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最新范文
美国的民族主义的几点思考

美国的民族主义09 行政岳金红众所周知,在这个民族国家仍然为国际社会主要行为体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存在着民族主义。
就美国而言,尽管美国人更倾向于用爱国主义定位自己的行为,但其民族主义也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会本能的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自身和外部世界,其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民族主义。
不仅如此,民族主义在美国还是很有影响的,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就是民族主义的产物,1776年,北美十三殖民地联合发表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美利坚民族的诞生,在宣言的开篇殖民地人民宣布“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进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在这里,英国人是‘另一民族’,而北美人民称自己为‘一个民族’了。
美国的民族主义正是伴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此时它符合民族主义的一般定义,即“从属的政治群体”的政治运动。
然而,随着美国的发展和壮大,美国的民族主义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含义。
尤其是持续的移民浪潮已经将美国变为一个真正的多族群复合的民族。
美国已经不存在一个主体民族,居民拥有不同的种族、文化及宗教背景,并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民族性。
对大多数社会的人民而言,国民认同是历史长期演进的结果,它包含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种族背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宗教,真实的或想象的传统,与历史上的祖国的(真实的或想象的)的联系,以及展现了“民族主义情操”的民众——这种情操联系着个人与他的同胞,深信作为一种持续存在共同体,横亘古今走向未来的民族价值。
因此,国民认同在性质上是机体性的,但美国的情况并非如此。
美国的民族主义是政治性的不是机体性的,萨克凡·伯克维奇说:“美国也是一个想象成的社群组织,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建构象征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现代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更得到了理性化的处理,升华为精神,并达到体制化——作为一种美国方式,被确定为一种良知和共识的载体。
”美国的民族主义在于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对其基本政治原则的坚守,其意识形态重于疆域。
美国个人主义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深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美国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塑造了美国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此,我将从历史渊源、社会影响、文化内涵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美国个人主义进行深入剖析。
一、历史渊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17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个人信仰的觉醒,使得个人从教会权威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
这种思想传播到北美大陆后,与当地土著文化和欧洲移民的文化碰撞,逐渐形成了美国个人主义的雏形。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独立宣言中明确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标志着美国个人主义的正式诞生。
此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个人主义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影响1. 政治领域: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宪法强调三权分立,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
此外,个人主义还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完善,使得民众能够参与政治决策,实现自我价值。
2. 经济领域:个人主义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在美国,个人创业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无数成功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这种精神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3. 文化领域: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都体现了个人主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鼓励人们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
