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课程概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解剖学资料

解剖学资料

第一讲: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

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

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1、什么是稳态?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内环境 细胞内液 2/3

体液60%
细胞外液 1/3 (组织液、血 浆、淋巴液、脑脊液等) 血浆是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
内环境:生理学将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 环境。 即细胞外液
(二) 稳态:
1.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温度、酸碱度、渗透 压及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等)维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 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任务: 研究正常人体及各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各种 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 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活动的影响及机体所进行的 相应调节,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 意义。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二)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 用相同的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 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 迅速加强加快,直至其完成为止。 例如:分娩、排尿、排便、血液凝固、 动作电位的产生等。
分 娩 的 正 反 馈 控 制
子宫收缩 (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刺激的种类:(按性质)
(1)物理性刺激:声音、光、电流、机械牵 拉、温度等 (2)化学性刺激:酸、碱、盐、药物等 (3)生物性刺激: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社会心理性刺激:语言、文字、思维、 情绪等
刺激引起组织和细胞产生 反应须具备三个条件
强度 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足够的刺激强度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阈值


兴奋(excitation):机体或组织 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 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机体或组织接 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 态,或活动由强变弱。

临床医学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本科生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

医学本科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讲授,可通过自学或其他方式进行学习。

下划直线的部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下加点的部分是熟悉的内容,其余部分是了解的内容。

各层次内容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为:掌握的内容:为重点内容,要求对该内容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并能举一反三。

熟悉的内容: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了解的内容:要求记住内容梗概,懂得一般概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电变化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局部兴奋及其特.......性.,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骨骼肌细胞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长.度.-.张力曲线..-.速度曲线....,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生理学

生理学

生理学第一篇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物调节是机体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

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5、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体液调节的方式分为:远距分泌调节、旁分泌和自分泌。

此外还有神经内分泌,如下丘脑内有一些神经细胞能合成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

6、人体内控制系统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提早调控)。

反馈控制分为负反馈(维持稳态)和正反馈(打破稳态)。

第二篇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不对称,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分子标记、信息载体)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根据是否耗能,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其结构基础称为

二、选择题
1、阈强度越大,说明组织的( )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性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程度越低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是 ()
A、正反馈 C、神经调节
B、负反馈 D、体液调节
3、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下列现象消失 ( )
A、反应
B、反射
C、兴奋性
D、兴奋
4、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如果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 变化率固定不变,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 度,简称阈值。
❖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阈 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 指标。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发挥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组织液 临近细胞
调节其功能活动 局部性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的特点: 1)反应较缓慢 2)作用范围广 3)持续时间长
3、神经-体液调节:普遍存在
(三)自身调节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
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特点:
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二、 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正反馈 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反馈信息(-) 负反馈
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一)负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如压力感受器反射、体温调节等。 2.生理意义: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 及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备课讲稿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备课讲稿
如:骨骼肌收缩实验
慢性实验是在清醒健康的动物身上,在机体保持内 外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的方法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
水平研究
器官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1. 细胞分子水平:以细胞及所含的物质分子为研究对象。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 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理 化性质决定的。
生理学基础
授课: 曾博
请思考: 1.什么是生理学? 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生物体

道理、规律

生理学 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机体也称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总
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命活动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
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等。
件和生理情况下,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 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的过 程。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科学 枢纽课程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生理学简介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的概念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和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

生理学每章重点概括(知识梳理)

(每章重点的概括,不是很详细,可以快速阅读,查漏补缺~~~)(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

什么结构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
时间
教学时数 2 章节名

第1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目的
及要求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史


重点
及难点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兴奋性的概念及特点,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难点:兴奋性、阈值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方

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1.生理学概念和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生理学与护理职业的关系
4.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5.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6.总结练习
7min 20min 10min 5min 35min 10min
教 学 内 容 批 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 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 ):研究生物机体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 ):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
例如呼吸、消化、循环和肌肉活动等。

就是要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这些生命活动产生的机制、产生条件、发生过程以及影响规律等,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生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防病治病、增进健康、
延长寿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发展简史
※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威廉·哈维,英国科学家,找到了血液流通的途径
巴普洛夫——反射 蔡翘
张锡钧
林可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急性实验和慢性试验
在体实验和离题试验 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
教材,让学生
对整本书有
个总体认识
从解剖学到
到生理学过
度,讲述生理学是关于生
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
简要介绍
简要介绍实
验动物和试验方法,让学
生知道试验
对生理学学习的意义
Viral Physiology Bacterial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ogy
Animal
Physiology Human Physiology … … Physiology
(二)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离体实验;在体实验
2、慢性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整体水平的研究:关于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研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关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研究。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关于生命现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普通生理学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专门生理学
整体水平研究;整合生理学
二、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实
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stimulus):能为机体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抑制。

兴奋: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

抑制:刺激引起机体由相对活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减弱。

(二)、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值(threshold):又称阈强度,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具有阈强度的刺激。

新陈代谢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特征,但学生以前学过,可以简要介绍
重点内容,也是难点,要详细介绍
恰当的举例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
1.足够的刺激强度
2.足够的作用时间
3.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三)、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三、生殖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过程。

四、适应性
机体能够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改变自身的状态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19 90.12美国生理学会远景规划联系临床:肌肉注射“两快一慢”
参考资料参考书:《生理学》姚泰主编,人卫第六版杂志:
网址:思
考与练习1.什么是生理学
2.何为兴奋性,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课后记第一次课,学生初次接触生理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知识点如:兴奋性和阈值等生理学专有名词的解释,恰当的举例,和临床的结合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生刚接触生理学,适当降低讲解速度及进度,不宜过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