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类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类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需要说明的几点:
1、教材是必须要通读的,因为考试会考。
如果没有教材就以老师上课的讲义为主。
2、参考书列的比较杂乱,但大抵是底端的,有意进一步研究的同学可以根据这些书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搜寻。
参考书无需全看,有针对性地阅读一种或几种即可,主要是对教材及讲义的补充和拓展。
3、其实对于北大中文系的多数科目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教材,也不是参考书,而是原典。
书目中不曾开列,但希望大家不要忽略它们。
古代汉语工具书简介

工具書簡介閱讀古書,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困難,比如一些字不認識,一些詞語、典故不知道它的意思或出處,一些典章制度、禮儀習俗、名物器用不熟悉等,這時就需要去查工具書。
工具書是將某一方面的知識或資料編排起來供人們翻檢查閱的書。
用於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很多,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熟悉一些常用工具書的內容和查檢方法。
下面是對一些常見古漢語工具書的介紹,共分字典、詞典、類書、政書四類。
第一節字典字典主要是以解釋單個字的形、音、義為出發點的。
“字典”一詞出現於《康熙字典》問世以後,在此之前,凡是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都籠統地稱之為字書。
古代的字書外延較廣,與今天字典相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幾種。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
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後,亦即漢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許慎病臥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獻給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
全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說解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首創部首分類法,從漢字中歸納出五百四十個部首,將所收字按五百四十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謂“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五百四十個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據形系聯”,即大致以部首形體相近的特點為依據列次。
各部內部的字,則是根據“依類相從”的原則排列,即按照字的意義,將表示同類事物的字或者意義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這就是段玉裁所說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
”《說文》對每個字的說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著解釋其意義,然後按“六書”分析其字形結構。
部分字還用“讀若”這一術語注出讀音。
《說文》專解釋字的本義和分析字的形體,而不涉及引伸義,這對於我們瞭解漢字本義和形體結構之間的聯繫極有幫助。
例如:又:手也。
象形。
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
中文工具书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说,人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
进行文献检索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
检索工具——通常指用以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与设备。
图书馆目录、期刊检索、电子计算机检索用的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检索工具。
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编制成的二次文献。
不仅用于检索,也具有报道文献和鉴别文献的功能。
但从广义上,也可以把一些能够直接提供数据和问题答案的三次文献看作是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诫检索工具之分。
使用不同检索工具进行检索的方式也分别称为手工检索和机诫检索。
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指各种印刷型检索工具。
机诫检索工具目前主要指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技术设备。
机检在我国已经进入实际应用、服务阶段,并正在稳步发展。
但手工检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主要的检索方式。
二、关于文献(一)文献的含义文——典籍;献——熟悉掌故的人。
文献本意指典籍和宿贤。
现在专指记录在一切载体上的文、图、声知识。
“文献”一词,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里: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徽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傲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
这种解释一直被后人沿用。
(二)文献的种类以学科划分: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等;这是目前划分文献的主要标准。
以用途划分:政治文献、医药文献、饮食文献、旅游文献等;以写作和出版特征划分:图书、报刊、档案、论文、报告等。
(三)文献的载体(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文献载体有:石头、陶器、甲骨、青铜、竹片、木片、缣帛、纸、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等。
现在,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各种新型的文献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使用,所以依据文献的载体,文献又可以分为:纸质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北大中文系第一学期课程表

