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脑瘫儿童融入寄养家庭康复模式的探讨

合集下载

社会福利机构内小儿脑瘫康复模式探析

社会福利机构内小儿脑瘫康复模式探析
厂 堕 : _ ] 垦堂
社会福利机构 内小儿脑瘫康复模式探析
吴 炳 义 司 瑜
吴建 元
张 新 民
( . 坊 医 学 院 , 山 东 潍 坊 2 14 :2潍 坊 市 社 会 福 利 院 , 山 东 潍 坊 2 I 0 ) 1潍 6 2 . 0 6 2 0

要:通过 对 目前脑瘫研 究文献 的梳 理和康 复实践 的理 论 归纳 ,提 出 了基于不 同康 复环境 及 其资 源下 的 家庭 、 医院及
tea geo e a itt ne vr n nsa di eo re . i b ss t x lr efau e f e a itt n o cs h n l f h blai n i me t n srs uc s 0n t s ai,oe po et et rso h blai Me t. r i o o t h h r i o
社 会 福 利 机 构 三 种 基 本 的 脑 瘫 康 复模 式 。 在 此 基础 上 ,探 讨 了社 会 福 利 机 构 康 复模 式在 康 复对 象、 康 复 手 段 和 病 因探 索 方 面 的特 征 ,及 对康 复成 本 核 算 的 方 法 及 意 义 。
关键 词: 小 儿脑瘫 ;社会 福利机 构 ;康 复模 式
l 引言
人 员 上 看 , 家 庭 康 复 是 父 母 或 其 亲 属 ,并 伴 随 父 母 或 其 亲 属 的生 活 照 料 。医 院康 复 模 式 下 , 实 施 康 复 治疗 的 t 体 足 医 院 康 复 机 构 专 康 复师 , 患 儿 的父 母 或 亲 属 , 及 院 的 护 J提 供 生 活 照 料 。而 福 利 机 构 康 复 模 式 下 的 康 复 为 也 是 南专 业 康 复 师 进 行 的 。但 是 , 腑 瘫 忌 儿 l _ 庭 关 系 , 提 供 生 活 f 尢家 】 照 料 的 是 福 利 机 构 的 护 理 人 员或 志 愿 者 。从 康 复 行 为 的 性 质 看 ,家 庭 康 复 模 式 是 家 庭 行 为 , 医 院 康 复 是 商业 行 为 ,而 福 利 机 构 康 复 则 是政 府 和 社 会 提 供 的 福 利 救 助 行 为 。

康复护理对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摘要: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给患儿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

福利院作为脑瘫患儿的特殊护理场所,承担着提供全面康复护理服务的重要职责。

本文通过对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福利院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服务方法。

一、引言脑瘫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期,主要由非进展性脑损伤引起的一组感觉运动发育障碍。

脑瘫患儿常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发育障碍、智力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给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

福利院作为脑瘫患儿特殊护理场所,应承担起提供全面康复护理服务的重要职责。

二、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现状福利院作为脑瘫患儿的主要居住和护理场所,通常会派遣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目前,福利院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作业治疗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康复护理手段,可以改善患儿的肢体活动能力、促进语言发育和智力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护理对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3.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福利院脑瘫患儿常见的康复护理手段之一。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和功能训练,改善患儿的肌肉紧张度,增强肌力和协调性,提高肢体活动能力。

研究表明,物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步态异常、肢体畸形和肌肉功能障碍等问题。

3.2 语言治疗脑瘫患儿常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障碍,对他们的日常交流和社交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语言治疗是通过语言训练和辅助技术,帮助患儿改善语音发音、语义理解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表明,语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语音流畅性、词汇量和句子理解能力。

3.3 作业治疗作业治疗是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促进患儿的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业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训练、学习技巧训练和社交技巧训练等方面。

研究表明,作业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自我照顾能力、学习成绩和社交适应能力。

四、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优化建议4.1 提高康复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福利院应加强对康复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康复护理技能。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探究》范文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探究》范文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探究》篇一一、引言孤残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成长和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家庭寄养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抚养模式,为孤残儿童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温馨的成长环境。

