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课件[优质PPT]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施工测量讲义(附图及计算)幻灯片PPT

情况加密公路施工水准点; 在施工过程中 1、根据施工标段加密的施工导线点,在施工过程中用坐标方样
等方法标定线路中桩、边桩等平面点位,以监控线路线形(直线 及曲线); 2、根据施工标段加密的施工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测 量(放样)方法标定线路中桩、边桩高程等,以监控施工中挖填 高度和线路纵向高低以及横向坡度。 在施工结束后(竣工) 根据规范质量标准和道路设计的要求,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 仪、塔尺、钢尺等仪器工具检测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高程、 横坡及中线偏差等几何尺寸。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贯穿公路施工全过程。施工前、施工 中、施工结束都要进行施工测量。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程 序及进度,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
在施工前 1、根据公路勘测初测导线点,在施工标段现场,结合线路实际
情况加密公路施工导线点; 2、根据公路勘测初测水准点,在施工标段现场,结合线路实际
第一章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概述
第一节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就是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和仪器设 备,依据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和经过批准的公路施工设计文 件、图纸,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队伍进行公路铺筑的测量工作。实际 上公路施工测量就是普通测量技术在公路过程施工中的应用。
第二节导线点的复测和加密
施工导线点的加密前应对公路勘察设计定测阶段所布设的导线点 进行复测。导线点的复测必须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 有关条款规定的复测方法、复测仪器、复测精度等执行(前面以 讲术)。在这我将重点讲述导线点的加密。
4、要勇于负责,并勇于承担责任,忠诚守信,廉洁奉公,对 于施工中出现的虚假、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要敢于制止,以 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
5、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所作的工作是 公路施工的基础依据,测量工作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疏忽和差错, 都将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造成返工事故,因此施工测量人 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要胆大心细,经常校核,发 现问题,及时纠正。
等方法标定线路中桩、边桩等平面点位,以监控线路线形(直线 及曲线); 2、根据施工标段加密的施工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测 量(放样)方法标定线路中桩、边桩高程等,以监控施工中挖填 高度和线路纵向高低以及横向坡度。 在施工结束后(竣工) 根据规范质量标准和道路设计的要求,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 仪、塔尺、钢尺等仪器工具检测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高程、 横坡及中线偏差等几何尺寸。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贯穿公路施工全过程。施工前、施工 中、施工结束都要进行施工测量。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程 序及进度,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
在施工前 1、根据公路勘测初测导线点,在施工标段现场,结合线路实际
情况加密公路施工导线点; 2、根据公路勘测初测水准点,在施工标段现场,结合线路实际
第一章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概述
第一节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就是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和仪器设 备,依据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和经过批准的公路施工设计文 件、图纸,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队伍进行公路铺筑的测量工作。实际 上公路施工测量就是普通测量技术在公路过程施工中的应用。
第二节导线点的复测和加密
施工导线点的加密前应对公路勘察设计定测阶段所布设的导线点 进行复测。导线点的复测必须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 有关条款规定的复测方法、复测仪器、复测精度等执行(前面以 讲术)。在这我将重点讲述导线点的加密。
4、要勇于负责,并勇于承担责任,忠诚守信,廉洁奉公,对 于施工中出现的虚假、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要敢于制止,以 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
5、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所作的工作是 公路施工的基础依据,测量工作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疏忽和差错, 都将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造成返工事故,因此施工测量人 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要胆大心细,经常校核,发 现问题,及时纠正。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PPT课件

1 绪论
1.1 高速铁路定义
国际铁路联盟对高速铁路的定义:
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 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中
国 1.
对 2.
速 度
3.
的 4.
界 5.
定
时速100~120公里称为常速; 时速120 ~ 160公里称为中速或准高速; 时速160 ~ 200公里称为快速; 时速200 ~ 400公里称为高速; 时速400公里以上称为特高速。
全长1069公里,设15个客运站;桥隧比67%; 2005年6月23日开工,2009年12月通车运营; 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3小时; 设计行车间隔3分钟,每天开行列车达201对。
2020/5/11
.
