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合集下载

汉硕-《现代汉语》近义词辨析

汉硕-《现代汉语》近义词辨析

1.“希望”与“愿意”希望:a.心里想着实现某种情况,希望能考上大学;b.心愿,理想,所有的希望全成了泡影。

愿意:a.希望; b.认为符合自己心愿而同意。

2. 介词“对”与“对于”相同点:“对于”“对”标记或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情。

不同点:能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对”有两种用法是“对于”没有的。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对待关系用“对”,不用“对于”。

例如:“他对我很好”“对小孩,他不够耐心”。

(2)介绍出目标,相当于“向”的其中一种用法。

例如:“他对我笑了笑”“作为医生,应该对病人负责”另外,“对”和“对于”在句子中的位置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在“我们都有不同的看法”中“对”可以放在主语前、主语和都的中间、都和有的中间。

“对于”放在主语前、我们和都的中间。

3. “别人”与“人家”相同点:“别人”和“人家”都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

不同点:“别人”有时候是“ 其他人”的意思,也就是指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所有人,如“他这个人很热心,别人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

”“人家”有时候是“他”或“他们”的意思,如“他对我这么好,我要是不努力,怎么对得起人家呢?”有时候“人家”还可以指说话人自己,等于说“我”,这样用的时候,多带有亲昵的口气,年轻女性用得比较多。

4.“怎么”与“怎样”相同点:二者都是代词,都常用来问问题,意思和用法有一些相同之处。

不同点:“怎么”可以用来询问原因,“怎样”没有此种用法。

“怎么”可以用来表示惊奇,“怎样”不可以,如“怎么,你今天就回去?”“怎样”可以用来问对方意见,“怎么”不可以,如“我们一块去,怎样?”“怎么”可以用在反问句中,“怎样”没有此种用法。

5.“优秀”与“优异”都是形容词,都可以受“很”修饰,表示很出色的意思。

A. 优秀,侧重品行、学问、质量、成绩等非常好,如:优秀作品。

这个词可以形容物也可以形容人,如:她是个很优秀的员工。

B. 优异,侧重成绩、表现等优秀、出色,如:成绩优异。

古代词语与现代词语不同的例子

古代词语与现代词语不同的例子

古代词语与现代词语不同的例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多词语的意思有所区别,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发:古代汉语中意为“射出”,现代汉语中意为“发送”;
2. 走:古代汉语中意为“跑”,现代汉语中意为“行走”;
3. 丈夫:古代汉语中意为“成年男子”,现代汉语中意为“丈夫”;
4. 妻子:古代汉语中意为“妻子的子女”,现代汉语中意为“妻子”;
5. 天下:古代汉语中意为“全国”,现代汉语中意为“天空之下”;
6. 山:古代汉语中意为“一座高峰”,现代汉语中意为“多座高峰”;
7. 河:古代汉语中意为“黄河”,现代汉语中意为“河流”;
8. 汤:古代汉语中意为“热水”,现代汉语中意为“菜肴的汁”;
9. 肉:古代汉语中意为“肉类食品”,现代汉语中意为“动物的肌肉组织”;
10. 来:古代汉语中意为“过去、未来”,现代汉语中意为“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区别的词语有很多,这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需要根据文中所使用的具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构成及古今比较

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构成及古今比较

现代汉语词汇褒贬陪义的构成及古今比较摘要: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标注褒贬陪义的义位做了初步统计,并将它们和古汉语词典里的注释相比较,对褒贬陪义的构成和变化的方式作以分类,并试图推测褒贬陪义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褒义词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褒贬陪义构成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27-02褒贬义是表达主体对基义的感情、态度和评价的陪义。

在词汇学语义学书里多被归为色彩义或情态陪义。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标注褒贬陪义的义位做了初步统计,并将它们和古汉语词典里的注释相比较,对褒贬陪义的组成和变化的方式作以分类,并试图推测褒贬陪义变化的原因。

1 褒贬陪义的构成贺国伟在《汉语词语的产生与定型》中写道“词语的褒贬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造词初始时形成的褒贬倾向,另一类是后来用成的褒贬倾向。

