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定义、分类共22页文档
医学微生物

05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新兴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总结词
新兴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是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 向,旨在揭示新出现的微生物种类、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等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
详细描述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微生物被发现和 研究,如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这些微生物的发现 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也为开发新 的治疗方法和疫苗提供了基础数据。
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微生物感染的诊断
诊断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临床病史、症状观察、体检、实验室检查等,其中实 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抗原抗体检测等。
微生物感染的治疗
治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真菌治疗等,同时对症 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02
细菌类微生物
常见致病细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等特点,可分为细菌、病毒 、真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五类。
微生物与医学的关系
微生物感染与疾病
微生物感染是许多常见疾病的病因,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
微生物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在医学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引起感染性疾病,另一方面也可以 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防疫措施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疫措施,防止疫情 扩散。
生物安全与防护中的应用
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防止实验人员感染。
防护措施
为医务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护目镜等,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THANK YOU.
母婴传播
某些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如乙肝病 毒。
病毒的防治与治疗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名解微生物(microorganism):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少数微生物。
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为蛋白质或多糖的多聚体。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根,多达数百根。
菌毛(pilus):许多Gˉ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芽孢(spore):为细菌的休眠形式,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在高渗环境下存活的细菌。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一类细菌。
培养基(culture medium):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置而成的制剂。
细菌素(bacteriocins):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的蛋白质。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热原质(致热源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 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得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瞧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千、万倍,才能观察到得微小生物。
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治病,只就是在特定情况下才导致疾病。
这类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与动植物发生疾病得微生物称为~细菌(Bacterium):属原核生物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广义:各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得细菌。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与原始核质,无核仁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她细胞器。
细菌分类:球菌:双球、链球、葡萄球菌、四联球、八叠球菌。
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杆菌、螺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复杂得多聚体,细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原核细胞特有,又称粘肽(mu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
G+菌得肽聚糖有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G—得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组成。
磷壁酸(teichoic 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得多聚物,结构中少数基团被氨基酸或糖取代,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分为壁磷壁酸与膜磷壁酸(脂磷壁酸,LTA)。
磷壁酸得主要功能就是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就是G+菌得主要抗原,与细菌得致病性相关,同时膜磷壁酸还在细菌得粘附上起重要作用。
细菌得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就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较复杂。
用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G+,紫)与阴性(G-,红)菌。
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得物质交换、带有抗原表位,诱发免疫应答。
医学微生物定义、分类

