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21、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全册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 • 第四单元:写作训练 •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 • 第六单元:期末复习与总结
2
01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2024/1/30
3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拓展延伸活动
设计拓展延伸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阅读 兴趣和能力。
2024/1/30
7
02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2024/1/30
8
古诗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2024/1/30
《诗经》背景及作者简介
01
介绍《诗经》的编纂背景、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代表性诗人
的生平和成就。
杜甫生平及时代背景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 巧,如选择题、填空题、阅读 理解题、作文题等。
2024/1/30
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教会学生 如何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准确 理解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
提醒学生注意卷面整洁和字迹 工整,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 象。
31
拓展延伸:寒假阅读计划安排
推荐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寒假阅读书目,包括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丰 富学生的假期生活。
2024/1/30
段落安排
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段落, 使文章条理清晰。
语言表达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运用 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19
优秀范文欣赏与点评
范文选择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供学生 学习和借鉴。
启发思考
引导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启发,拓展写 作思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25篇) ( 原文+译文+注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25篇) ( 原文+译文+注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25篇) ( 原文+译文+注释)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五首
1.《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
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石壕吏》
杜甫(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全部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全部古诗词一课内古诗【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杜甫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二课外古诗词【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课文目录第一单元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第二单元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 《列夫·托尔斯泰》8. 《美丽的颜色》第三单元9. 《三峡》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1. 《与朱元思书》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第四单元13. 《背影》14. 《白杨礼赞》15.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16. 《昆明的雨》第五单元17. 《中国石拱桥》18. 《苏州园林》19. 《蝉》20. 《梦回繁华》第六单元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 《愚公移山》23. 《周亚夫军细柳》24.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二、重点课文解析1. 《藤野先生》-主题: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位认真负责、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写作特色:运用了白描、对比等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2. 《背影》-主题: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儿子的场景,表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人物形象:父亲是一个朴实、慈爱、为儿子操劳的人。
-写作特色:以背影为线索,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3. 《白杨礼赞》-主题: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象征手法: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抗日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
-语言特色:语言刚健质朴,富有节奏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重要课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
作者李森祥。
8.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
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作品《围城》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pdf

目录目录 (1)写在前面 (3)第一单元 (4)1新闻两则 (5)2芦花荡 (10)3*蜡烛 (17)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① (24)5*亲爱的爸爸妈妈① (2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35)第二单元 (42)6阿长与《山海经》① (42)7背影① (50)8*台阶 (54)9老王① (60)10*信客① (65)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71)第三单元 (72)11中国石拱桥① (72)12桥之美① (79)13苏州园林① (82)14故宫博物院① (86)15*说“屏”① (90)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93)第四单元 (98)16大自然的语言① (98)17奇妙的克隆① (103)18*阿西莫夫短文① (108)19*生物入侵者 (114)20*落日的幻觉 (117)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20)第五单元 (122)21桃花源记① (122)22短文两篇 (125)23*核舟记① (129)24*大道之行也① (133)25杜甫诗三首 (135)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38)第六单元 (145)26三峡① (146)27短文两篇 (148)28*观潮① (151)29*湖心亭看雪① (154)30诗四首 (15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60)古诗词背诵 (162)名著导读 (170)附录 (190)写在前面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
面对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在旅行中,你将询问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将呼吁让世界充满爱,感受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并体验莲文化的魅力……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
在旅行中,你将尽情地漫游。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不仅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配套练习册答案1、积累运用1.惶lǔ悚 dan 琐shuāng 慕 hai 诘pīz ē n g炙2.A3.(1)辟头(2)渴慕(3)震悚(4)疏懒4.B5.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二、阅读鉴赏(一)1.第一层(第1段):写作者给阿长说《山海经》。
第二层(第2~5段):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层(第6段):写《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表现“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我爱戴。
4.因为对这四本书“我”曾经那么“渴慕”“念念不忘”而没法得到。
如今,却由一个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买来了,当然会视为宝书了。
(二)1.都给别人做佣人,都有着凄苦的人生,都有善良、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任劳任怨。
2.老哥哥勤劳、善良、正义,同事还具有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而且任劳任怨。
3.老哥哥在“我”家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声,却常挨骂,看祖父的冷脸,人老体衰时背祖父赶出大门。
老哥哥走时,“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心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请,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4.“我”热爱、同情、惦记、怀念老哥哥,对老哥哥有这深厚真挚的感情。