三、文化内涵1. 自由: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在美国,自由被视为最高价值,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
2. 独立:个人主义倡导个人独立,鼓励人们自主思考、独立判断。
在美国,独立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个人创业、自主教育等。
3. 个性:个人主义强调个性,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追求独特的人生。
在美国,人们追求个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
简析美国西进运动与民族性格的形成

文史在线812010年十月刊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影响全局的事件,它涉及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对经济、政治、社结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且孕育出了美利民族所特有的性格。
一、西进运动使美国人崇尚民主、渴求自由平等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发展西进运动发展了美国的民主政治与公平社会的自由意识,培植了美国式的自由、平等和竞争。
富饶开放的大西部是演示民主制度的巨大场所,“边疆是美国民主得以扩大和加深的广阔而深厚的土壤”。
[1]在西进程中,移民所到之处尽是荒野,根本不存在政府和管理机构。
只是为了维持居民点最起码的安全和秩序,才由大家一起选举一个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员或机构来行使大家赋予他们的职权。
凡是重大事件要经全体居民讨论才能决定。
正如雷•艾伦•比林顿在他的书中所说:“他们对于西部地区存在的落后的奴隶制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并形成了群体性的意识形态”。
[2]西部新建各州的宪法借用了东部诸州宪法最自由化的内容从而表明他们比东部制宪人物更为民主。
艾伦•比林顿在他书中指出:“几乎所有新州的宪法都赋予立法机构非同一般的权力。
”[3]据说,立法机构更关心的是社会舆论,而不是州长的意见,并且大都规定较短的官职任期以便迅速轮换立法人员。
尤为明显的倾向是边疆社区把掌权职位交给了出身于各阶层的普通公民。
“西部没有开创政治民主,但是向西部的扩张扩大了对人民政治的信念”。
[4]美国人民渴求自由与平等的观念在西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进一步的巩固。
西部体现了19世纪使美国社会充满活力的对自由的向往。
梭罗曾在他的书中写道:“朝东我不自由,西行则感到自由。
”[5]塞缪尔•龚帕斯回忆过一首在当时有着广泛影响的民谣,开头便是:“到西部去,到西部去,到自由的土地去,密苏里在那里浩荡入海。
”[6]西进既是摆脱东部思想堕落和精神束缚的出路,是许多当时美国人“纯洁心灵的精神寄托”,也简析美国西进运动与民族性格 的形成文/胡长江822010年十月刊是改变自己社会经济地位的一个机会。
美国西进运动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

试论美国西进运动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摘要: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是美国不断扩张领土的运动,也是美国人民和移民开发西部的群众性运动.大量的美国人民从大西洋来到了太平洋,使资本主义在广阔的空间获得了广泛的发展,从而为现代美国的诞生莫定了有利的基础。
文章力图从这一方面论述,分析西进运动与美利坚民族性格形成的关系。
关键词: 西进运动民族性格进程价值一、美利坚民族性格形成的渊流从早期美国历史来看,《弗吉尼亚宪章》、《五月花公约》、《美国宪法》为美利坚民族的成长壮大其定了民族基础,将人民的权利写入了宪法,以法律的形式授予人们个人自由和发挥个性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刺激和激励了美利坚民族的创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这种精神具有使命性。
从宪法制定的因素和民主思想的渊源来看,早期西欧的预定论与天命学说移植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式的发展道路中得到了体现与发展,并促成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
早期美国盛行于清教,是从欧洲宗教时期的加尔文教派生的。
尽管存在多个教派,但都保留了加尔文教的信条.加尔文教的第一条基本教义是预定论或天命论,以为得荣耀和正义者,皆以上帝所预先“选召”者。
预定论之说对美利坚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
北美的清教徒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因为上帝把美丽富饶的北美赐给美国,这是最有利的证据“上帝保护美国”,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西进运动中得到了有力的体现,并在预定论上,引申出了美国人的使命观。
他们认为既然是上帝选他们到北美的.那么就要对历史发展与命运承担神圣的使命,不仅是为了逃避,而更多的则是去开拓建立神圣的社会,创造自己的民族。
这样的认识:“它促进了人们共同利益感和忠诚感的产生,把人们卷入到共同的事业中,使人们相信上帝斌予北美人民的特殊使命。
”这样的共同事业有哪些呢?追溯历史渊源,19世纪的西进运动使人们卷入了共同利益,开拓边疆,行使了特殊使命,铸成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奠定了预定论的思想渊源。
谈美国民主制的来源——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奇妙融合