营养吸收。
发酵微生物
02
用于生产酒类、面包、酸奶等食品,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文化。
生物制药
03
某些微生物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疫苗等药品,对治疗疾病和预
防感染有重要作用。
引起人类疾病的医学微生物
病原菌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可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流感、手足癣等。
寄生虫
如原虫、蠕虫等,可寄生 在人体内,引起寄生虫病, 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传播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飞沫、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在人群 中传播。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方式
营养方式
真菌通过菌丝吸收营养物质,进行异 养生活。
繁殖方式
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芽生、裂 殖)和有性繁殖(如接合、子囊孢子 )进行繁殖。
其他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支原体
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可通 过滤菌器。
发展新型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 物,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
副作用。
加强医学微生物的监测和预警 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控制新 出现的和再次出现的传染病。
推动医学微生物学的跨学科研 究,探索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关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基因表达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实现高效表 达,生产出所需的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变细胞中,替代或修复缺 陷基因,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06 总结与展望
对医学微生物的总结
医学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
关的微生物。
03 各类医学微生物的详细介 绍
医学微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的基本概念2.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①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②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③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B-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④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有三维结构,对青霉素敏感。
(2)细胞膜细菌的细胞膜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细胞呼吸(拟线粒体)等功能.(3)细胞质①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R质粒:耐药性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其中耐药传递因子(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可以编码细菌性菌毛。
②异染颗粒:用于细菌的鉴别诊断,白喉杆菌、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核分支杆菌有异染颗粒2.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和抗吞噬等致病作用,使细菌具有侵袭力。
(2)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芽孢的抵抗力强,尤其能耐高温,因此把能否杀死芽孢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3)菌毛普通菌毛:使细菌具有侵袭力。
第三节细菌的生理1.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二分裂病毒生长繁殖的方式:复制2.细菌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细菌素:杀死近缘细菌,主要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1.灭菌的概念: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2.物理灭菌法(1)巴氏消毒法61°C,30min;71.7°C,15-30sec,主要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2)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灭菌的方法,条件是:1.05kg/cm2(121.3C),15-20min第七节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菌群失调:正常菌群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导致菌群失调的主要诱因是抗生素的滥用。
2.细菌的致病性(1)病原菌致病因素: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门径。
(2)毒力包括毒素和侵袭力(3)侵袭力①结构:菌毛、荚膜、膜磷壁酸②细菌胞外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第八节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分论总结1.涉及微生物学检查白喉棒状杆菌一Elek平板毒力实验结核杆菌结核菌素实验(迟发型超敏反应,5mm)沙门氏菌一一肥达实验(正常抗0凝集价三1:80;抗H凝集价三1:160肠道杆菌——乳糖发酵实验,致病菌不发酵乳糖,非致病菌发酵乳糖2.涉及感染症状无芽孢厌氧梭菌(全身多部位慢性化脓型感染;病灶分泌物或浓汁血性、黑色或白色,粘稠,有恶臭;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观察到细菌;需采用特殊的培养方法)葡萄球菌性肠炎: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以腹泻大量的蛋花样水样便为主要症状EHEC0157:H7血清型引起以反复出血性腹泻和严重腹痛为特征的出血性结肠炎,表现为大量血样便腹泻。
医学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一、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几千倍甚至数万倍后才能观察到。
二、微生物的种类按大小、结构、组成不同等,可将微生物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
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如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如真菌。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需放大一千倍左右才能看到。
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μm)。
2.细菌的形态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大类: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球菌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这对球菌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杆菌有粗大、细小、棒状、分枝和链状之分。
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细菌的形态可受培养时间、培养基成分、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指每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此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一)细胞壁1.肽聚糖的结构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为粘肽(mucopeptide)、糖肽(gly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
革兰阳性(G+)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阴性(G-)菌的肽聚糖仅由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2.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G+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穿插其间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组成,特点是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结构致密,具有高机械强度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
磷壁酸有膜磷壁酸与壁磷壁酸两种,是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
医学微生物名解

1.L型细菌(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某些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使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这种细胞壁受损并且在高渗环境中仍可存活的细菌就称为L型细菌。
2.热原质:也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如脂多糖。
3.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4.毒性噬菌体:凡能在宿主细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就称为毒性噬菌体。
5.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6.溶原性噬菌体:又称温和性噬菌体,随着溶原性细菌的分裂而将噬菌体基因传代的状态为溶原状态,形成的溶原状态的噬菌体为溶原性噬菌体7.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8.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比消毒要求高,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9.外毒素:是多数G+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军体外的蛋白质。
10.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分子结构:O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和脂质A)11.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灭菌效果最好的方法,在103.4kPa蒸汽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12.脂多糖(LPS):为G-细胞壁的特殊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的内毒素。
13.质粒:胞浆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性状,具有染色体的许多特性,在胞浆内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14.转化:是供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得新的性状。
15.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的方式称为接合。
16.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临床微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与防治措施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性损伤等疾病,从而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指寄居于正常人体内的一系列细菌。
条件致病微生物(conditionalmicroorganism):是指机体免疫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和微生态失调时影响人类健康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少数能引起人与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是医学微生物研究的主要对象。
临床微生物学(clinical microbiology):属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因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诊断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故又名诊断微生物学(diagnostic microbiology)。
临床微生物学是从事检出微生物和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门医学应用学科。
任务:1. 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不仅对传统的病原体进行研究,而且要重视对新出现病原体的研究2. 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3. 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4. 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地位:临床微生物学是临床检验诊断学(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is)的一门重要亚专业课程。
微生物分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朊粒.简述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的要求。
(一)明确诊断的对象和诊断的要求1.以疾病病原学诊断为目的:一般只需鉴定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