初始形成的如:‘诚实、纯朴、雄伟、虚伪、娇气、纠集’等。

这些词产生时就有明显的褒或贬的印记,人们对褒贬的理解大多是从其初始意义来接受和理解的。

后来用成的如:‘奢侈、朴素、后果、毙命……’等。

这些词的褒贬性质大多是人们带着一定的感情运用后逐步定型的。

有不少词经引申产生出的比喻义则多数属于造成的色彩,如‘王八、草包’等词的原意并无贬义且指的是具体物,但这几个词的比喻义则有浓厚的贬义色彩。

”按照我们通常谈到的确定褒贬陪义的标准,这段话里举例的词并不都恰当,但是其对褒贬陪义演变的观点还是可取的。

《现代汉语》中标注的带有贬陪义义位远多于褒陪义义位。

为探寻陪义的演变情况,对照《古今汉语词典》,将义位的古义和今义做了比较。

判断义位是否有褒贬陪义,主要以字典中给出的例句为主。

我们发现,11个带有褒陪义的义位基义陪义和其产生时的意义相比,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带有贬斥陪义的义位情况比较复杂。

以下做分类比较。

2 褒贬陪义的古今比较2.1 古今都有且基义和色彩陪义较一致的比如“把持”表示独占位置、权利等、不让别人参与(含贬义),在古汉语中就有“胁迫诸侯,把持王政(《白虎通·号》)无所不至”,在现汉里的解释是“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发布高频汉语普通话常用词56008个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发布高频汉语普通话常用词56008个

《现代汉语常⽤词表(草案)》发布稳定、⾼频汉语普通话常⽤词语56008个
新华北京12⽉29⽇电(记者隋笑飞)国家语⾔⽂字⼯作委员会29⽇发布《现代汉语常⽤词表(草案)》,这是国家语⾔⽂字⼯作委员会以“中国语⾔⽣活绿⽪书”A系列名义发布的第⼀个“软性”规范。

该词表的研制⼯作历时10年,所收词语经过2.5亿字海量语料的检测。

所收词语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华词典》等的词条以及厦门⼤学新词语语料库等进⾏⽐对,并查验了所收词语在⾕歌、百度等常⽤页上的使⽤情况,最终形成了《现代汉语常⽤词表(草案)》。

该词表收录了现当代社会⽣活中⽐较稳定的、使⽤频率较⾼的汉语普通话常⽤词语56008个。

条⽬按频级升序排列,另附有《〈现代汉语常⽤词表(草案)〉⾳序索引》,⽅便读者查询检索。

同时,词表全部使⽤规范汉字,符合《第⼀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字表》《现代汉语通⽤字表》等国家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词表》还反映了当代社会⽣活的许多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如“博导”“彩民”“泡吧”“抢滩”“私企”“双学位”“磁悬浮”“软着陆”“络”“吧”“民”“管”“站”“址”“络游戏”“电⼦出版物”等等。

《现代汉语常⽤词表(草案)》属于“中国语⾔⽣活绿⽪书”A系列,⽬的是引导语⾔⽣活的“软性”规范。

“中国语⾔⽣活绿⽪书”A系列由国家语⾔⽂字⼯作委员会发布,是当代中国语⾔规划的⼀项具体举措。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能愿动词,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虚词)

6、“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 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 副词。因为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
比较下边两组词: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7、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很> 。 ②这办法好<极> 了。 8、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 只有……才 既 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 ……也 除非……才
4、“和、跟、同、与”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共同点是在它 们两边都可以出现名词X和Y,怎样分辨? 例句:A、快考试了,我和小张都很着急。(连词)
B、于是,我和小张商量了一下。(介词) (1)交换位置法。
如果是连词,X和Y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 如果是介词,或者不能换位,或者换位后意义改变。 (2)省略法。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3)插入成分法。 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 如果是连词,在连词之前不能停顿,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错)我只和小张都很着急。 (对)我只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2、例句: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表起始)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 (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 (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 (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 (8)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9)我在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 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10)在你的生命里有多少第一次值得回味。(表处所) (11)通过听专家的报告,我们 又有了新的收获。(表方式)

现代汉语虚词(分类、用法、区别方法)

现代汉语虚词(分类、用法、区别方法)

