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

思考题

绪论

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中枢免疫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发育起什么作用?

3.外周免疫器官主要由哪些组织与器官组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5.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

6.免疫辅助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

7.7.临床免疫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8.8.免疫学检验可分为几个部分?

9.9.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中的意义。

10.10.现代免疫学技术包括了哪些方法?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1.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

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特点?

4.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5.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有何应用?

6.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7.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为何要确定抗原、抗体的最适比例?

8.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

9.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有哪些?

10.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什么是免疫原?

2.如何制备可溶性抗原?

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

4.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

5.纯化抗原的鉴定包括有哪些内容?

6.什么是免疫佐剂?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有哪些?7.什么是抗血清?什么是多克隆抗体?

8.如何制备抗血清?

9.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

10.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1.杂交瘤技术是如何问世的?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其特性和局限性如何?与多克隆抗

体有何异同?

3.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方法有哪些?

4.细胞株冻融的原则是什么?

5.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

6.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7.叙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和应用。

8.叙述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和优点。

9.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和应用。

10.抗体库技术的原理和特性有哪些?

第五章凝集反应

1.凝集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

应?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3.叙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

4.彩色胶乳凝集试验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不完全抗体?

6.什么是直接Coombs 什么是间接Coombs,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7.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

8.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临床应用

9.凝集反应的优缺点是什么?

10.凝集反应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六章沉淀反应

1.什么是沉淀反应?

2.沉淀反应的特点?

3.免疫浊度法的原理、方法与分类?

4.单向扩散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5.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6.何谓Mancini曲线?

7.何谓Fahey曲线?

8.影响免疫比浊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9.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

10.自动化免疫比浊法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七章放射免疫技术

1.放射免疫技术的核心是什么?

2.制备放射性125I标记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3.评价125I标记物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4.用于放射免疫技术的抗体应满足哪些质量标准?

5.放免分析中标记/未标记抗原、抗体的用量特点及与免疫复合物的量变关系?

6.反应结束后,如何将免疫复合物与游离标记物分离开?

7.放射免疫分析实验中,如何确定待测抗原的含量?

8.免疫放射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的反应原理有何不同?

9.γ闪烁计数器记录的信号即是放射核素的衰变吗?

10.灵敏度、特异性和测定范围,免疫放射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有何区别?

第八章荧光免疫技术

1.荧光、荧光效率、荧光寿命和荧光淬灭的概念是什么?

2.常用的荧光物质有哪些?

3.荧光免疫技术有哪些类型?

4.荧光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什么是荧光抗体?如何制备、纯化和鉴定荧光抗体?

4.荧光抗体染色有哪些方法?各自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5.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类型

6.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类型

7.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原理是什么?

8.荧光酶免疫测定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方法类型

9.如何评价各种类型的荧光免疫测定?

10.荧光免疫测定有何应用?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

1.酶免疫技术的要点?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ELISA)?

3.竞争法在酶联免疫检测应用中的原理和应用?

4.常用的底物有哪几类?特点?

5.常用的酶有哪几类?特点?

6.何谓包被与封闭?其作用?

7.常用固相载体的种类和特点?

8.举例固相酶免疫测定应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9.ELISA的非特异性干扰有哪些,其机制?

10.对酶免疫技术的应用评价如何?

第十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1.什么是发光免疫分析?什么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化学发光与荧光的区别?化学发光反应的条件?

3.什么叫化学发光剂?化学发光剂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4.吖啶酯化学发光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5.酶促反应的发光剂有哪些?其发光原理和特点是?

6.三联吡啶钌发光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7.三丙胺在电化学发光中起什么作用?

8. 发光剂的标记有那些方法?影响因素有那些?

9.什么是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特点是什么?

10.什么是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其特点是什么?

第十一章生物素-亲合素放大技术

1. 生物素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

2. 生物素通过什么结构、形式与生物大分子相连结?

3. 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有何特点?

4. 为什么亲合素、链霉亲合素具有“桥联”作用?

5.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可以被哪些示踪剂标记?

6. 为什么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具有放大作用?

7. 生物素与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结合是否与抗原抗体结合相同?

8.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放大的是反应过程还是单一检测信号的能量?

9. 生物素、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如何与标记免疫技术联接?

10.如何将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系统用于所有双位点ELISA

第十二章固相膜免疫测定

1. 叙述固相膜免疫测定概念。

2.膜的种类与特性是什么?

3.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有哪些?

4.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的原理是什么?

5.免疫层析试验(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ICA)的原理是什么?6.斑点ELISA (do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ot-ELISA) 原理是什么?