2010-2011北大中文系研究生课程表课程名课程类别参考学分起止周班号专业教师姓名教师职称上课时间教室备注系统功能语法任选 2.0 1-17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王洪君教授周一3-4二教402语言学讨论班专业必修 2.0 1-17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汪锋副教授周二3-4理教124合上汉语语言学理论问题任选 2.0 1-17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陈保亚教授周二3-4理教124语言接触实例分析任选 3.0 1-17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王超贤副教授周二7-9二教511当代音系学专业必修 3.0 1-17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王洪君教授周四7-9理教112当代语言学专业必修 3.0 1-17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陈保亚教授周三7-9理教121汉语词汇词义研究任选 3.0 1-17 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朱彦副教授周二3-4 周五3-4三教108古音学专业必修 3.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耿振生教授周四7-9三教207 汉语语法史研究专题任选 3.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杨荣祥教授周二7-9文史219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任选 2.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项梦冰教授周四3-4二教302 计算语言学概论任选 2.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詹卫东副教授周二7-8一教304 上古音研究任选 2.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孙玉文教授周三3-4三教108 语义分析任选 2.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郭锐教授周一7-8二教416 方言学概论任选 3.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项梦冰教授周四7-9二教309 王力先生学术讲座任选 2.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邵永海副教授周五3-4二教515 《说文解字》研读专业必修 3.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胡敕瑞教授周二5-6三教206《马氏文通》研读专业必修 3.0 1-17 01 汉语言文字学宋绍年教授周三7-9二教401 讨论课清代考据学专业必修 3.0 1-17 01 中国古典文献学漆永祥教授周二7-9三教406古籍注释综合研究专业必修 3.0 1-17 01 中国古典文献学董洪利教授周三7-9三教506 四库全书总目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典文献学吴国武副教授周二3-4二教509 宋诗史料学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典文献学李更副教授周五3-4三教106 宋代诗僧文献及诗歌整理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典文献学许红霞副教授周四7-8二教314 古籍的鉴定与保护限选 3.0 1-16 01 中国古典文献学董洪利教授周三7-9二教420 《左传》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典文献学刘瑛副教授周三3-4二教313 近代作家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代文学夏晓虹教授周五3-4理教124 话本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代文学刘勇强教授周三3-4三教408 宋代作家研究任选 2.0 1-16 01 中国古代文学张鸣教授周四7-8二教211 齐梁诗歌专题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代文学杜晓勤教授周三5-6理教120 清代诗歌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古代文学白一瑾讲师周一3-4三教503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商金林教授周五3-4三教401 殖民文化与台湾文学任选 2.0 1-16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璧瑞副教授周三3-4一教204 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张颐武教授周三7-8三教304 民间传说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陈泳超教授周三3-4三教505 中国通俗文学的传播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黄卉副教授周五3-4三教306 现代性理论导读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陈晓明教授周五3-4二教313 文化理论导读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贺桂梅副教授周三3-4一教103 晚清小说研究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李杨教授周四3-4二教309都市文本选读任选 2.0 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吴晓东教授周四5-6二教317 讨论课中文系10-11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生课表现代汉语 (上) 专业必修 3.0 1-17 1 中文系* 沈 阳 教授 周一3-4 周四7-8 二教401 现代汉语 (上) 专业必修 3.0 1-17 2 中文系* 郭 锐 教授 周一3-4 周三5-6 文史101 古代汉语 (上) 专业必修 4.0 1-17 1 中文系* 邵永海 副教授 周一7-8 周三3-4 二教401 古代汉语 (上) 专业必修 4.0 1-17 2 中文系* 刘子瑜 副教授 周一7-8 周三3-4 二教309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专业必修 3.0 1-17 1 中文系* 傅 刚 教授 周二3-4双 周四3-4 理教105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三) 专业必修 3.0 1-17 1 中文系* 张 鸣 教授 周一7-8 周四5-6单 理教205 