然而,随着寄养期满,再安置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为这些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家庭环境,继续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现状家庭寄养是指将孤残儿童安置在普通家庭中,由家庭成员承担抚养、教育和关爱等责任的一种抚养模式。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孤儿院等机构抚养的不足,为孤残儿童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家庭、更加人性化的成长环境。

然而,由于寄养家庭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寄养期满后,部分孤残儿童的再安置问题变得复杂。

三、再安置问题的挑战1. 家庭匹配难度大:不同孤残儿童具有不同的性格、习惯和需求,寻找一个与孩子相匹配的寄养家庭成为了一个难题。

同时,部分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长期承担寄养责任,导致孩子频繁更换家庭,对其心理和情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 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为孤残儿童提供与普通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寄养家庭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辅导。

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孤残儿童的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再安置过程中容易出现政策衔接不顺畅、待遇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四、解决再安置问题的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匹配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家庭匹配和评估机制,对寄养家庭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具备抚养孤残儿童的能力和条件。

同时,根据孤残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其寻找合适的寄养家庭。

2.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孤残儿童的教育水平。

通过建设更多优质的学校、引进优秀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措施,为孤残儿童提供与普通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

康复护理对福利院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探索

康复护理对福利院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探索
当代护士 2 0 1 5年 1 2月下旬刊
・ 1 1 7・
※康 复 护理
康 复 护 理 对 福 利 院 脑 瘫 患 儿 的 康 复 效 果 探 索
孟 亚 楠
摘 要 目的 观 察 康 复 护理 对福 利 院 脑 瘫 患 儿 康 复 效 果 的 影 响 。 方 法 将2 0 1 2年 3月 ~ 2 0 1 4年 6月 于本 院 就诊 的 4 0例 脑 瘫 患 儿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资料
选取本 院于 2 0 1 2年 3月 一 2 0 1 4年 6月收 留的
4 O例脑瘫患儿 , 其 中男 2 2例 , 女1 8例 , 年龄 3个月 ~1 2岁 , 均符 合我 国d , J L 脑性瘫痪 座谈会 制定 的诊断和分型标 准。2 0 1 2年 3
资料相 比 , 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1 . 2 康 复 护 理 方 法
( 6 ) 卫 生清 洁训练
责 任护士 给患儿 使用刺 激小 , 容易握 住 的
梳洗_ T具 , 注 意训练患儿 的伸屈 、 旋转等 能力 , 以便逐步 完成洗 手、 擦嘴、 洗脸等 日常动作 。 ( 7 ) 运 动训 练 抬头: 责任护 士可用颜 色鲜 艳和会 发声 的玩具 在患儿 眼前 晃悠 。 引起患儿 注意 ; 爬行 : 用手控制 患儿 的髋 部或
康 复 护 理 有 助 于提 高福 利 院 脑 瘫 患 儿 的 康 复 效 果 , 值得进一步推 广。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5 ) 1 2 一 O l 1 7 一 O 2
关键 词 : 康 复: 小儿 脑 瘫 : 护 理

