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应用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川芎嗪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川芎嗪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统计
根据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川芎嗪治疗脑梗塞的总有效率为XX%, 其中显效占XX%,有效占XX%,无效占XX%。
治疗效果影响因素探讨
病情严重程度
脑梗塞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影 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病情较 轻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而病情
较重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治疗时机
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时机也是影响治 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早期治疗可以 更好地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缺乏长期随访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 期疗效观察,缺乏对患者 长期随访的数据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1 2来自3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通过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川 芎嗪治疗脑梗塞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 的依据。
拓展观察指标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拓展更多的观察指标,如 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脑血流变化等,以更全面 地评估川芎嗪的治疗效果。
药物剂量和疗程
川芎嗪的剂量和疗程也是影响治疗 效果的因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可 以更好地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
04
川芎嗪治疗脑梗塞的安全性评 价
不良反应监测结果
01
02
03
轻微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在服用川芎嗪后 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等,但症状 较轻,无需特殊处理。
少数患者出现皮疹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 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进食、 穿衣、洗漱等方面。
治疗效果数据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
经过川芎嗪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 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
经过川芎嗪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陕西省三原县医院713800 张可训张小利川芎嗪是中药川芎之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降低血液粘度,能松驰气管平滑肌及中枢镇静作用。

现就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为川芎嗪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临床应用1.1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其局限性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疾病。

川芎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改善心脏代谢及强心作用,赵根尚研究川芎嗪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并有强心作用[1],许金明研究川芎嗪能明显增加心输出量,缓解心肌缺血,降低外用血管阻力[2]。

临床上常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疗效颇佳。

1.2高粘血症川芎能延长体外ADP诱导的PLT凝集时间,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川芎嗪影响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可能是通过调节TXA2/PGI2之间的平衡。

川芎嗪抑制TXA2的合成酶,对抗TXA2样物质的活性。

川芎嗪有类似“钙拮抗剂”作用[5],能使血小板中CAMP含量升高-1-近1倍,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活化细胞膜上的“钙泵”,使血小板内Ca2+浓度降低,阻断Ca2+对血小板激活和PG代谢。

实验表明,川芎对凝血酶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川芎嗪能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变的作用,具有类尿激酶作用,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但无纤溶活性[5]。

临床上可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供血不足等。

1.3 高血压;王浴生研究,川芎嗪能降低血管阻力,使脑动脉及下肢血流量增加,使肠系膜微循环血管数量增加,从而使血压下降[3]。

陈芷芳研究川芎嗪有类侯异博定的降压作用[4]。

肖静研究川芎可透过血脑屏障,并达到高峰浓度,表明大脑是川芎嗪的重要靶器官之一,使血压下降[1]。

笔者应用川芎嗪200mg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发现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盐酸川芎嗪的概述
盐酸川芎嗪是一种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川芎碱,其化学名称为7,8-二甲氧基-2-(2-苯乙基)吲哚[4,5-e] [1,3] 噻二嗪盐酸盐。

该成分为苯乙基吡啶衍生物,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扩张剂,具有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三、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1、治疗心绞痛
盐酸川芎嗪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从而增加心脏供血量,减少心肌缺血,对于治疗心绞痛有一定的效果。

在对78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比较研究时,发现盐酸川芎嗪组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2、预防心肌梗死
3、减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盐酸川芎嗪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提高心肌血供,从而减轻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

在一项针对120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使用盐酸川芎嗪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盐酸川芎嗪的不良反应比较少,一些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等轻微的反应。

使用盐酸川芎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孕妇禁用。

2、有严重心脏、肝、肾等器官疾病的人慎用。

3、对该药敏感的患者不宜使用。

4、服用酒类等过量刺激性食物会影响药效。

五、总结。

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盐酸川芎嗪是一种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常使用盐酸川芎嗪来治疗冠心病。

本文将对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和分析。

一、盐酸川芎嗪的药理作用盐酸川芎嗪是一种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中药,其主要成分是川芎素。

川芎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盐酸川芎嗪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盐酸川芎嗪通常以口服片剂的形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

临床上常用的剂量为每次0.1g,每日3次。

盐酸川芎嗪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时,也可以采用注射剂来快速缓解症状。

三、盐酸川芎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在临床上,我们观察了一组冠心病患者,在口服盐酸川芎嗪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该组患者共100例,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0岁不等。

这些患者均有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等,并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和冠脉造影等明确了诊断。

在治疗前,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的表现。

经过连续应用盐酸川芎嗪治疗1个月后,观察到以下效果:1. 症状改善:在治疗后,患者的胸痛、心悸等症状有所减轻,部分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2. 心电图改善:部分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有所改善,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情况减轻。

3. 体征改善:治疗后,部分患者体征如心率、血压等有所稳定,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在随访的1年内,观察到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减轻,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这些患者在随访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化学名为四甲基吡嗪。

