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附答案)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附含答案解析)

2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 圆的知识相结合 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 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在比例式 ab c (a : bc :d )中, a 、 d 叫外项,db 、c 叫内项, a 、c 叫前项, b 、d 叫后项, 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 b=c ,那么 b 叫做 a 、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 AC 和 BC ,使 AC=AB BC ,叫做把线段 AB 黄金分割, 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①基本性质: ac b d②合比性质:acb dad bca b c d bd③等比性质:a c⋯b dm (b d ⋯ nn ≠ 0) a c ⋯ m ab d ⋯ nb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 l 2∥ l 3 。
AB 则BCDE , ABEF AC DE , BCDF AC EF ,⋯DF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2017中考数学真题汇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选择、填空题)

在 AB 边上移动时, DE始终与 AB 垂直, 若△ CEF与△ DEF相似,则 AD=
.
39.在平行四边形 ABCD的边 AB 和 AD 上分别取点 E 和 F,使
,
,
连接 EF交对角线 AC于 G,则 的值是
.
40.如图,点 A1,A2, A3,A4,…,An 在射线 OA 上,点 B1,B2, B3,…,Bn﹣1
A.2 B.3 C.4 D.5 19.如图,在等边△ ABC中, D 为 AC边上的一点,连接 BD,M 为 BD 上一点, 且∠ AMD=6°0 ,AM 交 BC于 E.当 M 为 BD 中点时, 的值为( )
A. B.
C. D.
20.将一张边长分别为 a, b( a> b)的矩形纸片 ABCD折叠,使点 C 与点 A 重
13.如图,在△ ABC中, D、 E 分别为 AB、 AC边上的点, DE∥ BC,点 F 为 BC边
上一点,连接 AF 交 DE于点 G,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寸,
问井深几何? ”这是我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中的 “井深几何 ”问题,它的题意
DE⊥BC于点 E,连结 AE,则△ ABE的面积等于
.
8
29.如图,⊙ O 为等腰△ ABC的外接圆,直径 AB=12,P 为弧 上任意一点(不
与 B,C 重合),直线 CP交 AB 延长线于点 Q,⊙ O 在点 P 处切线 PD交 BQ 于点
D,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若∠ PAB=30°,则弧 的长为 π;②若 PD∥BC,则 AP平分∠ CAB;
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分类专练 证明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重难点专练(解析版)

同上,AB可以与DE对应,也可以与DF对应,∴相似比可能是 ,也可能是 ,C不一定成立;
∵∠A=∠D,即∠A与∠D是对应角,∴它们的对边一定是对应比,即BC与EF是对应比,
∴相似比为 ,∴D一定成立,
故选D.
【考点知悉】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针对对应角和对应边而言的.
17.如图,点D、E分别在 的边AB、AC上,且 ,若DE=3,BC=6,AC=8,则 _______.
18.如图,点D、E、F分别位于△ABC的三边上,满足DE∥BC,EF∥AB,如果AD:DB=3:2,那么BF:FC=_____.
19.如图,在△ABC中,AB=9,AC=6,D为AB边上一点,且△ABC∽△ACD,则AD=__.
∴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
故选B.
【考点知悉】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和周长比之间的关系,属于简单题,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0.D
【思路点拨】
根据①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②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进行判断即可.
30.如图, , , , ,则 ________.
31.如图,△ABC中,DE∥BC, ,△ADE的面积为8,则△ABC的面积为______
三、解答题
32.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弦CD∥AB,动点P、Q分别在线段OC、CD上,且DQ=OP,AP的延长线与射线OQ相交于点E、与弦CD相交于点F(点F与点C、D不重合),AB=20,cos∠AOC= .设OP=x,△CPF的面积为y.
∴ ,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类——成比例线段专项练习2(附答案详解)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类——成比例线段专项练习 2(附答案详解)
1.已知线段 a 2cm , b 8cm ,它们的比例中项 c 是( )
A. 4cm
B. 4cm
C.16cm
D. 16cm
2.下列各组线段(单位:cm)中,成比例线段的是( )
A.1、2、2、3
B.1、2、3、4
C.1、2、2、4 D.3、5、9、13
金分割点( AP2 P1P2 ),点 P3 是线段 AP2 的黄金分割点( AP3 P2P3 ),..,依此类推,则线段
AP2020 的长度是(
)
A. (3 5 )2020 2
B. ( 5 1)2020 2
C. ( 1)2020 2
D. ( 5 2)1010
11.爱好骑行的小明想知道从淮北到首都北京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因此他从一张比例尺
AB AC AB 被点 C 黄金分割,点 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 AB 的比叫做黄金比.请
计算黄金比.
