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PPT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PPT课件
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 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5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二)流行病学
在美国脑瘫患儿有55万,在日本脑瘫患病率
1.5‰,丹麦2.08‰,挪威2.34‰,我国2019年部
分地区的调查显示患病率为1.92‰。
6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瘫的病因尚不明确,任何可引起脑损伤和脑 发育不全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脑瘫的发生。危险因素 通常分为产前因素、分娩期因素和新生儿期因素。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第四节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内容提要
概 述 康复评定
1 2 3
康复治疗
预 防
4
2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概 述
3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
定义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Hale Waihona Puke 临床特征4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概述
(一)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
8.行走训练 正确的行走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儿
尽早探索这个世界,同时对于维持协调的步态, 为以后发育的跑、跳等动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0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28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7.独自站立训练 站位是行走的基础,正确的
静态站立姿势是两腿立直,脚底踩平,头居中, 躯干伸展,双肩双髋处于同一平面。动态的站立 姿势是指站立时头、躯干、四肢各部位可随意进 行适当的活动而仍能保持平衡。患儿只有完成立 位静态、动态平衡,才能正常的行走。
2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量表

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PPT课件

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7
18.药物治疗 1)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脑多肽、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 等;
2)降低或改善肌张力的药物:安坦、肉毒 素;
3)合并癫痫时: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可编辑课件PPT
18
19.手术治疗
肌肉、肌腱切断术,肌腱移植术,选择性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可编辑课件PPT
19
20.特殊教育
可编辑课件PPT
40
谢谢
可编辑课件PPT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4
5.Vojta疗法: 1)反射性腹爬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射性翻身
可编辑课件PPT
5
6.引导式教育疗法 1)2岁以上任何年龄组患儿; 2)采用运动和游戏与日常生活训练相结合; 3)小组训练 4)日课
可编辑课件PPT
6
7.上田疗法 1)颈部法 2)肩-骨盆法 3)肩胛带法 4)上肢法 5)下肢法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30
3.吞咽训练:
a.按摩齿龈; b.冰刺激;
可编辑课件PPT
31
(四)睡眠体位
1.痉挛型脑瘫患儿—侧卧位,降低肌张力, 促进动作的对称。
2.痉挛型屈曲患儿—俯卧位,胸下放一枕头 3.身体和四肢伸展的患儿—侧卧位,吊床内卧位。
可编辑课件PPT
32
(五)坐位体位
1.伸腿坐位—最佳体位:进行坐位平衡、 重心移位、体轴回旋训练。
可编辑课件PPT
34
(七)站立体位
1.扶物站立 1)肌张力低下患儿 2)痉挛性双瘫患儿 3)具有抓握能力的患儿 2.靠墙站立 3.独站:数数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PPT课件

Bobath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 姿势的方法治疗脑瘫,取得了显著的治疗 效果,在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被广 泛应用。Bobath 法强调婴儿期脑组织有高 度可塑性和顺应性,是学习的最有潜力时
期,为早期治疗的最佳条件。
Bobath疗法
• Bobath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夫妇 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这 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治疗神经系统疾患,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 (如儿童脑性瘫痪、成人偏瘫等)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
大臣回奏说:“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晋惠帝忽然灵机一动,说:“为什么不叫他 们多吃点肉粥呢?”
临床特征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主要表现 1 为运动障碍 2 姿势异常
脑瘫康复的特点
• 1、康复治疗方案随年龄而异:即不同年 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 2、康复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 自理能力,而非单纯肌力训练。
脑瘫的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等,为 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
• 方法:仪器、徒手。 • 注意事项: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1次;
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并对 康复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善,成为一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痉挛性运动障碍的新方法。适应于由于肌 肉痉挛而严重限制拮抗肌的活动,从而导致关节活动显著障碍,并影响肢 体功能,包括手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或者.由于严重痉挛 而导致日常时候护理极度困难时。
手术治疗
• 适应症:经较长时间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 肢体已经发生畸形的患儿。
• 4、中医疗法(针灸、推拿•) 9、 康复工程(矫形器等辅助器械)