近年来,随着对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一、川芎嗪的药理作用1、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嗪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特别是对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能有效改善心肌和脑组织的供血供氧。

2、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川芎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4、保护神经细胞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缺血、缺氧等因素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川芎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疾病。

川芎嗪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川芎嗪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减轻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3、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川芎嗪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三、川芎嗪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脑梗死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疾病。

川芎嗪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血流灌注,保护脑细胞,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的康复。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川芎嗪可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3、脑出血在脑出血的恢复期,川芎嗪可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四、川芎嗪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存在肺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缺氧。

川芎嗪能够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2、肺心病肺心病患者由于肺部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衰竭。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外伤后遗症的药学分析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外伤后遗症的药学分析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外伤后遗症的药学分析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植物提取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本文将从药理学、临床疗效、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药理学1.药代动力学川芎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嗪,是一种具有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的植物提取物。

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在人体内经过快速吸收,峰浓度出现在注射后1小时左右。

川芎嗪的半衰期为4-6小时,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排泄。

2.药理学作用川芎嗪注射液具有很多药理学作用,主要包括:(1)神经保护作用。

川芎嗪能够减轻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元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从而保护神经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抗炎作用。

川芎嗪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减轻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神经元死亡率和脑功能障碍。

(3)抗氧化作用。

川芎嗪能够清除自由基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脑功能损伤。

二、临床疗效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

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脑外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失能率和死亡率。

具体来说,川芎嗪注射液可以减少脑损伤后的脑水肿,缓解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同时,川芎嗪还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记忆和思维功能。

三、副作用虽然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如:(1)过敏反应。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呼吸急促、昏迷等。

(2)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川芎嗪注射液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3)其他副作用。

川芎嗪注射液还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四、结论综上所述,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促进神经元的恢复和再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

但与此同时,川芎嗪注射液也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副作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因此,在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和剂量的调整。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
定相同, 可为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所 逆 转 ,而 β- 受 体 阻 滞 剂 对 此 结 果 没 有 影响。表明该药主要是阻滞了电压依赖 性钙通道, 而并非是特异性受体竞争性 拮抗剂。因此认为川芎嗪是一种新的钙 拮 抗 剂 [4][5]。
1.2 清 除 氧 自 由 基 氧自由基具有强烈引发脂质过氧化 作用。在缺血 /再灌注时主要通过黄嘌 呤氧化酶途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 同时 体 内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SO D ),G SH -Px 等 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 因此导致体内 氧 自 由 基 聚 集 ,引 起 膜 脂 质 过 氧 化 。川 芎 嗪能抑制黄嘌呤酶的生成, 增加血清超 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 酶的含量, 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 中 LPO , 提 高 血 中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SO D ),从 而 减 轻 自 由 基 损 伤 ,对 脑 缺 血 缺 氧 再 灌 注 损 伤 具 有 保 护 作 用 。 [3][5][6] 1.3 影 响 内 皮 素 (E T ) 和 一 氧 化 氮 (N O )含量 ET 为缩血管物质, NO 为舒血管物 质, 因此, 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对血管组织有保护作用。研究证明, 血 管内皮素功能紊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 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川芎 嗪能保护内皮并使其紊乱功能逆转, 表 现为提高体内 NO 的含量, 降低内皮素 水 平 [7][8]。 1.4 改 善 血 液 流 变 学 的 作 用 川芎嗪能改善细细胞的变形性,提 高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表面电荷, 加快其 电泳,抑制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川 芎嗪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机制可能在于它 能 改 变 血 小 板 内 cA M P 、cG M P 的 含 量 ,减 少 PIP2, 抑 制 蛋 白 磷 酸 化 ,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降 低 R BC 的 压 积 ,以 及 改 变 TX A 2 /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化学名称为四甲基吡嗪。

近年来,川芎嗪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潜力。

川芎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它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这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减少血栓的发生风险,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川芎嗪还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川芎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川芎嗪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川芎嗪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临床研究表明,川芎嗪联合常规治疗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川芎嗪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存在肺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

川芎嗪可以通过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川芎嗪能够降低肺动脉压力,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肾脏疾病方面,川芎嗪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反应和肾脏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川芎嗪具有抗炎和改善肾脏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川芎嗪可以降低尿蛋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川芎嗪同样具有应用价值。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川芎嗪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对于脑外伤、脑出血等疾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川芎嗪也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然而,川芎嗪的临床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嗪应用经验总结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炼出来的,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

目前,川芎嗪作为现代用药,用作静脉注射剂,被较多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经过临床表明:川芎嗪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

只要我们深入认识它的性能,全面把握它的功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地应用它,就会解除许多患者的病痛,甚至疑难杂症,显示着它的奇异之性,预示着它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据个人的临床体会,就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临床案例,谈谈它的其他方面的应用。

