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地理学考题答案总结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1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从北向南••B、从南向北••C、台湾海峡以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南由北向南••D、台湾海峡以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北由北向南•我的答案:B2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氢、氧、钙••B、钙、氧、碳••C、氢、钙、碳••D、氢、氧、碳•我的答案:D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B、忽略了均衡的调整••C、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D、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我的答案:C4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风化比较强••B、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C、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D、泥流阶地比较常见•我的答案:B5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7%••B、11%••C、23%••D、38%•我的答案:D6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海拔高度••B、地面起伏••C、地貌部位••D、板块区域•我的答案:D7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C、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我的答案:A8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台湾••B、东北•我的答案:B9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我的答案:C10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耿庆国••B、何祚庥••C、任振球••D、汪成民•我的答案:C1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先升后降••B、现降后生••C、升高•降低•我的答案:B12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世界大陆的位置向东偏移••B、东非大裂谷逐渐缩小••C、欧亚与北美洲版块背向运动••D、澳大利亚版块向东北方向漂移•我的答案:D1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自然地理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自然地理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水资源的特性有()参考答案:时空分布不均匀性_有限性_循环性_利、害两重性2.在厄尔尼诺年份,下列关于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叙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太平洋东海岸较常年气温更高,降水增多3.中纬度气候不包括()参考答案:副极地大陆性气候4.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参考答案:3%5.关于气旋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中心气压低,空气自外围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6.构造运动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_具有方向性_具有非均速性_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7.理想状况下,全球共形成气压带,风带参考答案:7;68.山地背风坡常成为多雨中心,迎风坡常发生焚风效应参考答案:错误9.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参考答案:正确10.气候的形成因子包括()参考答案:下垫面状况_大气环流_太阳辐射_洋流11.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参考答案:错误12.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参考答案:正确13.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出现在()参考答案:东亚14.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意为圣婴,秘鲁渔民用以称为圣诞节前后南美洲沿岸海温上升现象参考答案:正确15.气候系统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系统的热量平衡收到破坏参考答案:正确16.下列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常见的变质岩对应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区域变质作用—大理岩1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主要包括参考答案:生物成分_非生物成分_消费者_分解者18.洋流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摩擦流、重力-气压梯度流、暖流和寒流四类参考答案:错误19.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参考答案:正确20.一定时期的径流深度与同期降水量之比,称为()参考答案:径流系数21.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参考答案:正确22.黄土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参考答案:正确23.吸湿水是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沿着非毛管孔隙向下移动的多余水分参考答案:错误24.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得能量及有机物的是()参考答案:细菌2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通过改变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机能或行为等特征而实现的参考答案:正确26.海洋岛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岛和两类参考答案:珊瑚岛27.岩石的基本单位是参考答案:矿物28.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参考答案:干洁空气29.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是参考答案:上层滞水30.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过程矛盾的统一参考答案:生物小循环31.下述对生态因子一般作用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一个因子的缺失可以用另一个因子来代替32.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33.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参考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34.地形雨降水多发生在()参考答案:迎风坡35.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参考答案:温室效应36.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可将锋面系统分为哪几个类型()参考答案:锢囚锋_暖锋_准静止锋_冷锋37.板块构造学说主张()参考答案:刚性的岩石圈被各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若干个既不连续又互相“镶嵌”起来的球面块体,称为板块_板块漂浮于地幔软流圈之上_每个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边生长,边运移,边消亡。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回归线:⼀年中地球表⾯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最⾼点连接组成的⼭岭⾼地。
3、⽯环:由于融冻作⽤形成的由⽯块或者砾⽯组成的环状地貌。
4、⼭⾕风:由于⼭坡与⾕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产⽣的⽩天吹向⼭坡,夜晚吹向⾕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流控制的⽓候⼲燥的地带。
6、⾷物⽹:由⽣物组成的⽣物之间⾷与被⾷的关系⽹7、焚风效应⽓流翻过⼭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形成⼲热的风的现象8、⽣物多样性⽣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态过程的总和9、⽓溶胶悬浮在⼤⽓中的固态粒⼦或液态⼩滴物质的统称10、南⽅涛动热带太平洋⽓压与热带印度洋⽓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积单位时间产⽣的径流量13、风化作⽤地球表⾯或近地球表⾯的岩⽯在⼤⽓圈和⽣物圈各种营⼒作⽤下所产⽣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态幅⽣物对每⼀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然地理要素及⾃然综合体⼤致沿等⾼线⽅向延伸,随地势⾼度发⽣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嘴17、⽓候系统决定⽓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系统。
包括⼤⽓圈、⽔圈(海洋、湖泊等)、岩⽯圈(平原、⾼⼭、⾼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物圈(动、植物群落和⼈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外离太阳1个天⽂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厘⽶⾯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圈对表⾯压⼒变化⽽产⽣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平⾯21、⽣物⼩循环⽣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或⽔在植物-动物-⼟壤(微⽣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科迪勒拉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2. 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A. 亚马逊河流域B. 刚果盆地C. 澳大利亚北部D. 中国南方答案:D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戈壁滩C. 澳大利亚沙漠D. 草原沙漠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南美洲?()A. 加拿大B. 美国C. 墨西哥D. 阿根廷答案:D5.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智利海沟C. 阿塔卡马海沟D. 马来西亚海沟答案:A6.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干燥、高温、少雨?()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C7.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A. 珠穆朗玛峰B. 喜马拉雅山脉C. 埃及金字塔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8. 下列哪个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A. 澳大利亚B. 南非C. 加利福尼亚D. 中国南方答案:C9.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非洲?()A. 埃及B. 印度C. 巴西D. 加拿大答案:A10.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A. 巴西高原B. 西伯利亚高原C. 青藏高原D. 安第斯山脉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尼罗河2.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
