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物理课件:6本章高效整合(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6.1牛顿第一定律 (2)

高中物理课件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1
第6章 力与运动
-*-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理想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 容和意义。
D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探究一
探究二
��� ��� 变式训练 2 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 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
B.物体受的推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 惯性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解析: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选项 D 正确;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受力大小、体积大小等因素无关,选项 A、B、C 错误。 答案:D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 关惯性的现象,知道质量是物体惯 性大小的量度。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1.力与运动状态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有外力的作用才有速度,要维持物体的运动
速度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物体没有力也可以有运动,维持物体的运动可以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问题导引
一个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静止下来,没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是否矛盾?为什么?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1
第6章 力与运动
-*-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理想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 容和意义。
D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探究一
探究二
��� ��� 变式训练 2 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 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
B.物体受的推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 惯性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解析: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选项 D 正确;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受力大小、体积大小等因素无关,选项 A、B、C 错误。 答案:D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 关惯性的现象,知道质量是物体惯 性大小的量度。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1.力与运动状态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有外力的作用才有速度,要维持物体的运动
速度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物体没有力也可以有运动,维持物体的运动可以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问题导引
一个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静止下来,没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是否矛盾?为什么?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PPT课件

4、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是一门 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 的科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科学。学习 物理能够极大的提高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
三、怎样学习物理学
1、要重视观察研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体会探究的乐趣。
2、关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修1—2 选修2—2
选修3—2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
激光 技术
为什么要学习物理?
• 1、使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全面普及,并且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飞速发展, 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学习科学技术。
普通劳动者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 高中物理知识的范围。
2、使人能够进一步学习
物理学习是人们从事进一步学习的必要 准备。一个人的物理学习水平决定了他在什 么层次上开始某门科学技术的学习,也会显 著影响到他今后学习的水平。正因为如此, 各大学理工科招生时,都把考生的物理成绩 高低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
3、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五、几点要求:
1、每节新课前,都要自学。 2、课上积极参与,做好笔记。 3、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整理难题和错题笔记本。 4、不懂要多问,绝不把问题积压到明天!
习题
新鲁科版必修1高中物理 第6章 力与运动本章整合课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1月2021/11/32021/11/32021/11/311/3/2021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32021/11/3November 3, 2021
知识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
专题三
(2)a2=15 m/s2>13.3 m/s2,所以此时小球已离开斜面,小球受 2 个力的作
用,合力水平向右(如图丙所示)。此时
N2=0,T2= (2 )2 + ()2
= (0.5 × 15)2 + (0.5 × 10)2 N=9 N
即拉力约为 9 N、支持力为 0。
由于绳子不可伸长,因此无论绳子所受拉力多大,长度不变,绳子的拉力可以
发生突变,即瞬时产生、瞬时改变、瞬时消失。
知识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
专题三
例题 1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50 g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 L1、
L2 的两根细线上,L1 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37°,L2 水平
问题。
2.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例如两物体刚好要发生相对
滑动时,接触面上必须出现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发生分离,相互之间的
作用力——弹力必定为零。
知识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
专题三
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
(1)极限法。
题设中若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32021/11/3November 3, 2021
知识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
专题三
(2)a2=15 m/s2>13.3 m/s2,所以此时小球已离开斜面,小球受 2 个力的作
用,合力水平向右(如图丙所示)。此时
N2=0,T2= (2 )2 + ()2
= (0.5 × 15)2 + (0.5 × 10)2 N=9 N
即拉力约为 9 N、支持力为 0。
由于绳子不可伸长,因此无论绳子所受拉力多大,长度不变,绳子的拉力可以
发生突变,即瞬时产生、瞬时改变、瞬时消失。
知识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
专题三
例题 1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50 g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 L1、
L2 的两根细线上,L1 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37°,L2 水平
问题。
2.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例如两物体刚好要发生相对
滑动时,接触面上必须出现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发生分离,相互之间的
作用力——弹力必定为零。
知识构建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归纳
专题三
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
(1)极限法。
题设中若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品质课件PPT

对成本的节约。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过去的懒惰,决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让我记起容易,但让我忘记我怕我是做不
到。不要跟一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可靠。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
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百学须先立志。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做
人,心胸要宽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努力精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
三、惯性与质量
一切物体都有保 持原来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性质,我 们把这种性质叫 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 叫做惯性定律。
说明: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 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3)惯性不是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 大小代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我爱你、又不是说我只爱你一个。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删掉了关于你的一切,唯独删不掉关于你的回忆。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别放弃,相
信自己,你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
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做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的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人生最美的是过程,最难
的是相知,最苦的是等待,最幸福的是真爱,最后悔的是错过。两个人在一起能过就好好过!不能过就麻利点分开。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下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 第6章 力与运动 6 本章高效整合