希望你能站起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工作创新实践经

希望你能站起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脑瘫患儿康复工作创新实践经
新 论 I工 作 研 究
希 望 你 能 站起 来
— —
郑州 市儿 童福 利 院 脑瘫 患儿 康 复工 作创 新 实践经 验 与思 考
党 伟利
李燕
马炳 祥
李燕 院长 与郑 州市 民政局 同 志鼓励 福利 院儿 童 配合康 复治 疗
福利 院儿 童通 过康 复治疗 站起 来
康复合作项 目缘起
暖要的址 他f 『 J 自 逐 步康 复,学 会 童心 H中的榜样 ,激励 行 他残疾 儿 走路 郧州  ̄ i T J L 童 f i  ̄ l J l 跪 过 多 考 童进行坚持 b t t ; i : l : Q 圳练
虑 、深 入 州研 、大J t l ! O , J 新 ,2 0 1 5 8 川经郑州 市 政局- J l t i f i .  ̄ I 『 商L I , 阪药 康复合作模式经验分析
价值 近百万元的康复仪器和设 备,为 【 局标 准 化项 目 《 脑性 瘫痪 中医诊 疗 l
康复合作奠定了硬件基础。 指 南 》起 草 、制 定单 位 ,2 i 0 1 5 年起 1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利用此种康复
( 二) 依托 医院规范管理 、培养 先后被 河 南 省 、郑 州市 残联 确 定 为 合作模式 ,借助医院专业优势,在儿童
为此 ¨成立 J 哺瘫 链 地
为r
个典 的 成功案例 ,经过4 个多
恼维孩 站起来 r 1 止路 . 仪I 婴
给他f i 】 提供轮 椅 、f J J J f 撩等没 ,
J 1 f 】 治疗 .就扔掉 r  ̄ J s l , 器 .能够 白
行走,从此b 疗康复科残疾 儿
2 0 1 i f / , t  ̄ 1 2 户 J 2 7 H, 邙 州 l 儿

脑瘫儿童_医院_社区_家庭_链式康复服务模式应用效果探究_李建道

脑瘫儿童_医院_社区_家庭_链式康复服务模式应用效果探究_李建道

*科研项目:2015年浙江省基层软科学研究项目: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模式实践探索(2015JC04)[3]骆金俊,孙卫敏,郭晓燕.黄冈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111-114.[4]陈奕,许国章,王海波,等.宁波市犬伤门诊规范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2):198-200.[5]蒋巧巧,崔宏林,司徒炜敏,等.2011年我中心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状况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67-69.[6]陈伟,高志刚,丁亚兴,等.2012年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3):97-98.[7]张伟燕,张英洁,许青,等.2010年山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1):979-981.[8]关天姬,黄晖,赵泳瑜,等.珠海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6):100.[9]陈永弟,李倩,凌罗亚,等.浙江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9):89-90.[10]戴学伟,顾华,陈永弟,等.浙江省医疗机构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9):88-89.[11]史淑芬,孙木,王庆.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805-806.[12]孙烨祥,徐来荣,林鸿波,等.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692-2696.作者简介:昝碧晴(1978- ),女,浙江宁波市人,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控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15)【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脑瘫儿童“医院—社区—家庭”链式康复服务模式应用效果探究*李建道,张焕军,王舒昊(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宁波315040) 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综合康复干预模式下的效果。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探究》范文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探究》范文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探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孤残儿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儿童,家庭寄养制度应运而生。

然而,寄养后再安置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本文将就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现状目前,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制度已逐渐完善。

通过该制度,孤残儿童能够在普通家庭环境中成长,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家庭寄养不仅有助于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寄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寄养家庭的选择、寄养合同的签订、寄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等。

三、再安置问题的挑战尽管家庭寄养为孤残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但当他们达到一定年龄或因各种原因需要再次安置时,仍会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再安置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安置机构与潜在收养家庭之间难以找到合适的匹配。

其次,部分孤残儿童由于心理创伤或特殊需求,难以融入新的家庭环境。

此外,政策法规的变动也可能对再安置工作产生影响。

四、问题分析针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再安置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再安置工作的基础。

我们需要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分析其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要关注政策法规的更新和变化,及时调整再安置工作策略。

2. 资源分配:资源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再安置工作的效果。

我们需要分析资源分配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源分配的建议。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孤残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关注寄养家庭和潜在收养家庭的环境、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方面,以确定是否适合孤残儿童的成长。

4. 心理支持:孤残儿童往往存在心理创伤和特殊需求。

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融入新的家庭环境。

五、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明确再安置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