谈美国民主制的来源——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奇妙融合说起现在美国人的祖先,谁也不会否认是那群从英格兰乘坐“五月花号”而来的清教徒们。
到16世纪末,几乎北美的全部海岸地带,都变成了英国的领土,或许是天高皇帝远,这片领土远离母国权力和文化意识的渗透,成为一个高度自治和革新的地区。
这些移民每时每刻都在独立自主地行驶主权,自己任命行政官员,自己立法,自行缔结和约和宣战。
康涅狄格的立法者们,在制定刑法时参照了《圣经》里规条和诫命,有的甚至是直接照搬过来的。
比如这部刑法的开头就说:“凡信仰上帝以外的神的,处以死刑。
”此外,行巫术、通奸、强奸和虐待父母者,均处死刑。
对怠惰和酗酒也都规定了严厉的惩罚,酒馆卖酒时不得超过一定的分量。
若说了有害的谎言,就会受到罚款或鞭笞的处罚。
设想若是当今社会采用这样的法律,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枪毙,并且人人都有案底。
就拿“虐待父母”这个罪来说,这可并不是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长期虐待忽视父母至其惨死之类的案件,根据圣经里的描述,子女若咒骂父母,便算其虐待,更不用提打人或是不给吃的。
但从这几项,我们便可看到这些开拓者们不仅具有非常强烈的立法意识,甚至可用“严苛”一词形容。
这些法律并不是由一小撮有影响力的人强加给全体居民的,而是由全体当事人自由投票表决的,是完全按照雅典式的民主自由的方式来进行的。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宗派精神的烙印,并认为这有辱于人类的理性。
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敢苟同的。
虽然他十分欣赏清教徒们对“两种自由”(下文会讲述)的精彩描述,但他不能理解这些立法的提出是清教徒们一种内在的本质的需要。
我想先澄清一下,我并不是说这部刑法应当肯定并发扬光大,现在美国的刑法在道德标准上也与之相差十万八千里,我是说这部刑法体现了清教徒们超高的道德标准和自我约束。
他们并非是装模作样地要做所谓的正人君子,也不是故意把一道沉重的道德枷锁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是他们在信仰生活中的实践和追求促使了这部刑法的诞生。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导读:本文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摘要:美利坚民族最显著标志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英格兰民族认同阶段;第二阶段,本州移民民族认同阶段;第三阶段,南方人自认为自己是独立单一民族阶段;第四阶段,南方重建民族大融合阶段。
美利坚民族形成较晚,北美独立战争也不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关键词: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英格兰;移民中图分类号:K7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1999)03-0067-06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美利坚民族简直不能算作一个民族。
时至今日,美利坚民族中有讲英语的、有讲德语的、有讲法语的、有讲印第安语和拉丁语的。
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差异很大。
美利坚民族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他们的民族觉醒意识和民族一体认同意识。
研究清楚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就能正确地认识美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本文就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专家。
一在北美东海岸殖民地,最早的移民几乎都是英格兰人。
从1607年建立詹姆斯敦起,至建成十三个殖民地为止,英格兰人移民是这里的主体,其他国家的移民是很少的一部分。
这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移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血缘上、情感上都将自己看作是“美洲英国人”。
北美人这种与英格兰民族认同的观念,直至美国独立后仍然存在。
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大约占这里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三。
因为他们是殖民地的创建者,英格兰文化便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首先是英国的地名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北美,如曼彻斯特、巴尔的摩、伯明瀚等城镇的名称。
还有将英国皇室成员的名字引用到地名上,如詹姆斯敦、纽约、查尔斯敦、伊丽莎白等城镇的名字。
殖民地时期的三所名牌大学,一所命名为威廉一玛丽学院,哈佛大学的所在地竟用英国大学城的名字“坎布利奇”(剑桥)。
美国的殖民时代与民族心理

美国的殖民时代与民族心理美国的殖民时代始于16世纪初期,当时欧洲国家纷纷向北美洲大陆扩张,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这个殖民地时代一直延续到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开始形成自己的国家。
在殖民时代,美国殖民者与当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等原住民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导致美国殖民地内部的社会和文化多元化。
