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试卷4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地理四答案

地理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曲线代表北极圈昼长的变化,根据题目可知c为春分,d为夏至,c到d的过程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正午日影长度不断减小。
2.A.解析:a值减小,代表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减小,即黄赤交角减小,热带的范围会变小,故A选项为正确答案。
3.B.解析:甲乙都在北纬60°附近,甲为低压,乙为高压,则甲为阿留申低压,位于海洋,乙为蒙古高压,位于大陆,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季,我国东部此时盛行西北季风。
4.A.解析:图示代表为中纬度环流圈,甲为60°S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则乙为30°S的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晴朗天气,且纬度较低,故甲地太阳辐射小于乙地。
5.C.解析: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山地高原处,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看,安哥拉中部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6.C.解析:非洲的农业主要以种植园农业为主。
7.C.解析:中国与非洲签署石油协议,主要是为了扩大石油进口途径,从而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8.C.解析:高铁为客运专线,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故运输效率高。
高铁运行期间为封闭运行,且沿途停靠站点较普通铁路较少,故单位能源消耗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9.A.解析:京沈高铁的意义主要是加强辽宁和北京两地的联系,不是为了货运,且对于辽宁的城市化影响较小。
10.A.解析:首钢从北京迁往河北的主要目的考虑到地价和环境要素。
11.A.解析:从题目中的照片可以看出,获取该照片的技术主要为遥感技术。
二、非选择题36.(1 )解析:降水的要素主要考虑到地形和海陆位置的要素。
答案:A市降水量总量比北京少,(2分)距海较远(2分),东部山地(太行山)阻挡夏季风(东南季风),使其受夏季风的影响减弱(2分)(2)解析:河流的水位特征主要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流速五个方面考虑。
汾河谷地的形成主要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去回答。
答案:径流量小,(2分)汛期以夏汛为主,夏季径流量较大;(2分)含沙量较大;(1分)有冰期(1分)流速较快。
现代自然地理学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答案【篇一: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2014) 2.doc 39道题】t>1、试述地表环境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答: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表13-2)。
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2)干湿度分带性: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入内陆越弱,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由海岸线附近向大陆内部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
简言之,由于海陆分布导致的干湿度由海向陆的带状分布规律,就称为干湿度分带性。
(3)垂直带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因而导致了气候、植被、土壤和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带状分布与变化,这就是垂直带性。
简言之,垂直带性就是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而呈现出的带状分布与变化规律。
(4)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性分异:由于构造及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单元与景观,例如,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由于发生学上的一致性,各个构造—地貌单元内部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各个构造-地貌单元之间却有比较大的差异。
如青藏高原内部的寒旱特征,与周围地区均不相同,构成了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在自然区划中,单独划分为一个大区。
由于构造—地貌分异造成的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叫做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性分异。
(5)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地方性气候也会引起地表环境的空间分异。
例如,湖泊及其周围气温变差比较小,湿度比较大;而向外围气温变差逐步增大,湿度降低。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1、回归线2、分水岭3、石环4、山谷风5、副热带6、食物网7、气旋、反气旋8、土壤腐殖质层9、冻融作用 10、气压梯度力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
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
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
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卷1套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现代自然地理期末考试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1现在地理学新体系的出发点是()。
•A、环境•B、协调人地关系•C、圈层之间作用•D、资源的调查我的答案:B2海水是碱性还是酸性的?•A、碱性•B、酸性•C、中性•D、不一定我的答案:A3以下哪种岩石的层理比较明显?•A、方解石•B、玄武岩•C、沉积岩•D、浮石我的答案:C4以下关于土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土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B、土地是一个历史自然体•C、土地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D、土地就是土壤我的答案:D5水圈和大气圈之间有()作用。
•A、蒸发和降水•B、蒸发和蒸腾•C、降水和径流•D、蒸发和径流我的答案:A6综合自然区划分的方法包括:•A、部门区划叠置法•B、主导标识法•C、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D、以上均是我的答案:D7现在地理学新体系的研究任务是()。