二、介词: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 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词。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 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等。
表示时间的 从、在、由、到、于、趁 表示处所、方向 在、从、打、向、朝、冲、沿着、 顺着 表示对象、范围 对、跟、同、和、给、为、至于、 关于 表示依据、方式 按照、依据、以、本、通过、经 过 表示原因、目的 由于、因为、为了、为着 表示比较 比、同、和、与 表示排除 除了、除开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如: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 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 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 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 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注:介词连名代,副词连动形。
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三、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 段落的词。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 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 但……而且、虽然……但是”。
六、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 啦啦”。 判断方法(模拟人、物发出来的声音)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 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 “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 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 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 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 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 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现代汉语“几乎”和“简直”比较分析

现代汉语“几乎”和“简直”比较分析
3几乎与简直的比较分析几乎和简直两词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对副词它们有相同之处语义特征中都呈现出程度义和主观性而且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换用因为人们经常从口语中感觉不到两词具体有何区别意思也不深究
语 言 研 究
现代汉语 几乎 和 简直 比较分析
李 洋 河北大学文学 院
摘 要 : “ 几乎 和 “ 简直 是现代汉语 中一组较为常用的副词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主要从两词的性 质 归类入手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进行 比较 ,帮助人们理清 “ 几乎 和 简直”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达到正确使用这两