答案:亚洲3. 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气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错误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答案:正确3.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
()答案:正确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自然地理学简答题总结

1. 自然地理学任然地理环境)的变用,物质便发生了氮、氧,其次为氩、务:①研究各自然化特点、发展动向分异,逐渐形成性C02和水蒸气等,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寻求质不同的圈层。
最其富含氮氧,它们形成机制和发展合理利用和改造后,地球内部就分都是生命活动的规律;②研究各自的途径及整治方化为地核、地幔和结果,而对于生命然地理要素之间法地壳三个圈层。
在的进一步发展有分化过程中地球着重要意义。
地球的相互关系,彼此2. 简述地球的圈之间物质循环和层分化并着重介内部产生的气体生物圈渗透在水圈大气圈下层和能量转化动态过绍地球的外部构经过“脱气”形程,从整体上阐明造:成了地球最外圈地壳表层的范围它的变化规律;③地球是一个接近的大气圈,部分水之中,生物圈质量研究自然地理环均质的物体,主要汽凝结成液态水很小,但是生物圈境的空间分异规有碳、氧、镁、硅、降落地面,汇聚在对改变地球的地律,进行自然地理铁、镍等元素组成洼地中,形成原始理环境却起着重分区和土地类型的各种物质没有水圈,后来原始生要的作用,水圈主划分,阐明各级自明显的分层现象,物出现,它们逐渐要有海水构成,陆然区和各种土地地球圈层的分化扩展到陆地和低地上的湖、河、沼类型的特征和开过程同整个地球层大气中形成生泽水和地下水也发利用方向;④参的温度变化过程物圈。
是水圈的组成部与自然条件和自密切相关。
放射性地球的外部构造分。
水是地球表面然资源评价;⑤研元素的辐射能量包括大气圈、水圈分布最广泛的物究人为环境(受人在地球内部的积和生物圈。
地球大质,也是地表最重类干扰、控制的自累,加上重力的作气的主要成分为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成分、结构、颜色、物质的混合作用或受风化剥蚀。
反量转化的重要因粒度不均匀形成下由一种石头自之,形成海侵层然变质成的另一序。
建造:主要素。
斑杂结构; 保留熔岩的流动形迹:气种石头。
这类岩石分三种基本建造3.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①太阳辐体逸出后残留的大多数具有结晶类型,地槽型建结构,定向构造和造、地台、过度。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A. 蒸发B. 降水C. 径流D. 风化答案:D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A. 地震B. 火山C. 风蚀D. 山脉的形成答案:C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6.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答案:C7. 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洋流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8.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活动D. 大气沉积答案:B9. 以下哪个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极昼极夜D. 月食答案:A10.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阿特兰蒂斯海沟B. 阿拉伯海沟C. 马里亚纳海沟D. 阿特卡海沟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地球上的大气分为多层,其中最接近地面的层是________。
答案:对流层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硅和________。
答案:铝13.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__年。
答案:114. 海洋对大气中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降水和径流。
答案:蒸发15.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地壳内部的________和岩浆活动。
答案:地热能16. 土壤的肥力高低与土壤中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答案:有机质17.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18. 地球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________。
答案:沉积19. 火山爆发时,岩浆通过________上升到地表。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今年地理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今年地理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地球的形状是()A. 正球体B. 扁球体C. 椭球体D. 立方体答案:C解析: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向外膨胀,而两极部分则相对扁平。
2. 地球上的五带分别是()A. 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亚寒带B.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亚寒带C. 热带、温带、寒带、亚寒带、极地D. 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极地答案:D解析:地球上的五带分别是热带、温带、寒带、亚热带和极地。
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温带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寒带位于极圈以内,亚热带位于热带和温带之间,极地则是指极圈以内的地区。
3. 以下哪个国家位于南半球?()A. 中国B. 美国C. 澳大利亚D. 俄罗斯答案:C解析: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而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均位于北半球。
4. 以下哪个城市被称为“东方之珠”?()A. 上海B. 香港C. 东京D. 新加坡答案:B解析:“东方之珠”是香港的别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华的经济而闻名。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秘鲁-智利海沟D. 菲律宾海沟答案:A解析: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位于西太平洋,最深处达到11034米。
二、填空题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小时。
答案:24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即一天。
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答案:太平洋解析:太平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约三分之一。
3.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山脉。
答案:安第斯山脉解析: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全长约7000公里。
4.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答案:撒哈拉沙漠解析: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约为910万平方公里。
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答案:苏必利尔湖解析: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北美洲,面积为82414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答:①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分为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音、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系统: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传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自然地理系统。
2、地理环境的研究范围答: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地球表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其中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而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哪些?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地球的形状环境效应及地理意义?答:地球的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km,这样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就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照到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由于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最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2、试述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
