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件湘版心灵的慰籍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3课《心灵的慰藉》课件

眼圆睁
端庄秀丽 1.波状纹的发髻
2.弯 3.微眯 5.饱满 4.圆
6.薄
7.薄
6.厚
云冈石窟 北魏早期
龙门石窟 唐代
【石雕艺术】 造像特点:本土化
紧贴身体 袒露右肩 印度风格
云冈石窟北魏早期
样式宽松 文士风度
龙门石窟唐代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北魏
麦 积 山 石 窟 第 44 窟 阿 弥 陀 佛
西 魏
龙门石窟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远景
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佛
云冈石窟 第20窟释迦牟尼坐佛 北魏早期
佛教 石雕
【合作探究】
分析造像特点 比较造型不同 抒发心灵感悟
云冈石窟第20窟坐佛 北魏早期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唐代
造型特点的不同
直且硬 1.磨光的发髻
对外来事物 的敬仰
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生活安定 思想开放
注重表现 现实人物
北凉
初唐
盛唐
中唐
佛教 艺术
【总结】
• 佛教的美术形态:1.石窟寺 2.壁画 3.造像 • 佛教艺术是集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的艺术。 它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民族传统风格相结合, 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从魏晋南北朝的稚拙 发展到唐朝的成熟,凝聚了无数艺术家的智慧, 也展示出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与世俗观念。
谢谢大家
心灵的慰藉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38 窟 壁 画 技 乐 图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带有异域特征
甘肃敦煌莫高窟外景
甘肃敦煌莫高窟112窟《西方净土变》局部壁画 唐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外景
麦 积 山 石 窟 127 窟 正 壁 龛 佛 像 北 魏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ppt课件

新疆克孜尔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千佛洞,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 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 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 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 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 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 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 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 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 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 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 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新疆克孜尔石窟
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克 孜尔千佛洞,就在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北缘的库车县西部 约70公里处。
置身于雄伟的明乌达格 山举目远眺,克孜尔千佛洞 尽入眼帘:悬崖上一个个石 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气 势恢宏,威风八面。专家介 绍,克孜尔千佛洞建造于3至 13世纪,共有236个洞,现存 壁画画面约10000平方米,是 新疆最大的一处佛教文化遗 址,现已被指定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和体悟就在美术的品评标准中变得特别
重要了。 图中描绘的禅宗六祖慧能斫竹 的故事。慧能开创了强调机型和顿悟的 栏中门派,他曾经说“青青翠竹,竟是
法身,”也就是主张万物皆有佛性,世
人能否成佛关键不在于修行,而在于能 后看到自己的本性。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活动建议
菩萨,按照佛教的解释,是对佛教教义有了深邃的领悟,能下 救众生而尚未成就佛果的高僧。在早期的佛教中,菩萨原是男性贵
湘美版美术鉴赏2.3心灵的慰藉课件(共44张PPT)

3.象征寓意
饿鬼和穷人:底下劳动人民,阴阳两道。
4.造像与自然环境结合
• 造像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以山形取势,蔚 为壮观。
• 非常巧妙地揉进了力学、光学、透视学等科 学原理,充分利用岩石、水源等自然条件, 因地、因材而施艺。
问题3:过去 佛教美术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以传教为主,用佛像、菩萨像、佛传图、本 生图、佛教故事等为题材寓意做人做事。
1.造型——服饰
宋朝服饰
• 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 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 妥协退让 --服饰文化不 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 质朴。宋代女装拘谨、 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襦衣、褙子的"遮掩"功 能加强,一切的"张狂" 刹时都收敛了许多。
唐绘画与宋绘画对比
本土化
2.静态与动态结合
• 经历了八百多年的历史创伤和自然风化, 却仍闪烁着古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光辉,
• 启迪和激励着人们向民族精神 和艺术智慧的新高峰攀登。
课后作业:
• 探讨大足石刻(儒、道、佛三教融合)与 心灵慰藉有关的其他作品,分析其艺术特 色。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问题2:佛教美术形式有哪些?
• 绘画(壁画)、建筑、雕塑
• 千手观音造像龛宽 12.5m,高 7.7m,造像 雕刻于 15m 至 30m 高的崖壁上,占崖立 面面积 97m2,刻于南宋中后期。
南宋
• 南宋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进程,并出 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如大城市 兴起、市民阶层形成、商业经济繁荣等现 象。
手的细节
手的姿态
• 绘画界有种说法“画人难画手”,在八十 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造像采用纵横交错, 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 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 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 誉为“天下奇观”。而每只手又雕得纤细 柔美,笔笔精到,千姿百态中无一雷同。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艺术家的创作心境;学习如何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了解其情感表现和心灵慰藉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灵慰藉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重点: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图片、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讲解:介绍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a.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b. 讲解艺术家创作心境的来源。
c. 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心灵慰藉的功能。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心灵慰藉功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其他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心灵的慰藉》2. 内容:a. 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b. 艺术家的创作心境c. 心灵慰藉的功能七、作业设计a. 《呐喊》——蒙克b. 《星空》——梵高c. 《母亲》——罗中立2. 答案要求:a. 描述作品的基本信息。
b.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c. 阐述作品的心灵慰藉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心灵的慰藉》。公开课-优质课件。