在这个多元化的过程中,美国国家形成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塑造和变化。
在最初的殖民阶段,美国殖民者对于当地印第安人的态度是对抗和压制,他们认为印第安人是野蛮和原始的。
这种观念使得美国殖民者把印第安人看成为是“野蛮”的野兽,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美国西部开发的最后阶段。
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施了强力的压制和取消其土地权利,这种压制和钦定,导致了美国的民族心理对印第安人的厌恶和偏见,这种心理还存在于美国社会的某些角落,导致对印第安人的歧视。
在奴隶制度时代,美国的殖民者对待黑人奴隶的态度是显然的种族歧视。
黑人奴隶被看成是一种“商品”或“私有财产”,完全失去了人性。
这意味着黑人奴隶在美国社会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他们被认为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
这种种族歧视在奴隶制度时代一直延续到美国内战的结束,甚至在美国解放令签署后,黑人社会仍然面临种种不公和歧视,这种心理问题的影响在美国社会中一直存在到今天。
美国的多元文化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奇妙的大熔炉。
这种多元文化使得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心。
在美国的大城市,各种文化汇聚在一起。
这种多元文化所影响的美国民族心理是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心理条件下,美国成功地将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思想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美国人的文化身份。
总之,美国的殖民时代与民族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对美国历史的形成和美国人民的思想深化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情况下,要克服民族心理的偏见和歧视,学会尊重和包容其他社会和文化。
当然,这需要文化和眼界的不断拓宽,让美国稳步地走向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关于美式民主的论述

关于美式民主的论述第一篇:关于美式民主的论述关于美式民主的论述美国的先贤们总是把美国政府称为“共和政府”或“自由政府”,而不是今天美国政府自我标榜的“民主政府”。
无论是华盛顿,还是亚当斯,在其总统就职演说里都是用“自由政府”、“共和政府模式”,形容当时美国政府,而不是所谓的“民主政府”。
在费城制宪会议上,美国的先贤们强烈的抨击了民主和民意副面影响,下面是几个代表的原话:代表谢尔曼说,“老百姓眼下对建立政府的事还插不上手。
他们缺乏信息,老是被人误导”。
代表格里:“我们所经历过的罪过,都是源于民主过于泛滥。
人民并不缺乏德行,但总是受到假装爱国的人蛊惑。
马萨诸塞州的经历证明,引动人精心炮制出各种虚假报告,到处传播,老百姓每天都被误导去做些最作孽的事,说些最作孽的话,这些虚假报告又无人可以当场揭穿。
一个主要的罪过,是说要对政府雇员实施正当程序,仿佛把公仆都饿死才是民主的极致……”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指出,“政府若采取民主的形式,与生俱来的就是麻烦和不方便,人们之所以遣责民主,原因就在这里”富兰克林也承认,“我们都遭受过民主带来的迫害和不公正……”美国先贤们对民主都不感冒,对议会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感,他们对议会的评价是:“在议会中,议员们有时似乎自以为就是人民的化身,面对来自任何其他方面最小程度的反对,就暴露出不耐和厌烦的病态;好象不论是行政或司法部门只要行使其权限就是侵犯了人民的利益。
立法机构常常表现出企图横蛮控制其他部门的意图;而且,由于立法机构一般有人民站在他们一边,就总是在行动时势头过猛,致使其他政府部门难于维系宪法规定的平衡”为了削弱议会的权力,美国的先贤们采取的措施有:分割立法权,用“政府中精选而稳定的组成部分(即参议院)”牵制更容易受民意影响的众议院,立法权一分为二,便于总统对他们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实行三权分立,彻底地从理论上否定了民主机关在共和政体中的支配地位;赋予行政首脑“帝王般的权力”,使行政首脑的政治地位高于议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摘要:美利坚民族最显著标志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
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英格兰民族认同阶段;第二阶段,本州移民民族认同阶段;第三阶段,南方人自认为自己是独立单一民族阶段;第四阶段,南方重建民族大融合阶段。
美利坚民族形成较晚,北美独立战争也不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关键词: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英格兰;移民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美利坚民族简直不能算作一个民族。
时至今日,美利坚民族中有讲英语的、有讲德语的、有讲法语的、有讲印第安语和拉丁语的。
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差异很大。
美利坚民族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他们的民族觉醒意识和民族一体认同意识。
研究清楚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就能正确地认识美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本文就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专家。