个 词 的 目的。 关键词 :几 乎 ;简直 ;副词 ;差异 1 . 《 现代 汉语 八百词 》 ( 1 9 9 9 年版 ) 比较 “ 几乎 ”和 “ 简 直 ”二词 , 中对 “ 简直 ” 的解 释 是 :副词 ,强调 首 先要 清 楚其在 现代 汉语 中的 性质 和 完 全如此 或差 不多如 此 , 含 夸 张语气 。 地位。 例 如 :我 简直 地不知 道怎 么才好 。 Ll“ 几乎 ”的性质归类 2 . 王 自强编 著 的 《 现代 汉语 虚词 “ 几乎 ”一 词 的性质 分类 一直存 用 法 小 词 典 》 ( 1 9 8 4年 版 )把 简 直 在 争议 ,李泉 在 《 副词 和副 词 的再分 归为 副词 ,语义 分析 如下 : 类 、词类 问题 的考 察 》 中将 “ 几乎 ” ( 1 ) 有 “ 完 全是 ”、 “ 实在 是 ” 的 词划入 程度 副 词 ;冯传 强、方 颐 、 意 思,带 有夸 张的语 气 。 张 谊生 也认为 应把 “ 几乎 ”归入 程度 例 如 :这 件事 如果 你不 提起 ,我 副 词;而 杨德 峰在 《 汉 语水 平 与汉字 简直 忘得 干干净 净 了。 等 级大 纲》 中把 “ 几 乎 ”归入语 气副 ( 2 ) 有 “ 竟 然 、真 是 ”的意 思,表 词 。本文 将 “ 几乎 ”作 为程度 副 词来 示强 调 。带有肯 定的语 气 。 进行 分析 。 例如 :一 个十 多岁 的孩子 能 写 出 1 . 2“ 简直”的性质归类 这样 的文 章来 ,简直 叫人无 法相信 。 对于 “ 简 直 ”的 归类 问题主 流说 ( 3 ) 同“ 是 ”连 用 ,表 示惊 叹 或者 法主 要有 两种:将 “ 简直 ”归入 实词 , 不满 。 如黄 伯 荣、廖 序 东的 《 现代 汉语 》 , 例如 :你简 直是 胡说八 道 1 胡裕树 的 《 现代 汉语 》, 周建 设 的 《 现 3 、 “ 几乎”与 “ 简直”的比 代 汉 语教 程》 等;将 “ 简 直 ”归入 虚 较 分析 词 ,如马 建忠 的 《 马 氏文 通 》 ,赵 元 “ 几 乎 ”和 “ 简 直 ”两词 是现 代 任的《 汉语 口语 语法 》, 朱德 熙 的 《 语 汉 语 中常 见 的一对 副词 ,它们 有相 同 法 讲 义》 等 。本 文把 “ 简 直 ”作 为语 之 处 ,语 义特征 中都 呈现 出程 度义 和 气 副 词进行 分析 。 主观 性 ,而且它 们在 很 多情况 下可 以 换 用 ,因为 人们 经常 从 口语 中感觉 不 2 、语义 分析 2 . 1“ 几乎”的语义分析 到 两词 具体有 何 区别 , 意思也 不深 究。 1 . 《 现代汉 语八 百词 》把 “ 几乎” 但 是在 很多 的情况 下 ,“ 几乎” 和“ 简 归为程度 副词 ,语 义分析 如 下: 直 ”两 词是 不 能互换 的 ,下面 从 以下 ( 1 ) 表示 非常接 近 ,差不 多 。 几 个方 面进行 详细 的叙述 。 例 如 : 几 乎 我 们 班 所 有 的 人 都 3 . 1 语义 的差 异 参 加 了本 次献 爱心 活动 。 从 “ 几 乎 ”和 “ 简直 的语 义分 ( 2 ) 表示 眼看 就要 发生 而结 果并 未 析 可 以看 出, “ 几乎 ”的义 项是 表示 发 生 ;差 点儿 ,用在 动词 前 。 差 不多 ,接近 于某一 事实 。而 “ 简直 ” 例 如 :事情 几乎 就要 办成 了 ,最 的义项 是 ,强调 完全 如此或 差不 多如 后 却功败 垂成 。 此 ,含 夸张语 气 ,是 强调某 一事 实 。 2 .《 现 代汉 语 虚 词用 法 小词 典 》 “ 几乎 ” 和“ 简直 ” 两词都 有程度 义 , ( 1 9 8 4版 ) 把 “ 几 乎 ”归 为 副 词 , 但 它们强 调的重 点不 尽相 同, “ 几乎 ” 语义 分析 如下 : 表示 的是 接近所 说意 思的程 度 , 而“ 简 ( 1 ) 有 将近 于 的意 思,表 示所 说 的 直 ”表示 的是强 调所 说意 思的程 度 。 同实 际情 况差 不 了多 少 ,强调相 差细 “ 几乎 ”后面 的加 周遍 性词 语表 示接 微。 近周 遍 意义 , “ 简直 ”后面 加周 遍性 例 如 : 大 家 都 说 ,我 和 妹 妹 长 词语 表示 强调 。以 “ 老 师要 求他 做 的 得几 乎一模 一样 。 这几 道题 几 乎都 做错 了 ”和 “ 老 师要 ( 2 ) 有 “ 差 点 儿” 的意思 ,多 指不 求他 做 的这几 道题 简直 都做 错 了”为 希望 发生 的。 例, “ 几 乎 ”则表 示错题 的个数 几乎 例如 :如 果他 刚才 不提 醒我 ,我 接近 所做 题 的总数 ,没有 明显 的强调 几乎 全忘 了 。 意 味 ,表 述很 科 学;而 “ 简 直 ”则有 2 . 2“ 简直”的语义分析 强调 这一 事实 的 意思 ,带有 些许 的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里的几组词语比较
“差点没”和“差点”的区别何在?
一位学汉语的韩国人曾问中国老师:[考大学]差点没考上,差点考上。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有差别,一是考上了,二是没考上。