7.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 ELISPOT) 原理是什么?8.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 IBT) 原理是什么?

9.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 IBT) 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RIPA) 原理是什么?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几个主要步骤?

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3. 何为直接法、间接法、补体结合法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其各自优缺点如何?

4. 何为直接法、间接法、酶免组化技术?其各自优缺点如何?

5. 何为酶桥法、PAP、APPAP法技术?其各自优缺点如何?

6. 何为生物素-亲合素法?常用的技术类型及特点如何?

7. 何为葡萄球菌A蛋白法、凝集素法、链霉生物素-亲合素法?

8. 何为免疫电镜技术的原理?胶体金技术特点如何?

9.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如何?

10.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1.免疫细胞都包括哪些细胞?为什么要将其分离纯化?

2.淋巴细胞有哪几类细胞?能用形态学的方法加以区别吗?

3.将细胞分离的原理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4.形态学相同的一类细胞为什么还要分亚群?

细胞和B细胞进一步区分亚群的依据是什么?

6.什么是细胞表面标志?其作用是什么?

7.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8.利用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分离细胞的方法有哪几种?

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的主要生物标志是什么?

10.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第十五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T细胞增殖试验的原理、刺激物及方法学?

3.何谓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学?

4.何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细胞功能检测的方法学有哪些?

6.何谓溶血空斑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学?

细胞活性测定的方法学有哪些?

8.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方法学及相应原理。

9.巨噬细胞功能检测方法学及相应原理。

10.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第十六章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

1.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特性是什么?可分为几类?

2.基于促进细胞增殖生物学活性,检测IL-1、IL-2、IL-3、TNF等方法所使用的细胞依赖株与检测原则是什么?

3.细胞因子生物活性测定法的种类,各用于哪些细胞因子的检测,主要优缺点?4.ELISA法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检测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5.ELISPOT的原理、用途、与ELISA的异同是什么?

6.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因子时,需要哪些靶细胞活化剂?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7.与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法相比,免疫测定法的优势是什么?如何看待其现有的劣势?试推测解决现存的不足和改进方法的可能途径。

8.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检测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意义是什么?应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的原则有哪些?

9.如何利用细胞因子检测来判断Th1/Th2细胞平衡?

10.如何从细胞因子检测的角度,了解机体T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功能?第十七章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1. 流式细胞仪的分析检测原理是什么?

2. 流式细胞仪分析中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的检测意义。

3. 何谓荧光补偿?何谓“液相芯片”技术?

4. 细胞分选的基本原理。

5. FCM分析中有哪些数据显示方式,如何解读结果及其设门分析的意义?

6. 如何进行FCM分析检测样品的制备?

7. 流式细胞分析前如何验证仪器工作状态,采用何种校正物?

8. 流式细胞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方面?

9. 流式细胞术有哪些临床应用价值?

10.流式细胞仪分析中常见的荧光素有那些?他们的特性如何?

第十八章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1.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其分子基本结构

3.免疫球蛋白分类及亚类

4.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方法有哪些

5.比较单向免疫扩散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优缺点。

6.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7.免疫球蛋白IgG亚类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8.单向免疫扩散测定中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

9.如何保证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准确?

10.如何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破坏程度?

11.如何判定血脑屏障受损程度?

12.如何正确选择测定M蛋白的实验项目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1.已知补体的活化有三条途径,试述三条激活途径有何不同?

2.试述补体在抗感染免疫中有何作用?

3.补体有30余种成分,各自的作用不同但相互联系,补体的网络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哪几个?

4.补体在参与机体免疫系统效应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应用补体检测抗原抗体的方法有几种?有无你认为可以建立但尚无人提及的?

6.补体在参与人类疾病的病理损伤中发挥什么作用?

7.机体的免疫损伤或炎症多发生于什么情况下?损伤的机制是什么?

8.试比较各种补体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如何进行临床应用选择?

9.补体缺陷所表现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10.补体的主要理化特点是什么?

第二十章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

1. 什么是免疫检验自动化?应用哪些技术?优点是什么?

2. 免疫浊度分析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临床应用?

3. 免疫胶乳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原理是什么?

4. 定时散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的测定原理,其抗原过量检测有什么不同点?

5. 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 吖啶酯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技术要点是什么?

7. 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原理,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8.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9.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的技术要点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

10.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组成成分有哪些?优点是什么?

第二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1. 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2.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是什么?

