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设计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案例分析
剧院案例分析

11 年前,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击败劲敌扎哈·哈迪德,以 6 位评审全票认同的优势,赢得了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建筑的竞标,当时,作为评审之一的台北大学都市计划所教授郭肇立称:“这是目前为止台湾首座真正前卫的建筑。
”而当时的评审主席、康乃尔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穆赫辛·穆斯塔法维表示,他从未见过风格如此强烈的崭新设计,因为一般的歌剧院都非常具有纪念性,他强调:“伊东固然是赢家,但未来最大的赢家却是台中,因为这座建筑将是世界地图的最重要的标记之一。
”巴西里约热内卢艺术城位于开阔的里约热内卢新区巴拉大蒂茹卡。
艺术城是山海之间,单纯景观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
两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未来,这里会是新城区的核心地带。
建筑被结构支撑起,离地十几米,可看成是落在巨大结构上的小城市,一个可以远眺山海美景的公共热带花园。
建筑参照了巴西建筑的原型,可以理解成为城市之上,一个有着超级多大阳台的大房子。
屋顶和露台之间分布着一片片的弧形混凝土墙,空间因此被划分也因此被交织。
Wyly 剧院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 AT & T 表演艺术中心内,基地四面临街,周边地块用地属性多为观演类建筑,例如有贝聿铭设计的达拉斯音乐厅、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Winspear 歌剧院、SOM 设计的达拉斯城市表演厅等等,演艺文化气氛浓厚,且周围建筑规模以横向发展为主。
在整块表演艺术中心内,像Wyly 剧院这样将 7500m2的面积完全叠在一个“11 层 + 一个夹层”建筑里,且采用前所未有的“堆叠”式方法的设计,可谓是十分抢眼。
一般的剧院由于特殊的功能要求,总摆脱不了“前庭后院”式的传统功能布局方式,造成剧院的整体形态低矮,且占地面积过大。
在传统的剧院中,舞台与座席的布置是固定的,单一类型的剧院只能满足比较单一剧种的演出,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演出,总是束手无策。
最重要的是,舞台与观众厅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流动,使观众感觉压抑,好像身处“黑屋”。
剧院设计·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案例分析

不再执着于原有线性或曲面建筑,而是超越原来几何学的模式 而过去机械式的美学思考,也转为全新的电子美学形式 运用铝板,玻璃等材料表现建筑的轻盈,穿透感 使自然的光与风,结合数位电子媒体的流动,形成独树一帜的语汇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形态生成
有序的方格
如同被水涨开的“泡泡”
“泡泡”的间隙形成“支架”
同时也来源于拉花拉开的形态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有感于形体
形状看似无序,但每一个切面都非常平整 有一个方盒子在外控制边界 这个盒子是虚的,虽有约束,也给人以“开放”、“自由”的感觉 井然有序却又自由张扬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基地面积 约5.7公顷 建筑规模 地下二层、地上六层建筑物 构造种类 钢筋混凝土造(地上局部钢骨造) 用途 歌剧院(社教设施)及附属设施 建筑物高度 37.7m 总楼地板面积 51125.12m2 汽车停车位 322部 机车停车位 326部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日本松本表演艺术中心
风之塔
伊东丰雄的建筑观 依附于某种东西之上的改 变,并不是创新。只有当 你的新作品展现出一种陌 生的容貌时,才算得上是 创意。
伊东丰雄--从他的外表看内在

古拉·奥罗索夫他没有库哈斯那种令人生畏的、有英雄色彩的外表;也没有哈迪德女士那种艳丽的仪态。
相比之下,伊东丰雄是不招摇的。
他有少见的才智,总是用挑剔的眼光考虑他的项目寻找一种似乎对立的价值之间的平衡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工作40年之后,在全世界的建筑师中赢得了一群狂热的追随者。
但他在他的祖国日本并不出名。
通过他的奇特和虚幻的建筑——从为城市场隐居者设计的简朴的住房,到用精美的墙纸装饰的拱形的图书馆,他创造了一批无与论比的、具有独创性的多样化作品。
在过去的10年中,流行建筑繁荣,他的许多同行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许多设计项目,但伊东丰雄很大程度是还是作为旁观者。
在人们关于建筑界的名流的谈话中,他很少像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或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那样被提及。
他一再被建筑业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忽略。
甚至在他们祖国,他被安滕忠雄(Tadao Ando)的阴影遮住。
安滕忠雄的混凝土建筑已成为当代日本建筑的陈词滥调。
伊东丰雄的情况可能最终会改变。
前不久,他为台湾高雄世界运动会设计的一个运动场投入使用。
这个运动场的像巨蟒一样的形式,至少会在建筑界引起轰动,就像赫尔佐格和梅隆为一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设计的“鸟巢”一样。
甚至更加雄心勃勃的是他设计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Taichung opera house)。
这个项目安排在明年开工建设。
这是一个很有独创性的作品,它已经被作为一个杰作向公众介绍。
它的有孔的外表,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海绵,就像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个项目的设计,是伊东丰雄最近被授予他的第一个美国项目的主要理由。
这个美国项目是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艺术博物馆(Berkeley Art Museum)。
剧院案例分析

