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概括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一、二要点概括(汉语言文学本科)《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革命和战争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
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的资本主义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人与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对立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世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博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以理性为基石的西方哲学;博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费罗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总结而言,20世纪的欧美文学与以上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遍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19世界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次意识。
第十章20世纪欧美文学第一节综述

第一节 综述
• "后现代主义"概念是复杂、多样的,人们对 它有各种理解和阐发。现在学术界比较一 致的看法是,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信 息社会)的产物,是对二战后欧美文化现象 的总体描述。它是多元的、探索的。
第一节 综述
• 后现代主义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代表就是解构 主义思想家:①米歇尔·福柯,著有《疯狂与非理性》 (1961)、《词与物》(1966)《性史》(1976一 1984)、《权力/知识》(1980)。②雅克·德里达, 著有《写作和差异》(1961)《语言和现象》(1962) 《哲学的边缘》(1972)等。③尤尔根·哈伯马斯 (1929一 ,德国),著有《知识与人类旨趣》 (1968)、《文化与批判》(1973)等。④托马斯·库 恩(1922一199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有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必要的张力》 (1977)等等。
• 20世纪是一个大众参与的时代,一个大众 文化兴盛的时代,这是20世纪与以前不同 的又一突出特征。以传统的、通俗易懂的 方法为创作手段的影视作品取代了传统的 严肃文艺、高雅的新型文艺。
第一节 综述
• 二、20世纪的哲学思想与文学 •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在19世纪三四十
年代瓦解后,欧美哲学进人新的发展阶段。19世 纪后半朝,唯科学主义思潮(孔德、斯宾塞等人的 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 志论)直接影响了20世纪哲学的发展演变。20世纪 欧美哲学论坛,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竞相角逐, 又互相浸透。互相影响。而哲学思想的繁荣与革 命,是导致20世纪欧美文学和批评繁荣与革命的 决定性因素。
第一节 综述
• 三、现代主义(Modernism)与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20世纪欧美文学 (2)

•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整体特征
1.由危机感、幻灭感导致的悲观厌世情调; 2.由于人的异化而形成的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
3.重于创造、工于形式;
4.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第二节 罗曼· 罗兰
一、生平与创作 (一)罗曼· 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1866年生 于法国克拉姆西。法国现 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 散文家与社会活动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 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 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 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 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 音乐写小说”。代表作 《约翰· 克利斯朵夫》 、 《母与子》等。
•
三、经典作品
《太阳照样升起》(1926)
• “迷惘的一代”开山之作、宣言书。 •
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知识 分子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 故事梗概:杰克· 巴恩斯是一名美国 记者,战争毁掉了他的性能力。他 爱上了一名英国护士勃莱特,但他 们无法结合。一个美国作家罗伯特, 一个对生活颇多虚妄与浪漫幻想的 人也爱上了她,但她并不喜欢他。 这一群历经沧桑的青年,战后浪迹 欧洲大陆,整日无所事事,聚饮、 争吵或殴斗。战争夺去了他们的亲 人,给他们留下了肉体上和精神上 的创伤,他们对战争极度厌恶,对 公理、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对 人生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
• 海滨墓园(节选)
瓦莱里 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 它透过松林和坟丛,悸动而闪亮。 公正的“中午”在那里用火焰织成 大海,大海啊永远在重新开始! 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 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微沫形成的钻石多到无数, 消耗着精细的闪电多深的功夫, 多深的安静俨然在交融创造! 太阳休息在万丈深渊的上空, 为一种永恒事业的纯粹劳动, “时光”在闪烁,“梦想”就是悟道。 稳定的宝库,单纯的米奈芙神殿, 安静像山积,矜持为目所能见, 目空一切的海水啊,穿水的“眼睛” 守望着多沉的安眠在火幕底下, 我的沉默啊!……灵魂深处的大厦, 却只见万瓦镶成的金顶、房顶!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

