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自然地理学 北京大学 期末考试题

2006年考题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处,在大气圈热成层顶与辐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
太阳常数为1367W/m2或4921Kj/m2h,气标准差为1.6W/m2,最大偏差7W/m2 。
风海流:海洋上空的风对海面施加了一种摩擦应力,其驱动海水运动的结果是形成风海流。
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量减去植物因呼吸作用的消耗,剩下的有机物质即为净初级生产量。
潜水:埋藏与饱水带,处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地转风: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风不直接由高气压区吹响低气压区,而是保持平行等压线方向的运动。
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
地质循环:固体地球表层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
1.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形成地貌的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负荷地质作用、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
3.地球表层系统的驱动力量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和人类活动,地球表层系统的控制过程包括物理气候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4.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温暖气候带分为夏干温暖气候型或地中海气候型、冬干温暖气候型、常湿温暖气候型。
1.Qe是太阳总辐射,包括直接辐射S和散射辐射D;a是反射率;E是地面辐射Ue和大气逆辐射Ga之差;Re是地面净辐射量,即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太阳高度、大气中云、水汽、微粒以及大气成分的变化可影响Qe的数量;冰雪覆盖、植被、土壤水分等下垫面性质的变化可影响a值;地面温度、大气湿度、云量以及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可影响E值。
2.对于一个具有空间边界的系统来说,输入系统的水量I减去系统输出的水量O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第一部分共60小题,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 图中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 总星系B. 地月系C. 银河系D. 太阳系【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根据天体系统的等级层次特点判断,A表示地月系,B表示太阳系,C表示银河系,D表示总星系。
故选C。
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下列叙述与地球生命形成无关的是()A. 液态水的存在B. 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C. 温度条件适宜D. 有一颗卫星围之绕转【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有三个:适宜的气温、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ABC正确,卫星绕转不是有生命的条件,D错误。
故选D。
【点睛】3. “2020年6月17日: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
日面上无可视黑子,无耀斑发生”,以上信息来自中国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
太阳活动预报的目的是对剧烈的太阳活动提前预警,帮助相关部门有效应对。
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 冲击电网B. 产生磁暴现象C. 扰乱卫星导航信号D. 诱发地震和海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太阳活动会冲击电网,太阳活动有可能引起磁暴现象,太阳活动有可能影响卫星导航信号,A、B、C项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板块的运动是诱发构造地震的主要因素,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海上地震会引发海啸,因此诱发地震和海啸不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
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太阳黑子与降水具有相关性。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下地理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下地理人教版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个大洲跨越了东西半球?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3.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马里亚纳海沟B.大西洋海沟C.印度洋海沟D.北冰洋海沟4.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世界水都”?A.威尼斯B.阿姆斯特丹C.斯德哥尔摩D.布拉格5.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世界花园城市”?A.新加坡B.东京C.香港D.上海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2.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是重合的。
()3.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4.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5.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共有四大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____、____、____。
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为: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简述我国的地理位置。
3.简述我国的气候特点。
4.简述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5.简述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请问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多少?2.请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3.请问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4.请问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5.请问我国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请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请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请根据地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和山脉。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季风环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氧C. 硅D. 铝4. 以下哪个是河流的源头?A. 河口B. 河源C. 支流D. 干流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C. 风蚀地貌D. 火山地貌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7. 以下哪个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硫化氢D. 氧气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9. 以下哪个是湖泊的类型?A. 淡水湖B. 咸水湖C. 火山湖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B. 冰川谷D. 火山口答案:1-5 DCBCC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 地壳主要由______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4.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6.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和冰川中。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10.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
答案:1. 对流层2. 硅酸盐3. 太平洋4. 一年5. 马里亚纳6. 河流7. 铝8. 撒哈拉9. 苏必利尔10. 亚马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 描述一下什么是洋流,并简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现代⾃然地理学考试答案《现代⾃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1、回归线2、分⽔岭3、⽯环4、⼭⾕风5、副热带6、⾷物⽹7、⽓旋、反⽓旋8、⼟壤腐殖质层9、冻融作⽤10、⽓压梯度⼒⼆、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1、试述⾃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物学、⽔⽂学、⼤⽓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壤发育的影响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试分析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什么样的变化?3、假如没有青藏⾼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千⽶,年降⽔量为380⽴⽅千⽶;全球⼤陆年蒸发量为70⽴⽅千⽶,年降⽔量为110⽴⽅千⽶。
如果不考虑⼟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量平衡、海洋⽔量平衡和全球⽔量平衡⽅程式。
3、在某⼀灌丛草原⽣态系统中,只有兔⼦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狼这样⼀个⽣物链。
假设这⼀灌丛草原的净初级⽣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少要吃350千克⾁,并且狼只以兔⼦为⾷。
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定律,这⼀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卷1套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回归线:⼀年中地球表⾯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最⾼点连接组成的⼭岭⾼地。