案例(一):女,22岁,头痛十余年,经常发作,尤以气候转寒之时较显,在许多大医院做过多种检查,未发现异常,服过许多中西药物,疗效平平。

患者深以为苦,病急之时,几不欲生。

察:神乏色涩,舌暗苔薄,脉沉弦。

诊断:头痛待查(中医:头痛)。

辨证:寒凝血瘀,经络不通。

立法:活血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处方:川芎嗪8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疗效: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头痛明显减轻,3天后头痛消失。

分析:(1)患者神乏为久病伤正,色涩为气失宣畅之象,舌暗脉弦为寒凝血瘀,气血不活之征。

遇寒病起痛加,为寒凝经络不通之佐证。

故用川芎嗪后,寒散、凝解,经络通,十余年之痛,一治而消。

(2)患者以前曾用过许多中西药物,为何无效?其一是虽经治疗,寒未散,凝未解,经络未通,故虽治不愈。

其二是汤剂量小则无以生效,量大则偏,药过病所,于效无益。

其三,中药汤剂虽方正量适,然经胃肠消磨,药力已减,既达病所,也不足以动病根,故病不能除。

其四,川芎嗪为川芎之精华,活血行气之性较川芎大增,故其效专,其力宏。

其五,川芎嗪从静脉这条高速通道而入,直达病所,药势不减,故起效快,作用迅速,疗效显著。

体会:此后,凡遇头痛之患,只要属寒凝血瘀,经络不通之疾,恰当使用川芎嗪,常常收到快速便捷之效。

把川芎嗪的特点概括为:作用迅速,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毫无过分之处。

个人体会,其他部位疼痛性的疾病,只要属于寒凝血瘀气滞之证,恰当使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女,68岁,突发头痛,头晕,左侧肢体麻木、乏力,伴脘腹胀满、呕吐,无腹泻,血压、心率未见异常,舌暗苔薄,脉沉弦、略滑。

西医怀疑脑血栓,患者要求输液治疗,尽快取效。

诊断:脑血栓(中医:中风) 辨证:血瘀痰阻,肝风内动,殃及中土。

立法:活血行瘀,祛风和中。

处方:川芎嗪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疗效:患者当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即迅速减轻,并且腹胀恶心消失。

复查BP120/80mmHg,头颅CT示:脑血栓形成,继续上述治疗方案至症状完全消失。

分析:(1)患者年高体弱,正气不足,气不帅血、行血,以致血凝为瘀,经络失畅,气运受阻,肝风内动,故肢体麻木、乏力;犯胃,故脘腹胀满,呕吐,舌暗脉弦,瘀血之征。

(2)用川芎嗪治疗本病,正是运用了它快速便捷的活血行气、通经、祛风之性,从而使本病
从根本上得到迅速高效的治疗,并且使胃肠道症状也得以解除。

案例(三):女,65岁,服冷食后,脘腹胀满,疼痛难忍,服药及肌肉注射654-2,不能缓解。

舌暗苔白,脉弦,剑突下疼痛拒按。

诊断:胃痉挛(中医:胃脘痛)。

辨证:寒凝气滞,胃阳不伸。

立法:散寒通阳,行气止痛。

处方:川芎嗪8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另加654-2 10mg入壶1次。

疗效:40min后,患者腹痛消失。

分析:(1)患者系寒伤中阳,胃阳不展,寒凝气滞为痛。

虽肌注654-2,仍不能缓解,因654—2只能解痉,无散寒行气之性,寒不得散,气不能展,故疼痛仍在。

(2)用川芎嗪通过静脉这条高速通道,直达病所,寒速散,气立通,又有654-2解痉相辅,故病情速解。

案例(四):男,69岁,头痛,头晕,伴上肢麻木,头颅CT未见异常,经颅多普勒,示:椎基底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颈椎X线片示:颈椎病,舌淡暗苔薄腻,脉沉弦(血压:130/82mmHg)。

诊断:(1)脑供血不足(中医:头痛)。

(2)颈椎病。

辨证:瘀阻经络,脉络不通。

立法:活血行气,化瘀通经。

处方:川芎嗪0.1g加入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1日1次。

疗效:3天后,患者头痛头晕已不明显,上肢麻木大为减轻。

分析:(1)患者高年瘀滞积久,阻塞颈部经络,气血失畅,痛、晕、麻木为患,用川芎嗪后,瘀化,络通,气行,脑供血不足和颈椎病一起缓解。

(2)此后,颈椎之患,如属寒凝、血瘀、气滞,经络不通为患之疾,恰当应用该药,常常收到快速便捷之效。

案例(五):男,35岁,夜间受寒后,出现颈部拘急疼痛3天,左肩曾患肩周炎,按摩,拔罐,贴膏药后,仍然不能彻底解除,舌脉无明显异常。

诊断:(1)颈部肌肉痉挛(中医:落枕)。

(2)肩周炎。

辨证:寒凝血瘀,经络不通。

立法:散寒化瘀行气通经。

处方:川芎嗪0.1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疗效:患者治疗一次后,颈部疼痛即缓解,并且左肩疼痛不适也大为减轻,自觉疗效很少遇到。