语言学概论 专业必修 3.0 1-17 1 中文系* 叶文曦 副教授 周四10-12 二教206 语言学概论 专业必修 3.0 1-17 2 中文系* 董秀芳 副教授 周一3-4双 周三7-8 二教527 民俗学 通选课 2.0 1-17 1 中文系* 王娟 副教授 周三5-6 三教501 《孟子》选读 专业必修 2.0 1-17 1 中文系* 王丽萍 副教授 周四7-8 二教304 《孟子》选读 专业必修 2.0 1-17 2 中文系* 高路明 教授 周四7-8 二教311 中国古代文化 专业必修 2.0 1-17 1 中文系* 林 嵩 讲师 周二1-2 二教206 中国古代文化 专业必修 2.0 1-17 2 中文系* 廖可斌 教授 周一1-2 三教303周氏兄弟研究任选2.0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 枫 副教授 周三5-6理教124 讨论课 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重读鲁迅任选2.0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周一7-9二教106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非西方社会主体的合法性问题 任选1.0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周二7-9二教311海外鲁迅解读史任选2.01-17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周一3-4二教308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任选2.01-17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张 沛 副教授 周四3-4二教416比较诗学任选2.01-17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陈跃红教授 周一3-4二教421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任选2.01-17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戴锦华教授 周一7-8二教515欧美经典小说专题研究任选2.01-17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车槿山教授 周四3-4三教506文学与思想史研究任选2.01-17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张 辉 教授 周二3-4二教420中美文学关系研究任选2.01-17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秦立彦讲师 周五3-4三教308中西传统小说选本写作技法比较任选2.01-17 0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周二7-8三教507专书选读专业必修3.01-17 01周一7-9三教305孑民学术论坛专业必修2.01-16 01沈 阳 教授 周三7-8二教109中国古代文化通选课 2.0 1-17 3 中文系* 廖可斌教授周一10-11 二教211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通选课 2.0 1-17 1 中文系* 商金林教授周三10-11 理教207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通选课 2.0 1-17 1 中文系* 刘瑛副教授周四5-6 理教122《论语》《孟子》导读通选课 2.0 1-17 1 中文系* 王丽萍副教授周三7-8 三教301金庸小说研究通选课 2.0 1-17 1 中文系* 孔庆东教授周二10-11 二教101古代文学作品鉴赏限选 2.0 1-17 1 中文系* 杜晓勤教授周四10-11 理教109程郁缀、李鹏飞、李简中国当代文学专业必修 4.0 1-17 1 中文系* 韩毓海教授周一7-8 周四7-8 理教107古代典籍概要专业必修 4.0 1-17 1 中文系* 吴鸥教授周二7-8 周五3-4 二教416古代典籍概要专业必修 4.0 1-17 2 中文系* 陈晓兰副教授周二7-8 周五3-4 二教317静园学术讲座限选 1.0 1-17 1 中文系* 漆永祥教授周三7-8双理教107古代汉语任选 4.0 1-17 1 中文系* 宋亚云讲师周二3-4 周四5-6 三教401 平台课大学语文通选课 2.0 1-17 1 中文系* 杨海峥副教授周一3-4 理教105汉语修辞专业必修 4.0 1-17 1 汉语言文学周二3-4 周四7-8 三教206现代汉语(下) 专业必修 4.0 1-17 1 汉语言文学王韫佳教授周二1-2 周四1-2 三教408古代汉语(上) 专业必修 4.0 1-17 1 汉语言文学胡敕瑞副教授周二7-8 周五3-4 三教206中国古代文化专业必修 2.0 1-17 1 汉语言文学林嵩讲师周四3-4 理教110中国现代文学(上) 专业必修 2.0 1-17 1 汉语言文学高远东教授周三3-4 二教106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上)专业必修 2.0 1-17 1 汉语言文学蒋朗朗副教授周一3-4 三教108中国古代文学(一)专业必修 3.0 1-17 1 汉语言文学于迎春教授周二3-4双周四3-4 二教423中国古代文学(三)专业必修3.0 1-17 1 汉语言文学李简副教授周二7-8双周五3-4 二教315汉语听说(上)专业必修4.0 1-17 1 汉语言文学周一3-4 周四7-8 一教102 限本系一年级留学生汉语听说(上)专业必修4.0 1-17 2 汉语言文学周一7-8 周三3-4 一教102 限本系一年级留学生中国民俗与社会生活专业必修2.0 1-17 1 汉语言文学王娟副教授周一3-4 三教104阅读与写作(初级)专业必修4.0 1-17 1 汉语言文学周一5-6 周三7-8 一教311 限本系二年级留学生选阅读与写作(初级)专业必修4.0 1-17 2 汉语言文学周二5-6 周四7-8 三教407 限本系二年级留学生选中国古代史(上) 专业必修 4.0 1-17 1 汉语言文学丁一川讲师周二3-4 周五1-2 二教317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蒋朗朗副教授周三7-8 二教525中国神话研究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陈连山副教授周二3-4 二教406散曲研究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黄卉副教授周四1-2 三教108论语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李零教授周二7-8 三教106诗歌写作全校任选2.0 1-17 1 中国文学臧力副教授周二10-11 文史103唐诗分体研究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钱志熙教授周五3-4 二教423西方文学理论史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金永兵副教授周一3-4 三教107 文学专业规定性限选现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周四10-11 