大龄脑瘫儿童托管

大龄脑瘫儿童托管

大龄脑瘫儿童托管、康复、文化教育一体化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一、对儿童自身的优势1.全面发展:托管、康复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为大龄脑瘫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有助于他们开拓思维、增长知识,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而托管服务则确保了他们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身体的运动功能,在文化教育中学习数学、语文等知识,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身体和心智上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增强自信:当大龄脑瘫儿童在一体化的环境中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在康复方面还是在学习上,都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种自信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比如,孩子在康复训练中学会了独立行走,在文化课堂上回答对了问题,这些小小的成就都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3.社交机会:在一体化的机构中,大龄脑瘫儿童有更多机会与同龄人以及专业的康复人员和教师互动交流。

这有助于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学会与人合作、沟通和分享,减少孤独感和社交障碍。

例如,在集体康复活动或文化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孩子们可以结交朋友,互相鼓励,共同成长,逐渐融入社会。

二、对家庭的优势1.减轻负担:对于有大龄脑瘫儿童的家庭来说,托管、康复、文化教育一体化服务可以大大减轻家庭的负担。

家长不必再为孩子的康复和教育四处奔波,也不用担心孩子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出现意外。

一方面,家长可以安心工作,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家庭矛盾和心理压力,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2.专业支持:一体化机构通常由专业的康复师、教师和护理人员组成,他们能够为家庭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家长可以从这些专业人士那里学习到更多关于脑瘫儿童护理和教育的方法,更好地照顾孩子。