电影《神秘代码》
心灵的慰藉
佛教的产生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 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 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 王的长子悉达多· 乔达摩所创立, 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因他有感于人生无常,有生、老、 病、死等诸多苦恼,遂舍弃王族 生活,出家修行,创立佛教。悉 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 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因 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 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 迦的圣人。
明白了吧!
极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这一刻的绚烂!
除去抹不净的回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人们 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艳的 容貌,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永不再返。
安徽-九华山 地藏菩萨:屡 发大愿,广设方 便,宁可自己不 成佛道,而专心 普度众生,尽令 解脱的伟大精神, 可以说是真正作 到先人后己,是 值得我们崇敬和 学习的
• 山西-五台山 • 文殊菩萨:释迦牟 尼佛的左胁侍菩萨, 代表聪明智慧。因 德才超群,居菩萨 之首,故称法王子 文殊菩萨的名字意 译为“妙吉祥”; Ma?ju 文殊或曼殊, 意为美妙、雅致、 可爱,师利或室利, 意为吉祥、美观、 庄严,是除观世音 菩萨外最受尊崇的 大菩萨。文殊菩萨 在道教中称文殊广 法天尊。
• 浙江-普陀山 • 观音菩萨:他相貌 端庄慈祥,经常手 持净瓶杨柳,具有 无量的智慧和神通, 大慈大悲,普救人 间疾苦。当人们遇 到灾难时,只要念 其名号,便前往救 度,所以称观世音。 在佛教中,他是西 方极乐世界教主阿 弥陀佛座下的上首 菩萨,同大势至菩 萨一起,是阿弥陀 佛身边的胁侍菩萨, 并称“西方三圣”。
心灵的慰藉,湖南版湘版

心灵的慰藉教学目标:1、了解宗教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知识)2、深入掌握比较式鉴赏。
(能力)3、了解中国佛教艺术的成就及代表性作品。
(情感)教学重点:宗教美学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心灵的慰藉作用教学难点:中外美术的宗教形象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放映课时安排:两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c、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记、少林寺、敦煌壁画等)。
二、正文。
介绍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产生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有八个小国,其中一国王名净饭王,有太子名悉达多·乔达摩。
释迦摩尼的母亲一天晚上梦见一头通体发光的六齿白象飞进了她体内,因此受孕。
而后在腋下诞生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释迦摩尼,佛教的创始人。
悉达多太子见众生轮回生老病死,生起大悲心,19岁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为了寻求解脱众生生老病死烦恼的办法,苦行六年,而后圆满究竟觉悟人生真谛宇宙真相,是名为佛陀,意为觉者。
后来佛陀应周围的弟子、国王、大臣、人民百姓的请问,而为阐明人生真谛宇宙真相,为说解脱生老病死苦烦的办法,后来被其弟子记录下来,是为经典。
释迦,是古印度种族的名称,牟尼是“贤人”或“寂寞”的意思,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中的贤人”。
佛陀于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说大乘佛法经典约三千部,小乘经典约二千部。
佛陀于八十岁时,度缘已尽,即入涅盘佛教的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人们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来世便会有好的结果,过上好的生活。
·佛教传入中国提问: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A、秦朝B、西汉C、东汉D魏晋南北朝佛教是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到中国的。
中国最早的寺院是哪一座?(洛阳的白马寺)·中国的石窟艺术。
首先,同学们能说出中国的几大石窟吗?分别在中国的哪里?①甘肃敦煌莫高窟。
心灵的慰藉高中美术教学课件