小儿脑瘫的康复 ppt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 ppt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 康复
• 定义:脑瘫(cerebral palsy,CP)指胎儿在出生前到
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 下、癫痫、行为异常、中枢性视听觉障碍、语言障碍 等
• 脑瘫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脑损伤而导致 的临床综合征。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 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 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 针、吃药(钙片)、高压氧”来解除患 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临床表现(一)
小儿脑瘫的康复
• 运动发育落后 • 肌张力异常 • 反射异常 • 姿势异常
临床表现(二)
小儿脑瘫的康复
• 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 强直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 • 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 • 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它类型的过渡形式 • 混合型
细动作有高度综合能力的直立反射和平衡 反射的促通。
小儿脑瘫的康复
卧位转体翻身→头部控制→肘支撑躯干控 制→手支撑躯干控制→卧位爬行→跪位爬 行→坐位平衡控制→坐位转换控制→跪位 平衡→立位平衡控制→立位转换控制→行 走
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一听二看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 八爬九扶立,十二个月能独走。
小儿脑瘫的康复
• 目的: 减轻致残后果 改善功能
• 原则: 早期综合 三项结合
Hale Waihona Puke 接受教育 (运动、语言、自理) 生活自立 (正常教育或特殊教育)
中西兼顾 家长配合
(训练、教 育、玩耍)
小儿脑瘫的康复
• 运动疗法 • 作业治疗 • 言语功能训练 • 支具和辅助具治疗 • 药物阻滞 • 引导式教育 • 环境和用具的改造 • 教育和职业训练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PPT课件
■ 6-7个月:表现无手口眼协调姿势,手抓
物很快松开,非对称性姿势,头后背,肩后伸, 下肢硬性交叉,上肢内旋,手握拳,原始反映 残存。
.
9
■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的临床表现 逐渐明显典型化,诊断多不困难。 ■ 附:抓握发育表
力点
抓握
小于4个月 掌根 4-6个月 掌中 6-8个月 大鱼际 8-10个月 拇指近端
尺侧抓握 粗大的抓握,手掌的抓握 桡侧手掌抓握 桡侧手指抓握
10-12个月 拇指尖远端 钳形抓握(拇食指)
.
10
■ 3、家庭监护
?家长护理婴儿时如发现有以下10项 中任意一项,应及时作高危儿筛查。
①、护理婴儿时手脚经常用力或屈曲,好像 “很有力”;
②、满月后头老往后仰,扶坐竖不起头; ③、三个月还不能抬头; ④、四个月紧握拳,收不松开,拇指内收; ⑤、五个月俯卧位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 肌张力低下最常见于先天性脑瘫的儿童,如
无脑回的儿童。与痉挛相反的是,治疗肌张
力低下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实际的情
况是没有足够的张力。.20■ 手足徐动是一种运动障碍,表现为近端 关节的大范围运动。自主性努力可以诱发 这种运动,有时很弱小的努力如试着说话 就可诱发这种运动。
■ 手足徐动在婴儿首先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在12-24个月之间开始出现运动增多,到 2-4岁的时候,肌张力低下就消失了,很 多发展为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增
共济失调型
● 提高膝立、站 立和步行平衡能 力。 ● 稳定的站立和 步行。 ● 控制不稳定的 摇晃的身体,尤 其是双手
.
19
■ 痉挛并不等同于脑瘫,去除痉挛并不代表 治愈了脑瘫。痉挛只是正常现象的一种夸大, 肌张力是正常运动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面。因此,治疗的目的绝不是去除所有的肌 张力,而是调节肌张力的大小,使其发生最 大的功能效应。