22.已知 x y z ,且 2x+3y﹣z=18,求 4x+y﹣3z 的值. 234
23.阅读理解:
如图①,点 C 将线段 AB 分成两部分,若 AC = BC ,则点 C 为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 AB AC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图形的相似_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填空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图形的相似_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填空题专训及答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填空题专训1、(2017吉林.中考真卷) 如图,数学活动小组为了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使用长为2m的竹竿CD作为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顶端的影子与旗杆顶端的影子在地面O处重合,测得OD=4m,BD=14m,则旗杆AB的高为________m.2、(2017顺义.中考模拟) 小刚身高180cm,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90cm,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此时影子长为115cm,那么小刚的手臂超出头顶________cm.3、(2017天津.中考模拟) 如图,放映幻灯时,通过光源,把幻灯片上的图形放大到屏幕上,若光源到幻灯片的距离为20cm,到屏幕的距离为60cm,且幻灯片中的图形的高度为6cm,则屏幕上图形的高度为________cm.4、(2020南宁.中考模拟) 如图,某水平地面上建筑物的高度为AB,在点D和点F 处分别竖立高是2米的标杆CD和EF,两标杆相隔52米,并且建筑物AB、标杆CD和EF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从标杆CD后退2米到点G处,在G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和标杆顶端C在同一条直线上;从标杆FE后退4米到点H处,在H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和标杆顶端E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建筑物的高是________ 米.5、(2019白山.中考模拟) 如图,身高1.6米的小丽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在同一时刻,一棵大树的影长为8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________米.6、(2019宁江.中考模拟) 如图,在某一时刻测得1米长的竹竿竖直放置时影长1.2米,在同一时刻旗杆AB的影长不全落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楼房的墙上,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BD=9.6米,留在墙上的影长CD=2米,则旗杆的高度AB 为________米.7、(2017.中考模拟) 如图,已知小鱼同学的身高(CD)是1.6米,她与树(AB)在同一时刻的影子长分别为DE=2米,BE=5米,那么树的高度AB=________米.8、(2017丽水.中考真卷)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m分别交于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点C(2,0).(1)当直线AB经过点C时,点O到直线AB的距离是;(2)设点P为线段OB的中点,连结PA,PC,若∠CPA=∠ABO,则m的值是.9、(2017历下.中考模拟) 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P是BC边上一动点(不含B、C点).将△ABP沿直线AP翻折,点B落在点E处;在CD上有一点M,使得将△CMP沿直线MP翻折后,点C落在直线PE上的点F处,直线PE交CD于点N,连接MA,NA.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NAP=45°;②当P为BC中点时,AE为线段NP的中垂线;③四边形AMCB的面积最大值为10;④线段AM的最小值为2 ;⑤当△ABP≌△ADN时,BP=4 ﹣4.10、(2017黄石.中考模拟) 如图,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电线杆AB的高度,他们发现电线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土坡的坡面CD和地面BC上,量得CD=4米,BC=10米,CD与地面成30°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则电线杆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结果保留根号)11、(2016福田.中考模拟) 如图,小明在A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2m,B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8m,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m.12、(2017贵州.中考模拟) 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米.13、(2014遵义.中考真卷) “今有邑,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各开中门,出东门一十五里有木,问:出南门几何步而见木?”这段话摘自《九章算术》,意思是说:如图,矩形城池ABCD,东边城墙AB长9里,南边城墙AD长7里,东门点E、南门点F分别是AB,AD的中点,EG⊥AB,FH⊥AD,EG=15里,HG经过A点,则FH=________里.14、(2019金昌.中考模拟) 如图,路灯距离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站在距离灯的底部(点O)20米的A处,则小明的影子AM长为________米.15、(2020郑州.中考模拟) 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量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4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如图所示,若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则树高为________.16、(2020瑞安.中考模拟) 图1是小红在“淘宝·双11”活动中所购买的一张多档位可调节靠椅,档位调节示意图如图2所示。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在初中数学中,相似三角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尺寸不同。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一些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对该概念的理解,并附有答案供参考。