①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②产生地转偏向力(科氏力)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④同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洋运动、大气运动等)有密切关系⑤自转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3、试述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
①使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在23°27′s和23°27′n之间作周期性变动,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②产生昼夜的长短③地表温度的稳定4、地球表层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地球各圈层在地球表面附近相互渗透和相互重叠这一特点,赋予地球表面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存在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③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同时伴随信息的传递④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⑤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第二章地壳1.简述地质构造的含义及其类型。
答: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其类型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类型。
答:沉积岩的形成一般都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四个过程。
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风化产物,这些风化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在湖泊、海洋或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类、黏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3、如何利用地层接触关系分析构造运动。
答: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分为整合、假整合与不整合三类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沉积间断,表明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
假整合。
又称平行不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
表明曾发生上升运动致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
不整合。
又称角度不整合,指上下两地层产状既不一致,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缺失。
表明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与隆什,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再下沉接受新沉积。
4、试述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观点。
①大陆漂移学说:现如今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由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的一个统一大陆(联合古陆)经分裂并各自漂移而形成的。
②海底扩张说:海底地壳沿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缝或裂谷向两侧扩展并导致新生洋壳的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纳大陆漂移学说及海底扩张说入一个统一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型解说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相互关系。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概论:气压、水平温度梯度、饱和水气压,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积状云、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科里奥利力地转风气团锋①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
②水平温度梯度:③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极限,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④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
⑤积状云: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出现时常呈孤立分散状态,是由于空气对流上升,体积膨胀绝热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云。
⑥气旋与反气旋: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气流运动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旋转方向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
⑦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动的综合现象。
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大地区、半球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
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构成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形势的主导因素与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条件。
⑧科里奥利力:⑨地转风、气团和锋:地转风系指自由大气中空气做等速、直线水平运动,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
气团是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一个气团内部由于其物理属性相近,其天气现象也大体一致,因此气团具有明显的天气意义。
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称为锋。
2、对流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
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
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
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3、简述大气的能量来源及保温效应。
地球大气的能量最主要、最根本的来源是太阳辐射。
但并不完全来自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近地面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是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
接受地面辐射能量的近地面大气以各种形式向高层大气传递热量。
大气保温效应简称“大气效应”,指大气因有易令来自太阳的辐射透过而到达地面却不易令地面长波辐射大量逸向太空的性能而使地球温度变得比没有大气时高的效应。
4、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
对此系统所计算出来的辐射平衡,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又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
地气系统的辐射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
5、简述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答: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成必须经历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
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
6、简述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原因及运动特点。
答:由于空气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以及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使空气运动形成风并决定风向、风速等因素。
②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大气水平运动发生偏转,越靠近两极偏转越明显。
③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气流的运动,使气流速度发生改变,以及运动速度的减小,并使气流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形成一定的夹角。
④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只是针对曲线运动的空气,与运动方向垂直使空气近圆运动。
7、分析全球气压带及行星风系分布特点。
答:气压带,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膨胀上升的空气使气柱质量减少,形成赤道低压带;两极地气温低,冷却下降的空气使气柱质量增加,形成极低高压带;赤道流向极低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趋于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伟流动,因此空气质量增加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低高压带间形成副极低低压带。
行星风系,①信风带:位于南北纬30°~35°附近,受气压梯度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比较规律,季节性变化的风,称为信风。
②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5°~60°之间,因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外加地转偏向力形成西风。
③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区域,自极地高压向外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
8、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
答: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
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海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
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