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灌注诱导成骨微环境系统修复大段骨缺损

合集下载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

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诊治研究要点1. 临界骨缺损是指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仅能再生10% 的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 倍。

2. 下肢创伤患者应首先进展高级生命支持,早期生命复苏措施,评估能否进展保肢治疗。

3. 骨折初期治疗主要为彻底冲洗、清创、有效外固定或内固定。

4. 骨缺损小于4cm 可进展自体髂骨移植。

缺损在3-7cm 可实施短缩再延长手术。

缺损在2-10cm 可利用扩髓- 灌洗- 吸引技术进展自体骨移植或骨延长术。

缺损大于10cm 那么应进展带血管自体腓骨移植。

5. 利用扩髓- 灌洗- 吸引技术可获得至少50cm³自体骨,且富含多种生长因子。

6. Masquelet 术式尽管需要进展二次手术,但可在局部应用抗生素,维持断端稳定,利用生物膜防止自体骨吸收。

7. 骨形态蛋白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其临床效果和平安性不亚于自体骨。

但目前仍把无血供自体骨仍是植骨的金标准。

前言高能量伤、感染、肿瘤切除、翻修手术及发育异常等均可导致骨缺损。

致伤因素对局部软组织和骨折愈合均造成不良影响。

骨折不愈合由多种影响因素导致,在长骨中的发生率为2.5%。

但对于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如未能进展恰当治疗几乎均不可防止的发生骨折不愈合。

基于多项动物实验研究,将临界骨缺损定义为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进展10% 再生的最小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 倍。

治疗巨大骨缺损是临床难点。

过去采用截肢治疗随可缩短恢复时间,但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打击。

目前,治疗重点转为保肢治疗,治疗方式包括: 骨短缩、骨搬运、带或不带血运骨移植、骨替代材料。

本文综述治疗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多种治疗措施。

早期治疗对于伴有骨缺损的下肢外伤患者应首先采取生命支持措施,之后再对伤肢能否保肢进展评估。

确定保肢后,对局部伤口进展彻底清创冲洗,并进展骨折固定。

清创后局部组织及骨缺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治疗早期应请整形科医生会诊以确保局部足够软组织覆盖,否侧采取负压引流措施。

骨碎补活性成分促进骨缺损后骨重建的机制及其组织工程学应用

骨碎补活性成分促进骨缺损后骨重建的机制及其组织工程学应用

骨碎补活性成分促进骨缺损后骨重建的机制及其组织工程学应用Δ邓志军1*,杨文龙2,杨智军1,赵斌1,李典1,杨凤云2 #(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南昌 330006)中图分类号 R965;R31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8-1023-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8.22摘要骨缺损的治疗难度大、周期长,一直都是骨科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

骨碎补是我国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材,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骨细胞增殖、成血管-成骨耦联,抑制破骨细胞活力,从而促进骨缺损区的骨质矿化和修复重建。

骨碎补活性成分是骨再生治疗药物的良好替代品,将其负载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上,可极大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同时,缓释微球进一步解决了支架药物的突发性释放等问题,应用其所制备的含骨碎补活性成分的复合支架具有较好的成骨活性和骨诱导性,骨修复效果确切,可满足骨移植物的多样化性能要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骨碎补;活性成分;总黄酮;骨缺损;骨组织工程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in tissue engineering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of Drynariae Rhizoma promoting bone defect repairDENG Zhijun1,YANG Wenlong2,YANG Zhijun1,ZHAO Bin1,LI Dian1,YANG Fengyun2(1. Graduate School,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2. Dept. of Orthopedic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 Bone defect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clinical challenge because of its great difficulty and long period of treatment. Drynariae Rhizoma is a commonly used medicine in 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s(mainly flavonoids) facilitate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steoclast proliferation,vascular-osteogenic coupling,and inhibit osteoclast activity to promote bone mineralization,and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 bone defect. As a good substitute for bone regeneration drugs,th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Drynariae Rhizoma can be loaded on scaffold materials of tissue engineering,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Meanwhile,the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s also sol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udden drug release from the scaffolds,and the composite scaffolds with active ingredient of Drynariae Rhizoma prepared by them have good ossification activity and osteoinduction,with precise bone repair effects, which meet the divers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bone grafts and have a promis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Drynariae Rhizoma; active ingredient; total flavonoids; bone defect; bone tissue engineering随着交通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创伤显现出高能、多发、复杂的特点,尤其是高能量创伤导致的急性骨丢失、复杂骨折,使得骨缺损的发生率大幅度升高[1]。