3. 作为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两者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4. 室间质量评价的概念及意义。

5. OCV和RCV的概念。

6. 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

7. 质量保证、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之间的关系。

8. 临床免疫学检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有哪些?

9. 免疫检验质量保证的意义。

10.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的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十二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1.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应答与机体哪一类免疫反应有关?

2.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有何异同点?

3.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后可致哪几种最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4.肝炎病毒的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免疫诊断指标?

与HBV重叠感染在临床上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和HBV的同步感染可引起哪种类型肝炎?实验室如何检测?

7.刚地弓形体的终宿主是什么?孕妇初次感染弓形体的危害性?

8.先天性感染的主要涉及哪几类病原体?其感染的后果是什么?

9.人类感染猪溶血性链球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疑有感染时如何确诊?

10.临床上哪几类疾病患者易出现深部真菌感染?为什么?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1.何为超敏反应何为变应原

2.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

3.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4.荨麻疹与接触皮炎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其发病机制。

5.简述Ⅰ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6.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

7.吸入花粉引起支气管哮喘属于哪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如何

8.比较Ⅱ型超敏反应与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

9.在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过程中,其参与因素有何异同

10.请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例,试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其它三型超敏反应有何不同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区分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几类?其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有哪些种类?它们在AID及SLE诊断中的价值如何?

4.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5.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超敏反应类型可分为几类,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6.常见的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的核型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7.抗ENA抗体谱的可检测自身抗体项目包括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和RA诊断的筛查试验和确诊试验分别是什么?

9.小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分别有哪些?

10.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有哪些?

第二十五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免疫细胞大量增殖必然会导致免疫功能增强吗?

2.免疫球蛋白的大量增殖源于什么细胞?

3.何谓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对机体是否有危害?

4.白血病、淋巴瘤是否都可以造成免疫功能障碍?

5.浆细胞病与骨髓瘤的关系是什么?

6.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是什么?

7.良、恶性丙种球蛋白增多的鉴别特点有哪些?

8.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是专门为检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所设计的?

9.什么是本周蛋白?其检测方法是什么?

10.诊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病有关实验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第二十六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1.什么是免疫缺陷病?

2.免疫缺陷病分几类?

3.免疫缺陷病的特征有哪些?

4.什么是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5.什么是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6.什么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7.什么是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8.什么是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最常见诱因有哪些?

9.什么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免疫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有哪些?

10.各种免疫缺陷病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哪些?

第二十七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1.什么叫肿瘤免疫和肿瘤免疫学检验?

2.肿瘤抗原的定义和肿瘤抗原的分类。

3.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性抗原。

4.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5.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

6.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7.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和评价。

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联合应用原则和评价。

9.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10.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测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十八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1.何谓移植,移植的类型有哪些?影响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其与HLA的关系如何?

2.CDC原理是什么,需要那些器材,在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中有何作用,如何判断结果?

3.HLA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有哪些?在分型所用的制剂、过程等方面各有何特点?

4.试思考现有HLA分型方法的优缺点,并由此分析分型方法学改进的可能途径和发展趋势。HLA分型除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外,还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5.HLA是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靶抗原,此外还有哪些组织特异性抗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如何认识器官移植时的HLA配型?

6.移植排斥反应有那些主要类型,其发生机制如何?

7.HLA交叉配型应用哪些方法,交叉配型的意义是什么?何谓群体反应性抗体,如何检测,意义何在?

8.试想如何通过免疫耐受机制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由此推测器官移植可能的发展趋势。