例如,康复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家长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教育,帮助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3.心理慰藉:看到孩子在一体化机构中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发展,家长的心理压力会得到缓解,同时也会感到欣慰和安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校 特 色 发 展 促 进 了 教 师
北 京 市 随 班 就 读 优 秀 学 校 等 市 区
级 荣 誉 称 号 等 共 计 5 项 。 校 的 4 学
教 育 观 念 的 转 变 , 师 专 业 能 力 教 专 业 精 神 不 断 提 升 。三 年 中 教 师
影 响 力 得 到 有 效 提 升 。 ◎
学 校 的 特 色 发 展 促 进 了 学 校 整体 发展 , 学声誉 不 断提 高 , 办 许 多 学 生 家长 慕 名 而来 , 校经 学
全 纳教 育 课 堂 , 足 每 个 学 生 的 满 发 展 需 要 , 进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发 促
展 ;地 方 课 程 ,以 主 题 活 动 为 主
要 教 学 形 式 , 养 学 生 的 科 学 习 培
惯 , 发 学科 学 、 科 学 的兴 趣 ; 激 爱 校 本 课 程 , 领 域 开 发 为 主 要 形 以 式 的个 性 化 课 程 , 足 学生 特 殊 满
学 校 特 色 发 展 促 进 了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和 谐 发 展 。 校 在 近 三 学
该 8 脑瘫 儿 童 在 寄养 前 采 例 用综 合 功 能评 定 量 表 ( 民政 厅 省 康 复 中心 统 一 制 定 ) 行 评 定 , 进 分 别 从 认 知 功 能 、 语 功 能 、 动 功 言 运 能 、 活 自理 能 力 、 会 适 应 能 力 生 社
童 寄 养 到 家庭 中 , 且 把康 复 训 而 练 融 人 到 寄养 家 庭 , 成 了一 种 形 较 具 有 特 色 的 家 庭 寄 养 康 复 模
平 均 4 ,均 有 上 肢 精 细 功 能 障 岁
运 动 障 碍及 姿 势 异 常 。 挛 型脑 痉
瘫 儿童 主要 以双下 肢为 主 的痉挛 性 截 瘫 或 四 肢 瘫 痪 , 走 、 立 困 行 站
爱 , 脑 瘫儿 童 放 到家庭 寄 养 , 将 并 同 时 兼 顾 他 们 的 康 复 训 练 , 出 提
A , U N 1o J R A. F O
M D E R 0 N
SPEC_ AL EDUCATI oN
责 编 :世 康 复 任 辑尤 良
福币院脑瘫儿童融入寄养家庭康复模式的探讨 J l
● 何 蒙丽 张秀伟
脑 瘫 是 自受 孕 开 始 至 婴 儿
复训 练 常 采用 医 院康 复 、 业 机 专
( 者 单 位 : 京 市 西 城 区上 作 北
斜 街 小 学 , 0 0 3) 10 5
教 师落 实 的情 况 , 师 生提 供 大 为
量 的学 习材 料 , 合 组织 主题 活 配
了 新 的康 复 模 式 ,即 不 单 是 把 儿
碍 , 下 肢 瘫 痪 , 有 语 言 功 能 障 双 伴
碍 , 力 低 于 正 常 同龄 儿 童 。 例 智 8
难 ,2 足 尖 着 地 呈 剪 刀 步 态 , ,路 t 主
要 异 常 表 现是 肌 张 力增 高 、 反 腱
脑瘫 儿童 分 为4 , 个 寄养 家庭 组 每 对 2 脑瘫 儿 童 进行 康 复 训 练 。 个
学 校 整 体 发 展 的 同 时 , 成 了 鲜 形 明 的全 纳 教 育 办学 特 色 , 面 提 全
升 了学 校 的 发展 品质 。
验 先 后 在市 区进 行交 流 。 源教 资
室 被 评 为 北 京 市 一类 资 源 教 室 , 北 京市 教委 基教处 指 定学校 拍摄 资 源 教 室 建 设 与 运 作 基 本 经 验 的
年 间 先 后 有 8 学 生 被 评 为 市 区 名
专 题 片 , 作 为 资 源教 师 培训 教 被 材 下 发 各 区 县 。 校 先 后 荣 获 区 学
课程 改革 学 生学业 评价 单项 先进 单位 、 京 市 特殊教 育先 进单 位 、 北
十 佳 少 先 队员 、 国好 儿 童 。学 全 生 在 市 区各 项 活 动 中 获 奖 6 o . o  ̄
康 复 实 验简 介
期 非进 行性 脑 损伤 和发 育缺 陷所
致 的综 合 征 , 要 表 现 为 中枢性 主
构 康 复 等 方式 。
浙 江 省 温 州 市 儿 童 福 利 院 为 了让 在 院 儿 童 享 受 到 家 庭 的 关
温 州 市 儿 童 福 利 院 脑 瘫 儿
童 8 , 5 , 3 , 龄 35 , 例 男 例 女 例 年 —岁
人 次 。3 班 先 后 被评 为北 京 市 个
教 育 需 要 , 高 学 生 参 与 集 体 学 提
习 的有 效 性 。 资 源 教 室 在 落 实 过 程 中 负 责 制定 分 层 教 学 、 同教学 的相 协 关要 求 和制 度 , 导 、 调 、 查 指 协 检
优 秀 班集 体 。
入 寄 养 家庭 康 复 模 式进 行 探 讨 。
一、Biblioteka 脑 瘫 儿 童 融 入 寄 养家 庭
程 在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中 所 承 载 的
不 同作 用 和特 点 , 结 全 纳 思 想 总 指 导 下 的 三 级 课 程 建 设 的形 式 与方 法 , : 家 级课 程 , 分 层 即 国 以
教 学 、 同教 学 为 主要 形 式 构 建 协
动 等 ,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发
三 、 校形 成特 色 。 位 一体 学 三
研 工作 及 教 学 评 优 中获 奖 。 “ 面
向全 体 、 待差 异” 为教 师 的共 善 成
识 。
获 得 发展 近年 来 , 校 以课 程 改 革 为 学 契机 , 挥 资 源教 室优 势 , 推 进 发 在
式 , 文 针对 福 利 院 脑瘫 儿 童 融 本
射 亢 进 、 体 活 动 受 限 、 活 自理 肢 生 能 力差 , 伴 有语 言 及智 能 障碍 。 常
小儿 脑瘫 是 严重 影 响儿 童生 长发 育 及 功 能 活 动 的 疾 患 ,目前 国 内 有一 些福 利 机构 对这 些儿 童 的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