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练习题

自然地理练习题

自然地理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离子层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潮汐现象?A. 月亮的引力影响B. 太阳的引力影响C. 地球自转D. 风向的改变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4.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A. 大气中C. 冰川中D. 海洋中6.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自然带?A. 热带雨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寒带冰原带D. 所有选项都是7. 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A. 硅B. 铝C. 铁D. 钙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干旱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9.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特兰蒂斯海沟C. 太平洋海沟D. 印度洋海沟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峡谷D. 冰川谷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__小时。

1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__洋。

1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沙漠。

14.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

1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湖。

16. 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湖。

17.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河。

18. 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岛。

19.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20.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盆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它如何影响地震和火山活动。

2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它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24. 论述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季风环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氧C. 硅D. 铝4. 以下哪个是河流的源头?A. 河口B. 河源C. 支流D. 干流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C. 风蚀地貌D. 火山地貌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7. 以下哪个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硫化氢D. 氧气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9. 以下哪个是湖泊的类型?A. 淡水湖B. 咸水湖C. 火山湖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B. 冰川谷D. 火山口答案:1-5 DCBCC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 地壳主要由______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4.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6.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和冰川中。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10.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

答案:1. 对流层2. 硅酸盐3. 太平洋4. 一年5. 马里亚纳6. 河流7. 铝8. 撒哈拉9. 苏必利尔10. 亚马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 描述一下什么是洋流,并简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多少公里?A. 6000B. 6360C. 6371D. 6378答案:D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哪一个?A. 北冰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印度洋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南美洲?A. 巴西B. 阿根廷C. 智利D. 墨西哥答案:D4.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汤加海沟D. 秘鲁海沟答案:A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3B. 24C. 25D. 26答案:B7. 以下哪个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A. 苏必利尔湖B. 密歇根湖C. 休伦湖D. 伊利湖答案:A8. 以下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A. 尼泊尔B. 印度C. 中国D. 巴基斯坦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10. 以下哪种地形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C. 湖泊D. 峡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板块?A. 欧亚板块B. 非洲板块C. 南极板块D. 美洲板块E. 印度洋板块答案:ABCE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的形成?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洋流E. 人类活动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A. 热带雨林B. 温带草原C. 沙漠D. 苔原E. 针叶林答案:ABCDE4.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洋流?A. 墨西哥湾流B. 秘鲁寒流C. 北大西洋暖流D. 印度洋季风洋流E. 西风漂流答案:ABCDE5.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火山类型?A. 盾状火山B. 复合火山C. 火山口湖D. 火山岛E. 火山锥答案:AB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大气层结构。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本考试试题旨在评估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考试试题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个月D. 1年2.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A. 地形地貌B. 气候类型C. 人口分布D. 植被类型3.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多少?A. 21公里B. 6378公里C. 6371公里D. 40公里4. 以下哪种地貌属于侵蚀地貌?A. 火山B. 沙丘C. 峡谷D. 熔岩台地5. 气候类型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北美洲东部B. 欧洲西部C. 亚洲东部D. 南美洲西部...(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7.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9. 冰川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和______。

10. 地壳板块的移动可以导致______和地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洋流,并说明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14. 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关于某地区气候和地形的描述,分析该地区可能面临的自然地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区描述省略]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作答,展示自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考试顺利![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集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集

《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河流袭夺:2.正地形:3.波浪变形:4.牛轭湖:5.逆地形:6.冰劈作用:7.混合溶蚀作用:8.气候地貌:9.溶沟与石芽:10.石河:11.大陆架:12.溯源侵蚀:13.侵蚀基准面:14.波浪折射:15.石海: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1. 不属于多风向沙丘的是( )A.新月形沙丘B.金字塔形沙丘C.蜂窝状沙丘D.星状沙丘2. 以下各种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三角洲B.黄河三角洲C.尼罗河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3. 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A.溶蚀谷B.河谷C.风蚀谷D.冰川谷4. 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坡发育大量辐射状沟谷的黄土地貌为( )A塬 B.残塬 C.梁 D.峁5. 下列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B.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C. 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D. 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影响6. 滑坡属于( )A.重力地貌B.流水地貌C.喀斯特地貌D.黄土地貌7.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平原的冲积性河床上,深槽与浅滩交替出现。

B.弯曲河床的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表流向凹岸底流向凸岸的横向环流。

C.岩槛和壶穴是由于河流被火山熔岩阻塞造成的。

D.边滩与心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 在我国陆地地貌分类系统中,基本地貌类型包括( )A.山地、高原、平原、丘陵;B.山地、高原、台地、盆地C.山地、台地、平原、丘陵;D.山地、高原、平原、台地9. 关于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包括风蚀作用、搬运作用和风积作用。

B. 风对沙粒的搬运是以悬移和表层蠕动两种形式进行的。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A. 蒸发B. 降水C. 径流D. 风化答案:D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A. 地震B. 火山C. 风蚀D. 山脉的形成答案:C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6.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答案:C7. 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洋流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8.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活动D. 大气沉积答案:B9. 以下哪个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极昼极夜D. 月食答案:A10.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阿特兰蒂斯海沟B. 阿拉伯海沟C. 马里亚纳海沟D. 阿特卡海沟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地球上的大气分为多层,其中最接近地面的层是________。

答案:对流层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硅和________。

答案:铝13.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__年。

答案:114. 海洋对大气中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降水和径流。

答案:蒸发15.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地壳内部的________和岩浆活动。

答案:地热能16. 土壤的肥力高低与土壤中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答案:有机质17.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18. 地球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________。

