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优秀教学案例

【三维设计】高中数学 第二章 阶段质量检测 北师大版选修2-2(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函数f (x )=1x 2,则f ′⎝ ⎛⎭⎪⎫12=( ) A .-14B .-18C .-8D .-16解析:∵f ′(x )=(x -2)′=-2x -3,∴f ′⎝ ⎛⎭⎪⎫12=-2×⎝ ⎛⎭⎪⎫12-3=-16.答案:D2.曲线y =12x 2-2x 在点⎝ ⎛⎭⎪⎫1,-32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A .-135°B .45°C .-45°D .135°解析:y ′=x -2,所以斜率k =1-2=-1,因此倾斜角为135°. 答案:D3.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是( ) A .在点x =x 0处的函数值B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与x 轴所夹锐角的正切值C .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D .点(x 0,f (x 0))与点(0,0)连线的斜率 答案:C4.若f (x )=sin α-cos x ,则f ′(x )=( ) A .sin xB .cos xC .cos α+sin xD .2sin α+cos x解析:函数是关于x 的函数,因此sin α是一个常数. 答案:A5.下列求导运算正确的是( ) A.⎝ ⎛⎭⎪⎫x +3x ′=1+3x2B .(log 2x )′=1x ln 2C .(3x )′=3xlog 3eD .(x 2cos x )′=-2x sin x[解析:⎝ ⎛⎭⎪⎫x +3x ′=1-3x2,所以A 不正确;(3x )′=3x ln 3,所以C 不正确;(x 2cos x )′=2x cos x +x 2·(-sin x ),所以D 不正确;(log 2x )′=1x ln 2,所以B 正确. 答案:B6.(2011·重庆高考)曲线y =-x 3+3x 2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y =3x -1 B .y =-3x +5 C .y =3x +5D .y =2x解析:依题意得,y ′=-3x 2+6x ,y ′|x =1=-3×12+6×1=3,即所求切线的斜率等于3,故所求直线的方程是y -2=3(x -1),整理得y =3x -1.答案:A7.若f (x )=log 3(2x -1),则f ′(3)=( ) A.23B .2ln 3 C.23ln 3D.25ln 3解析:∵f ′(x )=22x -1ln 3,∴f ′(3)=25ln 3. 答案:D8.若函数f (x )满足f (x )=13x 3-f ′(1)·x 2-x ,则f ′(1)的值为( )A .0B .2C .1D .-1解析:f ′(x )=x 2-2f ′(1)x -1,所以f ′(1)=1-2f ′(1)-1,则f ′(1)=0. 答案:A9.函数y =x 2+a 2x(a >0)在x =x 0处的导数为0,那么x 0=( )A .aB .±aC .-aD .a 2解析:因为y ′=x 2+a 2′x -x ′x 2+a 2x 2=2x 2-a 2-x 2x 2=x 2-a 2x2,所以x 20-a 2=0,解得x 0=±a .答案:B10.(2011·江西高考)若f (x )=x 2-2x -4ln x ,则f ′(x )>0的解集为( ) A .(0,+∞)B .(-1,0)∪(2,+∞)C .(2,+∞)D .(-1,0)解析:令f ′(x )=2x -2-4x=2x -2x +1x>0,又x >0,所以x >2. 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若f (x )=log 3(x -1),则f ′(2)=________. 解析:∵f (x )=log 3(x -1), ∴f ′(x )=[log 3(x -1)]′=1x -1ln 3,∴f ′(2)=1ln 3. 答案:1ln 312.已知0<x <14,f (x )=x 2,g (x )=x ,则f ′(x )与g ′(x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f ′(x )=2x ,g ′(x )=12x .由0<x <14,知0<f ′(x )<12,g ′(x )>1,故f ′(x )<g ′(x ). 答案:f ′(x )<g ′(x )13.已知物体的运动方程是s (t )=t 2+3t(t 的单位是秒,s 的单位是米),则物体在时刻t =4秒时的速度v =________米/秒,加速度a =________米/秒2.解析:∵s ′(t )=2t -3t2,∴v (4)=s ′(4)=2×4-342=12516,∵v (t )=2t -3t 2,∴v ′(t )=2+6t3,∴a (4)=v ′(4)=2+332=6732.答案:12516 673214.过原点作曲线y =e x的切线,则切点的坐标为________,切线的斜率为________.解析:设切点坐标为(x 0,e x 0),y ′=e x,则切线斜率为e x 0,切线方程为y -e x 0=e x 0(x -x 0),代入原点坐标(0,0)⇒x 0=1,∴切点为(1,e),斜率为e.答案:(1,e) e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满分12分)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sin x +1x;(2)y =(x 2+2)(3x -1); (3)y =x ·e -x; (4)y =12sin 2x .[解:(1)y ′=(sin x )′+(1x )′=cos x -1x2.(2)y ′=(x 2+2)′(3x -1)+(x 2+2)(3x -1)′ =2x (3x -1)+3(x 2+2) =9x 2-2x +6.(3)y ′=x ′·e -x+x ·(e -x)′ =e -x-x e -x=(1-x )e -x.(4)y ′=12(sin 2x )′=12×2·cos 2x =cos 2x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曲线y =x 3+3x 2+6x -10上一点P ,求过曲线上P 点的所有切线中,斜率最小的切线方程.解:y ′=3x 2+6x +6=3(x 2+2x +2)=3(x +1)2+3.∴当x =-1时,斜率最小为3,此时P 的纵坐标为y =(-1)3+3×(-1)2+6×(-1)-10=-14,∴切点坐标为(-1,-14). ∴切线方程为y +14=3(x +1), 即3x -y -11=0.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13x 3+3xf ′(a )(其中a ∈R),且f (a )=76,求:(1)f (x )的表达式;(2)曲线y =f (x )在x =a 处的切线方程. 