——但是,[活太多]差点没累死,差点累死。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无差别,都是没有死。

同样是“差点没”和“差点”,为什么效果不同?
差点没累死是“差点没把我累死”的省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差点没考上,就不一样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差点,差点没”后的那个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么意思就有差别,比如“我上次四级考试差点就优了”,表示惋惜。

而“我上次四级差点没优啊!”表示好险优了。

而“差点,差点没”后跟的是和自己愿望不符合的东西,句意就相同了。

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上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反;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下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同
"有点”和“一点”的比较
“一点”和“有点”在表义上有相同点,即都表示“略微,稍微”,但两者在表义和用法上有不同之处,大致规律如下:
1,如果需要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动词、形容词前用“有点”作状语,如果需要补充说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V/A后用“一点”作补语。

(V/A 表动词或形容词)
2,当一个句子具有请求、劝告、命令、催促、对比、比较等意思的时候,一般要在V/A后面用“一点”作补语
3,否定句的V/A不能用“一点”作补语;而要用“有点”作状语
4,陈述句一般也要用“有点”做V/A的状语
5,有时候,V/A既可以用“有点”作状语,也可以用“一点”作补语,此时,是用哪个要看具体语言环境
eg:(1)酒一口一口吞下去,心头好象有点活泼起来了。

(鲁迅《在酒楼上》)
(2)我的汉语水平有点提高。

(1)可以说成“心头好象活泼一点了”;(2)可以说成“水平提高一点了。


在这些句子里,用“有点”和“一点”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语气不完全相同
接受“和“接收“的区别是怎么解释?
1 我《接受+接收-》了他的礼物
2 我接受+ 接收- 了他的感情
3 信号接受- 接收+ 到了
4 这个学校接受+ 接收+ 外国留学生
5 他的条件我不能接受
从上面例子我觉得他们有两点区别
第一接受是在客观上收到和主观上同意接收是客观上收到不强调主观
第二接受连接的宾语多是感情和看得见的事物接收的是虚拟的象信息,汇款之类
方位词“里边”和“里”如何区分
答1:主要是具体使用上的区别,特别是在做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时。

如:“里面很宽敞”,就不能说成“里很宽敞”
答2:我觉得里边是名词里是副词,前者做主语宾语后者只能做补语
答3:里跟在别的名词后构成方位短语之后,整体作句子的主宾,里边是复合方位词,可单独做句子的主宾
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该如何比较辨析呢?请说说分析方法!比如:一样和同样
一样同样
我俩的意见很不~。

+-
他跑得真快,像飞~。

+-
我妹妹长得和我母亲~。

+-
这是~的道理。

++
下了一夜雪,校园里松树上堆满了梨花~的积雪。

+-
教材内容是全新的,~,教学方法也应不~。

-+
相同点:都表示没有差别;都可以作修饰语,修饰名词、动词。

不同点:1)"一样"可以用在表示"跟……一样"的意思的句子中,"同样"不能。

2)"一样"可以表示相似,近于"似的","同样"不能。

3)"同样"可以用在小句和小句之间,承接上文,类似连词,后有停顿;"一样"没有这种用法。

4)"一样"可以作谓语,"同样"不能。

同义词辨析,先尽量举出含有进行比较的词的例句,然后根据出现的语境,从理性义,色彩义,以及语法功能方面总结异同。

不管是近义词还是反义词,你的分析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个体例
如下:1。

设计典型例句.包括适用对象和句法功能(就是语法)两方面
归纳总结:最好同时和近义词的区别那节课联系.即词语的理性意义(适用对象/对象特征)/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这组词语有什么区别,“看起来”、“看样子”、“看上去”、“看来”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区别这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都表示根据某种情况作出推测的意思。

其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看来”一般为通过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论,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又可用于抽象事物,适应范围较大。

如:怎么你的咳嗽还没好?~是你吃的药不对症吧。

/这件事拖了这么久还没解决,~情况比较复杂。

2.“看样子”多为从表面、从直৉上的判断。

多用于具体事物,多用于口语,如:小王~像外地人。

/这双鞋~还比较结实。

3.“看起来”既可用于分析后的判断,也可用于表面上的ሤ断,如:今年冬天的雪下得真大,~明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事~很容易,其实很难办。

/䰏王~随和,其实挺倔强的。

4.“看来”、“看起来”、“看样子”虽然都可用于句首,并有短暂的停顿。

如:看来/看起来/看样子,你必须亲自过问这䳶事了。

但“看来”还可用在“在……看来,”、“从……看来,”、“依……看来,”的繓构。

如:在我看来,事情不那么简单。

“看起来”和“看样子”都不能用于这样的结构。

5.“看样子”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看她那不安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着急的事了。

“看来”和“看起来”都不能这样用。

06年现古合卷中的同义词辨析:得----得到鼓励----鼓舞;03年的一道同义词辨析.挑----拣----选;得----得到
1.得得到
例句
这次比赛,小李~了冠军。

+-
我最近没~过感冒。

+-
他前一段~了一场大病。

+-
你真是~了便宜卖乖。

+-
老王~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

-+
小李~一张奖状。

-+
他的工作~了大家的认可。

-+
辨析:二者都可以表示“获得,得到”的意思,1.在搭配范围上有较大的区别:“得”侧重于具体事物,事物现象可以是积极意义的,也可以是消极意义的;而“得到”多与抽象事物相搭配,事物现象多是积极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