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题库
自然地理学试题_15599

自然地理学习题绪论和第一章地球一、名词概念解释解释1.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P282.太阳黑子:在太阳光球层发生的太阳运动,是太阳表面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3.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d5h48min46s P274.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d6h9min9.5S P275.光年:光行驶一年的距离6.天文单位:是一个长度单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7.经度: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P338.次生自然地理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P29.原生自然地理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P210.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P31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12.日地平均距离:地球轨道间的平均半径1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P2814.太阳日: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P2415.日食: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16.月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17.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P31二、填空题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相等,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0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相对突出,两极比较扁平的椭球体。
P19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它由慧云、慧发,慧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
P154.由于地球的自转偏向力,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右偏转,在南半球都左偏转。
自然地理练习题

自然地理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离子层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潮汐现象?A. 月亮的引力影响B. 太阳的引力影响C. 地球自转D. 风向的改变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4.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A. 大气中C. 冰川中D. 海洋中6.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自然带?A. 热带雨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寒带冰原带D. 所有选项都是7. 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A. 硅B. 铝C. 铁D. 钙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干旱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9.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特兰蒂斯海沟C. 太平洋海沟D. 印度洋海沟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峡谷D. 冰川谷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__小时。
1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__洋。
1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沙漠。
14.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
1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湖。
16. 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湖。
17.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河。
18. 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岛。
19.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20.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盆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它如何影响地震和火山活动。
2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它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24. 论述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季风环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氧C. 硅D. 铝4. 以下哪个是河流的源头?A. 河口B. 河源C. 支流D. 干流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C. 风蚀地貌D. 火山地貌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7. 以下哪个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硫化氢D. 氧气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9. 以下哪个是湖泊的类型?A. 淡水湖B. 咸水湖C. 火山湖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B. 冰川谷D. 火山口答案:1-5 DCBCC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 地壳主要由______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4.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6.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和冰川中。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10.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
答案:1. 对流层2. 硅酸盐3. 太平洋4. 一年5. 马里亚纳6. 河流7. 铝8. 撒哈拉9. 苏必利尔10. 亚马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 描述一下什么是洋流,并简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多少公里?A. 6000B. 6360C. 6371D. 6378答案:D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哪一个?A. 北冰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印度洋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南美洲?A. 巴西B. 阿根廷C. 智利D. 墨西哥答案:D4.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汤加海沟D. 秘鲁海沟答案:A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3B. 24C. 25D. 26答案:B7. 以下哪个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A. 苏必利尔湖B. 密歇根湖C. 休伦湖D. 伊利湖答案:A8. 以下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A. 尼泊尔B. 印度C. 中国D. 巴基斯坦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10. 以下哪种地形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C. 湖泊D. 峡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板块?A. 欧亚板块B. 非洲板块C. 南极板块D. 美洲板块E. 印度洋板块答案:ABCE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的形成?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洋流E. 人类活动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A. 热带雨林B. 温带草原C. 沙漠D. 苔原E. 针叶林答案:ABCDE4.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洋流?A. 墨西哥湾流B. 秘鲁寒流C. 北大西洋暖流D. 印度洋季风洋流E. 西风漂流答案:ABCDE5.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火山类型?A. 盾状火山B. 复合火山C. 火山口湖D. 火山岛E. 火山锥答案:AB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大气层结构。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考研题库,供考生复习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 地貌形态B. 气候变化C. 人口分布D. 土壤特性2. 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岩石B. 植被C. 人类活动D. 水体二、填空题1. 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
2. 气候类型主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划分。
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 阐述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某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请分析这种现象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人口分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2. 答案:C(人类活动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填空题1.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气候条件2. 答案:温度、降水、季节变化三、简答题1.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表现在其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例如,气候影响植被分布,植被又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水文循环。
2. 答案:水循环是自然界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1. 答案: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影响。
例如,极地冰盖融化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洪水风险增加。
2. 答案:自然地理学通过研究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合自然地理题库.