•A、环境•B、协调人地关系•C、圈层之间作用•D、资源的调查我的答案:D8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以上多少公里?•A、八十公里•B、七十公里•C、六十公里•D、五十公里我的答案:A9地表环境有三大界来组成,下列不属于这三大界的是:•A、无机界•B、自然界•C、人文界•D、以上都不属于我的答案:B10人体在几百米以上就会有高原反应?•A、两千米•B、一千五百米•C、一千米•D、五百米我的答案:A11剥蚀系统模式是()提出来的。
•A、斯泰乐•B、华生•C、戴维斯•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A12物理风化中影响最大的是()•A、密度变化•B、湿度变化•C、温度变化•D、密度变化我的答案:C13沙滩中最常见的矿物是:•A、辉石•B、云母•C、石英和长石•D、橄榄石我的答案:C14地面吸收太能能辐射是多少:•A、100.0•B、97.0•C、48.0•D、22.0我的答案:C15人是由哪一类动物演化而来?•A、脊索动物门•B、脊椎动物亚门•C、人科•D、灵长目我的答案:D16下列哪项是风蚀岩石成蘑菇状的因素的是:•A、岩性•B、人为的原因•C、节理•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A17以下关于岩石的形成与水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沉积岩形成的四个阶段都离不开水的作用•B、火成岩中不含水•C、变质岩的交代变质过程中,气水热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岩石的风化剥蚀离不开水的参与我的答案:B18阳山上的灰岩上生长着()•A、灌丛•B、阔叶林•C、红叶林•D、松林我的答案:A19冰缘地貌是什么作用形成的:•A、融源作用•B、融冻作用•C、融冻逆流•D、冰缘作用我的答案:D20植被的蒸腾会使得()•A、淋惯截流•B、空气湿度增大•C、降雨减少•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B21下列不属于四大盆地的是哪一项? •A、准噶尔盆地•B、柴达木盆地•C、吐鲁番盆地•D、四川盆地我的答案:C22地球内部组成不包括哪个部分?•A、地核•B、地幔•C、地表•D、地壳我的答案:C23河流的类型不包括()•A、弯曲型河流•B、游荡型河流•C、分叉河流•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D24中国径流的变差系数最小的是哪个地区?•A、东南沿海•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我的答案:A25大陆性气候的气温特点是•A、日较差小•B、年较差小•C、冬冷夏热•D、冬暖夏冷我的答案:C26印尼大海啸造成了多少人死亡?•A、5万•B、10万•C、20万•D、30万我的答案:D27土地的分级中不包括()•A、相•B、限区•C、地方•D、陆地我的答案:D28地球内部与地表的物质交换主要来自于什么运动?•A、海啸•B、火山•C、温泉•D、板块运动我的答案:D29河流入海口不会发生下列哪种现象?•A、泾渭分明•B、双向水流•C、快速沉积•D、三重作用我的答案:A30人类活动对大气圈有哪几方面的影响:•A、改变了大气圈的结构•B、改变了大气的组成•C、改变了局部的和全球的气候•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31中国洪涝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里?•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南沿海•D、西南地区我的答案:C32山地垂直带谱是哪种谱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 •A、垂直带谱•B、山地带谱•C、水平带谱•D、平原带谱我的答案:C33海平面在200米以下时,所覆盖地球的面积为总面积的•A、0.7•B、0.6•C、0.5•D、0.3我的答案:B34温度升高最高的地区在哪儿?•A、亚洲•B、赤道地区•C、低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我的答案:D35地表的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自然过程•B、物理过程•C、化学过程•D、人文过程我的答案:A36下列哪项属于构造地貌的划分:•A、大地构造地貌•B、区域构造地貌•C、局地构造地貌•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37原始的大气变成氧化大气过程是()发生作用造成的。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1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B、••C、••D、•我的答案:B2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B、••C、••D、•我的答案:D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B、••C、••D、•我的答案:C4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B、••C、••D、•我的答案:B5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B、••C、••D、•我的答案:D6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B、••C、••D、•我的答案:D7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B、••C、••D、•我的答案:A8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B、•我的答案:B9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B、••C、•D、•我的答案:C10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B、••C、••D、•我的答案:C1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B、••C、••我的答案:B12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B、••C、••D、•我的答案:D1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A、••B、••C、••D、我的答案:C14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B、••C、••D、•我的答案:C15在干旱地区看不到的是()。
•A、••B、••C、••D、•我的答案:A16洪积扇一般出现于()的出山口。
•A、••B、••C、••D、•我的答案:B17寒武纪代表性的生物种类是()。
•A、••B、••C、••D、•我的答案:D18自()出现以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氧气。
()•A、••B、••C、••D、•我的答案:D19喀斯特地貌中的天生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B、••C、••D、•我的答案:D20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满分-考试-期末考试-答案

使用方法:1.下载本文档,用word打开2。