3.对于牛顿第三定律要明确“三个一样、两个不一样”. “三个一样”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一样,力的性质一样,力产生和消 失的时刻及变化情况一样. “两个不一样”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不一样,作用对象即受力物体 不一样.另外还需注意区别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和它的平衡力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只小猫跳起来抓住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竖直杆,如图所 示,在这一瞬间悬绳断了,设杆足够长,由于小猫继续上爬,所以小猫 离地面高度不变,试求木杆下降的加速度.(设小猫质量为 m,杆的质 量为 M)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32021/11/232021/11/2311/23/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232021/11/23November 23, 2021
方法 4: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取足球为研究对象,受三个力作用,重力 G=mg、墙壁的支持力 F1、悬绳的 拉力 F2,如图丁所示,取水平方向为 x 轴,竖直方向为 y 轴,将 F2 分别沿 x 轴 和 y 轴方向进行分解.由平衡条件可知,在 x 轴和 y 轴方向上的合力 Fx 合和 Fy 合 应分别等于零,即
方法 1:用合成法 取足球为研究对象,它受重力 G=mg、墙壁的支持力 F1 和悬绳的拉力 F2 三 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由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知,F1 和 F2 的合力 F 与 G 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即 F=G,从图甲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 F1=Ftanα= mgtanα,F2=F/cosα=mg/cosα.
2012高一物理课件6.2牛顿第二定律23(鲁科版必修1)

质量均为2 kg,受一竖直向下的、大小
为10 N的力的作用时,浮在水面上保持
静止,如图5所示.那么当撤去F的瞬
间,A对B的压力的大小为多少?(g取
图5
10 m/s2).
解析 开始时A、B在压力F、重力2mg和浮力F浮的作 用下系统保持静止,撤去外力后易得系统受到的合外 力大小为F,方向竖直向上.对物体A和B组成的整 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a,隔离A进行受力分 析,由牛顿第二定律N-mg=ma即可解得N=mg+ ma=5 N+20 N=25 N.B对A的支持力与A对B的压 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则A对B的压力大小为
平拉力 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 F 作用的瞬时物体 立即获得了加速度,但是速度没有时间积累还是零, 所以合力 F 与速度无关而且速度只能渐变不能突 变.因此 B 正确,A、C、D 错误.
2.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ma 及其变形公
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由 F=ma 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
10
(2)当悬挂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时,
有mgtan θ=m a
a=gtan
30°=
10 3
3
m/s2.
答案
5 (1)10 N
10 (2) 3
3
m/s2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典例 2 如图 2 所示,位于水平地面
上的质量为 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
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α 角的拉力作
用下沿地面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
图2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
F A.m
Fcos α-μmg
C.
m
思维导图
Fcos α B. m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物理课件6.2.1(鲁科版必修1)

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 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记录的 数据填入表格) 8.数据处理 (1)物体的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表一)
实验序号 1 加速度a/m· s- 2 小车受力F/N
2
3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a-F图 象,即在图中描点、连线.通过连线可知,在 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描绘各点大致分布在同 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 (2)物体的受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 实验步骤 ⇩ 1. 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 M0、 m0, 并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下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3.平衡摩擦力,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 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 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 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 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 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 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 m0g.(即小车受到的合力F)
2.要测量的物理量 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用天平测出. 小车受的拉力F——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盘内砝码 的总质量m,由F=mg算出. 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测算出.
⊳⊳ 实验器材 ⇩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 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和砝码、细绳、低压交流电 源、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 实验原理 ⇩ 1.采用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 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其中两 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是物理实验中经 常采取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有 F、 m、 a 三个参量, 研究加速度 a 与 F 及 m 的关系时,我们应先控制 一个参量不变, 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关系. 在 该实验中要求先控制小车的质量 m 不变,改变小 车所受的拉力 F,讨论 a 与 F 的关系;再控制小 车所受的拉力 F 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 m,讨论 a 与 m 的关系.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物理课件:2本章高效整合(鲁科版必修1)