3、⽯环:由于融冻作⽤形成的由⽯块或者砾⽯组成的环状地貌。
4、⼭⾕风:由于⼭坡与⾕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产⽣的⽩天吹向⼭坡,夜晚吹向⾕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流控制的⽓候⼲燥的地带。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1.地域分异规律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12.海岸均衡剖面13.风沙地貌14.对流层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简述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分异规律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拔高度及洋流。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然地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A. 蒸发B. 降水C. 径流D. 风化答案:D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A. 地震B. 火山C. 风蚀D. 山脉的形成答案:C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6.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答案:C7. 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洋流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8.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活动D. 大气沉积答案:B9. 以下哪个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极昼极夜D. 月食答案:A10.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阿特兰蒂斯海沟B. 阿拉伯海沟C. 马里亚纳海沟D. 阿特卡海沟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地球上的大气分为多层,其中最接近地面的层是________。
答案:对流层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硅和________。
答案:铝13.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__年。
答案:114. 海洋对大气中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降水和径流。
答案:蒸发15.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地壳内部的________和岩浆活动。
答案:地热能16. 土壤的肥力高低与土壤中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答案:有机质17.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18. 地球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________。
答案:沉积19. 火山爆发时,岩浆通过________上升到地表。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简述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分异规律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拔高度及洋流。
(1)纬度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即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降水从赤道到两极出现了一两个多雨带和两个少雨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2)海陆分布的差异破坏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在气温上半年大陆的温度总是低于同纬度的海洋地区,而下半年陆上气温总是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地区;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表现出干湿地带性规律。
(3)地形因素如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地貌部位不同引起了气候的地域性规律。
(4)随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与湿度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气候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5)洋流的影响,暖流流经的地区气候较温暖湿润,寒流流经的地区较寒冷。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中以食物关系把各类有机体连接起来形成的营养结构是最重要的,营养关系通过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等机构组织起来的。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物生产。
绿色植物被称为第一性生产者或初级生产者,其生产量称为第一性生产量或初级生产量;(2)实现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不断地从瓦解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获取能量,保存在有机质中,并通过营养关系是实现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流动中逐渐减少;(3)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和转化,物质循环是双向的,各有机质通过分解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利用的形式归还环境中重复利用,从而实现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的传递。
3.简述主要成土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养分状况、质地等特性。
(2)气候影响到土壤的组成、形成速度、有机质的累计,影响和形成了土壤的地带性规律。
(3)生物是土壤发育的最基本条件,通过有机质的生产,其部分残体聚集于母质表层,经微生物分解、合成与转化,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产生了肥力,推动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4)地形影响到水热条件,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土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时间的增加,土壤的成熟度逐步增大,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使得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4.简述干旱气候区风化作用的特点及其地貌特征
干旱地区,由于缺少水的参与,风化作用比较弱,发育的多为含碎屑碱性风化壳,颜色较浅,厚度较薄。
干旱气候地区的主要地貌过程表现为干化(旱化)作用、风力作用及部分流水作用,主要形成风沙地貌和间歇性洪流地貌。
主要的地貌特征有,风蚀地貌如风蚀石窝、风蚀蘑菇、风蚀雅丹、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主要有沙丘、盐盘、沙垄、沙滩、沙波纹等。
总之,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是干旱气候区的突出地貌特征。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其稳定性的。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是维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原因。
如在植物——兔子——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植物减少——兔子数量减少;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兔子数量减少——狼的数量减少。
这两种负反馈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状态。
6.简要说明植被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
减缓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通过下渗、截流),增加了局部水分小循环的速度(蒸腾),
调节了洪水/枯水的径流(下渗、截流)。
7.简述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8.试述山谷风与焚风的成因机制。
9.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
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毫米(以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毫米,土壤下渗水量相当于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没有外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湖泊水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会怎么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假设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
解:
毛毛雨的情况:降水全部被蒸发和下渗吸收,没有径流入湖。
湖泊水位将由于蒸发而下降。
下降速度为:2100-(120-20)mm/yr = 2m/yr
暴雨情况:降水除下渗消耗掉20mm外,流域的100mm降水基本上都转化为径流流入湖泊,从而使湖泊水位上升。
如果不考虑湖泊的水平扩张,湖泊水位上升速度为:(120-20)*10000/100 = 10000 mm /yr= 10m/yr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河川径流形成可分三个主要阶段:1.停蓄阶段2.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试从这三个典型阶段论述流域内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及其机制。
要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
(2)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
(3)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原来的副热带干燥气候变为现在的鱼米之乡;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东部地区季节变差显著增大。
(4)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
(热力作用、动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