二教41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限选3.0 1-17 1 中国文学柳春蕊讲师周一5-6单周三3-4 三教407 文学专业规定性限选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专题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杨铸教授周一10-11 二教314文学与文化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龚鹏程教授周四3-4 二教507海子诗歌研究全校任选2.0 1-17 1 中国文学臧力副教授周二7-8 二教506明清白话长篇小说研究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李鹏飞副教授周三10-11 二教316美国小说:1900-1930 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周三1-2 三教506中国传统节日研究限选2.0 1-17 1 中国文学陈连山副教授周五1-2 二教415汉语方言学限选4.0 1-17 1 汉语言学李小凡教授周一3-4 周三5-6 四教304 语言、应用语言规定性汉语方言学限选4.0 1-17 2 汉语言学陈宝贤讲师周一3-4 周三5-6 二教202 语言、应用语言规定性理论语言学限选3.0 1-17 1 汉语言学汪锋副教授周二7-8 周四7-8单三教204 三教104 语言、应用语言规定性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限选3.0 1-17 1 汉语言学沈阳教授周一10-11 周四3-4 二教501 语言专业规定性限选索绪尔语言学理论限选3.0 1-17 1 汉语言学李娟副教授周二7-8 周四1-2单理教123汉语史(上)限选3.0 1-17 1 汉语言学张渭毅副教授周二3-4 周四5-6双二教408 语言专业规定性限选汉语语音学基础限选2.0 1-17 1 汉语言学王韫佳教授周二5-6 三教504《广韵》研究限选2.0 1-17 1 汉语言学张渭毅副教授周一5-6 理教110诗经导读限选2.0 1-17 1 汉语言学耿振生教授周五3-4 理教110语言类型学导论限选2.0 1-17 1 汉语言学王超贤副教授周三3-4 理教110实验语音学基础限选3.0 1-17 1 应用语言学孔江平教授周三7-9 应用语言学规定性限选语言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专业必修3.0 1-17 1 应用语言学詹卫东副教授周一5-6双周三3-4目录学限选2.0 1-17 1 古典文献许红霞副教授周三7-8 二教507 文献专业规定性限选版本学限选2.0 1-17 1 古典文献王岚副教授周五3-4 三教507 文献专业规定性限选古文献学史(下〕限选2.0 1-17 1 古典文献漆永祥教授周一3-4 电教239 文献专业规定性限选。
中国人民大学课程表

1-16
11-12
02334020
环境伦理学
通选课
2.0
34.0
2.0
苏贤贵
本科(公费)
100
1-16
11-12
02431560
美国文化与社会
通选课
2.0
36.0
2.0
袁 明
本科(公费)
400
1-17
11-12
11-12
02431610
中国边疆问题概论
通选课
2.0
34.0
2.0
张植荣
本科(公费)
1-16
5-6
话筒
02332400
如何理解宗教
通选课
2.0
32.0
2.0
李四龙
本科(公费)
100
1-16
11-12
02333072
20世纪欧陆哲学
通选课
2.0
32.0
2.0
曾 志
本科(公费)
80
1-16
11-12
02333190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
通选课
2.0
36.0
2.0
仰海峰
本科(公费)
100
1-16
11-12
0133928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选课
2.0
32.0
2.0
邵 敏
本科(公费)
100
1-16
11-12
01339290
全球环境问题
通选课
2.0
32.0
2.0
胡建信
本科(公费)
100
1-16
5-6
01339300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一、教学参考书
《古代汉语》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中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古汉语自学手册》周秉钧湖南人民出版社《古汉语概述》许威汉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汉语讲话》王力文化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习题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多类型题解》广西师大出版社《古代汉语百题》山东文艺出版社
二、综合参考书、工具书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江苏古籍出版社《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中华书局
《古汉语纲要》周秉钧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久盈
《辞源》
《辞海》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同源字典》王力商务印书馆
三、文字学阅读书目
《说文解字》[汉]许慎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
《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
《说文释例》[清]王筠。
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及所用教材一览表

教材编著者 张传玺 袁行霈
教材出版社 北京大学 高等教育
钱理群、温儒敏、 北京大学
吴福辉
பைடு நூலகம்
洪子诚
北京大学
喻天舒 董学文、张永刚 杨铸 张少康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董学文
北京大学
胡经之 乐黛云 段宝林 王娟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高等教育 北京大学
教参名称
教参编著者
中国历代文学 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 年学习指导 中国当代文学史 作品精选
朱东润 温儒敏 洪子诚
教参出版社 上海古籍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张少康
北京大学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 胡经之、王岳川、 北京大学
教程
李衍柱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段宝林
北京大学
课程名称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理论语言学
汉语方言学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和汉语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 汉语史 汉语音韵学 文字学 古文献学史 目录学