【解析】 由于甲运动 10 s 之后乙才开始运动, t=0 时,甲、乙相距 20 m,当 t=10 s 时甲、 乙之间距离大于 20 m,故 A 错;0~10 s 这段 时间甲运动, 乙静止. 所以距离增大, 故 B 错; 40-20 由图象可知,v 甲= m/s=0.8 m/s,v 25 40-0 = m/s=2.67 m/s, 25-10
Δs 【解析】 是一段位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Δt 所以它是平均速度,当 Δs 很小时,即 Δt 很小 时,速度的变化很小.此时的比值可认为是瞬 时速度. 【答案】 平均速度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 时速度
正确理解几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1.时间与时刻 (1)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2)时刻,在时间轴上用一点表示. 注意时间和时刻在时间轴上的表示, 如下图所示.
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1.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如右图所示直角坐标 系中,用来描述位移s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 间图象或s-t图象.
2.利用s-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1)从s-t图象中可以找出物体在各个时刻对 应的位移. (2)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s-t图象是一 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 度.
2.极限思想的应用 对于一个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求其在某一时刻 的瞬时速度时,通常的做法是在物体经过的某一 位置后取一段很小的位移,这段位移取得越小, 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速度变化就越小;在该段位移 上的平均速度就越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该点的运 动快慢情况,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该 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可以认为等于物体经过该 点时的瞬时速度.这充分体现了物理中常用的无 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极限思想,在今后学习中经常 会用到这种方法.
(3)若 s-t 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甲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牛顿第一定律只定性地说明了力是使物体产生 加速度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定量结论. (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并建立了惯性参考系.只有 在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二定 律才成立.因此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 基础.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 动情况的考查题.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要注意物块上滑过程中,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滑 动摩擦力的方向都沿斜面向下,产生的加速度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确定运动情况,需要知 道加速度,首先要进行受力情况分 析. 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 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0°+f=ma,N-mgcos 30°=0 摩擦力 f=μN=μmgcos 30° 加速度 a=gsin 30°+μgcos 30°=8 m/s2.物块沿斜 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 向则 a=-8 m/s2
(1)由 v1=v0+at 知,vt=v20时, t=vt-s 时,速度减小一半.
(2)设上滑最大距离为 sm,由运动学公式得 sm=2va20=1 m
【答案】 (1)0.25 s (2)1 m
连接体问题的求解——整体法、隔离法 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组(或 物体系).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一起,或用绳子、细杆连在一起. 2.隔离法与整体法 (1)隔离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从研究的方便 性出发,将物体系统中的某一部分隔离出来,单 独分析研究的方法. (2)整体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将整个系统作 为一个整体分析研究的方法.
③综合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才能解答 的问题,通常选初速度v0的方向和垂直于v0的 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否则,易造成 “+”“-”混乱.
如下图所示,小物块以 4 m/s 的初速度从倾 角为 30°的斜面底端向上滑,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53,g 取 10 m/s2,斜面足够长,则:
(1)上滑多长时间,速度减小一半? (2)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解析】 对猫和杆受力分析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甲
乙
【答案】 M+Mmg,方向竖直向下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方法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要想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必须分析受力情 况、产生的加速度及达到的速度,根据它们之间 的关系一步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特别是有些 稍难的题目,不用此种方法很难求解.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 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F=ma,只要有合力, 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 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 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加速度才与合力有必 然的联系.
①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明确了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公式F=ma这种形式只对应国际单位制,即F、 m、a分别用N、kg、m/s2作单位时,k=1,才能写 成简化式.
③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的两类问题:一是根据 已知受力情况,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二是根据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未知力.无论哪种情况 ,都要先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 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利用力的正交分解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物体所受的合力与加速度 的关系式,建立物体的加速度与运动状态之间的 关系.
对三个定律的深入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理想 情况. (1)它的物理意义在于: ①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 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惯性.
(2)对于惯性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这里的一切,是没有例外 的意思,不论构成物体的物质是何种类、质量多大 、是否受力、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物体都具有惯 性.
(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要明确“三个一样、两个 不一样”.
“三个一样”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一样 ,力的性质一样,力产生和消失的时刻及变化 情况一样.
“两个不一样”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 不一样,作用对象即受力物体不一样.另外还 需注意区别一个力的反作用力和它的平衡力这 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只小猫跳起来抓住悬挂在天花板上的 竖直杆,如右图所示,在这一瞬间悬绳 断了,设杆足够长,由于小猫继续上爬, 所以小猫离地面高度不变,试求木杆下 降的加速度.(设小猫质量为 m,杆的质 量为 M)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经科学抽象,深刻反 映自然规律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理想实验是有可靠实验事实为 基础的,但却又包含科学抽象的成分,能 更深刻反映自然规律.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②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当物体不受外力时,惯 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 受外力时它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③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一个物体质量保持不 变,它的惯性大小就不会变,它与一切外界因素 均无关.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 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 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 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不同于科学 实验,它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 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层 次的抽象活动. 惯性定律的得出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2.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三种主要方法. (1)合成法 合成法一般适用于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情形,利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两个力合成,则F合=ma. (2)正交分解法 建立坐标系、确定x轴的正方向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分解力不分解加速度,此时一般规定加速度方 向为x轴正方向.方程为Fx合=ma,Fy合=0. ②分解加速度不分解力,此种方法以某个力方向 为x轴正方向,把加速度分解在x轴和y抽上.方程 为Fx合=max,Fy合=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