练习题一:已知△ABC和△DEF相似,且AB = 6cm,AC = 8cm,BC = 12cm。
若DE = 9cm,求DF和EF的长度。
练习题二:△ABC和△PQR中,∠B = ∠Q,AB = 5cm,BC = 8cm,PQ = 6cm,若AC = 10cm,求PR的长度。
练习题三:已知△ABC和△DEF相似,DE = 4.5cm,EF = 6cm,BC = 12cm,若AC = 8cm,求△ABC和△DEF的周长比。
练习题四:在△ABC中,∠B = 90°,AB = 9cm,BC = 12cm。
点D是BC的中点,于BC上作DE ⊥ BC,DE = 3cm。
求△ADE和△ABC的周长比。
练习题五:已知△ABC和△DEF相似,AB = 10cm,BC = 12cm,AC = 15cm,EF = 6cm,若△DEF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求△ABC的面积。
答案及解析如下:练习题一: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设DF = x,EF = y。
根据题意可写出比例:AB/DE = AC/EF = BC/DF代入已知值,得到:6/9 = 8/y = 12/x解得:x = 16cm,y = 12cm因此,DF = 16cm,EF = 12cm。
练习题二: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设PR = x。
根据题意可写出比例:AB/PQ = AC/PR = BC/QR代入已知值,得到:5/6 = 10/x = 8/(6 + x)解得:x = 15cm因此,PR = 15cm。
练习题三: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初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题(相似三角形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题(相似三角形问题)1.如图①,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B (3,0),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点P 不与点A 、B 重合时,作直线AP ,交直线BC 于点Q ,若①ABQ 的面积是①BPQ 面积的4倍,求点P 的横坐标.(3)如图①,当点P 在第一象限时,连接AP ,交线段BC 于点M ,以AM 为斜边向①ABM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MN ,连接BN ,①ABN 的面积是否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①ABN 的面积;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2.如图,二次函数2314y x bx =++的图像经过点()8,3A ,交x 轴于点B ,C (点B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D .(1)填空:b = ______;(2)点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直线PO 交直线CD 于点Q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T ,若PQ QT =,求点P 的坐标;(3)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E ,过点E 作AE 的垂线EF 交y 轴于F ,若AEF 与EFO △相似,求OE 的长.3.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相交于点()1,0A -,()3,0B ,与y 轴的交点()0,6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m n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运动,设PBC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指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和S 的最大值;(3)点M 在抛物线上运动,点N 在y 轴上运动,是否存在点M 、点N 使得①CMN =90°,且∆CMN 与OBC ∆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M 和点N 的坐标.4.如图,抛物线L 1:y =ax 2﹣2x +c (a ≠0)与x 轴交于A 、B (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抛物线的顶点为D .抛物线L 2与L 1关于x 轴对称.(1)求抛物线L 1与L 2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点E 是抛物线L 2的顶点,点M 是抛物线L 2上的动点,且位于其对称轴的右侧,过M 向其对称轴作垂线交对称轴于P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以P 、M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4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和点C ,抛物线21y x kx k =++-的图象经过点A 和点C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点B .(1)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出点B 的坐标;(3)若在y 轴的负半轴上存在点D .能使得以A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BC 相似,请求出点D 的坐标.6.如图1,已知抛物线23y ax bx =++经过点()1,5D ,且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已知点()1,0A -,(),P m n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PQ BC ⊥于点Q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Q =m 的值;(3)是否存在点P ,使BPQ 与BO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12x +2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y =ax 2+bx +c的对称轴是x=-32且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表达式;(2)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求AP+2PC的最小值;(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点M作MN垂直x轴于点N,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D,抛物线的对称轴与BC相交于点E,与x轴相交于点F.