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古今中外改革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选修)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选修)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3、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6、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7、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
”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A、1处B、2处C、3处D、4处8、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9、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外近现代改革.doc.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中外近现代改革专题构成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就初中历史学习而言,可以分两种类型的改革。
一类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例如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等;一类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自上而上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等。
鉴于目前各地中考命题越来越侧重于学科内综合这一特点,本专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顺序,对历史上重大改革进行综合复习。
考点详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考点罗列: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均需要掌握,重点是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情感态度: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所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考点罗列: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2.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A.骨耜B.耦犁C.都江堰D.曲辕犁3.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4.图7(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bà):碎土、平地;耔(zǐ):培土。
①农事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图7④小农经济为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5.xx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在下列科技成果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是A.丝绸B.瓷器C.青铜D.造纸印刷6.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A.景德镇B.佛山镇C.唐山D.苏州7.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①部门不断增加②技术不断进步③分工渐趋细密④官营与私营并存A.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8.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0.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大街两侧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的启闭时间由官府统一规定11.“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现象始现于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1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③区域性大商帮形成④贵金属货币白银广泛使用A.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史记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呼和浩特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知识专题05中外重大改革习题

专项提分训练(建议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西方列强的每次入侵,总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思或反抗。
甲午战争失败后,一批志士仁人发起了(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3.“大包干,大包干,直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说明了(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D.农民反对“大包干”4.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5.[2017·包头]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中,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经济措施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B.提倡社会文明开化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大力拓展世界市场6.[2017·鄂尔多斯]关于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措施都涉及土地问题B.都使本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C.改革后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都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7.[2017·鄂尔多斯]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D.“苏联模式”的形成二、材料题8.[2018·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国民渐渐明白应该采用西洋文明,但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
对此,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废旧制,立新政”,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成为唯一脱亚入欧的资本主义国家。
强盛气势直至二战前。
材料二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①根除腐败……②重塑教育体制……使军事力量现代化……材料三二战的失败将日本的失误暴露无遗。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精练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含答案解析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精练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D.实现了南北统一3.(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4.(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7.(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杰出人物 答案解析版

2019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杰出人物(答案解析版)【答案】2019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杰出人物争时的总统是林肯,他是第16 任美国总统;颁布《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等。
美国历史上连任四届的总统是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他实行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的重要领导人物等。
(3)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在法国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他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皇帝宝座,他在1804 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1. C2. A3. B4. C5. A6. B7. A8. B9. C 10. B 11. A 12. C 13. C 14. B 15. C 16. C17. A 18. A 19. A 20. A21. 1929 年-1933 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为了救治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销毁过剩农产品;调整与加强对工业的调控;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答案为: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销毁过剩农产品;调整与加强对工业的调控;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检测试题(含解析)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西安模拟)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是().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变法.(·赤峰中考)与下面表格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五胡内迁.忽必烈改制.(·福州模拟)“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挽救民族危亡.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建立了深圳、上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福州模拟)中外历史上,推动社会发展、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有()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孝文帝改革④俄国年改革⑤大化改新⑥明治维新.①②③④.③④⑤⑥.①④⑤⑥.②③⑤⑥.(·泰州模拟)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谈到中日关系时,表示:“我觉得春天已经到来,并希望尽可能地让这个春天长久持续下去。
”回首过去中日关系: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似曾相见不相识”。
这是因为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世纪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福州模拟)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科技改变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战争与和平.在九年级()班的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复习要求,将以下重大事件进行了归类。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4 古今中外的改革

4.中共十五大。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 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邓小平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九、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后,俄国遭到国内外反动势力 的联合反扑,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 国内外战争的结束,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来恢复国民经济。
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在获得“自由”时, 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 耕地(份地)。(农民向地主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称之为 “赎买”,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地主) 4.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 (1)通过改革,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农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 负担。 (3)没改变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 俄国的近代化步伐 依然沉重而缓慢。
3.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 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
A.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D.北伐战争
4.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 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 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B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过程 ①开始:1980 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 “窗口”):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深 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 ②扩大:开放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开辟四个经济 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③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点—线—面连成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古今中外改革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
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北击匈奴
C. 孝文帝改革
D. 文成公主入藏
3、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
报信局、丁口等洋税。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发展民用工业
C.筹建新式陆海军D.派遣留学生
4、《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
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
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下列哪些事件“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①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6、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见下图)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生产合作
B.进行集体劳动
C.实行包产到户
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7、“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
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下列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①商鞅变法②戊戌变法③明治维新
④罗斯福新政⑤1861年改革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土地问题是古今中外备受国家政府关注的问题。
下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③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④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某班举行辩论会,右下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
主要观点。
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二、非选择题
11、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
于此。
”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请举出两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
与此同时,中国进行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
材料三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开始于哪一重大事件?
(4)分析上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结合上述史实,谈一谈改革给你留下哪些启示?
12、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日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或变法),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
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上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雏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材料四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
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采取什么措施?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从上述材料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专题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C B C C 6—10 C D A D D
二、非选择题
11、(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恶本俗之陋”“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对此评价不同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治,并非“国势之衰”。
(2)史实:(说明:能答出两个史实得1分,说明观点充分也可得1分)①俄国1861年(或废除农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洋务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
(4)出现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5)启示: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③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④改革应注意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⑤
改革者要勇于探索和创新;⑥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等。
(言之有理,符
合题意即可;每点1分,能答出任意两点可得2分)
12、(1)改革:俄1861年改革(俄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2分)
共同点: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分)(2)措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分)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或利用商
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新政是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宏观管理(意思
相近即可)(2分)
(3)①面对困境,应适时作出调整②社会主义既有市场也有计划,凡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都是社会主义的。
(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