解:(1)f ′(x )=x 2+3f ′(a ),于是有f ′(a )=a 2+3f ′(a )⇒f ′(a )=-a 22,∴f (x )=13x 3-3a22x ,又f (a )=76,即13a 3-32a 3=76⇒a =-1,f (x )=13x 3-32x ;(2)由(1)知切点为⎝ ⎛⎭⎪⎫-1,76,切线的斜率f ′(a )=-12,∴切线方程为y -76=-12(x +1),即3x +6y -4=0.18.(本小题满分14分)设函数f (x )=ax -b x,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方程为7x -4y -12=0.(1)求f (x )的解析式;(2)证明:曲线y =f (x )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 =0和直线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定值,并求此定值.解:(1)方程7x -4y -12=0可化为y =74x -3.当x =2时,y =12,则f (2)=12.又f ′(x )=a +b x2,于是⎩⎪⎨⎪⎧2a -b 2=12,a +b 4=74,解得⎩⎪⎨⎪⎧a =1,b =3,故f (x )=x -3x.(2)证明:设P (x 0,y 0)为曲线上任一点,由y ′=1+3x2知曲线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0=⎝ ⎛⎭⎪⎫1+3x 20(x -x 0),即y -⎝⎛⎭⎪⎫x 0-3x 0=⎝⎛⎭⎪⎫1+3x20(x -x 0).令x =0得y =-6x 0,从而得切线与直线x =0的交点坐标为⎝ ⎛⎭⎪⎫0,-6x 0.令y =x 得y =x =2x 0从而得切线与直线y =x 的交点坐标为(2x 0,2x 0).所以点P (x 0,y 0)处的切线与直线x =0,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6x 0|2x 0|=6.故曲线y =f (x )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 =0,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此定值为6。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水净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水净化原理、方法和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
-结合课堂所学,简述过滤、吸附、蒸馏在水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原理。
-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净水方案,包括所需材料和步骤,并说明其原理。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水资源问题,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水净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水净化过程的理解。
4.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净化过程。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水净化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分层教学。
2.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短片或图片展示水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实践作业:
-在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过滤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收集有关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新闻或资料,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3.思考作业:
-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水净化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活质量。
-讨论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节水措施。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状况,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导入本课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1.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清澈的小溪、受污染的河流、水龙头流出的浑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水会受到污染?我们平时饮用的水是如何净化的?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吗?”“我们能采取哪些方法来净化水?”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和净化的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水的污染原因、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及其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教学难点:
-净化方法原理的理解,特别是吸附和蒸馏的原理。
-净水实验操作中技巧的掌握,如何提高净化的效率。
-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及净化问题。
2.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净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利用实验演示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各种净水方法及其原理。
-设计阶梯式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净化方法。
2.针对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会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加饮水卫生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难点:硬水的蒸馏。