一在北美东海岸殖民地,最早的移民几乎都是英格兰人。
从1607年建立詹姆斯敦起,至建成十三个殖民地为止,英格兰人移民是这里的主体,其他国家的移民是很少的一部分。
这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移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血缘上、情感上都将自己看作是”美洲英国人”。
北美人这种与英格兰民族认同的观念,直至美国独立后仍然存在。
十三个殖民地的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大约占这里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三。
因为他们是殖民地的创建者,英格兰文化便在这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首先是英国的地名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北美,如曼彻斯特、巴尔的摩、伯明瀚等城镇的名称。
还有将英国皇室成员的名字引用到地名上,如詹姆斯敦、纽约、查尔斯敦、伊丽莎白等城镇的名字。
殖民地时期的三所名牌大学,一所命名为威廉一玛丽学院,哈佛大学的所在地竟用英国大学城的名字”坎布利奇”(剑桥)。
北美殖民地使用的是英国的习惯法的审判制度,建立的是英国代议制式的政府。
在政府的文牍和民间人民的交往中,人们普遍使用英语。
英国的生活方式、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的文化在十三个殖民地中居绝对统治地位。
”其他非英籍移民,来自北欧各国,人数不多,他们的文化和英国的文化近似,因此,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英国式的生活。
”[1](P5)这就是北美殖民地人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根本原因。
他们认为英国是自己的”母国”,他们仅仅是到北美拓殖的”英国人”。
欧洲移民初到北美,受到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他们若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寻求强大的保护,英国人就能给他们提供这种有力的保护。
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结成联盟多次向英属殖民地开战,十三个殖民地居民便以英国人后裔的身份,参加了英国对法印联盟的战争。
1755年-1763年,英法之间发生了七年战争,北美许多知名人士,都象乔治.华盛顿一样参加了那场战争。
英国人只有打败法国人,他们才能在北美大陆上安宁生活。
他们越想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遇到的外部压力就越大,外部的压力越大,他们就和英国的联系越紧密。
后来,当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压力减弱了,英国人对北美殖民地人的种种限制增强了,殖民地人与英国人认同的意识才逐渐减弱。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移民们将英国文化全盘带入北美殖民地。
在殖民地建立之初,移民中的文盲较多,殖民地没有自己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没能力创造自己的文化。
英国的诗歌、英国的小说、英国的戏剧、英国的服饰和英国的家具等等,只要可以从英国运来的,他们都从英国运到北美。
而此时的英国,也将殖民地当做文化产品的销售地。
英国伦敦出版的《新英语初阶》初级课本,在美洲的小学中使用多年。
殖民地没有神话传说,没有英雄时代,没有可供继承的东西,他们只有接受英国的东西。
他们从意识的深层次将自己与英国人等同起来。
殖民地人在文化生活方面是吃”英国的牛奶”成长起来的。
这个时期,殖民地民族意识处于”未断乳期。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普遍有与英国人民族认同的意识,就是美国民族意识启蒙的先驱们,也都毫无例外具有这种思想。
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当时他禁止在自己的报上登载争论性文章。
1733-1735年间,正当英属殖民地与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矛盾尖锐时,他的报纸保持了与英国人高度一致的观点[2](P100)。
1728年冬,富兰克林组织了”讲读社”(Junto),该社的成员在一起只谈论社会道德、自然科学。
直到1760年,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殖民政府矛盾非常尖锐时,富兰克林仍说;”经验已经表明,除非发生了严重的苛政和压迫,反对英国人的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既然组成整个殖民地同盟是不可能的,那末,部分殖民地起来造反的企图就一定是发疯了,因为那些没有参加造反的殖民地,将同母国一起来镇压造反。
”[3](P79)由此可以看出,十三个殖民地人,还没有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来看待,他们之间的信任,远不如他们对英国政府的信任,他们之间的依赖,不如对英国政府的依赖,这就是当时英属北美人民民族意识的现状。
“七年战争”中,乔治.华盛顿誓死效忠自己的”母国”。
在很长的时期内,华盛顿对母国忠贞不逾。
他对乔治三世抱有幻想,希望乔治三世能给殖民地人民同英国臣民一样的权利。
从感情上,托马斯.杰斐逊,是北美殖民地最具有民主思想的政治家,他又是英国后裔的种植园主,他一直在为维护英属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而斗争,他所要维护的这些基本权利,也正是英国本土人民已经享有的权利。
托马斯.潘恩是独立战争的鼓动者和宣传家,他在英国生活期间十分潦倒,潘恩来到了充满反英情绪的北美殖民地,很快地投入到反英的斗争中,写下了不朽的名篇《常识》。