答案:沉积19. 火山爆发时,岩浆通过________上升到地表。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21、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2、黄土堆积23、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到达地面の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の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の,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の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の,称为散射辐射。

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の因素是()A.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C.大气洁净度D.气温变化2.由图可知()A.阴天时太阳高度の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の日变化也大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の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D.散射辐射の变化,只取决于天气の变化解析:第1题,降水变化影响云量大小和水滴多少,进而影响直接辐射;太阳高度影响太阳光线の角度和路径,从而影响直接辐射;大气洁净度影响大气中の固体颗粒物数量,从而影响直接辐射;气温变化对直接辐射没有影响。

第2题,太阳高度只取决于太阳和该地の相对位置,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の关系,与晴天还是阴天无关;晴天时云量少,大气中の颗粒物少,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弱;阴天时云层中水汽与颗粒物多,参与散射の质点多,白天の散射辐射量大,又因为阴天和晴天の夜晚散射辐射均为零,故阴天散射辐射の日变化大于晴天;散射辐射の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の影响,还受大气中の颗粒物多少(污染)、太阳高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 1.D 2.B(2017·商丘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の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の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の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の吸收4.山东胶东の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の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の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第4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3.A 4.C(2017·河南六校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の说法,正确の是()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6.此时,图中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5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の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の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

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の同一高度,丙地の气压较高,丁地の气压较低。

第6题,在近地面M地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の作用下形成东北风(要注意图中の指向标)。

答案: 5.D 6.A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の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の摩擦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の情况下,离开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の夹角则越小。

据此完成7~8题。

7.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の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の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の曲线の是()8.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の()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解析:第7题,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

因此①图符合题意。

第8题,高空大气の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该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因此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南方。

答案:7.A8.B9.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这种巨大差异の形成原因是什么?A.55 hPa B.50 hPaC.45 hPa D.40 hPa(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の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最大气压差存在于D、Q之间,D点位于太平洋上,Q点位于亚欧大陆上,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の。

第(2)题,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由图中等压线可以看出,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

第(3)题,P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大气,而Q地为高压,多晴朗天气;P地为海洋,水の热容量大于Q地陆地の热容量。

答案:(1)B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3)Q地P地受低压影响,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起保温作用;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弱;P地位于海洋,Q地位于陆地,海洋热容量较大。

[提升组](高考经典题)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の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11~12题。

10.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在5时和20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出现了逆温现象,对流运动受阻,大气比较稳定。

答案: A(2017·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5m高处)附近郊区の气温差值。

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の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题。

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の是()A.晚上气温较白天低,城市热岛强度大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大D.冬季低温,白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1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の说法,正确の是()A.大气污染物の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の热岛强度B.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C.出现逆温现象能加大热岛强度D.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正相关解析:第11题,图示9~19时(基本为白天),在四个季节中,冬季の热岛强度最大;依据材料中关于热岛强度の定义,可判断此时间段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大;冬季白天郊区气温很低,城区因为有人为释放较多热量而气温明显高于郊区。

第12题,出现逆温现象时,不利于城郊之间の空气热量交换,故会加大热岛强度,则C正确。

城区建筑物越高越不利于热量扩散,则城郊之间温差越大,故会加大热岛强度,B错误。

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城区,大量增加会降低城区太阳辐射,则会降低白天城区气温,故会降低白天时の热岛强度,A错误。

答案:11.D12.C(2017·青岛一模)夏季绿洲、湖泊の最高气温比其毗邻の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の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の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の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の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の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の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13~14题。

13.冷岛效应”产生の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の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の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の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の水分差异14.“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の是()解析:第13题,气温是热量の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

第14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の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

答案:13.B14.C(2017·江西调研考试四)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の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の现象。

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

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の原因之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目前受冷平流影响の是()A.①B.②C.③D.④16.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A.大风B.降雪C.气压升高D.连续性降水解析:第15题,根据图中纬度和风向,可判断①北侧吹偏北风、南侧吹偏西风,气流运动符合“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特征,可以判断受冷平流影响。

第16题,在暖平流影响下,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气流温度逐渐降低,常出现降水。

由于暖平流运动是暖气流推动,而暖气流一般运动速度较慢而多连续性降水。

答案:15.A16.D17.(2017·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の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の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湖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分析博斯腾湖东、西部沿岸芦苇分布差异の原因。

(2)说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の季节,并分析原因。

(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の时间比冬半年早の原因。

(4)说明湖区西北部大面积农业区建设对湖区生态环境の影响。

解析:第(1)题,博斯腾湖东、西部沿岸芦苇分布差异の原因主要是湖区西岸地势较平坦,土壤较肥沃,湖水盐度较小。

第(2)题,从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可以看出,湖陆风最弱の季节是冬季。

原因与冬季时风力强,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太阳辐射量小有关。

第(3)题,湖陆风の形成主要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升温时间早、升温快,湖面升温慢,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第(4)题,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面积农业区建设会导致湖泊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水富营养化以及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湖区西岸与东岸相比: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平坦;泥沙沉积,土壤较肥沃;有河流注入,湖水盐度较小。

(2)冬季。

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反射率大,获得の太阳辐射量较小。

(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正午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の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农业区中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小,湖泊面积萎缩;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区中灌溉用水注入湖中,污染湖水,导致湖水富营养化;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