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民歌概述
简述民歌的基本特征

简述民歌的基本特征摘要:一、民歌的定义与起源二、民歌的基本特征1.源于民间,反映民间生活2.口头创作与传承3.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点4.旋律优美、易于传唱三、民歌的分类与代表作品四、民歌在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正文:民歌,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它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方面的感悟与表达,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民歌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既有山歌、小调等,也有号子、花儿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
民歌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首先,民歌源于民间,反映民间生活。
民歌的内容广泛,既有对劳动生产的赞美,也有对山水风光的颂扬;既有对爱情婚姻的抒发,也有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这些民歌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族性格,成为民间文化的载体。
其次,民歌具有口头创作与传承的特点。
在民间,民歌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经过无数人的修改、加工,使之更加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
这种口头传承的方式使得民歌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成为不同时期民间情感的写照。
再者,民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歌各具特色,如江南的民歌细腻柔美,北方的民歌高亢豪放;藏族的民歌高亢激昂,维吾尔族的民歌诙谐幽默等。
这些特点使得民歌成为展现我国民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此外,民歌的旋律优美、易于传唱。
民歌作曲家们巧妙地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旋律,如《茉莉花》、《走西口》等。
这些民歌旋律简洁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在我国,民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精神。
它不仅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还是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纽带。
中国民歌基础知识讲述

中国民歌基础知识讲述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具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民歌的分类可以按照地域、族群、题材等进行。
根据地域划分,民歌可以分为南方民歌、北方民歌、西北民歌、西南民歌等;根据族群划分,民歌可以分为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等;根据题材划分,民歌可以分为劳动民歌、爱情民歌、祭祀民歌、宗教民歌等。
其次,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
民歌通常由词、曲、唱三部分组成,其中曲调多样,包括山歌、田园曲、工人曲、牧羊曲等。
民歌的演唱方式也有多种,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演唱形式也可以是单纯的口传唱或者配以乐器伴奏。
最后,中国民歌的音乐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它不仅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和价值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民歌既是音乐艺术,又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国民歌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音乐审美观念、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对于加强国家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教学
目的
掌握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大乐司。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三、山歌
1、定义:它是泛指除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抒情小曲。
一、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类型的划分1、“体裁”的概念;2、民歌体裁的形成
3、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现状(1)号子、山歌、小调(2)号子、山歌、小调、长歌
(3)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社会音调(4)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田歌、灯歌、儿歌(5)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儿歌、灯歌、叙事歌、秧歌、寺庙经歌、渔歌、叫卖调
2、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1)音阶: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以五声音阶为主,也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加入外音构成的七声音阶。(2)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3)旋法: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线条常呈抛物线型,音程跳进较大,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开阔、稳健、剽悍的性格。
课后
作业
请书面回答:说说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1、从音乐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幅较长大,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常使用延长音中的连续嗽音和颤音,犹如骏马嘶鸣,以及旋律中向下3度或4度的轻声下滑,就象婉转轻扬的马头琴,兼有华彩性和抒情性是长调的一大特色。
2)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它装饰不多,较接近口语,以朴素见长,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是短调的一大特色。
教学
后记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民俗学复习资料

民俗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2.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3.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本身的结构和社会过程,如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对于社会现状的关切;民俗学则主要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只对具有传承性的,反复出现的生活模式及相关的精神现象进行探究。
换句话说,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侧重于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民俗学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是一门“现在的”学问。
4.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本质特征);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
5.四大著名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6.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民俗是一种软控制,但却是最有力的深沉控制);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婚礼上的“闹房”)。
7.中国民俗分为史前,古代(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和近现代(整个中国民俗的体系,正在经历急剧地引进,斗争,分化,改组,融合等过程,向新的现代化的,既以中国传统特色为主又兼有国际性的民俗体系蜕变)。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1.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特征表现在:地域性,季节性,功能型,科学性。
2.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主要体现在: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风习(“九曲莲灯”)。
3.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主要体现在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是产生同类民俗的自然因素;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渔业海上占验习俗;渔业生产操作习俗;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
民歌的名词解释

