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特点

合集下载

高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发展: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接近性成熟。

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异性的兴趣使他们开始对两性关系有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2. 心理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角色定位,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人格特质。

同时,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

3. 社交发展:学生开始对社交和人际关系产生更多兴趣,与同龄人的交往增多,对团体的归属感增强。

同时,学生也会面临一些社交压力和挑战,例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应对同伴压力等。

4. 情绪发展: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我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他们开始对情感生活有更多关注和思考,对爱情和友情有更多探索和体验。

5. 认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思维更加活跃、深入和全面。

他们开始具备更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认知活动。

6. 发展需求:高二学段学生面临升学和职业规划的压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人生目标有更多思考和追求。

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以应对身心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

总体来说,高二学段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身心发展中的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发展水平。

高二学生心理思想特征总结

高二学生心理思想特征总结

高二学生心理思想特征总结高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关键时刻,也是他们心理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面临各种考试和挑战,接触到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也逐渐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对高二学生心理思想特征的总结。

一、学习焦虑高二是学生面临高考的前一年,学习压力开始逐渐加大。

他们渐渐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因此对成绩和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无法达到自己和家长的期望,担心自己不能考上心仪的大学或专业。

这种焦虑心理常常伴随学生的整个高二阶段,对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和自信心产生很大影响。

二、时间管理困难高二的学生通常有很多课外活动和学习任务,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复习任务,因此时间管理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和娱乐上难以平衡,经常由于时间不足而感到焦虑。

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三、家庭压力高二学生往往面临来自家庭的各种压力。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期望孩子能够表现出色,考上重点大学。

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学生常常会感到压力,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担心自己的未来受到影响。

因此,家庭对于学生心理的调整和支持尤为重要,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让他们有信心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社交压力高二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着与同学、老师和社会其他人士的交往。

学生可能会遇到友情关系的问题,例如因为学习压力增大而与朋友疏远,或者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

此外,学生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交际能力,他们希望被其他人认可和赞美,但也害怕被别人排斥或嘲笑。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五、未来规划高二学生开始逐渐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对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常常面临选择大学、专业和职业的问题,这些决定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学生有时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新原创)高二学生特点及家庭教育指南

(最新原创)高二学生特点及家庭教育指南

高二学生特点及家庭教育指南一、高二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很多人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混熟了,不知道要学,忙着玩;高三知道学,想学,可又来不及了。

”从学生这些体会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首先,从高二学生的学习环境上看:到了高二,文理分班、班级重组、班主任的变更、授课老师的变动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新老师的授课方式。

不管学生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表明他/她对文科(理科)的学习有兴趣,对于学好文科(理科)有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精神是学生赖以发展成长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积极心理因素。

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上看: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跨越了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大台阶,慢慢适应了高中的学习。

高二的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像高一那样吃力。

经过几次大考,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实力,那种因考试成败而大喜大悲的浮躁心理已基本能自我控制。

但是,他们却不如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兴奋心情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高二学生们似乎热情已经淡去,既没高一时的雄心斗志,又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再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上看: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为明显地分层次,优秀生因成功而获自信,学习兴趣浓厚;学困生屡遭挫折,产生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的心理;中等水平学生,一部分坚持不懈,一部分目标模糊。

由此学生之间拉大差距。

一些学生原本就有弱科,历经高一一年,深知弱科对总成绩的影响,虽下了很多功夫但收效甚微,进入高二再次遇到较难的章节,其学习上的漏洞愈加暴露,开始出现畏难情绪,导致弱科更弱。

最后,从学生的纪律方面看: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们都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管理措施,不再像高一那样畏惧纪律处罚,容易出现自由散漫,违纪现象增多。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高一的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型过渡阶段,教学过程向精讲、精练过渡,学习方法向自主学习为主转移,解题向综合性归纳能力较强的问题靠近,但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容易放松也容易遭受打击,挫败自信心,这是因为高中课程的数量和难度、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初中大的多,很多学生会自认为初中成绩好到高中也会很顺利而不注重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培养自身自学的能力,因此成绩会有一定的波动,调整得好会稳步提高;调整得不好则会直线下降,学生的自信心在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或积极、或消极。

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比较明显,思想波动大等等,跟家长沟通的越来越少,因为任务的增加使得在家和父母沟通的时间少了很多,而且因为学习的问题也比较抵触,孩子更愿意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想父母过多的干涉,因为他们是“大人”了,强调一种自主学习的空间。

高二的学生这是高中三年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文理分科,有些人觉得文科好学,主要靠记忆,选理科是为了以后就业面宽,选择范围大,大致定了以后自己发展的方向,并且高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高中阶段一大半的内容,有些学校考虑到高三能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高考总复习会加快老师的教学进度,那么就更需要同学们拥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在忙中求稳,在稳中求进。