脑瘫儿童的家庭运动康复ppt课件

脑瘫儿童的家庭运动康复ppt课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持续的家庭运动康复训练,脑瘫儿童的手部功能得到 显著改善,能够更好地完成抓握和操作物体的动作。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针对孩子手部肌肉力量较弱的问题, 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对手指、手腕和前臂的肌 力训练,以及精细动作的练习,孩子的手部功能得到了显 著提升。现在,孩子不仅能够更稳定地抓握物体,还能够 进行更复杂的操作活动,如搭积木、拼图等。这一进步不 仅增强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探 索欲望。
适应孩子成长变化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家庭康复计划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
建议:制定家庭康复计划并坚持执行
制定详细的家庭康复计划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详细的家庭康复计划,包 括训练项目、时间安排、目标设定等。
坚持执行并调整计划
在执行家庭康复计划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调整 和优化计划,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症状
脑瘫儿童可能出现肌肉无力、僵 硬、不协调,以及语言、认知和 行为方面的障碍。
脑瘫的成因与影响
成因
脑瘫通常是由于围产期窒息、早产、 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等原因导致的 脑损伤。
影响
脑瘫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方 面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如行走困难、 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脑瘫儿童的运动康复重要性
VS
详细描述
这个案例中的孩子在接受家庭运动康复之 前,一直无法稳定地坐立。经过家长在专 业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如核心肌群训练、平衡感训练等,孩子 逐渐掌握了坐立的技巧,并最终能够尝试 站立。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肌肉力 量,也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 。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38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 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 旋,然后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 儿拉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 向前。
39
③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 用双手拇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 同时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 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
40
④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 以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让患儿以手膝位 趴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 引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的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 疗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
41
(2)翻身的训练 ①反射式的翻身:先将患儿头转向欲翻向的一
侧,治疗师用一手紧紧固定患儿下颚,另一手在患 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同时双手用力给予推向胸前对 侧的力,这样患儿的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反射 式的翻身动作。
42
②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 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 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 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 控制式翻身。
43
(3)坐位保持训练 坐位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就可以开始 进行坐位保持的训练。 ①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 坐下,坐下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 旋,并使其躯干前弯以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 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要不断用语言提 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
儿童
家长或照顾着训练 如:扶抱技巧 喂食技巧 日常生活照料技巧
家长
36
1、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的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课件