12
1 绪论
1.6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 领跑——
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创造了486.1km/h的铁路运营试验的世界最高速 度——中国高铁,领先世界
2020/5/11
.
3
1 绪论
1.2 高速铁路分类
优点:技术成熟,经济,与 既有路网的兼容性好。 缺点:噪声大。
按驱动方式划分
轮轨系统高速铁路
优点:速度快,噪声小。 缺点:技术不成熟且造价高, 与既有路网不兼容。
磁悬浮铁路Biblioteka 上海磁悬浮——世界唯一磁悬浮营运线路
列车在钢轨上运行 2020/5/11
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工程测量学
第十章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2020/5/11
.
1
主要内容和重点
主要内容:
1 绪论
2 高速铁路控制网布设和精密测量基准
测量课件之铁路工程测量

05 铁路工程测量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高精度测量技术的需求与挑战
高精度测量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具 有重要作用,能够确保铁路线路的平 顺性和安全性。
高精度测量技术需要不断研发创新, 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铁路 工程建设的需求。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 精度测量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面 临着技术更新换代、设备升级等挑战。
地质勘察
通过遥感技术分析铁路沿线地质构造、 岩性特征等信息,为铁路工程地质勘 察提供辅助手段。
04 铁路工程测量的实践与应 用
铁路线路中线测量
定义
铁路线路中线测量是确定铁路中 心线位置和走向的测量工作。
目的
确保铁路线路的正确设计,满足线 路的平纵断面设计要求,并指导后 续施工。
方法
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 结合GPS定位技术,进行中线测量 和放样。
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测,以确 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01
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更易于分析 和处理的格式或表达方式。
03
02
数据整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整 理,使其更加有序和易于分析。
04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趋势。
方法。
极坐标法
通过已知点测定待定点平 面位置的方法,利用测距 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
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从而计算出各点的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
利用三角学原理,通过已知点 与待定点间的高差,计算待定 点的高程。
GPS高程测量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通过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转换关 系,确定各点的高程。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培训课件

2
2
2 ±2
2
V=200km/h
3
3
3 ±2
3
弦长(m)
10
-
为什么要建立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 体系
(3)有碴轨道轨面高程、轨道中线、线间距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1
轨面高程与设计比 较
一般路基 在建筑物上
紧靠站台
2
轨道中线与设计中线差
3
线间距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培训
允许偏差 (mm)
±20 ±10 +20
• 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 三、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 四、有关客运专线精密工程测量的技术文件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培训
2
前言
• 铁道部于2009年10月31日发布了196号文,规定对我国高铁与客 专铁路的工程测量适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该规范无论 对测量等级、精度,还是对测量仪器和人员要求,均较普通铁路 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些是全新的要求。贯彻和执行好《高速铁路 工程测量规范》,对建好高铁与客专铁路、保证工程测量精度和 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基础上,充分汲取京津、武广、郑西、哈大、京沪、广深
等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工程测量的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测
绘技术的发展,吸收相关工程测量新技术及科研成果,并
参考了相关的国家规范以及国外有关无砟轨道测量标准。
按照技术先进、方法合理可行、经济适用的原则编制完成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培训
高低 2
轨向 2
水平
轨距
扭曲 基长6.25m
1 ±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4
1 绪论
1.2 高速铁路分类
优点:轨道稳固、线路平顺, 运营维护工作量小。 缺点:造价高。
轮轨系统按照道床结构划分
优点:造价低。 缺点:线路不稳定,昼间运营, 夜间维护,运营维护成本高。
无砟轨道系统
有砟轨道系统
2021/4/23
完整版PPT课件
5
1 绪论
1.2 高速铁路分类
灌注CA砂浆填充层 轨道板纵连与锁定 浇筑轨道板间的接缝
钢轨铺设和轨道精调
精度0.3毫米
基础
承轨 结构
轨道 扣件
轨道 系统
精密工程测量
• 独立测量基准 • 三网合一技术 • 专用测量工具 • 特殊测量手段 • 强调相对精度 • 精密测量设备
完整版PPT课件
8
1 绪论
1.5 高速铁路测量关键技术 • 变形控制和精密测量技术是高速铁路建设中与测量 相关的两大关键技术。
工程测量学
第十章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2021/4/23
完整版PPT课件
1
主要内容和重点
主要内容:
1 绪论
2 高速铁路控制网布设和精密测量基准
3 轨道控制网布设和处理
4 轨道系统精密测量 5 双块轨枕精调 6 轨道板精调
友情提示!