那么在这个非常时期学生比较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和高考的差距,基础好的或赶的上或赶的十分疲惫;基础弱的学生就是背水一战,往往让自己身心疲惫,对自信心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十足在考验自己是否能够坚持高三的总复习?等等。

高三的学生高三年级面对残酷的高考竞争,我们常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此时已经进入高考前的备战状态,高考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容易发脾气.家长神经也十分紧张,家长脸上的笑容少了,经常把家里搞的跟战场似的,大家都处在一级戒备的状态,让学生感到非常压抑,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感觉高考不是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家长,孩子脸上的笑容也少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逐渐丧失了信心,到了高三了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就这样了,学习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靠天赋,靠悟性,再怎么努力也就这样,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好坏由他自己.这样一来对孩子的自信产生了一定的挫败,孩子潜意识里会认同家长对自己的这种评价,认为自己真的不行了,就变得每天干脆就过一天是一天,混日子过。

令人头痛的“高二现象”

令人头痛的“高二现象”

令人头痛的“高二现象”“高二现象”的特点1.高二容易迷失方向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1)偏科现象严重;(2)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2.高二容易两级分化高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级,一方面已经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紧张的高三还没有来临,所以心理上比较轻松;同时,高二还要面对多个科目的会考,会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另外,很多学生理解上有误区:高二先轻松一下,要不高三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了。

这种想法非常错误,结果就是高二轻松了,到高三也紧张不起来。

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严重的分化,一些学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你的同侪,他们能给的永远是建议。

做出决定并面对结果的是你,也只能是自己。

想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事。

然后坚持住。

3.高二恋爱率是三个年级之最高二的学生熟悉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又还不用高考;同时,他们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

为了寻找被珍视的感觉、为了现在自己的杰出和与众不同,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好多学生开始蠢蠢欲动。

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想恋爱,但是没有找对象,或者是单相思;有的学生不想恋爱,但是却有很多异性喜欢;也有不少已经堕入爱河的。

他们想恋爱,但是“大人们”不同意他们有这样的行为,所以很多已经恋爱和准备恋爱的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

不管是哪种现象,都可以说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这种由于在成长中出现的性机能成熟和性心理觉醒,给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4.高二生不愿被约束,胆大妄为冲击规定不少从学校毕业再次返回母校的大一学生,回想他们高中生活,最真实的想法是: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乐;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

高二学生心理思想特征总结

高二学生心理思想特征总结

高二学生心理思想特征总结
高二学生的心理思想特征总结如下:
1.压力增加:高二是升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学生面临着高考的临近,加上学业负担重,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2.焦虑和不安:高二学生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因为他们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担
心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或进入理想的大学。

3.自身认知的提升:高二学生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4.社交关系的变化:高二学生逐渐从过去的中学生身份转变为大学生身份的准备阶段,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社交关系,选择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并尝试建立更深入的
友谊。

5.个性逐渐形成:高二学生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形成独特
的个性特点。

6.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高二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但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
们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惑。

7.自我要求增加:高二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逐渐增加,努力追求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标准。

(最新原创)高二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

(最新原创)高二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

高二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很多人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混熟了,不知道要学,忙着玩;高三知道学,想学,可又来不及了。

”从学生这些体会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最难把握的一年!首先,从高二学生的学习环境上看到了高二,学科分科,班级重组、班主任的更变授课教师的变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新老师的授课方式。

不管学生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表明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对于学好自己的选课有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精神是学生赖以发展成长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积极心理因素。

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上看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跨越了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大台阶,慢慢适应了高中的学习。

高二的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像高一那样吃力。

经过几次大考,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实力,那种因考试成败而大喜大悲的浮躁心理已基本能自我控制。

但是他们却不如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兴奋心情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高二学生们似乎热情已经淡去,既没高一时雄心斗志,又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再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上看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适度上已经较为明显地分层次,优秀生因成功而获得自信,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困难的学生屡遭挫折,产生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的心理;中等水平学生,一部分坚持不懈,一部分目标模糊。

由此学生之间拉大差距。

一些学生原本就有弱科,经历高一一年,深知弱科对总成绩的影响,虽下了很多功夫但收获甚微,进入高二再次遇到较难的章节,其学习上的漏洞愈加暴露,开始出现畏难情绪,导致弱科更弱。

最后,从学生的纪律方面看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慢都已经熟悉的学校的管理措施,不再像高一那样畏惧纪律处罚,容易出现自由散漫,违纪现场增多。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

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2、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

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

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

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应对的措施:一、要知道,我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我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

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

所以要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我们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教育家陶行知: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

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

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

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

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

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3、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

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
关心。

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

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

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

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

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

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

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

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进行一个正确的教育呢?那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因为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具体措施如下: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

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

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高二阶段,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

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
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

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

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

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

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

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芦台一中,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

但是,在一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一中是最棒的,走出一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

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

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

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

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