民歌的名词解释民歌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独特的存在。
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文化,以其朴实自然、质朴真挚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民歌这个名词的解释并不仅仅是指一种具体的音乐形式,它还代表着一种民族的认同、历史的传承和群体的凝聚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民歌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博大精深的概念。
一、民歌的起源民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歌唱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感激和祝福,这些歌曲往往伴随着舞蹈和乐器的演奏,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民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特定题材和形式的音乐,它不仅仅是原始社会的一种文化遗产,同时也成为了传递历史、反映社会现象和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媒介。
二、民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民歌可以被分类为传统民歌、现代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等多个类别。
传统民歌是指那些源于民间传统、代代相传的歌曲,这些歌曲常常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习俗紧密相关,反映了该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智慧。
现代民歌则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创作、演唱的歌曲,它们旨在表达当代人民的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而少数民族民歌则是指那些属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歌曲,其风格和形式往往比传统民歌更加独特多样,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独特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三、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在音乐艺术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首先,民歌通常用简单朴实的音乐形式和词句来表达情感。
无论是传统民歌还是现代民歌,都以其鲜明的旋律和情感真挚的歌词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其次,民歌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较高的参与度。
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节日庆典还是社会集会中,人们总是喜欢用歌声来烘托气氛和表达共情。
此外,民歌也常常反映着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四、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民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民歌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文化形态,在不同的地区和社区中得以保存和传承。
民歌欣赏概述范文

民歌欣赏概述范文民歌是指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形式,它是人民群众创作、传承和演唱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反映人民生活、表达情感和宣传思想的艺术形式,民歌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的早期时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用歌曲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神灵信仰和社会生活的情感和热爱。
随着历史的进程,民歌日益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人们传递经验和智慧的工具。
民歌的内容多样化,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话题。
它可以描述农民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得失,描绘工人对劳动的热情和困苦,歌颂英雄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情感,以及对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呼吁等。
民歌通常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易于理解和传唱,深入人心。
从风格上看,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些民歌采用抒情、叙事、戏剧和对话的形式,以歌词为主导,并伴以简单的旋律。
这些民歌通常用于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讲述故事,并借以批评社会不公。
此外,还有一些民歌属于舞蹈歌曲或节日唱歌的范畴,用于庆祝特定的社会活动和节日。
民歌的演唱形式也非常多样化。
有些民歌是集体合唱,由整个群体一起演唱,以壮大声势和凝聚群体力量,表达团结和团结的力量。
有些民歌则是个人演唱,以个体的声音和情感表达故事和情感。
此外,还有一些民歌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替演唱,具有戏剧性和互动性。
在中国,民歌的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古代,中国的民歌就已经存在,如《孔雀东南飞》、《长亭外》等。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民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关注。
50年代初,中国文化部成立了专门负责民歌艺术的研究部门,为各地区的民歌研究和演出提供了支持。
在现代中国,民歌已经成为文化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在各类文艺表演、演唱会、音乐节等场合广泛出现,成为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
此外,一些摇滚、民谣和乡村音乐等潮流音乐的兴起,也使得民歌在年轻人中重新流行起来。
民 歌 概 述