版本学 校勘学 训诂学 中文工具书 中国古代文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课程及所用教材一览表
教材名称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语言学纲要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 方法论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现代汉语词汇 汉语史稿 音韵学教程 文字学概要 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 学术研究 古书版本学概论 校勘学大纲
李致忠 倪其心
北京图书馆 北京大学
朱天俊、李国新 北京大学
吴小如
北京大学
教参名称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古代汉语 语言学纲要学习 指导用书
古籍的阐释 中国古代文化史
教参编著者 北大现代汉语 教研室 王力 徐通锵、胡吉成
01-6古代汉语工具书

聲調:
点于字母的四角: ∷
左下阳平,左上上声,右上去声,右下入声。阴 平不标示。
1922年以后,改为ˉ(阴平,可不标)ˊ(阳平)ˇ(上声) ˋ(去声)˙(入声,后废止)。
• 优点: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 速度也比较快。
• 缺点: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无法查检,而且, 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 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
• 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 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
• 优点:容易掌握。 • 缺点: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时容易出错,
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4)按照号码编排
四角號碼口訣
橫一垂二三點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點下有橫變零頭。
汉字笔划中“横”(含横、挑、右钩)的号码是1, “垂(竖)”(含直、撇、左钩)的号码是2,“点、捺”的 号码是3,“叉”(即两个笔划相交)的号码是4, “插”(一笔通过两笔以上)是5,“方框”(如“口”、 “囗”)是6,“角”(横和垂的锋头相接处,如“厂”字 的左上角,“雪”字的右下角)是7,“八”(八字形和它 的变形,如“金”、“午”的前两笔,“足”的末两笔) 是8,“小”(小字形和它的变形,如“系”的末三笔, “党”的前三笔,“杲”的末三笔,“惟”左边的竖心 旁)是9,“点下有横”(独立的点和横结合,如“言”的 前两笔,“主”、“广”、“疾”的前两笔)是0。
注音字母
附:写作b; ㄆ,攴草体,滂母, 拉丁文写作p; ㄇ,冃简体,明母, 拉丁文写作m; ㄈ,古簠字,敷母, 拉丁文写作f; ㄉ,古刀字,端母, 拉丁文写作d; ㄊ,同突,透母, 拉丁文写作t; ㄋ,古乃字,泥母, 拉丁文写作n; ㄌ,古力字,来母, 拉丁文写作l; ㄍ,见母1, 拉丁文写作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周学时:2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类型:通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分为两部分。
工具书部分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讲授文科常用重要工具书的类型、使用方法,并强调通过工具书的实际查考,提高工具书的使用效率。
本课的宗旨在于,在熟练运用工具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独立学术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除传统纸媒介工具书以外,本课还讲授文科类的重要论文数据库的使用,网络检索的运用和基本技巧。
古代典籍概要部分,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流布、制作形式等概况,讲解典籍演变与历代社会、文化、学术发展的关系。
介绍阅读典籍的方法,适合阅读的版本。
了解中国古代典籍发展概貌、重要成就,了
解中国古代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二、课程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
第二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1)第三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2)第四周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第五周查考汉语字词(1)
第六周查考汉语字词(2)
第七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1)
第八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2)
第九周查考情报资料(1)
第十周查考情报资料(2)
第十一周查考地理文献
第十二周查考人物资料
第十三周典籍概要(1)
第十四周典籍概要(2)
第十五周典籍概要(3)
第十六周总结
三、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随讲授内容安排作业。
四、教材及推荐参考书
教材:
朱天俊《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英)鲁唯一主编,李学勤等译《中国古代典籍导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成绩评定方法
出席及作业的完成:40%
综述报告:60%
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它。
The half of knowledge is knowing where to find it
——刻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道尔大厅的门楣上无名氏作
知识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要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信息的知识。
Knowledge is of two kinds. We know a subject ourselves, or we know where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upon it.
――Samuel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