而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石窟修建的日益兴 盛,壁画的手法和题材也更加引人入胜。 在唐代,出现了一些专门绘制佛像的美术 家,他们创造出更符合中国人观赏习惯的 样式,比如在画面中你可以更多的感受到 那些柔和而富于表现力的线条,佛像面貌 特征也不再是西方异族人的轮廓。这样的 风格被认为是来自于一名叫吴道子的画家, 他在中国被尊称为“画圣”。
在7世纪至8世纪, 新兴的伊斯兰教陆续征服 了波斯、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北非、西班牙的大 片土地,它对待图像的态 度比基督教更为严厉,人 物形象是不允许出现的, 于是东方的工匠们就把想 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在构思 各种图案上,他们制造出 最精美的花边装饰,让心 灵在交织着线条和色彩的 梦幻世界里得到慰藉。
吴道子 盛唐时期人,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画
家之一。他画出的线条如同微风吹拂的飘 带,磊落飘逸,婉转起伏,被誉为“吴带 当风”。上面这幅作品体现着吴道子的风 格,画中的维摩诘微倾上身,现实出从容 不迫的睿智。
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雕塑中。下 图中的雕像是虔诚礼佛的青年侍 童,他恭敬地站立着,双手帖于 胸前,面带笑意,下颌微含,所 有的线条轮廓都是圆润而柔和的, 给人一种祥和宁静并发自内心的 快乐。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男童、女童
这时的建筑师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术,使教堂 的承重结构看起来显得轻盈而高耸,从远处望去, 它简直让我们忘记了高大石头建筑的沉重,整个 教堂好像是海市蜃楼在我们面前高高耸起。再加 上建筑内部的立柱、肋拱以及像红绿宝石一样闪 烁的玻璃花窗,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市内光线 环境。沉浸其中的信徒仿佛可以感受到来自天国 的召唤,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完全不同的体验。 圣经故事同样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源泉。意大利 13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乔托用他的画笔向人们描绘 出一场惊心动魄的耶稣被出卖的情景。故事的主 角耶稣和犹大位于画面的中心,他们身后分别是 愤怒惊恐的使徒和凶悍残暴的官兵,画面的焦点 凝聚在二者相向而视的表情上。对于乔托来说, 绘画并不仅仅是文字的代用品,看他的作品,如 同观看戏剧演出一样亲眼目睹了事件的发生。这 样的奇迹肯定也给乔托同时代的人以深刻印象。 从此,艺术家不再是无名的工匠,他们同诗人、 哲学家一样,被看做是缔造人类精神的那些传奇 角色中的一员。
【课件】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3课 佛教美术《心灵的慰藉》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什么时期达到鼎峰? 中国最大也是最具有 代表性的是什么石窟? 这个石窟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敦煌莫高窟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
代?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 石窟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
帝 这一方面给佛教在灭佛之后又一次在
中国传播开了绿灯
同时也将佛教与皇权在中国形 成了统一
高僧昙曜带头拜倒在拓[tuò]跋 [bá]浚[jùn]面前 这史无前例
皇帝是佛的化身。 这也大大 有利于北魏的统治
(16窟)这是年轻的皇帝 拓跋浚 也是他下 令昙曜开凿云冈石窟的。 这是佛与皇权的一个融合 。
佛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
3月1日,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创作。
3月2日, 繁华初现
可以清楚的看到,细沙如何汇聚成世界。
3月5日
围绕在佛周围的芸芸众生,每一种生命都跃然沙上。
创作工具
3月7日 佛泽四方
3月9日 你是否看到了繁华背后的脆弱?
近距离观察,清楚地看到沙粒铺垫的厚重质感
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应县 木塔平面八角形,塔身九层,是现存的唯一木 结构的辽代古塔,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 最高的一座。
应县木塔
大雁塔
密檐式塔:多为砖石结构,一般底层的
塔身很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各层檐紧密 相接,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 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著名 的密檐宝塔有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中国现 存最早的砖塔以及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 塔),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三塔中的千 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
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