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26.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7.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8.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上界在:A.大气层顶部B.对流层顶部C.臭氧层顶部D.平流层顶部2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A.分异性B.地带性C.分层性D.无序性30.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规定的学者是:A.牛文元B.瓦伦纽斯C.道库恰耶夫D.陈传康31.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A.辐射平衡B.辐射差C.辐照差D.辐射净差32. 组成成分具有一致性的土地分级单位是:A.地方B.限区C.相D.土地单元33.第一次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分区的是:A.黄秉维B.陈传康C.林超D.罗开富34.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埃拉托色尼D. 托勒密35.以下人物,既是科学史上十大科学家之一,又是地理学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洪堡D. 李希霍芬36. 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是()提出的。
自然地理学习题集

自然地理学习题集绪论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英文名称为主要是研究2、地球表层3、地理环境可分为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分为二部分。
4、地理学的“三三三”原则。
5、部门自然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第一章地球1、宇宙中常见的天体有:2、天文单位,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3、太阳系包括:个行星,个卫星,万个小行星,少数慧星。
4、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的分类,特点。
5、太阳系中行星及卫星运动的共同特征。
6、冥王星为什么被降为矮行星,而不算为行星。
7、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是,公转周期比自转周期短的是,卫星数最多的是,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不同的是8、慧星大多由、、和组成。
慧核是由组成。
彗尾是由彗核在的作用下抛出的尘埃和气体组成,哈雷彗星的周期是年。
9、小行星的位置。
10、朔望月与月相图;黄白交角与月上中天;(分析与理解)。
11、梨状地球为什么是错误的。
1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各有什么意义。
13、如何证明地球是自转与公转的。
自转与公转各自的方向,周期。
各自带来什么样的地理意义。
14、解释地球的自转为什么使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右偏,南半球的发生左偏。
15、什么是岁差,什么是章动,什么是极移。
16、纬线是圆;经线是圆。
17、固体地球的内部分为:它们各自的分界面是18、七大洲各自的界线。
19、大陆的成对与出现,各大际轮廓特征。
20、岛屿分为和二类。
海洋岛又分为和能清楚认识我们身边常见岛的类别归属。
21、二十四节气与闰年、闰月。
第二章地壳1、地壳上大陆与海洋各自的平均厚度,地壳的“双层结构”,化学组成。
2、名词解释:丰度,矿物,岩石3、矿物形成的主要方式,辨认矿物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摩氏硬度与1-10的矿物。
4、说出主要造岩矿物。
花岗岩的组成。
5、岩浆岩的分类,产状、结构与典型代表。
6、沉积岩具有层理与层面构造,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
7、沉积岩的主要类型与典型代表。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A. 蒸发B. 降水C. 径流D. 风化答案:D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A. 地震B. 火山C. 风蚀D. 山脉的形成答案:C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6.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答案:C7. 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洋流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8.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活动D. 大气沉积答案:B9. 以下哪个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极昼极夜D. 月食答案:A10.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阿特兰蒂斯海沟B. 阿拉伯海沟C. 马里亚纳海沟D. 阿特卡海沟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地球上的大气分为多层,其中最接近地面的层是________。
答案:对流层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硅和________。
答案:铝13.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__年。
答案:114. 海洋对大气中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降水和径流。
答案:蒸发15.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地壳内部的________和岩浆活动。
答案:地热能16. 土壤的肥力高低与土壤中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答案:有机质17.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18. 地球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________。
答案:沉积19. 火山爆发时,岩浆通过________上升到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 自然地理系统
答:自然地理系统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 时间结构
答:时间结构是指地理事物发展演化的时间序列结构,用于揭示地理事物的动态特征,深刻理解地理事物随时间的演化的规律。
3 地域分异
答: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4 垂直带性
答:是指地势高低变化而引起气温、降水的变化,是个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沿垂直方向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5 省性分异
答:是指地带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它具有不同等级规律,高一级省性是热带范围内的省性。
选择题
1 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
A.太阳能B.生物能C.水能D.风能
2. 按照狭义理解,(A )属于地带性规律。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水平地带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道库恰耶夫 B.洪堡德 C.伊萨钦科
4.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B )。
