的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临床大量研究结果也证明了,长期口
服中药汤剂治疗安全性较高,而且与西药联合使用后,可以保证糖尿病的疗效。
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效果
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成为近年来临床普遍推广的治疗方式,能弥补西医治疗
的不足,作为温和辅助的中药治疗,也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根据中医辨证
分型准确用药,中药用于糖尿病患者,也能起到降血脂、降血糖和保护肾功能的
作用。
同时,由于中药成本低,联合西药治疗,也能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用
药治疗同时,还要指导患者科学调整饮食习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由医护人
员指导下,确保运动量科学,避免运动过度导致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