按“ctrl+f”打开“查找”功能3.复制黏贴题目中的部分内容,就会自动跳转到那一题,就可以看到答案了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已完成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1.0分)1.0分A、南森B、奥特柳斯C、霍姆斯D、魏格纳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偏。
(1.0分)1。
0 分A、左B、右C、南D、北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3我国的径流带的变差系数最大的区域位于()地区。
(1。
0分)1。
0 分A、西南B、东南C、西北D、东北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1。
0分)1.0 分A、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C、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5一般来说,与滑坡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1.0分)1.0 分A、岩石圈的结构B、岩石圈的性质C、降水的多少D、降水的成分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1。
0分)1.0分A、地球系统B、地球内部系统C、地球表层系统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7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损失比印度和斯里兰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1。
0分)1.0分A、距离较远B、海拔较高C、受苏门答腊岛的遮挡D、大陆架较长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8生态系统中,存在流动的不包括()。
(1。
0分)1.0 分A、物质B、能量C、信息喜好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9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1.0分)1。
0分A、林地B、绿化公园C、街道D、百货商店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0北半球的岩石圈总体上是向()漂移的。
(1。
0分)1。
0 分A、东B、南C、西D、北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1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四答案
卷4套答案要点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
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
(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
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而冬季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从而形成了季风。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白天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海风;而夜晚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陆风。
从而形成了海陆风。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气候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影响和控制,植被的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向南北两测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冻原的变化规律,从海岸到内陆则出现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变化规律,从海平面附近向高海拔地区则出现由森林到草甸到寒漠的变化规律。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由赤道低纬度地区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输移,海陆间的输移,由低空向高空输移。
方式:通过大气环流,通过洋流,通过水分循环与相变。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风沙地貌是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地貌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SN 走向张性断裂、EW走向压性断裂、NE和NW走向剪切平移断裂。
图(略)
8、试述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水圈对大气圈的影响:没有水汽就没有天气,水的分布决定了气候的类型(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湖泊小气候等等),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圈对水圈的作用:没有大气环流(大气的运动),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跨越圈层的水分循环就无法实现,洋流的产生与分布、波浪和湖流的产生都与大气运动有关,等等。
相互作用:
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
水汽含量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水汽含量的变化
水的分布不均——气候区域差异——水的分布的调整
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冰川的变化——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冰川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变化等等。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太阳辐射能: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风、洋流、波浪、水分循环的驱动力。
可以说太阳辐射能是地表环境形成、维持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地热能:是地幔对流的驱动力,是火山、地震、断裂、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也是地面起伏、地表轮廓和地貌塑造的主要应力。
地球自转动能:是潮汐产生的原因,是地震、火山活动以及板块运动、大陆漂移的触发因素,也是地表运动物体偏转的动力。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季节消失,温度年较差将会减小;季风消失,干湿度的季节变化也将很小;由于太阳直射点一年四季都在赤道,赤道附近地带将会比现在热,而中高纬度地带将由于缺少太阳辐射而变的更加寒冷,径向热力递度将会增大,从而导致径向环流加强;极昼、极夜现象不再存在;热带宽度将会减小,而寒带宽度将会增大。
季风区降水将会减少,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将会减少;纬度地带性将会变得更加明显,中高纬度地区的径向分异和垂直分异将会减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