(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连结DA,求sin A的值;(3)若点H线段BC上,BOC与BFH△相似,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9.如图,抛物线y=1-2x2+bx+c与x轴交于点A(﹣2,0)和点B(8,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连接AC,BC,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l交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PB ,PC ,当S △PBC =720S △ABC 时,求点P 的坐标; (3)点N 是对称轴l 右侧抛物线上的动点,在射线ED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M ,N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OBC 相似?若存在,求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与顶点D 的坐标; (2)试判断B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A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抛物线y =ax 2﹣2ax ﹣3a (a ≠0)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已知ABC 的面积为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从左到右依次交于P ,Q 两点.过P ,Q 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G ,H .若四边形PGHQ 为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①BCN =①CAB ﹣①CBA ,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N 点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1,0),B (2,0),与y 轴相交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M 在此抛物线上,且在y 轴的右侧.①M 与y 轴相切,过点M 作MD ①y 轴,垂足为点D .以C ,D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OC 相似,求点M 的坐标及①M 的半径长.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0y ax bx c a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若线段OA OB OC 、、的长满足2OC OA OB =⋅,则这样的抛物线称为“黄金”抛物线.如图,抛物线22(0)y ax bx a =++≠为“黄金”抛物线,其与x 轴交点为A ,B (其中B 在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4OA O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P 为AC 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P 作PD AC ⊥,垂足为D . ①求PD 的最大值;①连接PC ,当PCD 与ACO △相似时,求点P 的坐标.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B 两点,其中1,0A ,与y 轴交于点()0,3C .(1)求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1,过点B 作x 轴垂线,在该垂线上取点P ,使得①PBC 与①ABC 相似,请求出点P 坐标;(3)如图2,在线段OB 上取一点M ,连接CM ,请求出12CM BM +最小值.15.如图,抛物线y =ax 2+k (a >0,k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其顶点为C ,点P 为线段OC 上一点,且PC =14OC .过点P 作DE ①AB ,分别交抛物线于D ,E 两点(点E 在点D 的右侧),连接OD ,DC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用含a ,k 的式子表示) (2)猜想线段DE 与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①ODC =90°,k =﹣4,求a 的值.16.如图,抛物线223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连接AC ,已知B (﹣1,0),且抛物线经过点D (2,﹣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点E 是抛物线上第四象限内的一点,且2ABES=,求点E 的坐标;(3)若点P 是y 轴上一点,以P ,A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P 点的坐标.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bx +2(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B (4,0),与y 轴交于点C ,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 ,B ,C 重合).(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 在第一象限时,设①ACP 的面积为S 1,①ABP 的面积为S 2,当S 1=S 2时,求点P 的坐标; (3)过点O 作直线l ①BC ,点Q 是直线l 上的动点,当BQ ①PQ ,且①BPQ =①CAB 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3与两坐标轴交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 过点A和点B,并与x轴交于另一点C,顶点为D.