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创 伤 修 复 的 传 统 模 式 , 以 少 量 组 织 细 胞 修 复 大 块 能
1 2 h D C h D C 作 为 种 子 细 胞 , 些 年 来 也 . A S s A S s 近
越 来越 成为人 们 关 注 的 焦点 , 最早 由 Z k等 在 其 u 脂肪 组 织的血 管基 质 片段 中分 离得 到 , 些 细胞 与 这 来 源 于骨髓 的 间充质 干 细 胞 具 有相 似 的形 态、 疫 免
定 的 微 血 管 复 合 皮 瓣 成 功 的 对 一 老 年 男性 患 者 因 巨
1 种 子细胞 的来源 与选择
种 子 细胞是 骨 组 织 工 程研 究 中 最基 本 的 环 节 ,
也 是 骨组 织工 程 学研 究 的 热 点 问题 之 一 , 种子 细胞
应 具 有 取 材 简便 、 瘤 变 、 殖 能 力 强 并 能 耐 受 机 体 无 增 免 疫 等 特 点 。 目前 在 组 织 工 程 领 域 应 用 较 多 的 主 要
解 放 军 医药 杂 志 2 1 0 2年 8月 第 2 4卷 第 8期 Me P am J d& hr

. ! :! g . Q
: :
懑 撇
组 织 工 程 修 复 骨 缺 损 的研 究 进 展
陈建 常
[ 键 词 ] 组 织 工 程 ; 复 外科 手 术 ; 再 生 关 修 骨
表 型 以及 多 向 分 化 的 潜 能 , 于 自体 脂 肪 含 量 丰 富 , 由
组 织 缺 损 , 可 按 需 塑 形 达 到 理 想 形 态 , 实现 创 伤 并 为
修 复及 完美的 生物 学重 建提供 了理论 和方 法 。本 文
就 骨 组 织 工 程 中种 子 细 胞 、 物 支 架 和 细 胞 因 子 共 生

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诱导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诱导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 年第 39 卷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诱导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①刘潇 李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中图分类号 R3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23)11-2456-05[摘要] 骨缺损修复治疗是临床面临的难点问题,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引起局部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变化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生物材料普遍存在免疫调控缺陷问题,无法很好地诱导利于骨缺损修复的免疫微环境成为制约生物材料发展的瓶颈,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此,深入探索生物材料诱导骨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机制十分必要。

本文就主要参与骨修复生物材料介导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骨缺损;生物材料;微环境;免疫应答Research progress in mechanism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bone defect repair biomaterials in osteoimmune microenvironmentLIU Xiao , LI M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the Fourth Medical Center of th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Orthopedics Sports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 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 ]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remains a complicated clinical problem. Changes of immune response in local bonemicroenvironment following biomaterial implantation is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success or not. However , there are many defects in immune regulation of biomaterials at present , failure to induc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bone defect repair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terials and limiting their widespread use.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explore the changes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biomaterials in bone micro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immune cells and cytokines that are mainly involved in immune response mediated by bone repair biomaterial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Key words ] Bone defect ;Biomaterials ;Microenvironment ;Immune respone骨缺损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棘手难题,随着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材料植入成为骨缺损修复最具潜力的治疗手段[1]。