9.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10.哪种器官的移植有发生超急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可能?HVGR和GVHR均可发生的移植是哪一类,为什么?请思考干细胞在移植领域的应用前景。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答案)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遗传病的最基本特征是: A.家族性 B. 先天性 C. 终身性 D. 遗传物质的改变 E. 染色体畸变 2. 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作用不同,对疾病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B .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 D .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作用同等 E.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3 .揭示生物性状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的两个遗传学基本规律的科学家是 A. Mendel B. Morgan C . Garrod D . Hardy. Wenberg E . Watson, Crick 4.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人群中约有3%^5%的人受单基因病所累 B .人群中约有0.5%?1%的人受染色体病所累C .人群中约有 15%?20%勺人受多基因病所累 D. 人群中约有20%?25%勺人患有某种遗传病 E. 女性人群中红绿色盲的 发病率约为5% *5.研究染色体的结构、行为及其与遗传效应关系的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科称为: A .细胞遗传学 B .体细胞遗传学C.细胞病理学D .细胞形态学 E .细胞生理学 6. 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 A.人类细胞遗传学 B .人类生化遗传学 C. 医学分子生物学 D.医学分子遗传学E .医学生物化学 7. 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 Mendel B . Morgan C . Darwin D . Schleiden , Schwann E.Boveri , Sutton 8 .在1944年首次证实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 Morgan C . Watson, Crick D . Avery E.Garrod 9. 1902年首次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 Morgan C . Watson, Crick D . Avery E . Garrod 10. 1949年首先提出“分子病”概念的学者是: A. Mendel B . Morgan C . Darwin D . Paullng E . Boveri , Sutton *11 . 1956年首次证明人的体细胞染色体为46条的学者是: A. Feulgen B . Morgan C .蒋有兴(JH.Tjio)和Levan D . Avery E . Garrod 12. 1966年编撰被誉为医学遗传学的“圣经”--〈〈人类盂德尔遗传》一书的学者是: A. McKusick B . Morgan C . Darwin D . Schleiden , Schwann E . Boveri , Sutton *13 .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疾病称为:A.遗传病B .先天性疾病C. 先大畸形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 *14.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罹患的疾病一般称为: A.遗传病B .先天性疾病C先大畸形 D.家族性疾病E.后天性疾病 15. 婴儿出生时正常,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疾病称为: A.遗传病B .先天性疾病C.先大畸形D.家族性疾病E.后天性疾病 16. 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 A.遗传病B .先天性疾病C.先大畸形D.家族性疾病E.后天性疾病*17.遗传病特指: A.先天性疾病 B .家族性疾病 C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不可医治的疾病 E .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18. 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 A. Huntington 舞蹈病B .蚕豆病C .白化病D .血友病A E .镰状细胞贫血 19. 传染病发病: A.仅受遗传因素控制 B .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需要环境因素的调节 C.以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和环境因素为辅 D .以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和遗传因素为辅 E .仅受环境因素影响 20. Down^合征是: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十二章思考题

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A 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它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B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他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C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 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A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组织和协调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主管人员越来越感到专业知识的缺乏。由于企业很难找到精通各种业务的全才,直线主管也很难使自己拥有组织本部门活动所需的各种知识,人们常借助设置一些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的专业知识来补偿直线主管的知识不足,来协助他们的工作。所以组织中会存在参谋关系。 B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C (一)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对于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的工作,而不是去削弱他们的职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的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 (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参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参谋专家向他们的直线上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上司把建议或者意见作为指示传达下级直线机构。 2、直线上司授权参谋直接向自己的下级传达建议和意见,取消自己的中介作用,以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时间和经理消耗,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参谋不仅向直线下属传达信息,提出建议,而且告诉后者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应采取何种活动 4、上级直线主管把某些方面的决策权和命令权直接授予参谋部门 (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提出有用的建议。

绪论思考题

思考题 绪论 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2.中枢免疫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发育起什么作用? 3.外周免疫器官主要由哪些组织与器官组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5.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 6.免疫辅助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 7.7.临床免疫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8.8.免疫学检验可分为几个部分? 9.9.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中的意义。 10.10.现代免疫学技术包括了哪些方法?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1.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 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特点? 4.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5.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有何应用? 6.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7.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为何要确定抗原、抗体的最适比例? 8.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 9.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有哪些? 10.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什么是免疫原? 2.如何制备可溶性抗原? 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 4.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 5.纯化抗原的鉴定包括有哪些内容? 6.什么是免疫佐剂?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有哪些?7.什么是抗血清?什么是多克隆抗体? 8.如何制备抗血清? 9.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 10.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1.杂交瘤技术是如何问世的?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其特性和局限性如何?与多克隆抗 体有何异同? 3.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方法有哪些? 4.细胞株冻融的原则是什么? 5.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 6.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7.叙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和应用。 8.叙述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和优点。

第一章 绪论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 2.企业管理,财务会计 3.决策,预测 4.决策与计划会计,控制与业绩考核会计 5.整体,责任中心 6.计划,控制 7.企业内部,决策 8.引导注意,解决问题 9.计划,控制 10.财务状况,决策 11.企业管理当局,经济信息 12.经济用途,全部成本法 13.业务量,变动成本法 14.过去,展望未来 二、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是指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选择、计算、分析数据,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并用来满足企业计划和控制的需要。所以又称对内报告会计。 2.财务会计:是指通过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企业以外的投资者、债权人、银行、税收机关等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提供他们进行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所以又称对外报告会计。 3.计划:是指制定未来的经营方针,并拟定其实施方案。 4.预测:是指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和现有的条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人员的经验,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计和推测事物的未来。