点E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和顶点D的坐标;(2)若点F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EF①x轴,若以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BD相似,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3)若点P为坐标平面内一动点,满足tan①APB=3,请直接写出①P AB面积最大时点P的坐标及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且OC=2OB=6OA=6,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BC与OP,交于点D,当S△PCD:S△ODC的值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点M在抛物线上运动,点N在y轴上运动,是否存在点M、点N.使①CMN=90°,且①CMN与①BO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点N的坐标.20.如图,抛物线y=x2+bx+12(b<0)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且OB=3OA.(1)请直接写出b=,A点的坐标是,B点的坐标是;(2)如图(1),D点从原点出发,向y轴正方向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直线BD交抛物线于点E,若BE=5DE,求D点运动时间;(3)如图(2),F点是抛物线顶点,过点F作x轴平行线MN,点C是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的一定点,P 点在直线MN上运动.若恰好存在3个P点使得①P AC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C点坐标,并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答案1.(1)y =﹣x 2+2x +3.(2)P 352或 (3)①ABN 的面积不变,为4.2.(1)2-(2)5⎛ ⎝⎭或5⎛ ⎝⎭(3)4或493.(1)2246y x x =-++(2)S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为239(03)S m m m =-+<<,S 的最大值是274 (3)存在,M (1,8),N (0,172)或M (74,558),N (0,838)或M (94,398),N (0,38)或M (3,0),N (0,﹣32)4.(1)抛物线L 1:223y x x =--,抛物线L 2:2y x 2x 3=-++;(2)435(,)39M 或(4,5)M -.5.(1)254y x x =++(2)点B 的坐标为(-1,0)(3)点D 的坐标是(0,-203) 6.(1)215322y x x =-++ (2)1或5(3)存在;P (53,529)7.(1)抛物线表达式为:213222y x x =--+;(2)AP +2PC 的最小值是4;(3)存在M(0,2)或(-3,2)或(2,-3)或(5,-18),使得以点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8.(1)y =-x 2+2x +3(3)点H 的坐标为(1,2)或(2,1)9.(1)21382y x x =++ (2)P 1(1,10.5),P 2(7,4.5)(3)存在,(3,8)或(3,5或(3,11)30.(1)y =﹣x 2﹣2x +3,(﹣1,4);(2)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存在,(0,0)或(0,﹣13)或(-9,0)11.(1)y =﹣13x 2+23x +1(2)﹣6﹣(3)存在,5或11712.(1)22y x x =-++; (2)M 的坐标为(12,94),(32, 54 ),(3,-4),①M 的半径长为12或32或313.(1)213222y x x =--+(2)①PD ①P 坐标为(3,2)-或325()28,-14.(1)243y x x =-+(2)P 点坐标为()3,9或()3,215.(1)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k ) (2)DE =12AB(3)a =1316.(1)224233y x x =--(2)E ,-1)(3)P 点的坐标(0,2)或(02)或(0,﹣2或(0,54)17.(1)213222y x x =-++ (2)点P 的坐标为(103,139)(3)点P 的坐标为(32,﹣2)或(32,﹣2)或(173,﹣509)18.(1)y =x 2﹣4x +3,(2,﹣1)(2)(5,8)或(73,89-)(3)①P AB ,此时P )19.(1)y =﹣2x 2+4x +6 (2)点P 的坐标为(32,152) (3)存在,M 、N 的坐标分别为(3,0)、(0,﹣32)或(94,398)、(0,38)或(1,8)、(0,172)或(74,558)、(0,838)20.(1)﹣8,(2,0),(6,0)(2)3秒或212秒 (3)C 点坐标为(143,﹣329),P 点的坐标为(103,﹣4)或(﹣103,﹣4)或(11027,﹣4)。
相似三角形经典练习题(4套)附带答案

练习(一)一、填空题:1. 已知a ba b+-=2295,则a b:=__________2. 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5:7,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cm,则其余两边之和是__________cm3. 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6,则DE=__________;△ADE与△ABC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
题3 题7 题84. 已知线段a=4cm,b=9cm,则线段a、b的比例中项c为__________cm。
5. 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如果AD=8,DB=6,EC=9,那么AE=__________6. 已知三个数1,2,3,请你添上一个数,使它能构成一个比例式,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7.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F∥BC,若AD=12cm,BC=18cm,AE:EB=2:3,则EF=__________8.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90°,BD⊥CD,AD=6,BC=10,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二、选择题:1.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是3:4,那么它们的对应高的比是__________A. 9:16B. 3:2C. 3:4D. 3:72. 在比例尺为1:m的某市地图上,规划出长a厘米,宽b厘米的矩形工业园区,该园区的实际面积是__________米2A. 104mabB.1042mabC.abm104D.abm24103. 