分析:患者属寒凝血瘀,经络不通之疾,用川芎嗪后,寒散瘀化,络通气行,故病痛速解。

此前,拔罐、按摩、贴膏药,若属轻浅之证,皮毛之病,自当解除,然该患,病在肌腠经络,病位较深,故常法难以速愈。

案例(六):女,78岁,曾患慢性支气管炎,几天前受寒后出现咳嗽喘息,伴胸闷,咳白粘痰,量少,不易出。

用抗生素、喘定,输液3天后,咳嗽、胸闷,仍不缓解。

静脉输液加用川芎嗪160mg 后,咳嗽减轻,胸闷缓解。

分析:(1)患者久病,受寒,痰瘀阻肺,肺气失展,故胸闷,咳嗽不断。

加用川芎嗪后,寒散,瘀行,气展,故胸闷逝而咳嗽减。

(注:本案是笔者详细观察协和医院一病例治疗经过而录,因其有特殊意义,故作为典型病案而收载入本篇。

) (2)此前此后,凡遇肺部疾患,如属寒凝血瘀、痰阻、气滞之证。

在相应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川芎嗪静脉输液,常常能加快症状缓解,缩短治疗时间。

对于治疗疾病,这无疑是很有重要意义的。

案例(七):男,83岁,患丹毒十余天,经抗菌消炎治疗后,热已退,而左下肢红肿迟迟不散,舌暗苔薄黄,脉弦滑。

患者高年气弱,毒热退而毒热所致瘀阻、气滞未改,故红肿难消。

加用小剂量川芎嗪静脉滴注后,红肿渐渐退去。

分析:除寒证外,热证退后所致瘀滞,及单纯瘀血气滞之症,如能恰当加用适量川芎嗪,对于加速病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八):女,62岁,安贞医院确诊为冠心病。

经常胸闷,偶痛,心悸,气短,乏力,常于夜间和劳累后发作和加剧,每发夜间即难入寐,全身无力,室内行走都难以进行,自觉不久于世。

舌暗苔薄,根部垢厚,脉细弦而涩。

诊断:冠心病(中医:胸痹)。

辨证:气血两虚,瘀阻胸阳。

立法:益气养血,化瘀,通阳。

处方:刺五加注射液250ml,加用川芎嗪20mg静脉滴注,口服柏子养心丸。

疗效:3天后,胸闷消失,心悸减轻,睡眠好转,自觉行走较前有力。

分析:(1)患者气血俱损,故气短乏力,血不生气,气不行血,血瘀阻气,胸阳失展,故胸闷;血不养心,故心悸频频。

夜间阳弱,瘀加,劳则气耗,故常于夜间和劳累后发作。

(2)用刺五加注射液益气养心、安神,又辅以川芎嗪,化瘀利气,气得滋助,瘀得消散,气行畅达,气血相协,营卫和调,故患者症状得以快速缓解。

这一治法,符合《内经》“损其心者,和其营卫”的原则,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3)若仅用刺五加注射液益气,而不用川芎嗪行瘀利气,则益气反有助瘀滞气之嫌,瘀难以消,而胸闷难以解;若过用川芎嗪,则有耗血动血,破气之弊,必然加剧气短乏力之症;既用益气养血之刺五加,又辅以适量行瘀利气之川芎嗪,故患者得到快速,多方面的佳效。

总体讨论: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川芎嗪是川芎的精华。

它的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利气、止痛,药力宏而药效快。

药理实验表明: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已形成的聚集有解聚作用。

此外,该药还可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

药理实验还表明:川芎嗪在体内分布广泛,且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说明该药的作用部位具有广泛性。

其应用不仅仅限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它的用途是很广泛的,除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外,还可适宜于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气管炎、哮喘、肺炎、冠心病、脉管炎、胃肠痉挛、丹毒、肢体关节疾病等。

凡是属于寒凝血瘀、气滞之证,恰当使用,常常能收到快速较好的疗效。

该药也是比较安全的,用药后,川芎嗪在体内大部分被代谢,清除迅速,24h后,尿中原形药物的排泄量只占用药剂量的2.76%,大便中不能检出。

临床实践中,在辨证论治原则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在全面把握川芎嗪特性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会巧妙地解决许多患者的病痛,这将为扩展该药的用途,增加新的色彩。

以上是临床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于川芎嗪性能及运用的认识,有待于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去更进一步的验证、充实、完善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