三、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角度对如何正
查阅资料概括总结。

把学习延伸到课下。

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
蒸馏水……)提出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蒸馏。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一、教学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从内容上以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为例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本课题主要是分离混合物的一些化学实验操作方法的介绍,其间也穿插着纯水、软水、硬水等概念知识。

在编排上,教材从纯水与自然界的水在视觉上的差别引出吸附、沉淀、过滤等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以视觉上无差异的硬水与软水为例说明澄清透明的水中仍可能含有杂质,进而借硬水软化方法介绍引出含可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蒸馏。

在逐一学习上述水净化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对自然界的水、纯水、硬水、软水等有关水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逐步清晰。

本课题中的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和区分。

能力增长点: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了解自来水生产流程,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初步学会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能够区分硬水与软水,了解软化硬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整理资料和课堂汇报,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整理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参与,感受爱护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太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是怎样吸附有颜色的物质及有气味的物质的;听说过软、硬水,但对软、硬水的区别和净化水的过程与方法不太了解。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第一课时),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之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本课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净化水常用的两种方法——沉淀、过滤。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和过滤三种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

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和物,知道天然水中有很多杂质,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清楚过滤能去除水中的难溶固体和过滤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沉淀和过滤两种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注意事项。

(3)了解自来水厂的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由易到难不断拓展。

(2)通过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饮身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1.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2.净化水的四种方法的优缺点;五、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2.明矾净水与活性炭净水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2 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的精华过程取水加凝剂沉淀过滤加活性炭吸附消毒用户二.不了溶性杂质的净化1.沉淀(加凝剂:如用明矾,加快沉淀速度)2.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操作要求:一贴二低三靠3.吸附(用活性炭进行吸附,除去水中的杂质和嗅味)4.消毒(煮沸,通入氯气或加入氯酸钙)三.可溶性杂质的净化1.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小组讨论,提升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协助,了解家中日常用水情况,计算家庭人均日用水量,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调查结果和节水措施以书面形式提交。
4.阅读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文章或新闻报道,关注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政策。选取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观看与水的净化相关的科普视频,了解先进的净水技术和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将观看心得整理成文字,与同学分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2.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提出合理的净化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2.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生活、关爱社会,愿意为改善水质、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4.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净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水,水的净化是在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之后,,从学科的角度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滤和蒸馏,将水的知识从自然界引到实验室,从社会引到学科,自然地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题,以水的主题衬托学科价值,两者相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各部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他们误以为经过滤、吸附等操作过后就能得到纯净的水,殊不知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都知道每天的饮用水来自自来水厂,都以为自来水是自来的,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的吸附、除臭;还有的学生压根就没听说过水有软硬之分,当然也就不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分,更无法知道硬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危害。

对于基本实验操作——过滤,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耳闻,有所接触,但不太清楚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对于蒸馏,物理课上略知一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对于水----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学习还是很期待的。

三、设计思路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的水,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对于日常生活使用的自来水是自来的吗?顺理成章地将同学们带进“自来水生产过程”。

对于分离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过滤操作,先让同学们搜寻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原理,过滤方法,自然而然的转向过滤实验,进入课堂实验操作,操作要领自己讨论、分析,自己总结,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再用到实践中去。

假如让你选择饮用硬水还是软水时你会选择?话音未落,就有学生很坚定地地回答:硬水,因为它能补钙。

这一回答把我怔住了,让我对硬水究竟能否补钙的问题产生了好奇。

从围绕饮用硬水还是软水,硬水究竟能否补钙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解决软水、硬水的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结合自来水生产流程,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净化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归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2、在自己动手实践和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体会过滤操作的关键点,掌握过滤操作。

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动手、观察、团结协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水的净化过程,感受爱护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

2、通过对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对水的净化知识有所认识,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本课题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可通过观看实物、视频、图片、演示实验以及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净化水的方法,进而了解自来水的具体生产流程。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和蒸馏的原理。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导入】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泸沽湖的照片,这是我在云南学习时拍的,在云南和四川交界有一个美丽神秘的地方--泸沽湖,哪里不仅景色怡人,还有着我国一级饮用水资源,据当地人说,这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我想知道,同学们会直接饮用吗?为什么?
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对,今天我就一起学习如何净化水,有哪些方法可以净化水。

实物展示:一杯浑浊的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优质的水,在新闻片中我们常看到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农村以及山区,水资源很匮乏,人们日常生活用水是这样的。

怎样使这样的水得到净化,变成清澈的水呢,首先,我们来对这杯水进行分析,看看这杯浑浊的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活动】二、课堂交流,提炼归纳
通过展示实物,以天然水和自来水在视觉上的差别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分析天然水中的杂质类型,写出水的化学式(符号),并画出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或在黑板上粘贴自制水分子模型。