已知,如图,DE∥BC,EF∥AB,则下列结论:题3 题4 题5①AEECBEFC=②ADBFABBC=③EFABDEBC=④CECFEABF=其中正确的比例式的个数是__________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 如图,在△ABC中,AB=24,AC=18,D是AC上一点,AD=12,在AB上取一点E,使A、D、E三点为顶点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AE的长是__________A. 16B. 14C. 16或14D. 16或95. 如图,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AE⊥A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A. △AED∽△ACBB. △AEB∽△ACDC. △BAE∽△ACED. △AEC∽△DAC三、解答题:1. 如图,AD∥EG∥BC,AD=6,BC=9,AE:AB=2:3,求GF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练习(附答案)相似三角形50题一、选择题: 1.如图,DE∥BC,在下列比例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 = B. = C. = D. =2.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中点,则△ADE的面积与四边形BCED的面积的比为() A.1:2 B.1:3 C.1:4 D.1:13.两个相似多边形一组对应边分别为3cm,4.5cm,那么它们的相似比为( )4.如图,F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点,BF:FD=1:3,则BE:EC=()5.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图中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 A. B. C. D.6.下列各组数中,成比例的是() A.-7,-5,14,5 B.-6,-8,3,4 C.3,5,9,12 D.2,3,6,127.如图,铁路道口的栏杆短臂长1m,长臂长16m.当短臂端点下降0.5m时,长臂端点升高(杆的宽度忽略不计)() A.4m B.6m C.8m D.12m8.下列四组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 A.正方形与矩形 B.正方形与菱形 C.菱形与菱形 D.正五边形与正五边形9.如图所示,在▱ABCD中,BE交AC,CD于G,F,交AD的延长线于E,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 A.3对 B.4对 C.5对 D.6对10.如图,在△ABC中,∠ACB=90°,AC=8,AB=10,DE垂直平分AC 交AB于点E,则DE的长为() A.6 B.5 C.4 D.311.如图,△ABC与△DEF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2:3,已知AB=4,则DE的长等于() A.6 B.5 C.9 D.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动点P、Q同时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A→B→C和A→D→C的路径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单位:s),四边形PBDQ的面积为y(单位:cm2),则y 与x(0≤x≤8)之间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为( ) A. B. C. D.13.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C 的方向在AB和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14.如图,△ABC与△DEA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BC分别与AD、AE相交于点F、G.图中共有n对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不等于1),则n的值是() A.2 B.3 C.4 D.5 15.如图,正方形ABCD的两边BC,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 轴的正半轴上,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是以AC的中点O/为中心的位似图形,已知AC=3 ,若点A/的坐标为(1,2),则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的相似比是( ) A. B. C. D.16.如图,三个正六边形全等,其中成位似图形关系的有() A.4对 B.1对 C.2对 D.3对17.如图,△ABC和△AMN都是等边三角形,点M是△ABC的重心,那么的值为() A. B. C. D.18.将一副三角尺(在Rt△ABC中,∠ACB=90°,∠B=60°,在Rt△EDF 中,∠EDF=90°,∠E=45°)如图摆放,点D为AB的中点,DE交AC于点P,DF经过点C,将△EDF绕点D顺时针方向旋转α(0°<α<60°),DE′交AC于点M,DF′交BC于点N,则的值为() A. B. C. D.19.如图,在△ABC中,∠ACB=90°,∠A=30°,BC=1.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不变 B.一直减小 C.一直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20.如图,在⊙O中,AB是直径,点D是⊙O上一点,点C是弧AD的中点,弦CE⊥AB于点E,过点D的切线交E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分别交CE、CB于点P、Q,连接AC.给出下列结论:①∠DAC=∠ABC;②AD=CB;③点P是△ACQ的外心;④AC2=AE•AB;⑤CB∥G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④二、填空题: 21.若△ABC与△A1B1C1的相似比为2:3,△A1B1C1与△A2B2C2的相似比为2:3,那么△ABC与△A2B2C2的相似比为22.如图,(1)若AE:AB=________,则△ABC∽△AEF;(2)若∠E=_______,则△ABC∽△AEF.2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P是BC边中点,AP交BD于点Q. 则的值为________.24.在△ABC中,已知AB=3,BC=5。