5.决策:是指根据预测所获得的信息作出科学判断,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可达到目标的可行方案。 6.控制:是指通过指导、调整和干预经济活动,促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D 6.A 7.D 8.B 9.C 10.D 五、多项选择题 1.A、B 2.A、B、D、E 3.A、B、C、D、E 4.A、C、D 5.A、B、C 6.A、B 7.C、D 8.D、E 9.A、B、C 10.C、D、E 11.A、B、D 12.B、C 六、问答题 1.答:西方管理会计的两个萌芽,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都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美国在经济实力等方面取代了英国的统治地位。经营管理研究的中心转移到美国,因而能够产生出这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应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而产生的一种方法。 第二次世纪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一度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方面产生飞跃的发展。伴随高速发展的经济,资本主义企业本身和它们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各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加剧,通货膨胀率上升,资本利润率下降,迫使企业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二章#试题

第十二章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1.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混合气体中,各种组成气体可以各自互不影响地充满整个体积,他们的行为可以与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一样,为什么? 答: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取决于各组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成分,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则其混合物也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具有理想气体的一切特性。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各组成气体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遵循状态方程pV nRT =。 3.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是否适用于实际气体混合物? 答:否。只有当各组成气体的分子不具有体积,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时,处于混合状态的各组成气体对容器壁面的撞击效果如同单独存在于容器时的一样,这时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才成立,所以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4.混合气体中如果已知两种组分A 和B 的摩尔分数x A >x B ,能否断定质量分数也是ωA >ωB ? 答:否。i i i eq x M M ω=?,质量分数还与各组分的摩尔质量有关。 5.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是1 mol 氧气和3.76 mol 氮气混合构成(即x O2=0.21、 x N2=0.79),所以0.1 MPa 、20°C 的4.76 mol 空气的熵应是0.1 MPa 、20°C 的1 mol 氧气的熵和0.1 MPa 、20°C 的3.76 mol 氮气熵的和,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计算各组分熵值时,应该使用分压力,即(,)i i s f T p =。 6.为什么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能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答: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是1kg 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C 所需热量。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分子满足理想气体的两点假设,各组成气体分子的运动不因存在其他气体而受影响。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都是广延参数,具有可加性。所以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 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是强度参数,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7.为何阴雨天晒衣服不易干,而晴天则容易干? 答:阴雨天空气的湿度大,吸取水蒸气的能力差,所以晒衣服不易干。晴天则恰恰相反,所以容易干。

思考题

思考题-绪论 0.1 质量、重量、密度、容重的定义,密度和容重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各物理量的量纲和量测单位是什么? 0.2 什么叫做粘滞性?粘滞性对液体运动起什么作用? 0.3 固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液体之间的内摩擦力有何原则上的区别?何谓牛顿内摩擦定律,该定律是否适用于任何液体? 0.4 什么是理想液体?理想液体与实际液体的根本区别何在? 0.5 为什么可以把液体当作“连续介质”?运用这个假设对研究液体运动规律有何意义? 0.6 作用于液体上的力可以分为哪两类?二者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0.7 试从力学分析的角度,比较流体与固体对外力抵抗能力的差别。 0.8 何谓连续介质模型?为了研究流体机械运动的规律,说明引用连续介质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0.9 按作用方式的不同,以下作用力:压力、重力、引力、摩擦力、惯性力哪些是表面力?哪些是质量力? 0.10为什么说流体运动的摩擦阻力是内摩擦阻力?它与固体运动的摩擦和有何不同?0.11液体和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0.12怎样表示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0.13理想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的特点是什么? 思考题-流体静力学 1.1 静水压强有哪些特性?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1.2 什么叫压力体?如何确定压力体的范围和方向? 1.3 何谓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值?它们的表示方法有哪三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4 试述静止流体中的应力特性。 1.5 怎么认识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z+p/ρg=C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1.6 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是怎样定义的?相互之间如何换算? 1.7 怎样绘制液体静压强分布图? 1.8 何谓压力体?怎样界定压力体?判断虚、实压力体有何实际意义? 1.9 怎样计算作用在潜体和浮体上的静水总压力? 1.10 液体的表面压强(以相对压强计)P0不等于0时,怎样计算作用在平面或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思考题-一元流体动力学 2.1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渐变流与急变流”等三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它们之间有么联系?渐变流具有什么重要的性质? 2.2 什么叫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水力坡度和测压管坡度?均匀流的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关系怎样? 2.3 能量方程中各项的几何意义和能量意义是什么? 2.4 关于水流去向问题,曾有以下一些说法如“水一定是从高处向低处”,“水是由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流”,“水是由流速大的地方向流速小的地方流”这些说法对吗?试用基本方程式论证说明。 2.5 比较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两种方法及其数学表达式有何不同?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示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绪论和前四章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绪论和前四章思考 题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说明:这份答案为了方便背诵而简化了语句,在尽量保证答案正确的情况下删除了不必要的段落。只针对马原的期末考试,不作为考研的参考。答案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一直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历史学、军事学等,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完善。 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验为检验标准。 (2)革命性:批判精神和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从实际来,到实践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 (4)人民性: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0.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0.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各种理论流派,但最终都难逃社会危机的冲击。 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抽象,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他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2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工智能的意识就基于它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工智能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 要性