重点
7 通用型强制对中装置 8 高速铁路的变形监测
难点
需要掌握点
2021/4/23
2021/4/23
完整版PPT课件
3
1 绪论
1.2 高速铁路分类
优点:技术成熟,经济,与 既有路网的兼容性好。 缺点:噪声大。
按驱动方式划分
轮轨系统高速铁路
优点:速度快,噪声小。 缺点:技术不成熟且造价高, 与既有路网不兼容。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1996年的第12届讨论会的专题是: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监测和控 制;在工业和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数据模型和信息系统;交叉学科 的大型工程项目。
主讲: 张献州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学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ing)
学术组织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
• 2004年10月14~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 “精密与大型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 会议主要内容: 研讨精密与大型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方向,精密 工程测量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开发应用研究成 果,大型工程施工测量与形变监测技术、方法, 工业测量技术开发与应用,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与方法,工程数据库软件开发与应用等。
研究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 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 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 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 测量、军事工程测量、3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 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
由Hennecke,Mueller,Werner 3个德国人所编著的 工程测量学,主要按下述内容进行划分和编写:
工程测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主讲: 张献州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学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ing)
1.1 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2. 学科地位
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 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 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 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总的来说,整个学科的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 划分:
主讲: 张献州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学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ing)
学术组织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
• 2004年10月14~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 “精密与大型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 会议主要内容: 研讨精密与大型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方向,精密 工程测量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开发应用研究成 果,大型工程施工测量与形变监测技术、方法, 工业测量技术开发与应用,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与方法,工程数据库软件开发与应用等。
研究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 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 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 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 测量、军事工程测量、3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 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
由Hennecke,Mueller,Werner 3个德国人所编著的 工程测量学,主要按下述内容进行划分和编写:
工程测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主讲: 张献州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学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ing)
1.1 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2. 学科地位
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 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 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 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总的来说,整个学科的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 划分:
铁路工程测量技术PPT课件

GPS在定测中的应用
• GPS测量注意事项: 1、组网观测应采用边连式布网,即同步图形间至少有两个公共 点;
2、所有参加测量的接收机设置相同的参数; 3、山区网观测之前,应对对空通视条件不良的点测绘环视图, 利用商用软件中的计划软件,对包括对空通视条件不良的点再内 的同步观测,作好观测窗口设计。
国家GPS A级网、国家GPS B级网、总参GPS一、 二级网、地壳运动监测网共同组成国家GPS网,全 网2609个点,经过联合处理形成了国家2000坐标系 统。
• CP0
• CPⅠ
•
CPⅡ
•
地图投影变形的基本理论
• 地面观测的边长投影至参考椭球体面上长度将缩短
D D H / R
• 椭球体面上的长度S投影到高斯平面上长度将增长
ITRS是协议地球参考系统,是根据全球观测网VLBI、SLR、LLR、GPS 等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观测数据,分析得出一组全球站坐标和速度场。 ITRS每年都根据全球观测数据推算出一个ITRF参考框架。并以年报和技 术备忘录形式发布。不同年份的ITRF框架有微小的系统差,可通过七参 数法转换消除。
➢国家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国家大地网)
改建铁路施测程序框架网cp网测量水准基点测量非绕行地段里程丈量非绕行地段外移桩导线测量cp中线测绘方向测量曲线测量横断面地形测绘站场测量桥涵测量隧道测量6控制测量未考虑投影变形的后处理1考虑投影变形的控制测量成果将原控制测量成果重新按控制投影变形的坐标系计算新成果并分带计算新旧坐标转换关系
铁路工程测量技术
GPS 在航空摄影测量中应用
4、 新线初测和定测
• GPS在初测中的应用 1、CP0:当测区内国家高等级控制点不满足CPⅠ起闭
时,布设二等或者三等控制网,并连测附近的国家GPS A、B、C级点及国家二、三等三角点;高速铁路提高一 个精度等级布设。
《高速铁路测量培训》PPT课件

精品文档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
“三网合一”的理念及内容
1)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起算基准不统一 的后果
※ 平面尺度:纵向里程,横向偏移 ※ 高程基准:线路纵断面,穿跨越限界
2)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网与轨道施工控制网的 坐标系统和测量精度不统一的后果
※ 线下工程与轨道工程错开 ※ 净空限界不足
精品文档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
CPⅡ控制网测量
CPⅡ网测量应在CPⅠ网的基础上采用四等 导线或C级GPS测量方法施测。CPⅡ控制点的点间 距以800 ~1000m为宜,离线路中线一般在50~ 100m,便于施工放线且不易破坏的范围内。
精品文档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
CPIII边角交会网测量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整理ppt标准化观测方法数据处理数据组织重中之重信息化管理与分析的手段方法流程化数据处理管理分析标准化标准化信息化信息化流程化流程化标准化标准化是信息化和流程化的前提55高速就是高精度测量高精度必须标准化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测量方法和标准如何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如何做好沉降观测工作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整理ppt各种构筑物观测标的埋设各种构筑物观测标的埋设11外业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内业工作水准观测路线的确定水准观测路线的确定22沉降观测观测点位编码的统一沉降观测观测点位编码的统一11处理填写数据文件的标准化处理填写数据文件的标准化2256高速就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测量方法和标准沉沉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整理ppt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测量方法和标准某高速铁路某标段的成功经验人员投入215人仪器投入53台领导重视制度建设技术交流培训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整理ppt
2.当CPⅢ点纵向间距为60m、自由测站点间距为120m,每次 设站观测CPⅢ点的个数为12个,前后各3排,这时各CPⅢ点 被交会三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6
3
1 绪论
1.2 高速铁路分类
优点:技术成熟,经济,与 既有路网的兼容性好。 缺点:噪声大。
按驱动方式划分
轮轨系统高速铁路
优点:速度快,噪声小。 缺点:技术不成熟且造价高, 与既有路网不兼容。
磁悬浮铁路
上海磁悬浮——世界唯一磁悬浮营运线路
列车在钢轨上运行 2020/12/6
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4
全长1069公里,设15个客运站;桥隧比67%; 2005年6月23日开工,2009年12月通车运营; 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3小时; 设计行车间隔3分钟,每天开行列车达201对。
2020/12/6
12
1 绪论
1.6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 领跑——
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创造了486.1km/h的铁路运营试验的世界最高 速度——中国高铁,领先世界
控制网
测量方法
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mm)
CP0
GPS
20
CPⅠ
GPS
10
GPS
8
CPⅡ
附合导线
8
CPⅢ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1
二等水准
二等水准测量
高差中误差2mm/km
说明:1、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指X、Y坐标分量中误差。 2、相邻CPⅢ点高程的相对中误差为0.5mm。
点间距 约50km 约4000m 600~800m 400~800m 点对间距50~70m 约2000m
1.1 高速铁路定义
国际铁路联盟对高速铁路的定义:
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 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中
国 1.
对 2.
速 度
3.
的 4.
界 5.