2 平面与剖面
1 案例
重庆大剧院:地上共7层、地下2层,内设有大剧场、中剧场、音乐厅三个部分。 大剧场可容纳1850人,中剧场可容纳930人,音乐厅可容纳300余人。
2 平面与剖面
1 案例
龙山新区大剧院方案:总用地面积 52468 ㎡ 总建筑面积 12752 ㎡ 地下1层 地面3层
D/ 附属设施用房1,000平方米(含同声传译、放映、灯光、音响、多媒体、管理 人员办公等);
E/ 后台及排练用房1,900平方米(含休息、医务、更衣、化妆、排练、演出工艺 辅助等) 主剧场应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大型学术会议、大型公众集会及仪式;兼顾中型歌 剧/舞剧表演(含三管制乐队伴奏)、其他中型及以下舞台表演。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剧场建筑设计手册》 清华大学建筑系剧院建筑设计组(资料室藏)
3.《国外家建筑实例图集——舞台表演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旅馆及影剧院建筑学术论文集》 西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5.《西方戏剧剧场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6.《The Theaters & Hall》
Meisei Publicantions(日本)
10)地下室:用途为停车库及设备房,按人防平战结合设计。
注:1.上述分项面积分配均含交通面积; 2.剧场、会议、贵宾、演员等不同部分可考虑分设出入口; 3.剧场大厅内可以设客梯3-4部(包含自动扶梯); 4.可安排适量职工自行车库; 5.供热接区域供热网,不设锅炉房。
四、参考书及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
7.《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会议室群部分[3000平方米] A/会议室群,1,500平方米设60人、100人会议室/讨论室及附属功能空间 B/前厅及公共服务空间,1,500平方米(可考虑与大礼堂的公共空间共用)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案例

2013
设计想法
丌再执着亍原有线性或曲面建筑,而是超越原来几何学的模式
而过去机械式的美学思考,也转为全新的电子美学形式
擅长运用铝板、玻璃等材料表现建筑的轻盈,穿透感
使自然的光不风,结合电子媒体的流动,形成独树一帜的语汇
经济技术指标 剧场及其可变性平面示意
基地座落 台中市西屯区惠来路 使用分区 公3(公园用地) 基地面积 57020.46m2 允建建筑率 15% 允建建筑面积 8553.07m2 允建容积率 75% 允建容积楼地板面积 42765.35m2 绿地覆盖率 60% 建筑规模 地下二层、地上六层建筑物 构造类型 钢筋混凝土造(地上局部钢骨造) 建筑物高度 37.7m 总楼地板面积 51125.12m2 汽车停车位 322部 机车停车位 326部
Text heere
年 完 工
台 中 大 都 会 歌 剧 院
Taichung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台中市政府将兴建一符合国际水准的歌剧院,期能吸引国际水准的表演团体至此从 事表演,及文化活动交流,提供台中地区民众高水准的欣赏表演空间,提升台中地区的艺 术水准,并以喜剧盛宴的方式行销台中至全世界,未来希望歌剧院设立不台中市周边商圈 结合,蓬勃经济繁荣发展不增加就业机会,并成为台中市一处最佳文化景点。
Text heere
此多孔隙海綿体空间设计特色在多样性:地上4层建筑,地面层散落各式大小 丌一的艺术精品店,在空间流动性概念下,2楼就连接到有2009席的大歌剧院、 中型剧场有800席、多功能的试验小剧场為200人席次。
结构形成
Text here
结 构 及 主 要 功 能 示 意
总体规划及首层平面图
主要剧场及夹层平面
歌剧院案例分析