第一章 绪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 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 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 以为,以 为, 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 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现代汉语七大主要方言区 是:、、、、、、。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 (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 (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 是语、语、语 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是和。 15.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6.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大学物理学 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 12.1在电子仪器中,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为什么? 12.2 两根通有同样电流的I的长直导线十字交叉放在一起,交叉点相互绝缘(图12.31)。试判断何处的合磁场为零。 12.3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图12.32)。通入电流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合磁场如何? 12.4 解释等离子体电流的箍缩效应,即等离子柱中通以电流时(图12.33),它会受到自身电流的磁场的作用而向轴心收缩的现象。 12.5 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除了受到螺绕环电流的磁约束外也受到自身的感应电流(由中心感应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引起,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常超过 6 10A)的磁场的约束(图12.34)。试说明这两种磁场的合磁场的磁感应线绕着等离子体环 轴线的螺旋线(这样的磁场更有利于约束等离子体)。

12.6 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 12.7 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12.8 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内,如果磁力线是平行直线,那么磁场一定是均匀场。试证明之。 12.9 试证明:在两磁极间的磁场不可能像图12.35那样突然降到零。 12.10 如图12.36所示,一长直密绕螺线管,通有电流I 。对于闭合回路L ,求? =?L dr B ? 12.11像图12.37那样的截面是任意形状的密绕长直螺线管,管内磁场是否是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是否仍可按nI B 0μ=计算?

12.12图12.39中的充电器充电(电流Ic 方向如图所示)和放电(电流Ic 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各如何?1r 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 习题 12.1求图12.38各图中P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 12.2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上空25m 处,通过电流为A 3 108.1?。 (1)求在地面上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多大? (2)在上述地区,地磁场为T 4-106.0?,问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如何? 12.3在汽船上,指南针装在相距载流导线0.8m 处,该导线中电流为20A 。 (1)该电流在指南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多大(导线作为长直导线处理)? (2)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向北)为T 4 -1080?。 。由于导线中电流的磁场作用,指南针的指向要偏离正北方向。如果电流的磁场方向是水平的而且与地磁场垂直,指南针将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求在最坏情况下,上述汽船中的指南针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12.4 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被引到铁环上A,C 两点。电流方向如图12.39所示。求环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1、绪论习题