民歌概述
1.1 民歌的概念
民歌和当下流行的具有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存在着明显差别: (1)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它不受专业作曲理论和作曲技法的束缚,其音乐风格、 音乐结构手法,均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区民间音乐的普适性特征,更集中、更单纯地表现出 一个民族或地区人民的审美倾向和追求。而受过专业作曲理论技法培训的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多 遵循一定的作曲原则和程式,会综合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术处理,这是民歌和创作歌曲存在的 一个本质不同。 (2)由于民歌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特征,一般没有固定的曲谱版本,所以在歌唱过程中, 民歌的歌词和曲调往往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而专业的创作歌曲一经形成发表基本就处于定型的 状态,加之现代社会版权的限制,他人自由更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失去了不断完善的途径。 (3)能够流传至今的民歌大多经历众人传唱、不断加工、提炼的变化过程。它具有历时性、 共时性特征,兼受不同民族、地区人们之间的文化影响,是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生活追求和思 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01
03
民歌演唱的即兴性 民歌歌手的即兴演唱,无论是内容的编唱、演唱 技巧的发挥,还是即兴的创造常常呈现出民歌音乐最 闪光的亮点。即兴运用各地特有的唱法及各种装饰音 润腔,是民歌基本调“一曲百唱”的重要手段之一。
民歌创作的集体性 集体性是民歌在创作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民间口头音乐与专业作曲家创作的 曲谱相区别的重要之处。民歌音乐各种体裁的作品,从创作到不断加工,始终与广 大人民群众的这个集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5)
以民歌音乐的体裁为分类依据。70年代以前意见比较一致,认 为民歌的体裁应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80年代以来,有人认 为应在上述三类基础上加上风俗歌和社会音调两类。还有人认为民 歌体裁应该分为七类: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儿歌、风 俗歌等。
[新版]音乐鉴赏目录
![[新版]音乐鉴赏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038359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3.png)
音乐鉴赏
绪论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音乐的特质及构成要素
第二节如何鉴赏音乐
第一章中外民歌及民间歌舞鉴赏
第一节民间歌曲概述
第二节中国民歌
第三节外国民歌
第四节中外歌舞鉴赏
第二章中外歌曲
第一节声音类型、歌曲演唱形式与题材概述第二节主要体裁的中外歌曲赏析
第三章中外艺术歌曲
第一节艺术歌曲概述
第二节外国艺术歌曲
第三节中国艺术歌曲
第四章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
第一节说唱音乐
第二节戏曲音乐
第五章中外大型声乐作品
第一节大型声乐作品概述
第二节中国大型声乐作品
第三节外国大型声乐作品
第六章中国民俗民间器乐
第一节中国民俗器乐简介
第二节丝弦乐独奏曲
第三节吹管乐独奏曲
第四节合奏曲
第七章西方器乐曲
第一节交响乐基础知识
第二节提琴独奏曲
第三节钢琴独奏曲
第四节协奏曲
第八章中外歌剧音乐
第一节歌剧概述
第二节中国歌剧
第四节欧洲歌剧
第九章中外舞剧和音乐剧
第一节中外舞剧音乐
第二节中国舞剧音乐
第三节音乐剧音乐
第十章中外流行音乐
第一节流行音乐概述
第二节中国流行音乐第三节西方流行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分类
可分五大类 一、民歌 旋律优美,擅长抒情 二、说唱音乐 音乐与语言紧密结合,擅长叙事 三、歌舞音乐 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曲调明快,节奏鲜明 四、戏曲音乐 音乐与戏曲相结合,用音乐表现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五、民族器乐 不受歌词限制,可以充分发挥乐器自身性质,音乐性强
一、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 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三、民歌的价值 1、民歌具有人文研究价值 2、民歌是民族音乐基础 3、
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 四、民歌的艺术特点
民族音乐特征
一形态特征 1、乐音构造:音的带腔性 2、乐音组织形式:音调的五声性 3、节奏节拍方面:节拍重音的不确定和大量运用散板节奏 4、织体方面:织体的单声性 二审美特征 1、“和”的精神 2、“线”的形态 3、“虚”的意境
民歌
民歌 是劳动人民为表现自己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 一种口耳相传的歌曲形式
、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人的稳定的共同体。 三层含义:(1)国家 (2)整体的少数民族(3)具体民 族 构成民族的四要素:语言、地域、经济生活、表现在共同 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2、民族音乐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音乐。
3、民族民间音乐 包括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