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创伤大、污染严重,骨髓炎、骨缺损发生率高!
2
3
发生原因
1 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 2 感染性骨髓炎清除死骨 3 外伤后骨不连反复手术切除硬化骨 4 先天性骨病 5 骨肿瘤大段病骨切除
4
5
大段骨缺损的界定——尚无明确界定,通常 将缺损长度超过长骨直径的1.5倍作为临界值 ,超过此范围即为大段骨缺损
40
THANK YOU!
感谢您的关注与指导
41
2
具有三维立体结构, 能提供种子细胞黏附 和增殖分化的空间
3
可塑性强,能够素形 成适应骨缺损区的大 小和形状,且具有一 定的机械强度
生物支架为骨缺损部分提供结构支撑,同时也是种子细胞移植 以及引导骨生长的载体
36
组织工程骨应用的支架材料主要有:
天然材料:珊瑚、藻酸盐,几丁质、 胶原、天然骨
人工材料:磷酸钙为主的生物陶瓷、 骨水泥和以硫酸钙为主的生物玻璃
——龚志鑫,张英泽,邵新中,等.应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 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1:25-28。
王新卫,李勇军,郭建刚等应用 显 微 外 科 技 术 吻 合 血 管 游 离 腓 骨 移 植 修 复 67 例 胫 骨 慢 性 骨 髓 炎 合 并 长 段 骨 缺 损,修复骨缺损长度8 ~22cm,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4.2个月。按Enneking评价系统,肢体术 后功能恢复平均为正常功能的79%。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15
二、Masquelet膜诱导技术
1986年,由法国Masquelet医生首先 提出,利用诱导膜和自体骨移植相结合 的方法成功治愈长为25 cm的大段骨缺损
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 植入骨缺损区,诱导形成类似滑膜组织构 成的腔隙,二期取出骨水泥,用自体松质 骨移植填充缺损区

异种煅烧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特点、优势与问题

异种煅烧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特点、优势与问题

2592
LI F, WU C, SHI QH, CHENG YT, ZHOU Q, HUO H, QI YH, DONG Q, LIAO J. Repairing bone defects with heterogeneous calcined bone materials: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20;24(16):2592-2598. DOI:10.3969/j.issn.2095-4344.2269
Repairing bone defects with heterogeneous calcined bone materials: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Li Fang, Wu Chao, Shi Qianhui, Cheng Yuting, Zhou Qian, Huo Hua, Qi Yuhan, Dong Qiang, Liao Jian (School/Hospital of Stomatology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Guizhou Province, China)
0 引言 Introduction 因具有舒适美观、固位稳定、不伤邻牙、咀嚼功能恢
复好等优点,种植义齿目前已成为牙齿缺失的主要修复方 式之一。然而很多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缺牙区牙槽骨骨量 不足,放臵种植体时面临巨大挑战,限制了种植义齿的广 泛使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同期或分期进行骨增量手术。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骨增量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 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骨4种。自体骨常取自颌骨、髂嵴 与胫骨等部位,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及 多种生长因子,同时具备了理想的骨生长特征:骨生成、 骨引导和骨诱导[1-2],因此被认为是植骨材料中的“金标 准”[3-7]。然而,由于创伤过大、吸收过快等显著缺点限 制了自体骨的大量使用。同种异体骨来自处理捐赠的尸体 骨,它们不但消除了第二手术部位的创伤,而且来源丰富, 因此常被当作自体骨的替代材料而用于增加牙槽嵴高度 和位点保存等手术[8]。然而,由于它们存在着一定的疾病 传播风险和免疫排斥风险而令人担忧[9],而且在日本这种 来源的骨供应还受到宗教习俗的限制。合成骨主要包括磷 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羟基磷灰石和双相磷酸钙等[10], 它们来源广泛、没有疾病传播风险。然而由于它们在体内 的性能较差、修复大型骨缺损的能力有限、缺乏骨诱导能 力、工艺复杂和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样限制了它们在临床 上的大量使用[11]。不过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动物骨骼废物 也普遍增加,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异种煅烧骨获取羟基磷灰 石的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且规避了以上材料的大部分缺 点,不但提供了对骨移植材料的巨大需求、解决了当前的 挑战性问题[12-13],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废物材料 的再用性价值。因此,文章就异种煅烧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

CGF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_王熙

CGF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_王熙

作者单位:014030包头,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口腔科中图分类号:R782.12文献标识码:A口腔种植技术在临床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现象成为口腔种植治疗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国内外的学者对于骨缺损后修复骨缺损区材料的选取曾有过大量的研究,大量修复材料被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均各有利弊。

近几年,随着血浆提取物—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 ,CGF )的出现,使得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在种植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人工种植牙要求种植区有足够的骨量支撑种植体,才能使种植体和骨之间获得良好的结合及初期稳定性,临床中有60~80%的患者因为种植区骨量的不足导致手术受限或者手术效果不佳。

近二十年来随着对牙种植技术研究的深入,使得原本因骨量不足不能进行种植的患者也可以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并且可以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一、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方法1.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类型:种植体植入时,因周围骨量不足或骨组织缺损,即种植区骨的高度、宽度不足,直接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最终成功率。