习题与思考题 1.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参考椭球面、横坐标通用值、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磁偏角、坐标方位角、直线定向、方位角、。 大地水准面:液体静止时的表面称为水准面 2.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工程测量的任务:(1)地形图的测绘(2)地形图的应用(3)施工放样(4)变形测量3.大地水准面有何特点?大地水准面与高程基准面、大地体与参考椭球体有什么不同?4.测量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5.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确定地面点位的三要素是什么? 基本测量工作: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 地面点位三要素:水平角、水平距离、高差、 6.试简述地面点位确定的程序和原则。 7.在什么情况下,可将水准面看作平面?为什么? 测区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内时,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对角度的影响最大仅为0.51″,所以产生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8.地面点的经度为东经114°10′,试计算该点所在6°带和3°带的带号与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多少? 六度带:中央子午线 L6=6N-3 带号 N=Int(L/6)+1 20带中央子午线117°三度带:中央子午线 L3=3n 带号 n=Int[(L-1.5°)/3]+1 38带中央子午线114°9.已知某点所在的经度为118°14′,试问该点分别位于6°带和3°带中的第几带?并且判断位于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 六度带:20带中央子午线117°东侧三度带:39带中央子午线117°东侧 10.知某地面点A 位于6°带内,其横坐标通用值为y A=20280000.00m,该点的自然值是多少?A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A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以东还是以西?距中央子午线有多远? 自然值y+N*10^6+500km=Y通用值 自然值:-220000.00m 位于六度带20带中央子午线以西 220000m远 11.地面上有A、B两点,相距0.8km,问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为对距离影响的多少倍? 12.虑子午线收敛角的影响,计算表中的空白部分。 正坐标方位角=反坐标方位角+(-)180° 反坐标方位角>180°取- 反坐标方位角<180 13.边长D MN=73.469m,方位角αMN=l15°18′12″,则ΔX MN与ΔY MN分别为( C )。 A.十31.40lm,十66.420m B.十31.40lm,66.420m C.一31.40lm,十66.420m D.- 66.420m,十31.401m 14.已αAB知X A=456.72m,Y A=357.53m;X B=346.03mY B=248.76m;X C=440.46m,Y C=765.88m。试求αAB、αCD、αBC、αCB、D AB的大小。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生理学是研究①________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②________的科学。 2. 生理学主要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3.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4. 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____代谢和②________代谢两个方面。 5.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6.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____。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②_____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③________的状态,称为④________。 7. 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④________。 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①____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②________。 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___反射和②___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馈调节控制有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两种类型。 11.可兴奋细胞包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_ 。它们受刺激时易发生 ④________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尿液 D.淋巴液 E.血液 2.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相对稳定 C.随机多变 D.绝对不变 E.剧烈波动 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A.分泌活动 B.收缩反应 C.电位变化 D.神经冲动 E.反射活动 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E.负反馈调节 5.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比较后得出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第12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2章 12-1 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请举例说明之。 (1)接地的导体都不带电; (2)一导体的电势为零,则该导体不带电; (3)任何导体只要它所带的电量不变,则其电势也是不变的。 答:导体接地时,其电势必为零,所以(1)、(2)属于同一种情况,都不正确。导体的电势为零,不一定不带电荷。例如当接地的导体附近有其他电荷存在时,导体表面靠近外电荷附近将会出现感应电荷。(3)的说法也不正确。导体的电势是由空间分布的所有电荷共同决定的,包括自身携带的电荷,但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电荷。例如,一导体总带电量为零,周围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存在将决定它的电势。 12-2 有人说,因为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不带电,所以利用高斯定理可以证明导体内部场强必为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正确。 12-3 为什么高压电器设备上金属部件的表面要尽可能不带棱角? 答: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外附近的电场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很大关系,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外表面附近的电场更强。金属部件的棱角就属于曲率大的表面。这种局部的强电场会击穿附近的介质。例如空气介质,会产生放电现象。 12-4 在一个孤立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个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情况又如何?

答:在孤立导体球壳中心放一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球壳内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就不均匀了,但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仍然是均匀的,因为导体内部的电场线不可能穿过导体影响到外面。 12-5 一个孤立导体球带电量Q,其表面附近的场强沿什么方向?当我们将另一带电体移近这个导体球时,球表面附近的场强将沿什么方向?其上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其表面是否等电势?导体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有无变化?导体球的电势有无变化? 答:带电导体球表面附近的场强总是沿着球的半径方向,无论球附近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另外,导体总是等势体,表面总是等势面,内部电场永远为零。如果是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均匀分布。但是,如果附近有其它带电体,导体表面的电荷就不再均匀分布了。 12-6 一带电导体放在封闭的金属壳内部。(1)若将另一带电导体从外面移近金属壳,壳内的电场是否改变?(2)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或与壳接触时,壳外部的电场是否也改变?(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壳外的电场如何? 答:假设这个金属壳没有接地。则金属壳内表面将感应出与内部带电体等量异号的电荷,外表面出现等量等号的电荷。于是 (1)壳内的电场不会改变; (2)仅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壳外电场不会改变。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与壳接触,壳内表面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壳外表面的电荷仍然存在,且分布不变,所以壳外部的电场也不会改变; (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金属壳外表面没有感应电荷,