11
大厅空间被设计为室内外空间的缓冲区域,是一条通往音乐世界的过渡通道。大厅上方是两条交叠的走廊,提供 了通往观众厅露台的路径。大厅顶部的彩色体块为空间赋予了独特的韵律,仿佛在为空间中的音乐节奏做准备。
12 34
12
1 表演厅 2 交流报告厅 3 休息区 4 屋顶花园
13
楼梯
3
1
2
大厅楼梯
垂直交通
同时上音歌剧院的设计也尊重自然环境,保留 了原法租界地段特有的法国梧桐树等。
8
1பைடு நூலகம்
2 9
3 8
4 歌剧厅 7 5 6
9
内部空间
INNER SPACE
10
上音歌剧院是一幢8层综合体,地下3层,地上5层,最高处 建筑高度为34米。 上音歌剧院总建筑面积31,926.42 ㎡,地上建筑面积 14,989.38 ㎡,地下建筑面积16,937.04㎡,由1,200座的歌 剧厅(含乐池临时座席95个,贵宾座席33个,无障碍座席4 个)和歌剧、管弦乐、合唱和民乐4个排演厅,以及1个专业 学术报告厅,相关配套用房和地下车库组成。
17 歌剧院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乐器。其设计借鉴了古典歌剧院 的马蹄形(U型)空间,能够有效地满足声学要求。多种混响时 间能够满足从古典到浪漫的不同表演风格。同时,新式的设计 使空间的每个角落都享有最佳视野。U型的平面为艺术家、乐团 和听众创造了亲密的关系。整个主厅能够同时容纳1200人就座
采用榫卯结构进行安装的马蹄形面板 剧场内马蹄形的结构让观众的观演感受更为贴近舞台,即使 在三层,也不会觉得太过遥远;观众席每个位置(包括站票 位置)都能看到舞台全景。
18
所有这种古典形式的观众厅都包含有池座,楼座和舞台,当人 们抬头看,会发现头顶的天花,传统上这个天花往往是一件重 要的绘画作品,这里包赞巴克事务所设计了一个非常现代同时 对声学也非常重要的彩绘天花,其实是声学的反声板,上面带 有凹凸纹 理的黑色穹顶天花可以根据不同演出需要进行升降改 变观众厅的体积,从而改变混响时间。
广州歌剧院-建筑-案例-分析资料