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 C.经济评价
5. (B )是强调地表的地域分异和特征的学派。
A、人地关系学派
B、景观学派
C、区域学派
D、综论学派
6. 在我国最早划分当时的国土为九州的地理著作是(D)
A、《周礼》
B、《大唐西域记》
C、《梦溪笔谈》
D、《禹贡》
7. 如下哪层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并且与水圈、岩石圈表层及生物圈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中。
(A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8. 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域分异属于:(D )。
A、区域性地域分异
B、全大陆地域分异
C、全海洋地域分异
D、全球性地域分异
9. 帕萨格认为每一个主要自然区域都是自然现象的复合体,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决定因素是(A)。
A、气候
B、温度
C、降水
D、植物
10 土地科学的基础( A )
A 土地类型学
B 土地资源学
C 土地利用
D 土地规划管理学
判断题
1.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两部分√
2.人类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向大气中释放热能、改变地表反射率及进行人工降水等方式来实现对气候的影响的√
3. 系统的稳定仅由负反馈来决定×
4.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大区、中部湿润大区、西北干旱大区×
5. 土地的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候、水分状况和地貌、区位×
6. 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7. 《管子·地员篇》中是按照地势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三大类√
8. 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地带→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9. 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
10.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简答题
1 简述自然地理系统的节律的特点
答:
①层次性高一级的节律制约着低一级的节律,低一级的节律同时也能反映出高一级的节律。
天文因素制约着地球因素和生物特性因素,地球因素制约着生物特性。
②耦合性
进化程度高的地理事物所耦合的节律数量多,进化程度低的地理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节律作用层次就少。
③变异性
自然地理系统的节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也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是因为制约节律变化的因素本身也在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二是各种地理节律之间的变化所产生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节律变异。
④地域性
地理节律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在纬度不同情况下,季节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表现越来越显著,昼夜节律的差异,则与季节节律的变化趋势相反。
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内陆地区的节律幅和频率大于沿海及海洋区域,而且时相也不同。
两极地区的地理节律具有特殊的变现形式,那里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相重叠,二者相互制约又相互加强。
赤道地区则不存在季节节律,昼夜节律却表现的十分突出。
2 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的关系
答:水平地带是有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水平方向呈带状分布的现象,是干湿度和纬度地带共同作用的结果;垂直地带是随地势高低的变化沿垂直方呈水平环带状的现象。
它们之间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
相似性
①带铺相似,但方向不同:水平地带性是从赤道向两极,垂直地带性是从山下到山顶,两者依次递变的自然带类型大致相似
②垂直带谱的基带与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地带相似;
③成因相同:都是随气温的递变而变化
差异性
①自然地带宽度不同
②温度变化成因不同
③光照差别大
4 垂直地带的各自自然地理要素及综合特征更为复杂,出现水平自然带所没有的特性。
3 大陆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述
答:1 纬度地带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着纬度方向延伸。
形式上是热量-温度分带薪,实质上是在水热条件支配下形成的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自然地域分异单位
2 大陆干湿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而引起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使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内陆沿线经线方向延伸。
表此表现出由海到陆干湿度和降水依次变化,反映在土壤、植被、水等自然成分由海向陆的分异上。
4 简述四大物质循环
答:地质循环:在自然地理系统中,岩石圈的内部以及与其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大气循环:指大气圈及其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大气圈内的物质循环和大气圈和其他圈层之间的循环。
水分循环:是指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水圈的内部及其外部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
生物循环:在自然地理系统中,围绕有机界发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
生物循环是更高级的物质循环形式
5. 土地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
②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
③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
④可持续利用原则
⑤因地制宜原则
⑥多科学综合性原则
6. 非地带性单位按其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带性表现的关系可以分为几大类?
答:
(1)具有水平地带性的平原。
(2)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山地。
(3)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
(4)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
(5)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
(6)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
(7)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