《背影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凄惨暗淡,不景气。
(3)犹豫。
(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3.(1)√(2)×(3 ) √(4 )√4.D5. A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
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表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二)1.jǐlùx iǎn g bó2.为下文写那位父亲托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电影做铺垫;同时也是与后文形成对比,今昔相比照,父亲由年轻的电影迷变成“不想凑什么热闹”的老人,由那时能托起我看电影的健壮变成了如今的花白头发的驼背。
3.平日的生活里“我”很难记起,很难注意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因为对这“爱”似乎已“习以为常”了。
可是,眼前这位父亲的举动勾起了我对童年,对这相似一幕的回忆,而这一举正是浓浓的父爱啊!4.父爱如山,父爱是海,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到哪,无论我们飞多高,父亲无私的爱会永远伴我们左右,而父爱是无价的,父爱的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
《台阶一、3.(1)微乎其微不值得称赞。
(2)指聚集了许多人的公开场合4.(1)肖像描写。
作用略(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作用略。
5.A二、(一)1.阶梯地位2.这一细节,描写出了父亲是靠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的,也写出了父亲造新屋的艰辛。
3.喜悦之情4.新屋落成,父亲老了,身体垮了,这中间透露出一种凄楚、心酸的情感。
5.父亲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
父亲这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畏劳苦,自立自强。
(二)1.A2.因为“她”的儿子小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事,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
3.不!我们补课去!4.C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老王》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缔造谛听僻静避免伛偻辉煌惶恐2.B3.C4.杨绛钱钟书《围城》二、(一)1.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形同僵尸,可见老王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将逝。
2.这正是老王善良的表现,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钱了人情,去世前海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他的仁厚善良是中国劳动人民最可敬的品质。
3.作者没有直接抒发她的感动、痛心等,二十采用平淡的白描手法,将自己深刻的感怀、歉疚等情绪织入叙述的肌理之中。
4.含蓄地透露了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内心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5.“我”具有平等意识,关爱而非歧视不幸者,心地善良。
6.运用拟物夸张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王奄奄一息的状况,突出了他在艰难中报答他人的高贵品质,再次强化了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枯井,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二).(1)不随便丢字纸,专门准备纸篓,还放在尊贵的位置上。
(2)有专门收字纸的人,到专门的地点焚化。
2.(1)焚化字纸。
(2)供奉掌握文运的神——文昌帝。
(3)供信徒进行拜祭。
(4)印行《文昌帝君阴骘文》。
3.靠香客的赏钱,,印《阴鸷文》得的工钱和他收字纸所得的赏钱与施舍。
4.借助老白所收字纸上的文字变化,反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配套练习册答案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 13:57一、àn yànèzhuó zhōu pèi cùjuéjīdūxíxūdùmáo jìliǎng2.济jǐ济南jì接济作zuò作业zuō作坊3.跋/拔潦/嘹晦/侮4.(1)颓丧,失意。
(2)追问,责问。
(3)背地里进行安排:暗中作弊。
(4)潦倒失意。
(5)穷困:受挫折。
(6)突然,出乎意料。
5、(1)设问反问(2)排比(3)比喻6、(1)√(2)×(3)×(4)√(5)×二、(一)1.信客为客死他乡的谋生者充当代理人。
2.一方面强调信客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第二代信客正是恪守着这一信念挑着生死福祸的重担,来回奔忙于城市和乡村的。
3.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4.在当时,善良的信客不论是对于外出离乡者,还是在山村里热切盼望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信客是乡村与城市接通的媒介,也是亲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
(二)阅读散文诗《乞丐》回答问题乞丐屠格涅夫我走过街头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
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
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
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
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
乞丐用他红肿的双眼注视着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丝笑意于是,他也同样握紧了我那冰凉的手指。
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咕哝着,这也多谢了。
这也是施舍,兄弟。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兄弟的施舍。
1.本文对乞丐的描写,主要采用了人物描写中的哪些方法?试各举一例。
肖像描写:“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动作描写:“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
”语言描写:“ˋ没关系,兄弟,ˊ他吃力地嘟囔着ˋ我也多谢了,这也是施舍,兄弟。
ˊ”2.文中乞丐“等待”的是物质上的施舍,后来他得到的“我”的“施舍”是指“我”给了他同情、歉意及尊重。
3.文末“我也得到了兄弟的施舍”一句中,“施舍”是指乞丐给了我理解与宽容,从兄弟的称呼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乞丐的。
4.综合全文来看,“我”是一个平等待人,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乞丐是一个心地善良,理解、宽容别人的人。
5.文章揭示的主题是(B)A.人间贫富悬殊,社会制度极不合理。
B.人与人之间应充满关切与理解,弘扬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C.穷人对富人不能苛求。
D.夫人对穷人应怀有无限的同情心。
6.“我”和“乞丐”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施舍吗?得到过别人的施舍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理解、关爱、尊重、宽容。
(侧重于精神上的“给予”和“施舍”回答)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2011年10月26日星期三 13:351. (1)Wù(2)pī(3)chāi(4)chǔ(5)jié(6)méng (7)han (8)kè2.(1)嫉(2)伎(3)沛(4)懒(5)烦琐(6)掷(7)卸(8)颓(9)藉3.(1)掸——惮(2)燥——噪(3)淘——啕(4)籍——藉4.(1)惨淡(2)趴(3)颠沛(4)寂寞5(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外貌描写6.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悦耳的人生如剧每一幕都是美丽的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1.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或“迎春花举起……生命之歌”。
2.第③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其正确的写法是。
3.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1)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在放风筝时表现出生命的力量震撼了“我”;(2)刘老师对生活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
4.阅读④—⑦段,完成下表。
(1)流老师旋转着写板书(2)刘老师动情地讲课。
(3)学生心头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又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4)乐观向上、身残志坚、敬业爱生、热爱祖国。
(二) 1.因为毛毛爱爸爸,为表达自己减轻爸爸生活重压的真诚愿望,他虽然知道如何正确解答却故意将题错答。
毛毛通过故意错答题的方式,表达了对辛苦劳作的父亲的同情、怜惜和希望减轻父亲劳苦的纯真想法;体现出了天真孩童的拳拳爱父之情。
2.两则故事都涉及了热爱和孝敬亲人的内容,都体现了“感恩”这一共同的主题,因此二者之间联系密切。
用意: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更能引发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自己的爱与感恩之心;通过故事中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感情,珍惜儿童所保有的“真、善、美”。
(答对两个要点即可)3.纯真、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
4.含义: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素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出得毛毛的纯真与爱心是美好的。
作用: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引起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
5.点评见解独到、深刻,表达通顺即可。
6.叙述要通顺,情感有表现力,思想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