—— Zaha Hadid
Page 1
设计师介绍: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 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 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 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 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 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 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 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 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 工作室,直到1987年。
Page 3
建筑周围环境
建筑采用几何形态及钢材结构,阳 刚之美呼之欲出,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 向中心下倾的连续变化,加之地面微妙 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实现了与自 然界面轻柔的接触。而两块石头一样的 建筑与周围造型相对规矩的高楼大厦形 成鲜明对比,从繁华的摩天大楼过渡到 宁静的歌剧院,再到缓缓的珠江,布局 和谐。
现场安装施工重点在于连接主、次梁的铸钢节点空 间位置的精确定位。多向斜交网格结构中的铸钢节 点为多维空间异形构件,如何将设计给出的空问虚 拟点位转换为实际可操作的控制坐标,并进行准确 定位是本工程难点之一。
Page 9
交感的流线配合亮丽的光线让身处其中的人身心愉悦。 Page 11
复杂与干净
Page 12
复杂的背后
哈迪德复杂多变的建筑作品不仅是一种追新 求异的形式游戏,而是在时代背景、技术条件 以及建筑功能、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产生 的结果,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基础。
哈迪德充分利用简洁形式之间的非线性组 合形成复杂的关联,以此来诠释现实世界的 复杂性。她将建筑“解构”后重组,使各要 素形成一种多义、不确定的复杂关系。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演出概况
01
1892年
02
1903年
03
1935年
04
1966年
06
近50年来
05
1972年
亨利·阿贝重新执掌大都会歌剧院的大权。1892年由于剧院不慎失火,因此这年秋、冬二季停止演出。重建 工 程 于 1 8 9 3 年 完 成 , 这 年 11 月 2 7 日 再 度 开 幕 时 , 复 演 《 浮 士 德 》 以 示 庆 祝 。 , 1 8 9 6 年 阿 贝 去 世 后 , 迫 使 公 司 改 组而由格劳继任经理自1898年11月29日,《唐豪瑟》一剧演出,该公司开始步入新的世纪。在格劳的领导之下, 第五季歌剧节演出极为成功,因而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代”。当时,大都会歌剧院拥有世界乐坛上的名歌唱家 如:康巴纳里、殷姆士、葛志基、贺谋、丽丽雷曼、毛瑞尔、诺尔迪卡、普朗松、德雷斯克、萨利亚克、森布里 赫、舒曼海因、泰尔尼纳等,皆是当时的人选。格劳因有如许人才助阵,使他无论在艺术上或财政上,都大大地 获得成功。
西洋人热爱歌剧,犹如中国人迷恋京戏。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乐府歌剧院一家,以供富人消 遣,但包厢有限。有一天,一位范先生见他夫人分配不到包厢,便和罗斯福、易赛兰、葛雷特、亚斯多、毛根等 同好合作,筹集了近800万美元美金,决定建造一座更好的剧院,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
登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世界各国歌唱家的梦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数位享誉中外的华人歌唱家 登台大都会歌剧院并担任重要角色。邓韵,著名旅美女中音歌唱家(现广州鳟鱼歌剧艺术团艺术总监),是纽约 大都会歌剧院的首位签约华人歌唱家。她先后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过《弄臣》、《蝴蝶夫人》、《卡门》等二十 多部经典歌剧。其他先后在大剧院登台的华人歌唱家包括付海静(男中音),田浩江(男低音),黄英(女高 音),沈洋(男低音)等。华人歌唱家在大都会的登台不仅为大都会的演出阵容增添了特色,也为全世界的华人 带来了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日本松本表演艺术中心
风之塔
东京TAMA大学图书馆
仙台媒体中心
伊东丰雄的建筑观
依附于某种东西之上的改变, 并不是创新。只有当你的新作 品展现出一种陌生的容貌时, 才算得上是创意。
最擅长否定自己的风格。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设计想法
构造种类 钢筋混凝土造(地上局部钢骨造)
用途
歌剧院(社教设施)及附属设施
建筑物高度
37.7m
总楼地板面积 51125.12m2
汽车停车位
322部
机车停车位
326部
各楼层空间: 地下二层 实验剧场、排练室、组装工场、机械室、装卸停车场 地下一层 附属艺文商场、管理办公室、机械室、防空避难兼停车场 一 层 大厅、附属卖店、实验剧场上部操控便道、管理办公室、多功能厅、
剧院设计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案例分析
1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伊东丰雄(英语拼音:Toyo Ito、日文假名:いとうとよお; 1941年—)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曾获得日本建筑 学院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出生于日治时代的京 城(也就是今日韩国的首尔)。2013年3月18日,获得2013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六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 筑师。
舞台、升降机械坑 二 层 前厅、大剧院下层观众席及舞台、演员化妆室、中剧场下层观众席
及舞台、演员化妆室 三 层 大剧院上层观众席、第一阳台层观众席、舞台操控便道、中剧场上
层观众席、演员化妆室 四 层 大剧院第二阳台观众席、第三阳台观众席、中剧场阳台层观众席 五 层 行政办公室、员工餐厅、餐厅、图书馆、会议室、陈展室、阅览室、会员交 谊厅 六 层 咖啡厅、机械室、楼电梯间、大剧院及中剧场幕塔
每个“泡泡”的骨架中皆有疏散楼梯
交通流线分析 观众/货物/VIP/工作人员
No Image
No
大剧场 Grand Theatre
No Image
小剧场 Play House
内部空间效果展示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谢谢观赏
19
-
不再执着于原有线性或曲面建筑,而是超越原来几何学的模式
-
而过去机械式的美学思考,也转为全新的电子美学形式 Nhomakorabea-
运用铝板,玻璃等材料表现建筑的轻盈,穿透感
-
使自然的光与风,结合数位电子媒体的流动,形成独树一帜的语汇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形态生成 有序的方格 如同被水涨开的“泡泡” “泡泡”的间隙形成“支架” 同时也来源于拉花拉开的形态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有感于形体
-
形状看似无序,但每一个切面都非常平整
-
有一个方盒子在外控制边界
-
这个盒子是虚的,虽有约束,也给人以“开放”、“自由”的感觉
-
井然有序却又自由张扬
┬ 剧院设计 ·案例分析 ·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基地面积 约5.7公顷
建筑规模 地下二层、地上六层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