师:大家说的很好,咱们从两个角度来认识这杯浑浊的水中含有的物质。

宏观上:有水、泥沙、树根、草等杂质,这些使水变得浑浊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杂质我们把它叫做不溶性杂质,当然水中还有肉眼看不见的杂质,叫可溶性杂质。

问:这杯浑浊的水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答:混合物。

问:微观上该怎样描述呢?
答:有水分子、杂质微粒等。

问:从微观上分析这杯浑浊的水是混合物吗?为什么?
答:是,因为有不同种分子(原子)构成。

问:你能写出上述物质的符号吗?能画出构成粒子的微观图吗(自制分子模型)?
O
生:板演H
2
师:这杯浑浊的水是混合物,因为,宏观上由多种物质组成,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微粒构成,接下来如何除去水中的各种杂质呢?水净化目的是什么?
答:将混合物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物。

师:你打算怎么做,才能除去水中可溶、不可溶的杂质?
答:过滤、沉淀等。

师:我们先一起参考看看自来水厂是怎么净化水的。

播放视频:自来水厂水的净化
问:从中你学到听到哪些方法?咱们首先对水怎么处理?
答:沉淀、吸附、过滤等,可以先静置沉淀。

问:静置后的水中依然有许多悬浮的杂质,怎样让其沉淀呢?引入用絮凝剂明矾净水的方法。

问:明矾净水的原理。

答:吸附沉降
问:加入明矾后,如何把杯底的沉淀物除去?
答:过滤
问:你的灵感来自于什么生活实践?
答:隔茶渣的茶杯、滤网,以及生活中隔豆渣、捞饺子的漏勺、榨汁机的滤网、筛沙子的筛子等。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引入过滤的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原理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回馈生活的思想。


师:非常好,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观察、体验生活的人,把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互相渗透融入。

发现科学的美、生活的美。

下面咱们就一起完成过滤的操作。

【活动】三、实验探究,净水操作
介绍滤纸的作用及过滤器的制作。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步骤以及实验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过滤操作,自主探究过滤的操作要点。

1、(分组实验)提供加明矾后的的水及相关仪器,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过滤”操作,比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请同学自己说出本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学生一起讨论反思。

3、让学生讨论过滤法的适用范围,所用仪器、总结出过滤操作要点。

过滤后还呈浑浊的原因。

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交流展示:
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给大家演示。

介绍他们的成功经
验。

(与同学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再次强化操作要点)
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自学、观察、实验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师:展示学生过滤后有颜色的水。

问:是纯净物吗?还有何种杂质?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臭味吗?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答:活性炭除色素等杂质。

师:操作--活性炭吸附过滤
问:活性炭起什么作用?发生什么变化?
师:演示海绵吸水,说明活性炭的吸附原理。

(引导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
简单介绍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突出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并对活性炭吸附的实验进行创新改进(对比实验:1个只有棉花;一个还加了活性炭)。

通过对比实验,突出活性炭不仅可滤掉不溶性杂质,也可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如色素、异味等。

师:给你一些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活性炭做一个自制净水器,你按什么顺序依次放入上述物质?
答:从大到小的顺序
师:经过静置沉淀、加絮凝剂吸附、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操作后得到纯水了吗?还有什么杂质?
答:还有可溶性杂质
问:你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得知的?
答:烧开水的水壶里有水垢
师:说得很好,这说明清澈透明的水中也还有可溶性杂质,并非纯净物。

怎样除去这些杂质呢?
答:把水烧开
师:煮沸,在实验室里可以蒸馏
展示PPT:蒸馏装置、蒸馏中应注意的问题
师:在家庭生活中通过煮沸,实验室中通过蒸馏都可以讲水中可溶性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水。

我们要喝煮沸的水,不仅可以杀死细菌微生物,还可以除去其他可溶性物质,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不除去这些可溶性杂质,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危害?(引入硬水软水的概念)
讨论:使用硬水的危害
师: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

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有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不需要除去。

但如果水中钙、镁的化合物含得太多--即硬水,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

问:我们怎么识别硬水呢?
演示:用肥皂水检验硬水、软水
师:用什么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答:煮沸或蒸馏
师:今天我们学到哪些方法可以净化水?净化程度如何?
答:静置沉淀、加絮凝剂、过滤、活性炭吸附、蒸馏(煮沸)师:板书
【活动】四、练习课后练习,课外拓展
1、课后练习:
2、布置课外拓展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动】五、本课小结(学生完成)
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