临床一般分为3类:种植术前治疗局部牙槽骨缺损、种植术中种植体唇侧裂开性骨缺损、种植术中种植体根方穿孔性骨缺损[1,2]。

2.常用的骨缺损修复方法:①骨移植技术:将移植材料置于牙槽骨上方或之间;②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技术:利用膜材料的物理屏障作用,将骨缺损区与周围组织隔离,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及空间,使临近的骨端具有骨再生潜能的组织细胞进入该区域并相对不受干扰的形成新骨;③骨挤压术:用骨挤压器由细到粗锤击入种植窝至需要的深度,由于撑开挤压作用,使种植窝骨壁密度增加,有利于种植体的稳定和愈合;④骨劈开术:使用劈开器械将牙槽嵴从中间劈开,形成颊舌向皮质骨板,将种植体植入劈开间隙内,而间隙可植入骨替代材料;⑤牵张成骨术:在截开的两骨段间,应用特制的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后,血管及骨形成细胞受张力的影响,骨的形成活性明显增强,生成与牵引力方向一致的新骨,以延长或增宽骨骼。

脊柱融合手术中的骨缺损修复技术

脊柱融合手术中的骨缺损修复技术

脊柱融合手术中的骨缺损修复技术脊柱融合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广泛用于治疗脊柱病变、肿瘤、创伤等疾病。

在脊柱融合手术中,通常需要加入人工假体和自体骨髓等物质,以促进椎体间的骨愈合。

但是,在部分病人中,因为先前的骨质疏松等疾病导致部分椎体缺陷过大,难以有效的完成手术。

因此,本文将从骨缺损修复技术这一细节层面,探讨在脊柱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一、骨缺损的概念和分类骨缺损是指在椎体的骨质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骨缺陷或骨组织失去性质的缺损状态。

常见的骨缺损疾病有骨折、骨瘤、骨质疏松、椎体骨坏死等。

根据骨缺损的分布部位,可分为椎体前缘缺损、中央缺损和后方缺损等几类。

二、骨缺损修复技术在脊柱融合手术中,如果病人的骨缺损面积较大,将难以使用传统的人工植骨方式进行修复。

定制化的骨缺损修复技术,成为此类患者的新选择。

1. CAD/CAM 太阳能数控切割技术CAD/CAM 太阳能数控切割技术,是近年来应用在脊柱外科领域的一种数字化技术。

其通过先对患者进行 CT 检查获取相应数据,再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与设计。

最后,运用自动化机器人完成精准的骨缺损修复。

2. 立体打印技术立体打印技术是一种三维快速成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广泛。

在脊柱骨缺损修复中,立体打印技术提供了高度人性化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它根据具体病人的 CT 数据,快速并精准地打印一个仿生骨质模型,并根据患者实际骨缺损形态设计出个性化的植入物。

这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生成真实三维的模型以及类型自由的支架。

3. 结构填充物技术结构填充物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手术中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人工植骨材料、支架等填充骨缺损区,使其具有稳定的支撑能力。

其中,硅灰岩(Bioglass)和氧肽聚合物(PEEK)等材料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

三、骨缺损修复技术的应用评价以上三种骨缺损修复技术各有其特点,并且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立体打印技术和 CAD/CAM 太阳能数控切割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制造,确保手术效果的最佳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灌注诱导成骨微环境系统修复大段骨缺损戴江华罗军朱美兰
本研究旨在建立可调控的体内灌注诱导成骨微环境系统(ROIMS),并对其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骨髓基质干细胞.珊瑚(BMSC-NC)复合物:参照文献[1],将BMSC制成含10×106个/IIll细胞的DMEM悬液滴入长25innl,外径12111111,内径2mm贯通的圆桶状NC,完全浸润成BMSC—NC复合物,5d后回植。

2.羊胫骨干骨缺损模型的建立:按本实验室方法¨],于胫骨外侧8孔重建钢板内固定,建立25ranl长的山羊左下肢胫骨中段大段骨与骨膜缺损模型。

3.单纯材料组(对照组)建立骨缺损模型,分别将NC直接嵌入8只山羊骨缺损处。

4.ROIMS系统的建立…(实验组):BNSC-NC复合物嵌入8只山羊骨缺损处,建立ROIMS系统:由体内和体外的泵联合组成,体内泵为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KL-lI型,陕西省科联新技术开发中心);体外泵为便携式微量注射泵(AJ5805型,上海安洁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体内泵由注射座和硅橡胶导管二部分组成,导管的末端有多个侧孔,插入复合物中央。