《小儿脑瘫》课件
评估工具与量表评估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 量表,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神经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医生根据初步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检查方 法,进一步了解患儿情况。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小儿脑瘫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 质量。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全面性脑瘫和部分性脑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脑瘫。
02 小儿脑瘫的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儿的生 长发育、运动功能、语 言能力等方面,判断是
否存在异常。
神经学检查
通过检查患儿的肌力、 肌张力、反射、姿势等 ,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存
在异常。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 碍、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窒 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围生期高危因素 。
病理
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水肿、软化、变性及坏死等病变,导 致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类 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
ABC Scale
Abilities of Basic Skills Scale ,用于评估患儿的基本技能水 平。
VABS
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用于评估患儿的适应行
为能力。
诊断与评估流程
初步观察与病史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汉步态、眼球震颤 ●运动速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差闭 目难立(+)、指鼻试验(+)、腱反射正 常
10
迟缓型 临床很少见 ●肌张力低下,被动运动时可稍强 ●瘫软状态 仰卧位呈蛙状体位(背部贴床 )、俯卧位不能抬头(腹部贴床)、对折 坐位、围巾征(+)、肌肉硬度↓、关节伸 展度、摆动度↑ 随年龄增长转变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
改变、原始反射残存、下肢交叉、头背屈、坐 位不能
•8-12个月 不会坐或坐不稳、爬行困难,下肢
肌张力高、不能独站,下肢交叉、足尖着地 16
❖早期诊断依据
➢ 三个高危因素 家庭因素 遗传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近亲
结婚
母亲因素 高龄初产、孕期感染及各种疾病
新生儿因素
17
➢ 早期诊断具备主要的体征
34
综合治疗的方式——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是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它首先是强调纵向的持续性, 包括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过渡到接受教育。第
二是强调了横向的连续性,引导员对患儿都有整体
的认识,把学习和训练的内容融合在全天的生活中,
对患儿的要求也是全天一致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引
11
混合型 ●同一个患儿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 ●多为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混合
12
(二)根据瘫痪部位分类
13
四、脑瘫的临床症状
脑瘫早期诊断的时间 ●0—6个月诊断为早期 ●0—3个月诊断为超早期(应特别慎重) ●一般确定诊断应在1岁以前
14
❖早期临床表现
•新生儿 哺乳困难、哭声弱、自发运动少、
4
2、脑瘫的发病情况: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患,近20年产科和新生 儿医疗保健虽有极大发展,但脑瘫的发病率却无明显 的 变化。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8‰~4.9‰, 我 国脑瘫(CP)的发病率为1.8‰~6.0‰。0~4岁肢体 残疾儿童约62万,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对提 高我国人口素质产生极大影响。
5
二、脑瘫产生的病因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即出生前、围生期、 出生后三个阶段的高危因素。 窒息、早产儿、重症黄疸仍是我国引起脑性 瘫痪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
6
三、临床分型
(一)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失张力型 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7
❖各类脑瘫临床特征
痉挛型 最常见 70%-80%
脑性瘫痪的康复
1
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
2
3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是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因各种 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永久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 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 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等多种障碍。
肌无力、抽搐,原始反射弱或强,上肢内收 内旋、手握拳头不稳、竖头不能、抬头 <45°
•1-3个月 不注视,拇指内收、手紧握拳、
上肢内收内旋,肌张力减低或增强
15
•4-5个月 不追视、眼睛不灵活、不会翻身、
抬头<90°、坐位全身前倾、不伸手抓物、肌张 力改变
•6-7个月 手口眼不协调、抓物即松、肌张力
3.智力障碍 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1/4,智力
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 1/4。
21
22
4.语言障碍 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
难,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失语症,能理解别人的 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以手足徐动型的脑瘫占比 例为大。
23
24
5.视、听觉障碍 伴有近视或斜视,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
原始反射消系统有无损伤的 重要指标
19
四、主 要 障 碍
1.运动障碍: 肌张力异常 反射及运动反应异常
20
2.姿势障碍: 姿势的稳定性差,左右两侧不对称,严重头部常
不能处于竖直正中位置,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 摇晃。
病变在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被动运动阻力增高,肢体活动 受限,有折刀样痉挛,病理反射阳性。
8
手足徐动型 病变在锥体外系 20%

舞蹈征 、腱反射正常、锥体外系征
9
共济失调型 病变在小脑
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的 协调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在 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退以手足徐动型脑瘫较多。对声音的节奏辨 别存在困难。 6.生长发育障碍
轻型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 正常大多数的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 子 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25
情绪和行为障碍 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
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 常行为表现为(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某一动作。 (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用头不停地撞墙。(3)侵袭 行为:殴打他人,但较少见。
有明显的左右肢体运动不对称,颈、躯干或四肢存 在左右差别
做蒙脸试验时手抓不下来蒙脸的物品 不能从仰卧位转向侧卧位 姿势怪异,呈角弓反张状或舞剑样姿势 运动减少、不协调,可出现吐舌、张口、流延等怪
异表情
18
障碍的肢体僵硬紧张,哭闹或受刺激时加 剧,安静入睡时过度松软
做不到手-手、足-足、口-足的协调动作
导员、全日的程序、特殊的训练用具以及家长的参
与而达到。
35
引导式教育的组成
引导员 小组 节律性意向言语 作业
癫痫 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
发癫痫,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的发生率尤其突出 。
26
第二节 康复评定
神经发育综合评定 身体发育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功能独立性评定 智力评定 听力、言语
27
28
29
30
31
第三节 康复治疗
康复目的
总目标
各型目标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32
基本原则
三早原则 综合治疗原则 个体化原则 促进适应原则
33
治疗学派
Bobath法 :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抑制异常 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 式。基本手技有抑制性手技、促进性手技、 掌握关键点及各种叩击性手技。
Vojta法 :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 激,诱发产生全身性反射性运动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