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例1.2】 设有一个二进制离散信源(0,1),每个符号独立发送。 (1)若“0”、“1”等概出现,求每个符号的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熵); (2)若“0”出现概率为1/3,重复(1)。 解:(1) 由于“0”、“1”等概出现,因此 2/1)1()0(==P P 其信息量为 )(12log )(1 log 2210bit x P I I ==== 平均信息量为: )/(1)1()0()(log )()(1012符号bit I P I P x P x P x H M i i i =+=-=∑= (2) 若3/1)0(=P 则 3/2)0(1)1(=-=P P 因此,“0”、“1”的信息量分别为: )(584.13log ) 0(1 log 220bit P I === )(585.0)2/3(log )1(1log 221bit P I === 平均信息量为: )/(918.0)1()0()(log )()(1012符号bit I P I P x P x P x H M i i i =+=-=∑= 【例1.3】 国际摩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点”用持续1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1/3。 (1)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 (2)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解:(1)设“点”的概率用1P 表示;“划”的概率用2P 表示。 已知3/12P P =,且112=+P P 所以4/34/112==P P , 所以)(2log )(415.0log 222121bit P I bit P I =-==-= (2)根据(1)可以得到平均信息量为: )/(81.02211符号bit I P I P H =+= 【例1.5】设某信息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个的出现概率为1/224。信息源每秒发出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 (1)计算该信息源的平均比特速率。 (2)传送1h 的信息量。 解:(1)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可以表示为: )/(405.6224log 2241 11232log 321 16)(1log )(2212符号bit x P x P H M i i i =?+?==∑ = 因为符号速率)/(1000s R B 符号= 所以平均比特速率)/(10405.63 s bit H R R B b ?=?=

第十二章___存货_(2003)_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存货复习思考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企业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材料是( ) A 原材料 B 辅助材料C修理用备件 D 低值易耗品 2.生产上经常需用并规定有消耗定额的各种材料,在领用时应填制( ) A 限额领料单 B 领料单 C 领料登记簿 D 退料单 3.在下列外购材料业务中,( )情况产生了在途物资 A 货款付清,同时收料 B 付款在前,收料在后 C 收料在前,付款在后 D 根据合同规定, 预付货款 4.企业在材料收入的核算中,需在月末暂估入账并于下月初红字冲回的是( ) A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付且已入库的材料 B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未付且已入库的材料 C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付但未入库的材料 D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未到,但已入库的材料 5.某企业月初库存材料1000吨,每吨10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2000吨,每吨110元,另外购买3000吨,每吨120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 ) A 110 B 111.67 C 113.33 D 120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会计实务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项目有( ) A 支付的买价 B 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 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 2.应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项目有( ) A 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额 B 购入存货支付的运杂费 C 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包装费 D 进口商品时支付的关税 3.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 ) A 个别计价法 B 先进先出法 C 后进先出法 D 加权平均法 4.企业在进行存货清查时,对于盘亏的存货,要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经过批准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分别记入( )账户. A 管理费用 B 其他应付款 C 营业外支出 D 其他应收款 三.判断题 1.存货的成本就是存货的采购成本. ( ) 2.在购买原材料时,如果期末原材料已到达且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则企业可以先不进行账务处理,等到下月发票账单到达以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 3.存货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 ) 4.存货清查中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

工业分析绪论思考题答案

工业分析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工业分析? 其任务和作用是什么? 工业分析就是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任务是:对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三废”进行测定,从而达到评定原料,产品的质量,对生产工艺进行控制,指导和促进生产,改善环境。 作用:通过工业分析,可以评定其材料或产品的质量,判断工艺生产过程是否正常,从而正确地组织生产,如原料的合理利用,新配方的研制,工艺条件的调整,产品质量的严格定级等。具体表现在指导作用,监督作用,仲裁作用,参谋作用 2.工业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1)分析对象的物料量大,组成不均匀。 (2)分析对象的组成复杂。 (3)分析任务广 (4)分析试样的处理复杂 (5)分析方法的实践性强 (6)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 3.工业分析方法按照完成时间和所起作用是如何分类的?其各自特点是什么? 标准分析法和快速分析法。前者分析方法的准确度高,后者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但是对其准确度要求较低 4.什么是允许差? 分析结果可以允许的误差值,它是分析方法所允许的平行测定间的绝对偏差。 5.标准物质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特点:组成均匀,性质稳定,化学成分已经被准确确定,附有标准物质证书,在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情况下,可按规定精度成批生产,并有足够的产量。 作用: 作为参照物质 用于定标仪器或标定标准滴定溶液 作为已知试样用以发展新的测量技术和新的仪器 在仲裁分析和进行实验室考查审核中,经常采用标准物质 采用标准试剂消除基体效应 选择分析方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用艾氏卡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当硫含量为1%-4%时,允许误差为±0.1%,实验测得的数据,第一组为2.56%,2.80%,第二组为2.56%,2.74%,请用允差来判断哪一组为有效数据。 第一组的数据之差为0.24 %,第二组为0.18 %,按照规定,结果不能大于0.2%,故第二组为有效数据。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绪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2.神经调节 3.体液调节 4.反馈 5.负反馈 6.正反馈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