在《常识》中,他要人们成立殖民地联盟,要人们与英国决裂,号召人们拿起武器与英军作战。
他又在政章《危机》第二篇中(1777年1月13日发表),提出了”美利坚合众国”一词。
尽管这样,我们不难从潘恩的著作中,看出他的英国情结。
写作《常识》一书时,潘恩用了”一个英国人”的笔名,他号召人们起来去争取与英国人相同的那份自由,他将英国比作”母亲”将美国比作”儿子”。
美国的民族意识启蒙先驱是这样的认识,其他普通移民更是如此。
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就是殖民地人民这种”英吉利民族”意识的最激烈的体现。
七年战争后,他们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补偿,希望英国政府将他们与英国本土臣民一视同仁。
但是,在北美殖民地开征了《印花税》和其他许多税目。
这些税收侵犯殖民地议会立法权的行为,是殖民地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北美人士认为,英国议会中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英国议会所通过的法律就不能在殖民地生效;若殖民地代表在英国议会中有席位,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殖民地理应执行。
北美独立战争,并不是一次民族独立战争,美利坚民族独立的意义,在近一个世纪以后的美国内战中才显示出来。
英国人叫独立战争是”兄弟之间的战争”,波斯顿人称这场战争为”茶叶战争”,佛吉尼亚人称它为”烟草战争”。
”对任何有头脑的殖民地居民来说,独立战争似乎只是前一个半世纪英国历史的必然结果。
按照英国辉格党的观点,这是第二次内战,是一场把1689年光荣革命的原则扩大到美洲,并使之地方化的战争。
它为十九世纪,震撼了这个新国家的脱离主义传统提供了基础。
为建立一个新国家而进行的斗争要到1865年或更晚一些时候才告完成。
[3](P623)由此可见,北美殖民地并没有一个主流的民族意识,更不存在一个同质的民族与英国人作战,这些仅仅为了自身利益而战的殖民地居民所进行的战争,也就不能称其为民族独立战争。
二美国移民别族而居,他们之间风俗习惯各异,宗教信仰五花八门,各族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在美国形成了各民族分别聚居的特殊现象。
从美国独立后至美墨战争爆发(1846年),美国人自认为自己是欧裔美洲人,或更直接的认为自己是佛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佐治亚人和罗德岛人等等。
此时的美国人的民族意识,带有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
在美洲殖民地开拓的初期,许多欧洲移民结伴而来,他们在某一地站稳脚跟后,便马上将自己的亲朋好友,招引到自己的聚居地。
荷兰人主要聚居在新阿姆斯特丹(即后来的纽约),他们从事航海贸易和农耕,他们使用荷兰语,信仰新教。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1846年53名荷兰人结伴而行,在密歇根湖畔的荒野上,建立了一个移民区,命名为‘荷兰’。
”[1](P7)德意志移民这种聚居的意识更强。
德意志人于1683年在费城附近建立第一个永久居住区,即日尔曼敦,于是许多德意志人纷纷拥向这里,从事手工业和商业。
美国建国后,宾夕法尼亚三分之一属于德意志人,他们讲德语,信仰路德教。
法国的胡格诺教徒和后来大革命中逃亡的贵族,他们聚居在新奥尔良周围,给美国带来了欧洲的高雅文化,带来了大量的资本。
在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河流域聚居着大量的法兰西人的后裔,美国人称他们为”卡金人”,他们主要从事渔业和农业。
犹太人很早就在新阿姆斯特丹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他们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他们社区活动的中心是犹太教堂和其他文化团体,他们是非常难以同化的民族。
此外,在美国还有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巴斯克人和葡萄牙人等等,他们也都别族而居,形成了许多具有排他性和自保性很强的移民圈。
他们便以血缘、地缘和经济利益为纽带,开始与自己本州的人认同,认为自己与本州的移民是一类。
移民别族而居,是形成地方主义民族意识的根源,宗教信仰以地区为界,促使人们的以地区界线区分民族的意识形成。
当时的新英格兰,是信奉英国国教的收容所;罗德岛是清教徒的保育院;马里兰是罗马天主教徒的隐居地;宾夕法尼亚则对所有的教派来者不拒;佛吉尼亚是信仰纯正英国国教的胜地;北卡来罗纳是逃亡者的避难所;南卡罗来纳是冒险家和海盗的乐园。
宗教上的分歧,使他们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等许多观念,大相径庭。
移民们的生活习俗,也大不相同。
各教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和大学。
美国建国后,几乎每个基督教派都有自己的学院,”新长老派建立了普林斯顿学院,浸礼会教会复兴派建立了布朗学院,荷兰改革派教会建立了拉特格斯学院,一个公理会牧师将一所印第安传教学校改成达特茅斯学院,圣公会教徒与长老派教徒合作建立了国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费城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4](P237)。
宗教是以地区为界进行传播的,教会所建立的学校,也是以地区为界发展的,教育的发展更增强了人们的地方主义观念。
在美国没有一个主流的教派,也就没有一个文化的中心。
同一地方民族认同意识的存在和发展,时刻威胁着合众国的存在。
此时的美国没有宗教的圣地,没有文化的首都,没有经济的中心,甚至没有政治的中枢。
美国人只明确自己是某州的公民,而并不强调自己是”美利坚人”。
在当时的美国,许多上层人士都以所在州为自己的”国家。
约翰.亚当斯在独立后还说,马萨诸塞湾是”我的国家”,他将国会中的马萨诸塞的代表团称为”我们的大使”[5](P629)。
”直至1818年杰斐逊在写信给威廉.弗来明时,将佛吉尼亚说成是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