《20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概括答: 20 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 20 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 20 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西方哲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总结而言,20 世界的欧美文学与以上社会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哲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通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 19 世纪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意识。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第九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多元、变通和宽容——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深入的发展,美国文学则后来居上。
1、法国文学本时期法国著名的作家有罗曼·罗兰、马丁·杜·枷尔、莫里亚克、纪德等。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和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有“欧洲良心‘之称。
在文学和艺术理论等方面都有建树。
1915年,以“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发表的《向过去告别》,标志着作者决心站在社会主义苏联和无产阶级一边,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友。
他于1898—1901年间写了一套《革命戏剧集》,包括《丹东》、《七月十四日》等。
1903年,他陆续发表一套“伟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3)等。
《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是罗兰早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在作品的扉页上,作者的题词是:“给各国的正在受苦与奋斗、而必将战胜的自由灵魂。
”这里所谓的“自由灵魂”,主要指正在为争取自由、进步而奋斗的知识阶层人士。
作品是以贝多芬为人物原型,1890年开始孕育,1904年发表第1卷,1912年最终完成,积20年心血写成的长篇巨制,分10卷,定本合为4册。
小说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非常矛盾的。
其出身地位使他不满和反抗现实,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满脑子“大人物”、“英雄”观念又使他远离人民、不相信人民。
进步的艺术观使他主张艺术要造福人类;对艺术的偏执又使他把艺术置于“象牙塔”内。
正义感使他与社会对立,反抗压迫;动摇性又使他与现实妥协。
性格和思想矛盾使他在向社会抗争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这位反抗一生的音乐家晚年生活在巴黎,内心趋于平静,与政敌和解,否定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叛逆精神。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形考任务1一.选择题(一)已知作品选择作家1、《麦田里的守望者》A. 斯坦贝克B. 塞林格C. 德莱赛D. 菲兹杰拉德2、《伤心之家》A. 雷马克B. 高尔斯华绥C. 萧伯纳D. 罗曼·罗兰3、《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A. 绥拉菲莫维奇B. 马卡连柯C. 高尔基D. 法捷耶夫4、《老人与海》A. 杰克·伦敦B. 海明威C. 德莱赛D. 斯坦贝克5、《大师和玛格丽特》A. 布尔加科夫B. 法捷耶夫C. 肖洛霍夫D. 帕斯捷尔纳克(二)文学史知识选择填空6、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
A. 戈尔丁B. 萧伯纳C. 高尔斯华绥D. 旭恩·奥凯西7、“愤怒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作。
A. 《荒野的呼唤》B. 《愤怒的回顾》C. 《愤怒的葡萄》D. 《天使的愤怒》8、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多次来到中国。
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征服者》和《人的状况》。
A. 纪德B. 罗马·罗兰C. 萨特D. 马尔罗9、雷马克最著名的作品是。
小说以客观的态度、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A. 《永别了,武器》B. 《战争与和平》C. 《战争》D. 《西线无战事》10、“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A. 海明威B. 菲兹杰拉德C. 杰克·伦敦D. 斯坦贝克11、女作家的代表作是《飘》,作品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
A. 多丽丝·莱辛B. 托尼·莫里森C. 弗吉尼亚·吴尔夫D. 玛格丽特·米切尔12、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主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还有阿瑟·米勒的和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第一、二点
要点概括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要点概括
第一点:欧美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是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
- 文学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全球化、社会
不平等、环境破坏等。
- 欧美文学在风格和主题上展现了更多的多样性,包括实验性
写作、探索性主题和跨文化元素。
第二点: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趋势和代表作
- 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减弱,现
实主义和新自然主义的作品得到更多关注。
- 小说和短篇故事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的重要形式,代表作
品包括《挪威的森林》、《间或偷窥》等。
- 二十一世纪欧美诗歌注重语言的创新和形式的实验,代表作
品包括《行者歌》、《无题》等。
- 非虚构文学在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中崭露头角,代表作品包括《飓风之眼》、《追风筝的人》等。
以上是《二十一世纪欧美文学》绪论的第一、二点要点概括,欧美文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反映当代社会问题的特点,通过各种文学形式探索和呈现出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概括
学生:陈向荣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绪论第一、二点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受到战争及革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第三文学世界,以及欧美各国工业化现代化加快造成的破坏和人之异象,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带来的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哲学思潮。
在20世纪上半期这个充满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经济萧条、无数人失业、人们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此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普通高涨,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超级大国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产生了“第三世界”。
随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东方各民族国家日益强盛,20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学继续存在外,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学和挣脱殖民主义枷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学,即“第三世界”文学。
在20世纪,文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与人对立的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不能不使人对现实和未来产生焦虑和重新思考,于是这个时期的西方思想界极其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哲学思潮涌来。
以马克思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为代表,还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
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另外,心理学、语言学和美学的新进展,也对文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绪论第二段的后半部分,详细解说了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非理性的”一反传统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西方哲学;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既非物质,也非理念或意志”;弗洛伊德则把人的心理结构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总结而言,20世界的欧美文学与以上社会哲学思想的联系非常密切,各种非理想主义哲学影响着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抢眼的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文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哲学对此时期的文学总体走向具有引导和理论支撑的作用,让此时期的欧美文学普通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由19世纪现实主义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和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深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