定
时速100~120公里称为常速; 时速120 ~ 160公里称为中速或准高速; 时速160 ~ 200公里称为快速; 时速200 ~ 400公里称为高速; 时速400公里以上称为特高速。
一次性建成稳固、可靠的线下工程; 严格控制沉降和变形。
② 轨道系统的高平顺性
精密测量技术:测量精度0.3mm ; 特殊测量手段:严格控制误差传递和积累,确保轨道平顺。
2020/12/6
9Leabharlann 绪论1.6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提速——中国铁路步入现代化的起点
铁
1997年4月1日
路 六
1998年10月1日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中 国高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京津城际铁路,全长119公里,桥梁比例86 %; 2005年7月4日开工,三年建成,运营时速350公里; 运营第一年,旅客输送量达1870万人次。
11
1 绪论
1.6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 超越—— 武广高铁首次实现两车组重联动最高试验时速394.2公 里——世界领先
1 绪论
1.2 高速铁路分类
优点:轨道稳固、线路平顺, 运营维护工作量小。 缺点:造价高。
轮轨系统按照道床结构划分
优点:造价低。 缺点:线路不稳定,昼间运营, 夜间维护,运营维护成本高。
无砟轨道系统
有砟轨道系统
2020/12/6
5
1 绪论
1.2 高速铁路分类
无砟轨道系统分类
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
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2020/12/6
14
2 高速铁路控制网布设和精密测量基准
2.1 高速铁路测量控制网分级
• 平面控制网分四级,逐级向下控制;高程控制网为二等水准网。
• 第一级为框架控制网,简称为CP0网; • 第二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简称CPⅠ网; • 第三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简称CPⅡ网; • 第四级为轨道控制网,简称CPⅢ网。
精度0.3毫米
基础
承轨 结构
轨道 扣件
轨道 系统
精密工程测量
• 独立测量基准 • 三网合一技术 • 专用测量工具 • 特殊测量手段 • 强调相对精度 • 精密测量设备
8
1 绪论
1.5 高速铁路测量关键技术 • 变形控制和精密测量技术是高速铁路建设中与测量 相关的两大关键技术。
• 高速铁路实现列车高速行驶的前提条件: ① 轨道系统的高稳定性
Ⅱ型双块系统
Ⅰ双块系统
连续结构:有挡肩,板间张拉连接并灌注砼
Ⅰ型板式系统
Ⅱ板式系统
单元板:无挡肩,板间不连接
2020/12/6
双块轨将枕轨枕精确压入混凝土将中双块轨枕排精调好后再浇混凝土 6
1 绪论
1.3 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以CRTSⅡ型板为例介绍)
下部主体工程施工
• 桥梁、隧道、路基、涵洞 • 厘米级精度
支承层或底座板施工
• 毫米级精度(3mm)
轨道板铺设和精调
• 亚毫米级精度(0.3mm)
灌注CA砂浆填充层
• 轨道板与底座板耦合
轨道板纵连与锁定
• 形成带状受力结构
CA砂浆灌注孔
浇筑轨道板间的接缝
宽接缝 通过锁件张拉
钢轨铺设和轨道精调(精度0.3毫米)
无砟轨道成型
7
1 绪论
1.4 高速铁路工程分类和测量要求
次
大
2000年10月21日
面
积 提
2001年10月21日
速
2004年4月18日
2007年4月18日
2020/12/6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 从48.1公里提升到65.7公里; 直达特快最高时速160公里
新增“D”字头的动车组 时速200~250公里
10
1 绪论
1.6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 追赶——
工程测量学
章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2020/12/6
1
主要内容和重点
主要内容:
1 绪论
2 高速铁路控制网布设和精密测量基准
3 轨道控制网布设和处理
4 轨道系统精密测量 5 双块轨枕精调 6 轨道板精调
友情提示!
重点
7 通用型强制对中装置 8 高速铁路的变形监测
难点
需要掌握点
2020/12/6
2
1 绪论
下部主体工程施工
• 桥梁、隧道、路基、涵洞 • 厘米级精度
线下 工程
除了严格控制沉降和变形外,其它 方面与传统铁路测量并无本质区别
支承层或底座板施工
• 毫米级精度(3mm)
轨道板铺设和精调
• 亚毫米级精度(0.3mm)
灌注CA砂浆填充层 轨道板纵连与锁定 浇筑轨道板间的接缝
钢轨铺设和轨道精调
全长1318公里,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最先进; 设计时速380公里,全程运行时间4小时; 行车间隔3分钟,为沿线居民提供“陆地飞行”般的便利。
2020/12/6
13
1 绪论
1.6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到 2014 年 底 , 中国高铁运营里 程 将 达 到 16500 公里,约占世界 总里程的2/3; “四纵 四 横 ” 高铁路网主骨架 已经大部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