在△A/B/C/中,已知A/B/=6,若△ABC∽△A/B/C/,则B/C/=2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与BC边的交点为D,且3DC=BC,DE∥AC,与AB边的交点为E,若DE=4,则BE的长为.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CD边上的点,连接BE、AF,他们相交于G,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H,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对.27.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一点,且BE:EC=2:1,AE与BD交于点F,则△AFD与四边形DFEC的面积之比是 .28.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AD∥BC,AD∶BC=1∶3,AB=10,则AO的长是___________.29.如图,已知AD∥EF∥BC,AE=3BE,AD=2,EF=5,那么BC= . 30.如图,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折痕AE=5 cm,且tan∠EFC=0.75,则矩形ABCD的周长为31.如图在□ABCD中,点E在边DC上,DE:EC=3:1,连接AE交BD于点F,若△DEF的面积为18,则□ABCD的面积为.32.矩形纸片ABCD,AB=9,BC=6,在矩形边上有一点P,且DP=3.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P重合,折痕所在直线交矩形两边于点E,F,则EF长为.33.如图,矩形ABCD中,AD=2,AB=5,P为CD边上的动点,当△ADP与△BCP相似时,DP= .34.如图,在△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中线,AE⊥CD于点E,交BC边于点F,若AF=4,AB=8,则线段EF的长为. 3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第1个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第2个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6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36.如图,已知两点A (6,3),B(6,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坐标是___________.37.如图,光源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m,CD=6m,点P到CD的距离是2.7m,则AB离地面的距离为______m.38.如图,正方形OEFG和正方形ABCD是位似形,点F的坐标为(1,1),点C的坐标为(4,2),则这两个正方形位似中心的坐标是.39.如图,已知AD∥BC,AB⊥BC,AB=3,点E为射线BC上一个动点,连接AE,将△ABE沿AE折叠,点B落在点B′处,过点B′作AD的垂线,分别交AD,BC于点M,N.当点B′为线段MN的三等分点时,BE的长为.40.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点F是AB 上一点.点F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G恰好在BC延长线上,FG交DE 于点H.点M为AD的中点,若MH= ,则EG .三、解答题: 41.如图,在△ABC中,∠BAC=90°,M是BC的中点,过点A作AM的垂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DBA∽△DAC.42.如图,在边长为2的圆内接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P为边CD的中点,延长AP交圆于点E.(1)∠E= 度;(2)写出图中现有的一对不全等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求弦DE的长.43.小强用这样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如图,在地面上放一面镜子(镜子高度忽略不计),他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楼的顶端B,他请同学协助量了镜子与教学楼的距离EA=21米,以及他与镜子的距离CE=2.5米,已知他的眼睛距离地面的高度DC=1.6米,请你帮助小强计算出教学楼的高度。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4.如图△ABC中,AB=8,AC=6,如果动点D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运动,同时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出发测AC方向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问t为何值时△ADE与△ABC相似.45.如图,△ABC中,∠C=90°,AC=3,BC=4,点D是AB的中点,点E在DC的延长线上,且CD=3CE,过点B作BF∥DE交AE的延长线于点F,交AC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AB=BG;(2)若点P是直线BG上的一点,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BCP与△BCD相似.46.如图,已知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DA交△ABC的外接圆于点F,连接FB,FC.(1)求证:∠FBC=∠FCB;(2)已知FA•FD=12,若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FA=2,求CD的长.47.如图,抛物线y=ax2+2.5x-2与x轴相交于点A(1,0)与点B,与y 轴相交于点C.(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AC、BC,△AOC 与△COB相似吗?并说明理由;(3)点N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N、M、A、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点M、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8.如图1,一副直角三角板满足AB=BC,AC=DE,∠ABC=∠DEF=90°∠EDF=30°,【操作1】将三角板 DEF的直角顶点E放置于三角板ABC的斜边AC上,再将三角板DEF绕点E旋转,并使边DE与边AB交于点P,边EF与边BC于点Q.在旋转过程中,如图2,当时,EP与EQ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操作2】在旋转过程中,如图3,当时EP与EQ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总结操作】根据你以上的探究结果,试写出当时,EP与EQ满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其中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49.