另一头为埋植在左侧臀部皮下的注射座,由于体外的微量泵的推注速度可以调控,注射针刺人注射座后即可持续微量稳定地输入含有rhBMP-2和rhbFGF(美国peprotech公司提供)双因子的DMEM培养液。

5.ROIMS系统灌注量与给药方式:总的灌注量=NC中完全浸润的液体量+管道系统中滞留的液体量=2.69ml,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赣教技字[2006167号)
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因此,每天每次5llll的DMEM灌注能使
复合物达到充分灌注的效果;DMEM中
含有现配的rhBMP-2(25彬L)和rhbF-
GF(2IXg/L)双因子,持续20h给完。

6.观察与检测内容:(1)体内外灌注
情况。

(2)影像学观察:分别于术后1d、
2周、8周摄x线片观察骨愈合与NC吸
收情况。

并测定各时间点植入物x线
OD指数。

(3)组织学检查:两组动物均
取植入物组织脱钙后行石蜡切片、苏木
素-伊红(HE)染色,组织学形态观察。

7.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均数±标
准差(i±s)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观察实验动物手术切
口周围组织均元红肿、渗出等表现。

2.体内外灌注情况:(1)体外灌注情
况:经体外灌注含或不含生长因子的
DMEM,能均匀渗透整个复合物支架,当
灌注量超过2.6ml整个支架被完全浸润,
逐渐溢出。

(2)体内灌注情况:体内每天
灌注5“液体后,未观察到复合物周围
因液体潴留而出现的肿胀、渗出等现象,
伤口愈合良好。

3.影像学观察:术后8周,x线观察
显示实验组8只羊复合物周围形成骨
痂,并与胫骨缺损部分融合;对照组所有
羊都观察到支架材料部分降解、吸收(图
4)。

术后2周、8周时,两组问植人物X
线吸光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05、尸<0.01)。

4.组织学检查:术后8周,实验组复
合物经HE染色均观察到大量骨组织形
成;对照组仅见纤维组织长入。

三、讨论
四肢长骨的大段骨缺损,不但需要
的植骨量大,还对术后的力学性能有很
高的要求,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

有效的构建方法是使组织在体内营养环
境及生物力学条件影响下形成幢】。

本研
・1527・
・简报-
究表明组织工程自体应力刺激骨(TEB)
在体内灌注营养环境下,取得良好效果。

其理论意义在于:(1)ROIMS系统在骨
缺损部位创建一个不需要血管化即能实
现的“三维动态成骨微环境”,将多种生
物信号、营养物携带到局部微环境,保障
大段TEB中心的早期营养,并通过复合
物周围组织吸收局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
物,维持局部为一个动态的诱导成骨微
环境。

突破了大块TEB植入体内后。


须依赖血供重建才能实现营养供给和代
谢微环境的常规思路;(2)ROIMS系统
通过可调控的灌注来实现生长因子持续
微量稳定的缓释效果,发挥多因子的协
同有序的高效诱导成骨作用,同时避免
单独应用需要较大剂量可能带来的副作
用;(3)ROIMS系统通过bFGF生长因子
的缓释作用诱导周围组织血管长入而实
现大段TEB的血管化,无须采用带血管
蒂的筋膜包裹、血管束植入等预血管化
措施。

使以往血管化和组织构建相互脱
节的“二站式”模式转变为两者同步进行
的“一站式”修复新模式,避免了各种预
血管化措施对预构区组织造成损伤,带
来各种并发症。

还能避免转瓣和吻合时
对人工骨新生血管带来损伤,影响组织
再生;(4)符合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


次进针给药前仅需简单的皮肤消毒,操
作方便,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无菌操作,且
利用自体应力刺激,保证了成骨的速度
和质量。

总之,ROIMS系统操作简单、安
全高效,具有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
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祝联,周广东,陈付国,等.骨髓基质干
细胞与珊瑚复合物体内凹植时问的研
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21:10.11.
[2]杨志明.我国组织工程实验研究的发展
方向.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8-9.
(收稿日期:2008-04-29)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