在Rt△ABC中,∠C=90°,AC=20cm,BC=15cm,现有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方向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也向点B方向运动,如果点P的速度是4cm/秒,点Q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当有一点到达所在线段的端点时,就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求:(1)当t=3秒时,这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C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当t为多少秒时,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50.如图,抛物线y=0.5x2+mx+n与直线y=�0.5x+3交于A,B两点,交x轴与D,C两点,连接AC,BC,已知A(0,3),C(3,0).(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tan∠BAC的值;(Ⅱ)在(Ⅰ)条件下:(1)P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过点P作P Q⊥PA交y轴于点Q,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设E为线段AC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DE,一动点M 从点D出发,沿线段DE以每秒一个单位速度运动到E点,再沿线段EA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A后停止,当点E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中用时最少?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B 6.B 7.C 8.D 9.D 10.D 11.A 12.B 13.B 14.B 15.B 16.D 17.B 18.C 19.B 20.D 21.略 22.略 23. 24.略 25.答案为:8. 26.答案为:4. 277. 28.答案为:2.5 29.答案为:6 30.答案为:36; 31.答案为:112; 32.解:如图1,当点P在CD上时,∵PD=3,CD=AB=9,∴CP=6,∵EF垂直平分PB,∴四边形PFBE是正方形,EF过点C,∴EF=6 ,如图2,当点P在AD上时,过E作EQ⊥AB 于Q,∵PD=3,AD=6,∴AP=3,∴PB= = =3 ,∵EF垂直平分PB,∴∠1=∠2,∵∠A=∠EQF,∴△ABP∽△EFQ,∴ ,∴ ,∴EF=2 ,综上所述:EF长为6 或2 .故答案为:6 或2 . 33.答案为:1或4或2.5; 34.解:如图,取BF的中点H,连接DH.设EF=x,CE=y.∵∠ACB=90°,AD=DB,∴CD=AD=DB=4,∵AD=DB,FH=HB,∴DH= AF=2,DH∥EF,∴ = ,∴ = ,∴y=2x,∵AF⊥CE,∴∠CEA=∠CEF=90°,∵∠ACE+∠CAE=90°,∠ACE+∠ECF=90°,∴∠ECF=∠CAE,∴△ACE∽△CFE,∴ = ,∴y2=x(4�x),∴4x2=x (4�x),∵x≠0,∴x=0.8,∴EF=0.8,故答案为0.8. 35.答案为5×(1.5)4030 36.答案为:(2,1)或(�2,�1) 37.答案为:1.8; 38.答案是(�2,0)或(,). 39.解:如图,由翻折的性质,得AB=AB′,BE=B′E.①当MB′=2,B′N=1时,设EN=x,得B′E= .△B′EN∽△AB′M, = ,即 = ,x2= ,BE=B′E= = .②当MB′=1,B′N=2时,设EN=x,得B′E=,△B′EN∽△AB′M, = ,即 = ,解得x2= ,BE=B′E= = ,故答案为:或. 40.答案为:41.证明:∵∠BAC=90°,点M是BC的中点,∴AM=CM,∴∠C=∠CAM,∵DA⊥AM,∴∠DAM=90°,∴∠DAB=∠CAM,∴∠DAB=∠C,∵∠D=∠D,∴△DBA∽△DAC. 42.【解答】解:(1)∵∠ACD=45°,∠ACD=∠E,∴∠E=45°.(2)△ACP∽△DEP,理由:∵∠AED=∠ACD,∠APC=∠DPE,∴△ACP∽△DEP.(3)∵△ACP∽△DEP,∴ .∵P为CD边中点,∴DP=CP=1,∵AP= ,AC= ,∴DE= . 43.略 44.略 45. 46.(1)证明:∵四边形AFBC内接于圆,∴∠FBC+∠FAC=180°,∵∠CAD+∠FAC=180°,∴∠FBC=∠CAD,∵AD是△ABC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EAD=∠CAD,∵∠EAD=∠FAB,∴∠FAB=∠CAD,又∵∠FAB=∠FCB,∴∠FBC=∠FCB;(2)解:由(1)得:∠FBC=∠FCB,又∵∠FCB=∠FAB,∴∠FAB=∠FBC,∵∠BFA=∠B FD,∴△AFB∽△BFD,∴ ,∴BF2=FA•FD=12,∴BF=2 ,∵FA=2,∴FD=6,AD=4,∵AB为圆的直径,∴∠BFA=∠BCA=90°,∴tan∠FBA= = = ,∴∠FBA=30°,又∵∠FDB=∠FBA=30°,∴CD=AD•cos30°=4× =2 . 47.解:(1)∵把A(1,0)代入得:a+2.5�2=0,解得a=-0.5,∴y=-0.5x2+2.5x-2;(2)相似.∵令�0.5x2+2.5x�2=0,解得x1=1,x2=4,∴A(1,0),B(4,0).∵x=0时,y=�2,∴C(0,�2).∴OC=2,OA=1,OB=4 ∴ = =0.5.又∵∠COA=∠BOC=90°,∴△AOC∽△COB;(3)存在.对称轴为x=2.5,交x轴于点Q,顶点坐标为(2.5,9/8).①如图1,AB为对角线,若四边形AMBN为平行四边形,则QM=QN,∴M(2.5,9/8),N(2.5,�9/8);②如图2,AB为一边,若四边形ABMN为平行四边形,则MN∥AB,MN=AB=3,设N(2.5,n)则有M(�0.5,n)或(5.5,n)将M坐标代入解析式:n=�27/8.综上所述,M(2.5, 9/8),N(2.5,�9/8)或M(�0.5,�27/8),N(2.5,�27/8)或M (5.5,�27/8),N(2.5,�27/8). 48.(操作1)EP=EQ,证明:连接BE,根据E是AC的中点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E=CE,∠PBE=∠C=45°,∵∠BEC=∠FED=90°∴∠BEP=∠CEQ,在△BEP和△CEQ中,∴△BEP ≌△CEQ(ASA),∴EP=EQ;如图2,EP:EQ=EM:EN=AE:CE=1:2,理由是:作EM⊥AB,EN⊥BC于M,N,∴∠EMP=∠ENC,∵∠MEP+∠PEN=∠PEN+∠NEF=90°,∴∠MEP=∠NEF,∴△MEP∽△NEQ,∴EP:EQ=EM:EN=AE:CE=1:2;如图3,过E点作EM⊥AB于点M,作EN⊥BC于点N,∵在四边形PEQB中,∠B=∠PEQ=90°,∴∠EPB+∠EQB=180°,又∵∠EPB+∠MPE=180°,∴∠MPE=∠EQN,∴Rt△MEP∽Rt△NEQ,∴ = ,Rt△AME∽Rt△ENC,∴ =m= ,∴ =1:m= ,EP与EQ满足的数量关系式1:m,即EQ=mEP,∴0<m≤2+ ,(因为当m>2+ 时,EF和BC变成不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